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兒童感染明顯增多 由病毒和細菌引起
近日,一對夫妻抱著孩子到廈門市第五醫院夜間急診看病。 「我家孩子這兩天低燒,一天要拉十幾次!東西也吃不下。」這位媽媽一見到醫生就焦急地說,孩子拉的大便呈水樣狀,她擔心孩子脫水。
「季節交換期,兒童感染性腹瀉最容易發生。」廈門市第五醫院兒科主任任敏介紹說,現階段該院僅夜間急診,每天就有10多例腹瀉患兒,一天總的大概有四五十例,這個數量比前兩三個月增加了很多。
以廈門市第五醫院接診的情況來看,目前兒童腹瀉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病毒或細菌而引起,其中又以病毒感染居多。任敏介紹說,現階段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主要「元兇」是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腸道病毒。
提醒:兩種腹瀉症狀不同 用錯藥會加重病情
據介紹,病毒感染性腹瀉症狀主要有低燒(38℃以下)、一天腹瀉十多次,大便呈水樣;而細菌感染性腹瀉症狀主要有中高燒(38℃以上)、嘔吐、腹痛、大便次數較少、大便呈黏液狀常伴有血絲。
「不僅是症狀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任敏說,細菌感染性腹瀉需要使用抗生素消炎,但如果是病毒感染性腹瀉,用抗生素不但無效,還會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加重病情。任敏建議,家長如發現幼兒出現腹瀉,應到醫院進行檢查,以鑑別是哪一種腹瀉,才能做到對症下藥。
預防:引導兒童勤洗手 別吃變質的食物
任敏預測,根據往年的接診情況,隨著溫度降低,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數量會逐漸增加,在初冬時節達到高峰。
任敏介紹,這兩種腹瀉主要都是經口傳播,所以要減少讓孩子接觸到病原體。
首先要引導兒童勤洗手,避免用不乾淨的雙手拿食物吃,防止「病從口入」;其次不要吃過期、變質的食物;再者,感染性腹瀉流行時節,儘量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減少或者不接觸患有腹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