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裡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半絲半縷,究竟是怎麼來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有助於我們養成珍惜物力的好生活習慣。
當然,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製作衣服也不再全部使用棉花了,出現了很多種材質的衣服。可是現在一些人還是願意穿一些純棉的衣服,畢竟純棉的穿起來舒服。棉仍然也是製作衣服的一種主要材料。
棉花究竟怎麼種植的,生長過程又是怎麼樣的?今年由於種種原因,我有幸又參與了一下種植棉花的過程!
首先,要把地澆溼,然後馬上將塑料薄膜用工具埋在地裡,這樣做的目的,一可以阻止水分快速蒸發,為棉籽發芽生長提供水分,二可以防止雜草的生長,三可以為棉籽發芽提供充足的溫度。
把塑料薄膜埋下一兩天,就可以種棉花了。種植的時候,要用打眼器在塑料膜上打好眼兒
在裡面放上幾粒棉籽
然後要用細土將它埋成一個個小土堆。
這樣就算種植好了。如果您以為這就種植完成了,那您就錯了!如果在種上棉花的十來天內不下雨,那是最好不過了,因為棉花可以順利生根發芽。如果這幾天內下雨了,那些土堆就會幹成土塊,得用一個小工具將它一個個敲碎,才能讓棉花幼苗長出來。
棉株長成的過程,也要經過幾道工序。每個棉株都要打掉瘋枝,在它結出棉花之前,要有三次打瘋枝,每一個棉株都要顧及到,這可是真正的精耕細作了。成長的過程要打好幾次農藥,施肥。如果天氣乾旱的話,還要灌溉。如果一切順利,到農曆七夕前後就可以陸續開出新棉花了。
需要說明的是,一畝地(667平方米)好的年景,大概可以產出棉花六七百斤,不好的時候可能也就三四百斤。如果除去棉籽的話,可用的棉就更少了。俗話說,一件衣,千丈棉,一件衣服的製成要耗費很多棉花。
而我們在商場裡看到的那些純棉的衣服動輒幾百上千,穿起來也確實舒服。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有好幾件甚至十幾件衣服,有時候因為款式不流行了,衣服舊了或者大小不合身了,就把它隨手丟了,浪費衣服的現象也很嚴重。真正讓一件衣服發揮它最大的使用價值的時候真的挺少的。
《道德經》中,老子說他有三寶,其中一寶就是儉,還說「治人事天,莫若嗇」,意思是生產生活,治理國家,沒有什麼能比得上節儉的,節儉能積蓄能量,積德。甚至諸葛亮《誡子書》中也說,「儉以養德」。所有的一切都證明,節儉是人世間最重要的傳統美德!
所以這裡建議大家,一件衣服我們要儘可能多利用,如果您覺得衣服實在已經穿不著了,也千萬不要把它隨手扔掉。我們可以把它贈人,或者通過小區的捐助箱,捐給那些貧困地區的人,一來那些受贈人或者受捐人真的很開心;二來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也可以發揮它最大的使用價值!
所以我們要謹記,「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儉以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