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博士成捐精「主力」。
高學歷的人逐漸成為廣東精子庫的獻精「主力部隊」。成立整整四年的廣東精子庫負責人昨天透露,經過幾年的努力,精子庫質量有了較大飛躍,從以前大學生佔主導地位,變成現在的研究生博士佔據半壁江山,捐精最高學歷者更是從外國留學回來的「海歸」博士後!
但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廣東精子庫仍處於嚴重「饑荒」狀態,面對每年1600多對接踵而來的「求精夫婦」,他們也只能滿足其中兩成人的需要。
「海歸」博士後也來捐精
去年,一名30多歲的男子來到廣東精子庫捐精。工作人員一開始並沒有注意這個溫文爾雅的男子,可是當他填寫了個人資料之後,眾人才發現,他不僅是「骨灰級」高學歷——博士後,更是曾留學國外的「海歸」派。據稱,他在國內某大學做教授,已經結婚生子,這次是專程來精子庫捐精,他對自己的智力和體力都相當自信,「捐精可以幫助別人。」他一語概括。
廣東省計劃生育專科醫院人類精子庫的主任醫師唐立新介紹說,精子庫是2003年1月經國家衛生部批准成立的社會公益性機構,主要是招募和接受捐贈精液的志願者,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精液冷凍保存以及向經衛生部批准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的醫院提供冷凍精液及相關服務。
八成捐精者為大學生研究生
唐立新介紹說,其實對於捐精者,國家只規定身體健康、智力正常,並沒有提出學歷的要求。但是在捐精的人群中,卻出現高學歷潮流。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成了捐精主力,佔總人數近八成。研究生的上升幅度最為明顯。
他解釋說,本科生前幾年擴招,現在數量穩定了,現在研究生也擴招,所以升幅較明顯。一般來說,大學新生初來乍到,還沒找到捐精門路,而畢業生都忙著找工作。在讀的一、二年級研究生自然便成了捐精族中最踴躍的一群。在捐精的高學歷人群中,在讀的一、二年級的研究生佔了一半。此外,博士、博士後等也佔了總人數的一成多,初中等學歷的捐精者倒成了鳳毛麟角。「文化水平高的人,較能接受新鮮事物。而且大多身體素質好。」唐說。
「獵精特工」專盯研究生
「有人在研究生樓派發號召學生『獻精』的宣傳單張!」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院一位男生報料。他說,前幾天在學校食堂門口接到一張號召學生「獻精」的宣傳單張,「我順手拿到了宿舍,有同學發現上面的內容居然是要男生捐精」。一名讀IT的男生說:「這是做好事,還可以免費體檢,我要試一下。」在場幾個人也躍躍欲試,還打賭看誰能被精子庫「選中」。
唐立新說,那些宣傳單是技術人員利用業餘時間往高校派發的,專門挑研究生樓派發。「目前只能每隔一到兩個月『光顧』捐精『重點地區』,以後會考慮加人手或者請義工參與。」
精子庫僅能滿足1/5需要
儘管如此,廣東精子庫卻依然年年鬧「饑荒」:去年1600對夫婦排隊「求精」,只有300對被幸運輪上。從2001年起,4000多對夫婦到省計生專科醫院登記做人工授精,目前正在做的只有幾百對。
近日來到廣東精子庫,八名捐精者捐精後剛離開,工作人員正在做精液檢測。他們說,只有確定精液質量合格,沒有血液病、傳染病和遺傳病,才能被存放起來,提供給有需要的人。走入精庫,地上擺放著很多個類似煤氣罐形狀大小的冰箱。當工作人員打開這些零下196℃的液氮罐時,記者看到,精液的液氮儲存器像一個個抽屜,每個「抽屜」放有13個盒子,一盒存放著一人的精液,共100支試管。在液氮低溫下,冷凍精液可以存放約10年,但實際上,一有新的合格精液,沒多久就用出去了。(來源:新快報;作者:陳鳳瓊 孫麗 趙心賢)
轉自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