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信部官微獲悉,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近日在京召開會議,啟動2020年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
01
40萬款主流APP全部查一遍
APP亂象早已有之,今年央視315晚會也特意曝光了手機APP內的「竊賊」。7月24日,工信部發布「關於開展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宣布對40萬個主流APP進行逐一檢測清理。
根據通知,2020年8月底前上線運行全國APP技術檢測平臺管理系統,12月10日前完成覆蓋40萬款主流APP檢測工作,及時整改消除違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和騷擾用戶、欺騙誤導用戶、應用分發平臺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等突出問題,淨化APP應用空間。
而就在前天,工信部通報了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2020年第三批),總計58款APP入圍,這一批涉及的APP蹤跡有58款,比較出名的APP主要是去哪兒網、世界佳緣、快狗打車、360省電王等等。
工信部表示,上述APP應在7月30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將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相關處置工作。
02
個人也可以舉報APP違規
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利用微信公眾號(「App個人信息舉報」)、網站(pip.tc260.org.cn)兩種專門渠道,受理廣大網民關於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線索舉報和問題反映。
同時,廣大網民也可向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www.12377.cn)、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www.12321.cn)等平臺舉報和反映不法行為。
同時,四部門會議指出,當前App數量已超500萬款,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還未根本解決,2020年治理工作將在去年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突出問題導向、強化標準規範支撐、加強責任追究,持續委託App治理工作組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發布SDK、手機作業系統個人信息安全評估要點,持續受理並處理公眾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的線索舉報和問題反映,對用戶規模大、問題反映集中的App、SDK、小程序等進行深度評估。
二是針對面部特徵等生物特徵信息收集使用不規範,App後臺自啟動、關聯啟動、私自調用權限上傳個人信息,錄音、拍照等敏感權限濫用等社會反映強烈的重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和深度檢測。
三是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加大發現力度、曝光力度、處罰力度。根據情節、後果嚴重程度,依法依規予以約談、警告、下架、罰款等處罰,對違法違規行為形成有效震懾。
四是制定出臺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應用商店審核管理指南,指導督促應用商店切實做好App上線前的安全審核,把嚴入口關。
五是發布免費技術工具,指導中小企業開展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行為自評估,防範排查個人信息安全風險隱患,提升中小企業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活動的合法合規性。
六是推進App個人信息安全認證工作,有序開展認證證書和標識發放,建立持續動態的認證跟蹤機制。
七是加強個人信息安全評估培訓,推動個人信息安全評估工作的規範化;加大力度開展個人信息保護宣傳教育,擴大個人信息保護知識、技能傳播的普及面。
(編輯: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