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是一篇入選教科書多年的作品。歷年來的改版稍做了一些調整,根據最新部編版的教學目標,在預習和學習的時候,我們有幾個方面要注意以下。
首先是一二類生字的增多。在這篇課文中,二類生字12個,一類生字15個(一二類生字有部分重疊)。生字量比較大,對小學生熟練正確的朗讀課文是個不大不小的挑戰。課文中出現的「籠」「薄」「蒙」「悶」等多音字較難掌握。比如「悶雷」「薄霧」等詞語,部分地區讀錯的比較多。
再者是朗讀和背誦課文。在這篇課文中,體現出了我們要學習的一個語文要素「朗讀的同時想像畫面」。怎麼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呢?我們以本文為例子:潮來之前,要讀的語氣稍平一些;閱讀潮來時的部分,語速稍微加快,語調高昂;在閱讀重點段落3--4自然段的時候,重點詞語要通過讀重音來表現出潮的氣勢磅礴;潮頭過後,語速放慢語調降低。用「抑揚頓挫」來體現錢塘江大潮各個階段不同的形態。
根據閱讀想像畫面部分是比較抽象的。我們可以從具體到抽象。比如潮水的變化:想像一下白線拉長、白線變粗、白浪翻滾的場景。也可以聽著相關音樂來入情入境。
在背誦方面,我們在預習卡裡已經做了提示,在這裡不重複。
我們前邊朗讀過幾遍之後,要對整篇課文做一個簡單的歸納。比如課文第一句: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這句話是本文的一個中心句,起到了揭示文章中心的作用。再看看為什麼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的特點:聲音大、形態多、變化快。在理解錢塘江大潮特點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出本篇課文是「由遠及近」的寫法。通過一系列的歸納能夠更好地理解全文。
在課後練習題上,我們增加了兩篇和錢塘江大潮有關的課外閱讀練習。都附帶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