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解析《獅子王》:家庭與孩子成長的秘密,在這3點

2020-12-19 夏青耐聊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許多家長和孩子都看過這樣一部迪斯尼的經典電影,那就是獅子王。這部電影主要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小獅子辛巴的成長經歷。在電影裡面小獅子王的經歷過程是十分曲折的,同時他也經歷了許多苦難和磨練,故事的最後,辛巴成為了一個最強大的獅子王。這部電影不但給我們展示了裡面精彩的情節,還向我們展示了家庭與孩子成長的秘密。

在電影的開頭裡面,我們看到了神奇的非洲大地,當太陽從水平線升起的時候,陽光照向了廣闊無垠的非洲大草原。在這個大草原裡面許多動物共同慶賀著獅王木法沙和王后沙拉碧的小王子辛巴的誕生。巫師拉飛奇也為小王子辛巴進行了神聖對洗禮。但是唯一與大多數開心對動物們不同的是,獅王木法沙的弟弟刀疤對小王子辛巴的出生充滿了仇恨,他認為如果辛巴沒有出生,自己將會繼承獅子王這個位置。

隨著時光的流逝,小王子辛巴已經漸漸長大,變成了那個勇敢健康的小獅子,可是他的叔叔,刀疤卻一直想要陷害他。有一次在叔叔刀疤的誘惑下,小王子辛巴和他的好朋友娜娜去外面的大象墓園去探險。突然一群鬣狗突然出現,並且圍攻了辛巴和娜娜,幸好獅子王木法沙及時趕到,趕走了鬣狗。

最後叔叔刀疤將小獅子辛巴引誘到一個偏僻的山谷裡,然後指揮土狼去刺激角馬,角馬群朝小獅子辛巴狂奔了過來,再一次獅子王木法沙及時趕到救下了辛巴,但是這次卻遭到了刀疤的暗算,掉下了懸崖。小獅子辛巴在最後找到了死去的父親。

叔叔刀疤對小獅子辛巴的活著感到十分生氣,命令土狼群去殺了小辛巴,幸運的是小辛巴通過樹林裡的灌木叢逃跑了。獅子王木法沙死了,小獅子辛巴也逃跑了失蹤了,叔叔刀疤順理成章地當上了他所想的獅子王,並將土狼們引進了榮耀大地。

小辛巴一路的逃跑著,一直跑到再也站不起來倒在地上的時候,遇到了貓鼬丁滿和野豬彭彭,他們救了小辛巴。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以前的小獅子辛巴長成了一個健壯的雄獅。雖然有著好朋友們的陪伴,他的生活過得無憂無慮十分快樂,但是每當想起以前父親的死去的情景,辛巴的心裡總是會有一股難以言狀的悲傷。

這一次偶然之間,辛巴與小時候的好朋友娜娜相遇了,娜娜告訴辛巴自從刀疤他當了草原的獅子王之後,大家每天都過得很痛苦,希望辛巴能夠回到草原裡當回獅子王,去拯救草原的居民,但是辛巴卻拒絕了。最後巫師拉飛奇找到了辛巴,通過巫師的一頓勸說,辛巴決定重新回到草原,去拯救裡面的居民,去拯救獅子王國。

當辛巴回到獅子群裡面之後,叔叔刀疤為此感到十分的憤怒。污衊辛巴是他自己傷害了自己的父親,這時土狼也趁機將辛巴逼到了懸崖邊上。辛巴一個不小心從懸崖邊掉了下去,當刀疤以為辛巴必死無疑的時候,刀疤說出了殺害獅子王的真相。辛巴這時感到十分憤怒,他化悲痛為力量,在絕境中反擊,奮力躍起,把邪惡的刀疤打倒了。

故事的最後,辛巴走上了國王懸崖,用怒吼聲告訴草原中的每一個子民,他就是真正的獅子王,繼承了他父親的位置。在一場滋潤著非洲大草原的大雨中,辛巴重新成為了榮耀國的獅子王。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獅子王》:家庭與孩子成長的秘密,在這3點

1. 父親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當小獅子辛巴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獅子王木法沙就開始教導辛巴學會高超的捕獵技巧,讓他能夠在這個森林裡面存活下去。用身心來教育辛巴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國王,以及教育這個世界輪迴的法則。在辛巴的成長過程中,父親對於他的成長經歷起到了一個重要影響。在辛巴犯錯的時候給予他引導,在辛巴最迷茫的時候,及時的給他啟發,激勵著辛巴不斷的勇往直前。

心理學家表示,男孩在與父親的打鬧中所學到的東西,對他們以後的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在與爸爸的打鬧中,爸爸能讓他們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則的。對於一個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父親的存在會給孩子產生巨大的,並且是正面的影響能力。辛巴即使是失去了他的父親,可是在早期父親對他的正面教導已經影響到了他的價值觀。使辛巴成為了草原中的獅子王。

2.接受現實,看清這個世界生命的無常

當獅子王木法拉還活著的時候,他是這樣告訴小獅子辛巴的: "你看那些星星,過去那些偉大的君王,就在那些星星上看著我們。"他告訴辛巴:"不要害怕,即使離去,親人也會以另一種方式永遠伴著你。" 換句話來說獅子王木法拉提前教育孩子,要辛巴正確的看待這個世間的生與死,看清這個世界生命的無常。通過父親的循循教導,小獅子辛巴學會了如何接受這個現實,當遇到困境的時候,他也能夠勇敢的走出去,並且看清楚這個世界生命的正常輪迴。

小時候辛巴他的父親死去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變得十分沮喪,甚至是絕望。對於我們人類也是一樣,當人出生和之後死去都是一個正常規律,我們家長要告訴孩子的是對於死亡我們不要保持著恐懼的心態,即使最後我們最親愛的人不在了,但是我們也要相信他們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去陪伴我們和愛我們。

電影《獅子王》用裡面的人物以及情節慢慢的向我們訴說一定的道理。告訴孩子們,即使我們身邊最愛的人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我們也不要為此感到絕望,要帶著與他們最珍貴的記憶活下去並且往前走。告訴孩子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目光不要那麼悲觀,要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的分離,這樣才能夠有勇氣去向前走。

3.珍惜生命中遇到的愛與友誼

《獅子王》除了告訴我們親情是很重要之外,同時也告訴我們友誼也會支撐你走下去。在電影中,愛與友誼不可或缺的因素。從小辛巴有著好朋友娜娜的陪伴,即使辛巴非要進入大象墓園,好朋友,娜娜也要陪伴辛巴一起冒險。當辛巴遇到危險的時候好朋友丁滿和彭彭,幫助辛巴引開鬣狗們的攻擊,甚至是有著生命危險也在所不惜。這種友誼其實是超出了物種間的友誼,讓大家感到十分偉大。

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教育孩子珍惜身邊的最親愛的朋友,因為朋友可以為你帶來歡樂,在你難過的時候會給予你支持,讓你走出悲傷。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朋友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

我是夏青耐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從《獅子王》中悟出:家庭關係和成長秘密,要謹記這3點
    80後90後紛紛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影院追憶童年動畫,一時之間圈粉無數。豆瓣評分也驟然飆升9.0分,這部經典的迪士尼之作,也獲得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獅子王》的故事之所以讓兩代人追捧,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吸引力是,能看見一個孩子的自我成長過程,期間遇到家庭變故、成長煩惱經歷了狂妄、忐忑、懷疑、內疚、自信都是人類成長中,必經之感受。
  • 解析《獅子王》:從辛巴的成長史,看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
    而就在重看這部經典電影的同時,我又從中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整個故事其實就是辛巴的成長史,在他從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怕虎,長成真正的草原之主的過程,其實是辛巴"自我意識"的發展。今天我就想從心理學、從育兒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回顧《獅子王》這部老少皆宜的影片。
  • 《獅子王》:別擔心孩子的「自卑情結」,正向引導可激勵孩子成長
    時隔25年再度回歸,"真獅版"《獅子王》重返大熒幕,喚起了無數人的回憶。這部影片是迪士尼動畫片的"掌上明珠",第一支預告片播放開始,就已經收穫了2.25億次的點播量,排在全球影史的前3名。這一次"真獅版"用CG動畫精妙地還原了所有的場景,有著像照片一樣真實的質感。色彩豐富,處處都能展現非洲大陸的活力。
  • 《獅子王》:辛巴的角色解析及現實思考
    今天我將從角色的經歷、角色塑造以及結構作用這兩個方面對辛巴這一角色的進行解析,在第二部分我會談談這部影片帶給我的思考。01《獅子王》中辛巴的角色的解析:辛巴從王位繼承人、逃亡者到真正的獅子王,它在影片中有多個不同的角色性格特徵,這些性格特徵與劇情的轉折點相對應。
  • 《獅子王》一部啟蒙孩子成長的動畫片
    1994年時這部2D動畫片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同名音樂劇《獅子王》十七年間收穫了高達60多億人民幣,雖然《獅子王》這個代名詞火了,但是動畫片中的故事情節已經深入人心。辛巴的形象成為了一個模板,小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去說,我要有一個有錢有勢的爸爸就好了,我可以依偎在老爸的懷中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長大後社會卻很現實,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成長,這也正是《獅子王》電影的主題。
  • 從心理學角度,解讀孩子接電話的秘密
    這樣的情景,可能很多家長都經歷過,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喜歡接電話。那麼今天,忒咪媽媽就和大家一起,通過心理學的角度,來給大家解讀孩子接電話的秘密。孩子為什麼喜歡接聽電話?眾所周知,孩子任何行為的背後,都是有心理支撐的,而孩子喜歡接聽電話,主要有兩種情況。
  • 揭開童年記憶《獅子王》中暗藏的秘密
    1 雖然迪士尼一直對外宣稱,《獅子王》是迪士尼第一部原創的動畫劇本,但是站在廣義的角度上來說,《獅子王》非常鬆散地改編自莎士比亞的不朽巨著《哈姆雷特》。劇組團隊也曾經坦言到《哈姆雷特》對於影片的影響。
  • 從進化心理學角度解析《尋夢環遊記》:家庭和夢想要如何取得平衡
    從進化心理學解析"夢想"與"家庭":二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家人"和米克的音樂"夢想"到底哪個重要?這個問題可以先看看進化心理學家對這兩個話題的解釋。從進化的視角看,後代的形式是父母的載體與延續,父母通過子女來傳遞基因。如果沒有後代,沒有子女,個體的基因很快就會不復存在。
  • 《哪吒之魔童降世》:從心理學角度解析「角色效應」對孩子的影響
    今天我就想從心理學角度來和大家聊聊哪吒的成長之路。一、《哪吒之魔童降世》:從孩子教育角度看電影國產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後就獲得了無數好評,與老版的哪吒不同,這次的哪吒沒有削骨還父削肉還母,也沒有李靖的大義滅親。
  •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小男孩》: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意義
    從心理學角度看,《小男孩》中爸爸對兒子的安慰是"羅森塔爾效應"一個十分成功的案例。在他人看來,只有爸爸一個人的安慰難以撼動孩子的整個人生,但是爸爸無私的愛和信念內化為了孩子心中積極的想法,這份小小的期待變為孩子成長的"助推器"。
  • 從心理學解析《窗邊的小豆豆》:無條件積極關注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後來,豆豆毫無陰影地轉學到了第二個學校——巴學園,這也是因為媽媽對豆豆瞞下了"被退學"的秘密,這個秘密直到豆豆長大之後也沒有發現。媽媽的所有給舉措都是基於她對豆豆的信任之上的。她相信自己的孩子,她相信豆豆並不像前一個學校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她相信自己眼中的豆豆。
  • 《童年之謎》從心理學角度,了解孩子的內心,與孩子親密地相處
    ——施琪嘉因為被老師批評,朋友的孩子一整個學期都沒有去上學。天天窩在家裡,不和父母溝通,老師來家裡道歉,他也不出門,同學來看他,他也不見。孩子這個情況 ,朋友真的很擔心,可是卻又無法正確引導,只能放任孩子一意孤行。作為家長,其實朋友自身也有很大的問題。我記得這孩子小時候,很聽話懂事,經常會到朋友的店裡幫忙看店賣東西。
  • 《獅子王》:從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究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前段時間,孩子吵著看電影,我便選了《獅子王》這部迪士尼經典電影給孩子看。剛一開播,孩子就被眼前的獅子吸引住了。孩子正陶醉時,我腦子裡開始了思考風暴。以前小的時候我看過《獅子王》動畫片,如今再看還是有童年的味道,同時也多了一層理解。
  • 心理學角度解析《芳華》:從何小萍的命運看「親子依戀」的重要性
    電影《芳華》以一個軍隊文工團為切入視角,展示了少男少女們的成長故事。電影中的主角們正是如"芳華"一般美麗青春的任務,他們的故事真實動人。不僅勾起了50、60後對屬於他們的年代的回憶,更是看出原生家庭中的親子依戀關係對一個人的影響。
  •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
    4歲的小孫子默默地觀察著這一切。一天晚餐之前,父親發現兒子在地板上玩著一塊木頭,就問他「你在幹什麼?」孩子甜甜地回答道:「哦,我在為你和媽媽做木碗呢,等我長大了,你們就用木碗吃飯。」孩子笑了笑,繼續他的工作。孩子的話令父母無言以對,儘管什麼也沒說,但他們都感覺到了心靈的震撼。這天下午,兒子輕輕地拉著老人的手,將他扶到了餐桌旁與家人共進晚餐。
  • 教育心理學|《少年的你》:這3種家庭生態,最易養出霸凌者
    本文4551字,預計閱讀時長10分鐘,讀完這篇文章,你會了解:哪些行為屬於校園霸凌哪3種家庭生態,最易養出霸凌者父母怎樣做,可以避免孩子成長為霸凌者接下來,我會以影片情節為線索,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從這三個方向:1.哪些行為屬於校園霸凌、2.哪3種家庭生態,最易養出霸凌者、3.父母應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霸凌者,來為大家剖析這部豆瓣評分8.3,獲獎無數,關於校園霸凌的經典之作——《少年的你》。
  • 從「心理學」角度為你解析「愛情」
    無論遭受了多少傷害,當愛來臨時,這是治癒和治癒的最好機會。從深層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世界上最好的治療者是他的愛人。然而,因為信任而沒有防禦,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在愛的傷害加傷害。深度心理學中有幾個重要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在複雜的戀愛關係中找到一些線索,從而在分析和處理問題時把握正確的方向。
  • 從繪畫角度,看「色彩心理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家長別忽略了
    從繪畫的角度來說,這是培養一個人色彩觀的直接方法,可以提升幼兒很多方面的能力,而幼兒一切的行為都是在表達,在形成思想,所以,「色彩心理學」的巨大作用,家長不能不知。其實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什麼是色彩心理學,簡單來說,它是一種個體針對色彩所衍生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那麼在心理學論述中,家長們可以理解為,所謂的「色彩心理學」,是幼兒心理活動通過色彩體現、表達的過程。也就是說,通過孩子對色彩的感知與體會,我們便能清晰地了解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 從繪畫角度,看「色彩心理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家長別忽略了
    從繪畫的角度來說,這是培養一個人色彩觀的直接方法,可以提升幼兒很多方面的能力,而幼兒一切的行為都是在表達,在形成思想,所以,「色彩心理學」的巨大作用,家長不能不知。一、什麼是「色彩心理學」?其實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什麼是色彩心理學,簡單來說,它是一種個體針對色彩所衍生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那麼在心理學論述中,家長們可以理解為,所謂的「色彩心理學」,是幼兒心理活動通過色彩體現、表達的過程。也就是說,通過孩子對色彩的感知與體會,我們便能清晰地了解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 心理學:這3種原生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自卑、軟弱,還沒有能力
    走進心理諮詢室的諸多來訪者不斷地表明,他們的成長環境,他們從小的經歷是造成他們現如今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所以今天我們就從這個角度再探討一下。看看哪3種原生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自卑、軟弱,並且社會能力相對比較弱:1、經常批評(評判)孩子的原生家庭一個經常被父母評判的孩子是很難獲得自信的,所謂的評判包括了貶低、打擊等,這些對於孩子的評價是很容易讓他們變得自卑,軟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