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坪圍村的80畝無花果園,樹葉綠得發亮。
清晨6點,天剛蒙蒙亮,記者跟著62歲的陳友蘭來到無花果園裡鋤草。前陣子種下的無花果,已經結出了一個個小小的果子。
「7月開始,這片無花果便可以豐收了,一直持續到年底哩!」她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在無花果園一個月能掙3000元,無花果種植還有集體分紅,一家七口人去年分到了7852元。
曾經頂著「貧困村」帽子的坪圍村,短短三年時間,村裡貧困戶全部脫貧: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此前的3582元提高到18899元;村集體收入從4.5萬元躍升至45萬元,是此前的10倍。
這幾年,村裡的變化大家有目共睹。如今,驅車從205國道而下,高速路出口的指示牌非常顯眼:「全國文明村——坪圍村歡迎您」。沿著9米寬的村道驅車駛入,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徐徐展開,道路兩旁綠樹成蔭,瓜果飄香。
在坪圍村,精準扶貧扶起了貧困群眾的精氣神,扶出了他們創新發展的強烈願望和自信心。
前不久剛脫貧的羅觀福勁頭很足。每天一大早,他便開著摩託車,載著老婆一起去3公裡外的深圳大鵬新區轉移產業園的工廠上班。
從村口到鄉道的路上,數十輛摩託車疾馳而行,全是趕往產業園上班的坪圍村村民。浩浩蕩蕩的摩託車大軍,成為了當地獨有的一道風景線。「就業脫貧是最高效的脫貧路徑!」蹲點採訪中,多位貧困戶道出了心聲:「家門口就能找到好工作,誰還出去打工呢?」
三年來,駐村扶貧隊陸續出臺多項政策,給貧困戶發補貼,鼓勵就業。去年,全村61戶貧困戶中總共有59人新增就業,共接受了141292元獎勵。
無花果種植集體分紅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去年,全村無花果收益分紅達到20萬元,貧困戶每戶平均增收3278元。看到這兩年村裡合作社的無花果收成越來越多,陳友蘭打算,明年在自家地裡也種上無花果,「生活有希望了,一定要幹好!」
一場春雨過後,坪圍村頭的無花果園上空掛起一道彩虹。村民們正忙著鋤草施肥,期待今年的豐收。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鄭佳欣 彭琳 李赫 蔣才虎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鄭一見
策劃:郎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