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國會展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現在全國至少有30個城市提出要辦成 「國際會展中心」的類似口號,而且其中大多數城市都已把這一目標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或本地的發展規劃之中。但是城市會展經濟發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特別是展覽會。而目前與工具機模具相關的展會真正有影響、形成品牌的不多,以上海為例,只有中國數控工具機展、中國國際模具展覽會、金屬加工展覽會上及連續舉辦了6 年的東博模具展等。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專訪了上海模具技術協會副理事長、上海東博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鍾國苗先生。
記者:作為一家連續成功舉辦6屆上海模具展公司的老總,能否對此現象發表一下您的看法?
鍾總:會展業對經濟發展的確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許多地方還不夠規範。行業的調控不夠規範,多頭審批和難以協調,造成很多展覽規模小,項目不夠專業,品牌做的不夠突出,許多展覽的規模都在1萬平方米以下。如上海,一個城市就有六個展館,每年承辦的展覽會300多個。就模具展來說,每年在上海、北京、瀋陽、溫州、寧波等地舉辦的模具展,就有 60 多個。過度競爭使得許多的公司和機構把大部分資金和精力都放在了拉展和拉參展商的事情上,而無暇顧及對展覽專業觀眾的組織和對參展客商的服務,導致展覽效果大打折扣,讓人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記者:聽說,東博公司最早是在杭州做展覽的,後來怎麼會想到來上海發展?目前公司的現狀如何?
鍾總:公司前身是浙江新世紀展覽公司,成立於1996年,是一家專業承辦展覽、會議及社會團體活動的信息企業。曾先後成功舉辦過包括皮革、服裝、家具、模具機械、電工、建材、輕工、計算機等領域各類專業性展覽會及其它團體活動80餘個,累計參展企業達10000餘家,吸引了350餘萬人次進場參觀,累計成交額120億元人民幣,有力地促進了國內國際間經貿合作,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說到上海,也是在偶然的一次談話中,幾個上海客戶問我,為什麼不去他們上海辦展覽,這更加堅定了我來上海的信心。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再說上海市場廣闊,發展空間大,所以公司決定於2000年來到上海發展。目前,公司已分別在杭州和溫州設立機構,並在韓國、日本、義大利、臺灣、香港及北京、廣州、成都等地均有良好的合作夥伴。公司目前擁有一支80餘人業務嫻熟、精明強幹的展覽專業隊伍,下設國際展覽部、展覽部、項目部、廣告信息部、策劃設計部、綜合部等部門。
記者: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東博公司卻能把模具展越辦越大,請問貴公司是如何做到的?
鍾總:首先,公司在做展覽的時候,始終強化自身的宗旨,在品牌,專業,規模和服務方面都會堅持自己的特色,做精、做大、做強是公司一致的目標。其次,公司周密的電腦系統,儲存了十餘萬家海外及中國內地企業的資料,可隨時向海內外客戶提供各類貿易諮詢服務;此外,還與國內外各大專業協會及各大專業媒體均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最後,我們始終把參展商的利益放在首位,選擇品牌也比較謹慎;組織專業的觀眾,使參展企業品牌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展會期間同時舉辦交流會,論壇等形式加強行業信息溝通。
記者:與以往幾屆相比,明年舉辦的第7屆上海國際工具機及模具製造設備展覽會將有什麼不同的特色?能不能透露一下目前的招商進展情況?
鍾總:明年的展覽會面積將達23,000平方米。作為承辦公司,我們現在除了和主辦機構加強合作,還積極和國外社團進行交流,以開拓海外市場(如韓國,德國等),老客戶更是我們維護和溝通的對象。現在距展覽還有一年時間,我們有充分的時間提前運作,加強自身的市場開拓。
作為一個專業的展覽公司,我們公司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和專業觀眾資源。並且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已取得有很大的進展;公司具有多年的專業的展覽運作經驗,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良好的平臺。公司現在和你們《中國模具報》等媒體的合作更會為明年的展覽會添上精彩的一筆。
記者:在此,先感謝您對我們報社的大力支持。另外據說,東博公司還參與投資了重慶一重大相關項目的開發,是否有這回事?最新的進展情況如何?
鍾總:是。2003年7月我們公司和重慶市渝北區政府達成意向,聯合4家溫州企業共同投資30億,打造重慶市模具產業園區。這項工程將於今年8月正式動工。該園區佔地3600畝,分市場交易區,製造加工區,研發培訓展示區三塊。該園區建成以後,將為國外及長三角等地的企業進入重慶搭建一個很好的平臺。長三角、珠三角是國內模具發展較快的地區,但生產成本較高。而目前重慶區域的市場需求急增,勞動力成本也相對較低。重慶的汽車摩託車等工業比較發達,直接在重慶生產模具,一方面模具企業可以節約成本,另外也可以加快摩託車等產品的更新換代,促進中西部工業的發展。
7月11日至13日臺灣財團法人工具機發展基金會執行長王正青先生在我們的陪同下考察了重慶模具工業園區。江鋒總經理介紹了模具工業園區的藍圖和優勢。王執行長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認為重慶市政府重視重慶模具工業園區建設是高瞻遠矚的,必將給重慶的工業發展帶來莫大的效益。相信必將會掀起臺灣機械工業在西部投資的新熱潮。
記者:最後,就中國模具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作為上海模具技術協會的副理事長,請談一談您的觀點?
鍾總:中國模具市場近兩年發展很快,2003年模具工業發展速度約為 25%,總產值達到 450億元人民幣。模具的主要市場是汽車和摩託車行業、家用電器行業、電子及通訊產品行業、建材行業、塑料製品及儀器儀表等行業。這些行業"十五"期間將有較大發展,因此對模具提出了強烈需求。
目前模具行業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地發展很快,但我國的高檔摸具基本上還依賴進口。國家對模具業也很重視,包括稅收等方面都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應該來說,對於今後的發展我們還是充滿信心的。 現在也在積極與海外協會進行交流,以促進國內行業水平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