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A MEDIA
BRITISH LATEST
據英國媒體2日報導,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親王決定放棄和家人在聖誕團聚的機會,33年來首度在溫莎城堡度過一個「安靜」的聖誕節。
儘管英國政府頒布規定,在12月23日至27日期間,來自三個不同家庭的成員可以組成「聖誕氣泡」共度佳節。但首席醫療官克裡斯·惠蒂發出提醒,最好不要在聖誕節期間與年紀大的親人有身體接觸。現年94歲的女王和99歲的菲利普決定聽從建議、以身作則。
英國聖誕特別社交限制措施
圖片來源:ftchinese.com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領導人上周達成協議,在5天聖誕節假期內,3個家庭的成員可以聚在一起。但在12月28日以後,限制措施將恢復實行。
據王室發言人稱,女王今年也將不再參加一年一度的聖誕節禮拜,以避免民眾在王室成員通往教堂的路上聚集。但女王的聖誕講演還是會按傳統在聖誕節下午3點如期播出。另外,女王將與其他王室成員通過Zoom進行視頻連線。
據悉,查爾斯王儲和妻子卡米拉將在海格羅夫莊園度過聖誕。威廉王子和凱特一家可能在巴爾克伯裡過節。而哈裡王子和梅根將在洛杉磯的新家共度聖誕。
英格蘭地區於10月12日推行三級警戒系統。11月5日至12月2日期間,大規模「禁足令」在英格蘭地區全面實施,規定民眾除工作、鍛鍊、採購必需品外儘量待在家中。12月2日起,英格蘭地區正式重返「加強版」的三級警戒系統,99%的地區被劃入新冠感染風險等級較高的第2和第3等級。
圖片來源:REUTERS
據「天空新聞網」報導,在第3等級地區,來自不同家庭的成員不得在室內和室外接觸。餐飲和酒店業全部關停,只提供外帶或外賣服務。
在第2等級地區,來自不同家庭的成員不得在室內接觸,在室外接觸時需遵守6人法則。酒吧必須停業,酒店只能在顧客就餐時提供酒飲。
在第1等級地區,不同家庭可以在室內或室外接觸,但必須遵守6人法則。酒吧、餐館只提供堂食,每晚10點停止接單,11點起實行宵禁。
英國網民對聖誕防疫政策不滿
圖片來源:Twitter
疫情下的美國聖誕季:
節日氣氛更勝往年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感恩節後的第一個周末,也是美國人布置和裝飾居家準備歡度聖誕節和新年的開始。疫情下的節日居家裝飾大潮來得格外早,民眾過節和消費熱情連商家都始料未及。
「本來以為自己行動挺快的」,加州洛杉磯聖迪瑪斯的梁太太表示,剛過完感恩節的休息日就到梅西百貨採購節日飾品,很多好東西都已賣光,又跑了幾家居家飾品店也是同樣情況,就連每年節後大批剩貨降價處理的聖誕樹裝飾品也所剩無幾。
圖片來源:BBC News
爾灣的張小姐表示,今年大半年都關在家裡沒事幹,除了把家打扮好,別的什麼也幹不了。她去年就是行動慢了,過節前一個多星期才到塔吉特採購,結果貨架早就被掃光光,後悔不已,所以今年10月份就已把聖誕樹上一閃一閃的投影在天花板上的LED燈買好了,感恩節前也早早把其他節日飾品都訂好。
張小姐表示,疫情前後過節的心情很不一樣,往年是節日過不過都差不多,今年則計劃要讓自己的居家充滿節日氣氛。前些天,專門買來各種木頭、松葉、紅綢帶和工具,仿照Home depot的樣品,DIY小鹿,足足花了好幾天功夫,還將整個過程視頻記錄。小鹿做好了,再買來印第安人的小帳篷和吊燈,將自家後院打扮得非常聖誕節,「現在每天晚上入黑燈亮,頓時感到濃濃的節日氣氛」。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我們家往年聖誕節都有30-40人的大聚會」,南巴沙迪那市議員Michael A. Cacciotti的太太Mimi吳表示,夫家來自義大利,不僅家人多,而且一直非常注重傳統節日。今年雖然不能大張旗鼓歡慶聖誕節和新年,但公公和弟弟兩家早早就計劃前來一同過節。「我們三家十個人將會分成三桌吃飯,自助餐形式」。Mimi表示,為準備節日飲食,她和先生特別在河濱縣訂了鹿肉,先生準備做最拿手的羊排和濃湯,她則負責居家布置,給家人親友濃濃的節日氣氛。
「過節真是一種心情」,Mimi表示,今年很多節日都不能聚會,家人非常期待去舊迎新。所以她特別用紅色和金色突出聖誕節和新年,這些天餐桌、茶几、壁爐都已打扮一新,這個周末將專心裝飾聖誕樹。
對于格蘭杜拉的程太太來說,將前庭的大樹裝飾得更美更亮些是今年過節的願望,「平常先生和我都很忙,過節都很隨便。但疫情之後,感覺每一天都特別珍貴」。程太太說,不管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還是自己的身體健康,現在才真正體會日子的珍貴。所以今年特別買來更多的燈飾,將自家裝扮得更美麗,也準備了豐富的食材好好過節。
德國措施相對溫和
圖片來源:techsina
與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德國在11月仍然沒有解除新冠疫情封鎖措施,但其措施相對溫和。與許多周邊國家一樣,德國擬放鬆聖誕節防疫封鎖。但封鎖何時才能真正結束?
德國總理安格拉 默克爾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在11月26日預測,封鎖措施可能要持續到明年春季,這表明許多企業在未來幾個月仍將面臨困境。
據默克爾本人稱,新冠病毒限制措施可能至少會持續到明年1月。她於11月26日在德國聯邦議院表示:「鑑於感染人數眾多,我們認為對於德國的大部分地區,聖誕節前實行的限制措施將持續到明年1月初。」
但默克爾的幕僚長海爾格·布勞恩在接受RTL電視臺採訪時表示,德國的限制措施可能要一直持續到明年3月,屆時春天到來,政府希望能夠為大批民眾接種疫苗。
布勞恩說:「我們將面臨嚴酷的冬天。而且,這可能會一直持續到3月。」
高平臺期隨著第二波新冠疫情來襲,德國新冠肺炎病例數在10月呈現指數級增長,最近幾天已經處於平臺期,但每天新增確診病例仍然超過2萬例。新冠肺炎死亡率持續急劇上升,11月25日的死亡人數達416人。
11月25日的晚些時候,默克爾和德國16位國家領導人商定將目前實行的「輕封鎖」措施至少延期至12月20日,在此期間,酒店和休閒行業大受影響。這意味著酒吧和餐館在此之前只能提供外賣和外帶服務。
從12月初開始,社交接觸限制也將更加嚴格,僅允許不超過5人或兩個家庭的成員舉辦私人聚會。商店繼續營業,但必須加強社交距離措施;顧客在外面排隊和在停車場也必須佩戴口罩。
但從12月23日至1月1日,允許不超過10人(14歲以下兒童不計入在內)聚會,並鼓勵人們在與朋友和家人見面前後自我隔離。
除非情況突然大為改善,否則餐館和酒吧在聖誕節期間仍將關閉,酒店仍然不能接待遊客。
儘管這看起來有悖常理,但這正是酒店業一直呼籲採取的措施。
德國聯邦酒店餐飲業協會(German Hotel and Restaurant Association,Dehoga)在政府會議前夕表示,在聖誕節期間短暫重開餐館對業內成員並無意義,開業時間不到一周,但餐館還要進行清潔、裝飾、備貨和僱傭員工等一系列準備工作。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雖然零售商店在封鎖期間仍然營業,但德國本季度GDP預計將下降1個百分點,餐館、酒吧、酒店、電影院和劇院關閉也已經重創消費者信心。
市場研究公司GsK在11月26日表示,近一半受訪人群對新冠疫情對其未來收入的影響表示非常擔憂或有點擔憂。
GfKd 消費者專家羅爾夫·伯克爾在一份聲明中稱:「未來幾周感染率發展態勢將在決定消費環境能否重回穩定方面起到決定性作用。只有感染人數大幅減少以及放寬限制才能恢復更樂觀的前景。」
德國比許多其他歐洲國家更加謹慎,表示限制措施將一直持續到新的一年。但其聖誕節計劃基本上與其他歐洲國家相似。
04
歐洲聖誕
如何防疫
圖片來源:PA MEDIA
法國將自11月28日起放鬆其嚴格的封鎖措施,允許商店重新開業。法國計劃在12月15日基本解除封鎖,允許人們在聖誕節期間外出與朋友和家人聚會。但夜間宵禁措施仍將適用,餐館計劃從1月20日起重新開業,酒吧的重新開業日期尚未確定。
據西班牙媒體報導,西班牙政府正考慮在聖誕節和新年期間實行「六人規則」,即聚會人數限制在6人以內。但建議人們和家人待在一起,並在室外享用聖誕大餐。而且還建議人們不要跨區出行。
義大利的領導人仍然在討論聖誕節應該採取何種防疫措施;該國目前實行的部分封鎖措施將於12月3日結束。
04
聖誕經濟學
走向瓶頸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歐洲各國政府整個11月到12月初實施封鎖措施,並希望能夠為季節性慶祝活動開放其經濟。
儘管數據顯示,聖誕節通常會淨提振零售和餐旅業,但尚不能確定是否確實對整體經濟產生了多大好處。
今年問題變得更加緊迫,因為過早重新開放有可能引發第三波新冠疫情,對公共衛生、經濟增長和就業造成嚴重後果。
然而,11月下旬所謂的「黑色星期五」購物節在歐洲的流行,讓聖誕節前的最後衝刺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並且,網上購物的增長使得一些實體店沒那麼必要開門營業。
即使消費者在聖誕節前不購物,也不總意味著經濟就會減損。「消費模式也在發生變化,像是如果沒有把錢花在聖誕節聚會的酒水飲料,或許會改成購買新家具之類的,」瑞銀財富管理的首席分析師Paul Donovan在他的每周音頻博客中說道。
更具爭議的是,一些經濟學家宣稱,購買禮物的行為可能不利於經濟。這個說法的依據就是禮物交換的無謂損失理論(Deadweight loss)。壟斷或貿易關稅扭曲市場時,通常也會造成無謂損失。
耶魯大學教授Joel Waldfogel在1993年論文「聖誕節的無謂損失」中得出結論,當人們為禮物支付過高價格時,尤其是他人不需要的禮物,這就等同於毀掉了這些產品的經濟價值。
Waldfogel之後又出了一本「送禮經濟學」,儘管這兩本書的觀點引起正反意見的激烈討論,但大多數人都認同的一點是,聖誕節對經濟帶來不在計劃內的影響效應,而最終總會有人付出代價。
這些被經濟學家稱作外部性的因素可能包括,典型過節活動的包裝和塑料造成的環境成本,或是醫療體系處理酒駕事故的成本。
要算出聖誕節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整體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GDP數據確實至少暗示聖誕節的重要性常被高估。
以英國為例,英國是個聖誕消費大國,而且剛好也每月公布GDP數據。去年11月英國GDP減少0.3%,12月為增加0.3%,今年1月為零增長:換句話說,經濟表現平平。
從接下來的新冠病例數據,應可開始看出,歐洲是否能夠在聖誕節前安全地重新開放。但從經濟角度來看,即使不能開放也沒什麼大不了。
來源:中國僑網,財富中文網,BBC News,界面新聞,路透社,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刪。
編輯:俞夢婕
監製:李璨
責任編輯:戴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