宇宙的最終歸宿是什麼?將歸於冰冷,還是歸於火熱?

2021-01-08 騰訊網

宇宙——這是對我們所處世界所作的多麼宏大的描述。但它可歸於三個簡單而又極其複雜的本原問題:「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們是誰?」哲人、詩人和物理學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回答。發現「宇宙的加速膨脹」,至少從某種角度接近了答案。

弗羅斯特的這句詩,早已成為宇宙學家的警言妙句。那麼,宇宙的結局到底是「火」還是「冰」?

度量宇宙的巨尺

如果打個粗略的比方,宇宙就是桌球檯上的一堆球。按照現代宇宙學知識,大爆炸後,「宇宙球堆」就像受撞擊而散開。但無論是常識、還是傳統模型,這堆球散開的速度會越來越慢——因為受到臺面的阻力。同樣,星系間則有引力。

這是「宇宙減速膨脹」理論描述的世界。但今年獲獎的發現顛覆了它:球居然越滾越快了。

1998年,兩個研究團隊公布類似發現:宇宙在加速膨脹。兩個團隊的核心人物就是索爾·珀爾馬特,以及布賴恩·施密特和亞當·裡斯。珀爾馬特得到今年1/2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金,施密特和裡斯分享另一半。

要認識宇宙膨脹,必須有一把巨尺。物理學家的方法異常巧妙:就像燭光,越遠越暗,亮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他們發現,有一類被稱為Ⅰa的超新星在爆發時,都發出同等亮度的光,在瞬間爆發出相當於十億個太陽的峰值光度。這種強光能歷時數十億年,穿越茫茫宇宙而被今人發現。

珀爾馬特曾在一次採訪中承認,當時他的團隊只是為證實宇宙減速膨脹。但觀察發現,Ⅰa超新星的實際距離比經典理論得出的結果更遠。也就是說,宇宙膨脹在加速。珀爾馬特說,當時他們用了9個月來審視數據,最終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類似的結論施密特和裡斯也得到了。這兩個團隊總共分析了近50顆超新星,這一發現入選當年《科學》雜誌年度十大科技進展。

這個發現之所以能震驚世界,原因就在於如果只有萬有引力的作用,宇宙膨脹本該是減速的,那麼,世間究竟還存在什麼未知的力量,讓「球越滾越快」?

世界的大部分未知

「萬有引力實際上是一個翻譯錯誤。」上師大天體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新洲教授告訴記者。宇宙加速膨脹似乎表明萬物間還有斥力。事實上,萬有引力的英文「gravity」並沒有單向的「吸引力」的意思。

為了解釋加速膨脹,科學家設計出許多假說,影響最大的就是「暗能量模型」。暗能量是對未知物質形態的描述。我們熟悉的世界——地球、星辰和身邊萬物,都是由可見的物質構成的,另一種超然於常規物質的是「暗物質」。物質和暗物質是由基本粒子構成,相互間有引力;但讓宇宙加速膨脹的斥力則源自「暗能量」。

理論物理學推算認為,如果用暗能量解釋,那麼宇宙的74%是由暗能量構成,22%是暗物質,而可通過常人直覺和經典理論描述、印證的物質只佔4%——事實上,我們對絕大部分世界懵懂無知;在1998年超新星實驗前,根本沒人意識到約佔3/4的暗能量世界的存在。

復旦大學教授、理論物理學家蘇汝鏗告訴記者,暗能量並非是宇宙加速膨脹的唯一解釋,另外還有數十種模型,其中包括修正廣義相對論,但迄今沒有任何模型堪稱完美:「也許廣義相對論只在有限的世界中適用,我們和愛因斯坦一樣,都是坐井觀天的青蛙。」但無論如何,1998年的發現,改變對世界的認識。

蘇汝鏗說,宇宙學已進入黃金時代。過去10年的諾獎,有3次歸屬該領域。過去20年,人類研究宇宙的能力不斷提高,數據也越來越多。李新洲說,1998年超新星的觀測結果迄今已至少得到了另三種其他實驗的印證。可以說,加速膨脹已是「板上釘釘」,但原因依然百家爭鳴。

我們的未來會怎樣?

幾十年來的研究公認,宇宙始於大爆炸——或者說「始於火」,那麼,它將走向哪裡?

按照宇宙學理論,李新洲用科普的語言回顧了宇宙史:大爆炸啟動於宇宙創始後的「10的35次方」(1千億億億億)分之1秒,持續到「10的32次方」分之1秒,其間,宇宙從10的25次方分之1米脹成了柚子大小,之後是持續的減速膨脹,直到星系形成(大約是70-90億年前)。之後便是如今的「加速膨脹期」。在宇宙137億年的歷程中,算上大爆炸,一共加速膨脹了2次,當中夾著一次減速膨脹。在減速膨脹期,引力是主流,暗能量的斥力幾乎可忽略不計;但隨著宇宙演變,暗能量逐漸加大。

目前沒人知道現在的這次加速膨脹會不會一直持續。物理學家們提出了一些假說:如果持續膨脹,那麼宇宙最終將變成無比寒冷的世界,如同弗羅斯特詩句描述的那樣「毀滅於冰」。也有人認為,未來某天,宇宙會減慢膨脹,直至重新收縮,回復到最初的狀態,新一輪大爆炸又會來臨——這就是「毀滅於火」。

還有一些描述更幻滅:宇宙的膨脹目前雖僅限於星系之間,但終有一天,星系本身也會受暗能量影響,於是,萬物漸漸被撕裂成最基本的粒子,目前的一切將不復存在。

李新洲告訴記者,一項以美國為首的研究計劃正在南美洲部署新一代觀測工具,它能更精確地測算宇宙膨脹的速度變化。也許到那個時候,宇宙的走向會更清晰一些。

相關焦點

  • 《沉靜如海》最終都只能歸於平靜
    第二天他在碼頭堵住少女,想要解釋什麼,然而最終還是歸於一如既往的沉默。Werner的好友來訪引發了激烈的爭論,使他無法再逃避戰爭的殘酷事實。無論他多麼熱愛法蘭西文化,無論他多麼懂得她,他面對的唯一答案也只有「做一個忠誠的人」。別無選擇,他們只能忠於各自的祖國,同樣偉大的德意志和法蘭西。
  • 親愛的熱愛的:韓佟戀愛模式,不是浪漫而是歸於平淡後的相知相伴
    愛情固然美好,然而激情過後終究會歸於平淡,平淡才是真,才是日子。二、所有的感情最終都需要歸於平淡,韓商言和佟年亦不例外愛情的開端或許都是轟轟烈烈,然而歸於平淡後的相處才是關鍵。只有歸於平淡後,真正了解彼此後,依舊能夠接受對方的一切,那樣才能夠真正獲得幸福美滿的婚姻。
  • 預告| 歸於川悅 歸於心
    當穿越山川河海,置身「歸於川悅」魅力空間藝術展裡,此刻的你,是歸人,還是過客?7月3日 無邊界藝術世界,窺探歸屬,窺探心境。無論是人居美學,亦或是極簡現代建築美學,均為大師之作,從建築到景觀到室內,我們試圖將生活與藝術對話,以及潛移默化。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與挑戰,與「歸於川悅」策展人殷晗霄不謀而合。我們當下就有了聯合發聲的意願,很幸運,我們相互之間的理念碰撞就像氣泡水一樣,靈動而又鮮活,我們一拍即合。
  • 火熱之後歸於平淡 臺灣泥鰍何時再崛起?
    火熱之後歸於平淡 臺灣泥鰍何時再崛起?想起來當年的臺灣泥鰍,好像也差點就接近成為一個現象級的品種,事實上,這個「當年」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前後幾年變化如此之大,可能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也可能有人曾經預見過,但是無論盛衰,都不是哪個人或者哪群人能阻止的,市場才是最終的決定因素。
  • 由「始於立意,歸於用筆」而談中國畫的學習及鑑賞
    「始於立意,歸於用筆」 這是唐代畫家張彥遠所講的關於中國畫的根本。講述的是畫中國畫要有先立意、後定用什麼物像呈意,但是最終展現的效果要歸於筆墨。但是要做到這點並非一日之功,也非所有人可以達到的。「始於立意,歸於用筆」一言,也可以把畫家的學習及創作所需要的知識儲備和基本功所作解釋。「立意」是一種思想過程,是知識儲備的反饋,是表達自己的世界觀的出口。所以畫家必須要有思想,有學識。因而「文」非常的重要,此處之文非讀了多少書認識多少字,是指的把獲取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並能傳達出來。「用筆」這是畫家畫畫的基本功,是對筆和墨的控制。以及嫻熟的應用。在「立意與用筆」之間還有的就是畫面呈現的物象。
  • 生活終將歸於平淡,其實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活終將歸於平淡,其實平平淡淡才是真有跟多人說其實兩個人從選擇結婚的那一天起,就開始了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旅程。有些人一直堅持到了最後,而有些人在半路中就堅持不下去了。老周覺得如果自己拋棄了親情的話,他們兩個人之間可能就什麼也沒有了,自己的妻子每天都起的很早,幾乎每天做著一樣的早餐一樣的晚餐。那時兩個人剛結婚的那段五彩斑斕的生活似乎在一瞬間都崩塌瓦解了,現在家裡的顏色就像是一成不變的灰色。我們再來說說老周吧,老周有不錯的收入跟工作,而且還不滿五十歲的他看起來很成熟,也很有魅力。
  • 讓中小學教育科研歸於本真
    這應該是其從事教育科研的出發點和歸宿。就一線中小學教師的角色而言,那種在現實教學過程中生成的亟待弄清楚並加以解決的問題,就成了教師最感興趣、最有研究內驅力的選題。誠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那樣:「行動生困難;困難生疑問;疑問生假設;假設生試驗;試驗生斷語;斷語又生了行動,如此演進於無窮。」
  • 《小民雜藝秀》:起自天然,歸於本真
    《小民雜藝秀》:起自天然,歸於本真 2019-09-09 15:10參與互動    當紛繁塵世、奔流時光將一切封存
  • 有種莫名的傷感,是在喧鬧盡興以後,萬千浮華最終都會歸於寧靜
    是太歡樂把平日的平淡彰顯的過於乏味之後的落差,還是這種虛幻的快樂只能愉身而不能悅心的反撲。也許這莫名的傷感是因為在這場盛宴裡,煩惱只是被淹沒,情緒只是被隱藏,苦悶只是被擱淺,心沒有被救助。在回到安靜時,該呈現的又滾了出來,爬上心頭。可見,熱鬧只能給人帶來暫時的歡愉,真正淡雅如絲絲縷縷流淌的歡喜,還得要回歸於寧靜。
  • 《未來天王》完結——來自過去的,也歸於過去!
    《未來天王》完結——來自過去的,也歸於過去!大家好,我是冬日暖陽,最近看著一個個大神級作家完結,心中也很是不舍呀!作為拖更三人組「陳詞濫調、意遲遲、辰東」,讀者們好像都已經習慣了他(她)們的拖更,就算是他(她)們親口說完結,那也表示不相信。
  • 親密關係:婚姻走到最後,真的是歸於「平淡」嗎?
    我想,大多數會歸於「平淡」。當然,這個「平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或是在爭吵後,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安於當下,亦或是為了各自的「利益」,相安無事,但不管怎樣,似乎「平淡」就是婚姻的歸宿。當然,這並不代表就沒有「轟轟烈烈」的婚姻生活,而是想說,多數人的婚姻生活還是會歸於「平淡」。那麼,這樣的「平淡」生活,我們該怎麼擁有呢?首先,我們要接受「平淡」或許是常態,這樣就不會用自己的高期待去要求對方,以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標準構建一個完美的婚姻。
  • 無論多麼不平凡的人,最終都要歸於平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無論多麼不平凡的人,最終都要歸於平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無論生命中有過多少波瀾壯闊,我們最嚮往的,始終還是在那煙火人世中,平凡瑣碎的溫暖感動裡。
  • 願一覺醒來,春回大地,一切歸於平靜!
    願一覺醒來,春回大地,一切歸於平靜!離復工時間越來越近了,宅家一個多月的心也越來越無法淡定了,這次能否如期復工?回想這場來勢洶洶的病毒感染,好似一場夢。收治武漢新建好幾所方艙醫院,收集高校、酒店、體育館等場所改造成隔離點,將所有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百分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每天在老家關注武漢市區的動態,我不得不佩服國家領導人的決策能力。
  • 一個重大發現的物理定律,提示了宇宙可能的最終結局
    大自然的一切,宇宙的一切都在向前不斷推移,隨著時間的流逝,恆星會消失,行星會消失,其它的宇宙事物也會消失。    那麼以上這一切的發生,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科學規律在引導著?要知道宇宙的一切都不可能逃脫科學的範疇。必然會存在一個定律來解釋這一切,那麼這個定律是什麼?科學家通過不斷的研究,終於有了重大發現,這個定律就是一個熱力學定律,我們稱之為「熵增定律」。
  • 一切歸於亞莎!《魔法門之英雄無敵7(Might and Magic Heroes VII...
    他們能控制逝者的靈魂並將死人從他們的墳墓中喚醒。高階亡靈巫師會晉升為吸血鬼,永葆青春、美麗而強大,但卻像石像一般冰冷無情。  關於兵種線裡紫色和綠色的含義:《英雄無敵7》裡面的種族不像《英雄無敵6》裡面有強烈的色調,但我們有時會根據亞山的魔法派系選用某些特定的色調。  "霓虹「綠(螢光綠):這是亡靈巫術(役亡術)和蛛母毒液的顏色,因此吸血鬼和巫妖的眼光也呈現這種顏色。
  • 宇宙的廣闊讓光速都無奈,人類文明最終的歸宿,會是虛擬世界嗎?
    宇宙的廣闊讓光速都無奈,人類文明最終的歸宿,會是虛擬世界嗎?從兒童時代開始,我們就喜歡仰望星空,在夜晚的時候,那閃閃的繁星是勾引著我們向宇宙前進的動力,曾經面對著遼闊的宇宙,我們有過太多的幻想,認為那璀璨的銀河,是否有著仙女在沐浴?那皎潔的月光,是否映照著遠處的光芒?人類對宇宙充滿著好奇,科技的進步讓我們充滿著自信,我們的未來似乎就是星辰大海,未來的宇宙終究在我們手中被揭開面紗。
  • 觀影《班傑明.巴頓奇事》人生於塵土,必歸於塵土
    與此同時,這部影片與一般電影不同的是,它採用的是倒敘的拍攝手法,將班傑明的故事以回憶錄的方式掩藏在歲月長河中,緩緩鋪開。那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通過影片得知,他的人生從一出生開始,就發生了不可描述的驚天逆轉。
  • 1000億年後,宇宙將會面臨怎樣的命運?科學家:兩種極端命運!
    大家都知道,宇宙大概誕生於138億年前,當時的宇宙,還是一個奇點。在那時,宇宙的密度和時空曲率是無窮大的,黑洞在其面前那就是小巫見大巫,因此,我們可以說,當時的星球和星系之間的距離為零,科學家把當時的宇宙形象地稱之為「宇宙蛋」。
  • 當落日歸於山川湖海——子興帶你一起去尋找營口的海上落日
    當落日歸於山川湖海——子興帶你一起去尋找營口的海上落日 營口 尋找「海上落日」 「落日歸於山川湖海/跌入浩瀚星河/我們都別錯過」 遼河入海口
  • 馬蓉突然改簡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各自安好,歸於平淡!
    而在昨天,馬蓉的態度卻似乎是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直接是把微博的簡介也改了,聲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各自安好,歸於平淡!有網友看到這樣的簡介馬上就聲稱這是馬蓉想要休戰,想要認錯低頭的意思嗎?畢竟從前面的發文來看一直是在主動的喊話王寶強,並且有著要討一個說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