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緬懷崢嶸歲月 珍視國際友誼

2020-12-22 中國網

 

 

場景雕塑

 

 

毛澤東題詞

 

中國網5月29日訊 5月21日上午,「銘記歷史同心圓夢」中國·保定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紅色文化走廊之旅——「跟著老電影去旅行」媒體考察團來到革命老區唐縣,抗戰時期,這是晉察冀軍區及其三分區所在地,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柯棣華工作,戰鬥並以身殉職的地方。

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已經成為唐縣標誌性參觀景點之一,在國內外乃至海外頗具影響力。紀念館坐落在縣城以北兩公裡的鐘鳴山下,佔地面積4595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

從門口處遠遠望去,便被紀念館氣勢浩大,雄偉壯觀的建築風格所吸引。紀念館的大門,是一座高高聳立的花崗巖牌樓,三開門,不鏽鋼柵欄,正上方的純白大理石匾額上鑲嵌著胡耀邦題寫的館名「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入門後約十多米處正中央有兩塊印度紅花崗巖臥牌,上面鐫刻著白求恩、柯棣華的浮雕頭像和介紹他們生平的中英文字——白求恩1890年生於加拿大,1939年11月12日逝世在唐縣黃石口村。柯棣華1910年誕生在印度,43歲上病逝於唐縣葛公村。兩位國際友人,都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付出了寶貴生命。

金碧輝煌的主建築群於四周的蒼松翠柏交相輝映;南低北高的108級花崗巖石階、雲脊碧瓦的迎門牌坊,與四周的青磚灰瓦、錯落有致的圍牆渾然一體。石獅昂首,蒼松參天,翠柏挺立,莊重素雅。據講解員介紹,紀念館所有建築採用中國傳統樣式,現代解構,造型精美,以獨特的風格被編入《中國博物館志》、德國法蘭克福《世界工藝美術大辭典》。

主建築群分為「兩館一堂」,西側是白求恩紀念館,東側是柯棣華紀念館,「紀念堂」有聶榮臻元帥親筆提名。兩館內展詳細介紹了白求恩、柯棣華光榮戰鬥的一生,以大量生動感人的事例反映了兩位國際主義戰士的高尚情操、精湛醫術、無私奉獻精神、高度的責任心和滿腔的工作熱忱。

中軸線上有11米寬條石路,108步臺階,第五個平臺上面是寬敞的廣場、林立的檜柏、參天的雪松、金光燦燦的「兩館一堂」及連接它們的長廊。

所謂「兩館一堂」,即兩側的白求恩紀念館、東側的柯棣華紀念館和中央八角形帶寶頂的紀念堂。兩個紀念館一樣大小,建築面積都是150平方米,都是鬥拱飛簷,都有大天井:紀念堂面積約700平米,專門展覽中藥題辭,舉行各種室內集會、大型研討會、報告會。

白求恩紀念館展線112米,展出圖片180幅,陳列文物145件,內容按白求恩的生活時序,分「坎坷的青少年時代」「投身國際反法西斯前線」「奔赴中國抗日戰場」「戰鬥在晉察冀邊區」「永久的紀念」「不滅的光輝」6個方面,表現白求恩偉大的一生和人民對他的紀念。

柯棣華被晉察冀邊區軍民譽為「第二個白求恩」,她的紀念館規格跟白求恩紀念館一樣,展線同為112米,展示圖片134張,陳列文物119件,按生活時序分為「青少年時代」「遠道來華」「在延安」「晉察冀歲月」「以身殉職」「萬古豐碑」,以此頌揚柯棣華光輝的一生。紀念堂大門兩側的長廊,東西長60米,把「兩館一堂」串聯成一個整體,廊下是紅銅鍛打的深浮雕壁畫,整個浮雕鍛造精細,場面壯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一個外國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不幸以身殉職。這個人就是加拿大共產黨,諾爾曼•白求恩。

1938年5月,白求恩輾轉來到晉察冀抗日前線,擔任軍區衛生顧問和「模範醫院」院長。「模範醫院」毀於戰火,他又設計了一架裝著器械藥品、能手術能包紮的藥馱子「盧溝橋」,進行戰地流動救護。第二年,白求恩唐縣在牛眼溝村建立了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為了給八路軍培養一大批醫務人員。這年10月,白求恩為一個傷員做手術時,左手中指被腿部碎骨刺破,9天後開始發炎,但他仍然堅持為200多名傷員做了手術。11月1日,在為一名頸部患丹毒合併蜂窩組織炎的傷員手術時受到致命的感染,11月12日病逝於唐縣黃石口村。1940年,聶榮臻親自選定墓址,在軍城南關修建白求恩陵墓。

柯棣華1910年生於印度孟買,1938年志願參加印度援華醫療隊,來華幫助抗戰,1940年來到晉察冀,擔任白求恩學校外科教員和白求恩醫院第一任院長。他以白求恩為榜樣,經常帶領醫療隊到前線去救治傷員。「百團大戰」時,柯棣華在前線工作13天,接收傷員800多名,為其中585人做了手術。戰鬥激烈時,曾連續工作三天三夜。艱苦的環境,繁重的工作,過度的勞累,柯棣華患上了可怕的癲癇病。1942年12月9日由於病情惡化,永遠閉上了眼睛。

幾十年來,白求恩、柯棣華崇高的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新人。人們把白求恩、柯棣華作為時代的風範和楷模,把他們的精神作為行為準則,把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作為陶冶情操的神聖殿堂。紀念館參觀團體絡繹不絕,外事往來頻繁,先後接待來自加拿大、印度、美國等世界82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多名外賓到紀念館參觀訪問。成千上萬的學生、機關幹部、解放軍、武警官兵、醫務工作者紛紛前來參觀學習;新黨員宣誓、新團員入團、小學生入隊,都來這裡舉行莊嚴的儀式。這裡已成為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的大課堂。1997年,被中宣部列為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榮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國防教育基地」、「河北省誠信旅遊景區」、「河北省優秀網際網路站」、「保定市國防教育先進單位」等稱號。

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館長陳玉恩說,白求恩、柯棣華是兩位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他們是中國人民的好戰友、好朋友,他們身上閃耀著無私奉獻的精神之光,我們有理由永遠銘記他們,這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這種精神的傳承。

(伍策 森哥)

相關焦點

  • 圖文:河北保定--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
    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坐落在唐縣城北2公裡鐘鳴山下。  柯棣華紀念館始建於1971年,1985年移址擴建,1986年11月新館建成,同年與加拿大白求恩紀念館結為姊妹館向社會開放。  紀念館佔地45950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整個建築為中國傳統的民族形式,雄偉壯觀,氣勢奪人。金碧輝煌的琉璃瓦頂,南低北高的花崗巖條石臺階,雲脊碧瓦的迎門牌坊,與四周錯落有致的圍牆渾然一體,與環抱著紀念館綿延起伏的蒼松翠柏交相輝映。回首南望,唐縣縣城盡收眼底;放眼遠眺,定州開元寺塔似在天際。坐北朝南的紀念館正門是中國傳統建築象徵功德與永恆的牌樓。
  • 跟著老電影去旅行——走進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
    為助推保定市建設中國國際旅遊目的地城市,構建京津保旅遊大格局,推動全市旅遊業高質量發展,保定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河北日報保定分社、河北新聞網承辦 了「跟著老電影去旅行」主題宣傳活動,旨在實地探訪老電影拍攝地,重溫紅色經典,推介保定紅色旅遊資源,面向全國打響、擦亮保定紅色旅遊品牌。
  • 緬懷崢嶸歲月
    為緬懷革命烈士、弘揚愛國主義精神,2020年7月6日,我們暑假實踐來到了無錫革命烈士陵園舉辦了以「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民族精神」 為主題的紅色活動。在烈士陵園門口登記,實踐團有序的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陵墓等,大家在烈士墓碑前低頭鞠躬並默哀,寄託對烈士的哀思。我們低吟致悼詞來表達心中那份對先烈的沉重情感,以示對先烈們的緬懷和敬意。
  • 地雷戰紀念館裡唱紅歌,不忘歷史緬懷先烈
    我市今天在地雷戰紀念館開展學唱紅歌活動,銘記歷史,緬懷英烈。9月4日上午,亞沙城小學的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地雷戰紀念館,講解員教大家學唱紅歌《誇海陽的鐵西瓜》。五年二班的包致遠說:「今天老師教我們唱這首紅歌,還給我們介紹了背景故事。麻雀戰中,我們的革命先輩以少敵多,我十分敬佩他們。」
  • 地雷戰紀念館裡唱紅歌 不忘歷史緬懷先烈
    我市今天在地雷戰紀念館開展學唱紅歌活動,銘記歷史,緬懷英烈。上午,亞沙城小學的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地雷戰紀念館,講解員教大家學唱紅歌《誇海陽的鐵西瓜》。五年二班的包致遠說:「今天老師教我們唱這首紅歌,還給我們介紹了背景故事。麻雀戰中,我們的革命先輩以少敵多,我十分敬佩他們。 」隨後,學生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紀念館。
  • 淞滬抗戰紀念館今舉辦紀念一·二八淞滬抗戰88周年系列活動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郭劍烽)今年是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88周年,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二期新館「上海抗日戰爭紀念館」也將於今年下半年竣工開放。今天,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辦了紀念一·二八淞滬抗戰88周年系列活動,《淞滬抗戰中的紅十字》文物圖片展開幕並對外展出。
  • 柯棣華積勞成疾去世 患病期間細心為戰士治傷
    回到邊區後,胡朋被送到位於唐河岸邊張各莊的「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在這裡接受了接替白求恩大夫擔任院長的印度籍國際友人柯棣華大夫的細心治療。胡朋在她的回憶文章《柯棣華大夫幫我重返舞臺》中作了如下的敘述:  1942年春,我抗敵劇社參加政治攻勢的兩個隊深入山西山(陰)代(縣)崞(縣)地區活動,我所在的那個隊在一次演出以後,在崞縣神崗頭村遭到了日寇的襲擊。
  • 白求恩的故鄉,參觀白求恩的故居,還有美麗的風景
    這個醫生大家都知道,就是白求恩。白求恩是國人最熟悉的一位加拿大人,他在中國有崇高的地位,他是中加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他被毛主席譽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白求恩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中部的馬斯科卡區的格雷文赫斯特鎮。
  • 在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兩岸緬懷中山先生的文化符號
    中新社臺北9月9日電 題:在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兩岸緬懷中山先生的文化符號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  巨大的孫中山先生銅像、逸仙生前遺物及親筆書寫的「博愛」、「公為天下」……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關於「孫中山紀念館」,都有著似曾相識的普設。在臺北市,越來越多的大陸參觀者走進孫中山紀念館,擷取先生生前點滴,緬懷兩岸共同精神領袖。
  • 追憶崢嶸歲月 紅色景區成昆明旅遊新熱點
    追憶崢嶸歲月 紅色景區成昆明旅遊新熱點 2020-10-07 1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鎮平縣石佛寺鎮組織中小學生開展「清明節」緬懷革命先烈活動
    緬懷先烈承傳統 追思立志做棟梁—鎮平縣石佛寺鎮組織中小學生開展「清明節」緬懷革命先烈活動為緬懷革命先烈,強化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4月2日上午,石佛寺鎮中心校組織部分中小學生來到彭雪楓紀念館,舉行「緬懷先烈承傳統、追思立志做棟梁」為主題的清明節緬懷革命先烈活動。
  • 白求恩遺物回歸中國 續寫中加友誼傳奇(組圖)
    帶來白求恩的遺物,無償捐贈給中國。他就是白求恩親密戰友的後代、現居住在加拿大安省倫敦市的退休社會活動家比爾·史密斯。  「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到中國,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把與白求恩相關的珍貴的歷史文物帶回中國。」 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
  • 山師附小舉辦"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活動
    為迎接八一建軍93周年,加強對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7月25日,山師附小2019級2班雛鷹小隊在班主任龐彩老師的帶領下,懷著感恩之心,來到濟南戰役紀念館舉辦了「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優秀小學生」活動。
  • 那些崢嶸歲月裡的「微表情」 —— 紀念中國人民...
    那些崢嶸歲月裡的「微表情」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央視網  作者:  2020-09-03 讓那些崢嶸歲月裡的「微表情」帶你走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初心
  • 參觀戰鬥紀念館 追憶紅色革命情
    為紀念「七七事變」爆發82周年,7月5日下午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蒙城縣森林公園西區項目、蒙城縣南華苑北區項目聯合組織了「追憶崢嶸歲月、緬懷革命先烈」活動。 項目青年員工代表前往蒙城縣雪楓公園內板橋集戰鬥紀念館,重溫革命年代的激蕩歷史和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館內展示了100多幅圖片和部分歷史實物,全面地回顧了戰鬥歷程。
  •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組織國際學生參觀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組織國際學生參觀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來源: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時間:2020-10-15  瀏覽:
  • 憶往昔崢嶸歲月,承不朽革命精神
    我們進入平型關大捷紀念館,遇到一對前來參觀的母女,母親拉著女兒緩緩漫步於展廳之內,時而駐足凝視展覽物件,時而俯身對女兒進行教育。交談之後得知,那位母親每年都會帶著女兒到一些著名的紅色景點參觀學習,今天女兒周末休息放假,又正逢八一建軍節,便帶著女兒來到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參觀學習。
  • 國家公祭日緬懷逝去的同胞和先烈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專題...
    為逝去同胞和革命先烈、名族英雄默哀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鄭宇):13日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為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正義的審判——紀念東京審判宣判71周年專題展》13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對二戰日本甲級戰犯進行了一場國際大審判,史稱「東京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