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離層分層結構經緯度變化獲解

2020-12-16 科學網

電離層電子濃度三維空間結構變化特徵及其產生機制是最近幾年國際研究的前沿領域之一。與中緯電離層垂直結構相比,由於受到緯向電場產生的噴泉效應影響,低緯地區的電離層高度變化特徵要更為複雜。赤道及低緯地區的電離層F區在某些季節的日出後至午後這段時間會出現分層結構,即原先的F2層受到東向電場的作用抬升至電離層頂部形成F3層,同時原有F2區電離出新的F2層。為了區別磁暴期間形成的分層結構,稱之為靜日F3層。靜日F3層結構最早由Sen和Ratcliffe於20世紀50年代的測高儀頻高圖上發現,並稱之為「刺(spur)」結構,但直到1995年才有Balan等人利用SUPIM模式重現這一結構的變化特徵。隨後,關於不同地區F3層出現率隨季節、地方時變化以及太陽活動變化的統計和機制研究開始逐步開展。最近的研究為日本科學家Uemoto於2007年利用東南亞測高儀鏈(SEALION)給出的三個不同地區(包括一個磁赤道區和兩個南北共軛點)臺站的觀測結果,並進一步完善了Balan等人的解釋。關於靜日F3層的研究,雖然已有地面觀測和模式研究,但是並不完善。例如,F3層變化的經度和緯度結構及其與電場和風場經度變化的依賴性至今尚不十分清楚。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磁與空間物理研究室趙必強副研究員等人利用美國COSMIC星座觀測系統中掩星反演技術獲得的近250萬個電離層剖面,對電離層分層結構進行了研究。通過求取電子濃度剖面的高度梯度的變化並統計出現雙層結構的出現率,首次給出了電離層分層結構的緯度和經度變化性。揭示了如下特徵:1)分層結構主要集中在低緯度區域,且低緯電離層分層結構出現最大值為夏季半球的磁緯7-8度位置;2)夏季電離層分層結構的經度變化與DE3潮汐所調製電離層諸多參量變化WN4結構具有相似性;3)分層結構出現的地方時最大在日出以後10:00-12:00之間,與地面測量的統計結果一致。衛星測量和地面觀測統計結果的一致性驗證了掩星反演技術在反映電離層精細結構上具有相當的可靠性。

 

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知名的地球物理研究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Zhao et al. Global characteristics of occurrence of an additional layer in the ionosphere observed by COSMIC/FORMOSAT‐3. Geophys. Res. Lett.,2011,38,L02101,doi:10.1029/2010GL045744)。(來源: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更多閱讀

 

GRL發表論文摘要(英文)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電離層:地球大氣的高空魔鏡
    它的密度、溫度、壓力、成分和電離度等隨著高度、經緯度時而變化。我們熟悉的對流層、平流層、散逸層等,是按地球大氣溫度隨高度分布的特徵來分的。如果按大氣電離狀況分層,則可分為中性層、電離層和磁層。與「老實」的中性層相比,電離層可謂是相當不安分。在中性層中,原子和分子的電子被原子核牢牢吸引住,因而中性層並不導電。
  • GRL:白天低緯電離層等離子體羽狀結構特徵與起源
    解海永等-GRL:白天低緯電離層等離子體羽狀結構特徵與起源電離層等離子體羽狀結構是指赤道電離層F區底部低密度等離子體在瑞利-泰勒不穩定性作用下,快速上升到F區頂部,並擴展到低緯甚至中緯度地區而形成的大尺度等離子體密度耗空
  • 地質地球所揭示白天低緯電離層等離子體羽狀結構特徵與起源
    白天等離子體羽狀結構起源何處?  通過利用三亞VHF雷達幹涉成像獲得回波空間位置,結合衛星原位探測的等離子體密度研究白天電離層F區回波和等離子體羽狀結構。實驗發現,白天電離層F區回波在太陽活動低年夏季出現較為頻繁,其主要源自電離層等離子體羽狀結構內米級尺度的場向不均勻體後向散射;白天等離子體羽狀結構在電離層F區頂部依然維持百公裡尺度垂直結構。
  • 地球大氣有分層,那麼太陽大氣分幾層?-虎嗅網
    中性大氣參量隨高度變化(圖片來源:熊年祿等《電離層物理概論》)地球大氣能夠分層,是因為空氣分子在地球重力、太陽輻射加熱以及其他物理過程的作用下,其密度、溫度等性質出現了明顯變化那麼,太陽大氣有沒有分層,分層的依據是什麼呢?太陽大氣究竟分幾層?太陽大氣的分層有一定的任意性,其實也不完全統一。比較廣泛接受的分層同樣與溫度有關,是按照一定模式計算出來溫度剖面,根據剖面的變化性質劃分的。太陽大氣從內到外主要分為光球層、色球層、過渡區和日冕。
  • 高中地理:一篇文章掌握大氣分層
    大氣分層是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重點內容,天氣系統的很多知識都依賴於對它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它也是很有趣的一個知識點,可以解釋生活中很多好玩的現象。大氣層自下而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文章將對此進行進一步介紹。
  • 電負性和電離能
    ③變化規律金屬元素的電負性一般小於1.8,非金屬元素的電負性一般大於1.8,而位於非金屬三角區邊界的「類金屬」(如鍺、銻等)的電負性則在1.8左右。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從左至右,元素的電負性逐漸增大,同主族從上至下,元素的電負性逐漸減小。
  • 原子結構參數及其規律性 ——原子半徑與電離能
    原子結構參數及其規律性——原子半徑與電離能
  • 高頻考點專練-7|大氣的垂直分層
    3.圖中正確表示大氣層氣溫垂直變化的曲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4.電閃雷鳴、颳風下雨等天氣現象發生在大氣垂直分層中的(  )A.對流層 B.平流層C.中間層 D.高層大氣5.大氣垂直分層中形成航空最佳飛行層的主要原因是該層(  )A.氣溫相對下高上低,大氣穩定B.水汽含量較多,但塵埃少,水汽不易成雲致雨C.大氣易電離,有利於保持與地面的短波通信D.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能見度好6.對無線電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義的電離層位於(  )A.Ⅰ層頂部 B.
  • 簡析:水的分層和水層溫差或水溫分層!打破水溫分層,破壞水的分層,融合水的溫差!
    所謂水的分層,又稱為水層溫差、水溫分層,或者又叫溫躍層,是指水體從上到下(主要是表層和底層)各個層次的溫度差,這裡說的水的分層是指溫度在水裡的分層。水的分層現象尤其在湖泊,河流和水庫以及深水體中是必然發生的。
  • 弱電解質電離
    一般地,自上述反應開始起,弱電解質分子電離出離子的速率不斷降低,而離子重新結合成弱電解質分子的速率不斷升高,當兩者的反應速率相等時,溶液便達到了電離平衡。此時,溶液中電解質分子的濃度與離子的濃度分別處於穩定狀態,不再發生變化。     用簡單的語言概括電離平衡的定義,即:在一定條件下,弱電解質的離子化速率等於其分子化速率。
  • 選修3電負性和電離能!
    高考化學選修三的內容以選做題的形式出現,分值15,而電負性、電離能是必考的知識點,怎麼快速理解記憶這個知識點呢?電負性,顧名思義,就是電子來了帶上負電,所以是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電離能,就是電子離開,即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是不是記住它們的含義了呢?具體看看本文,理解知識點,並能夠熟練應用吧!
  • 教學設計: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下)(新教材)
    (  )(3)對流層、平流層的溫度變化特徵相似。(  )(4)高層大氣中的電離層的存在影響人類的無線電通信。(  )(5)能夠見到各種天氣變化現象的大氣分層是(  )A.對流層  B.平流層  C.高層大氣 D.臭氧層提示:(1)× 大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2)× 臭氧層主要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
  • 解譯月背的地下結構
    國家天文臺供圖   核心閱讀   基於「玉兔二號」月球車高頻通道雷達所探測到的數據,國家天文臺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首次揭示出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下分層結構。
  • 電離層具有電能,地核擁有熱能!
    一、電離層電能利用 1、電離層電能來源及儲量: 太陽輻射電磁波波長99%在0.15μm~4μm之間,波長<0.4μm紫外區輻射能被大氣層吸收,電離氣體形成電離層。2、電離層電能利用的方法: 電離層底層距地面約50公裡,利用雷射電離地面和電離層之間絕緣氣體,通過「氣體導線」引導電離層電能(高電勢)到地面(0電勢),經過變壓器降壓,供人類使用。技術上的難題主要是如何提高雷射能量強度,根據光強公式I=Nhv/At可知,提升雷射頻率v和減少雷射輻射面積A可提升雷射能量強度,增大雷射電離氣體能力。
  • 俄航天集團計劃單獨發射火箭推送地球電離層觀測衛星入軌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1月17日消息 俄羅斯地面航天基礎設施運營中心(隸屬於俄羅斯航天集團)發布在國家採購網上的文件顯示,俄羅斯首批2顆研究地球電離層的「電離層-M」號衛星計劃於2021年單獨搭乘「聯盟-2」運載火箭從「東方」航天發射場升空,不會攜載「流星-M」衛星。
  • 定點定向改變地球電離層會發生什麼?氣象武器的威力有多大
    人類的天才沒有極限,科學家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既然我們能夠發射這種電磁波了,那麼反過來,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它來影響地球的電離層呢?這就瘋狂了,在我們的頭頂上,太陽輻射和各種宇宙射線使空氣分值發生電離,我們的大氣層就被部分或者完全電離了。完全電離的那一層我們就叫它電離層,電離層很厚,從地面往上50km-1000km大約950km厚都充滿了自由電子和離子。
  • 平流層和對流層是什麼?
    大氣折射對地平線上的太陽形狀產生扭曲大氣分層大氣層總共分為以下幾層(從近地表到天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增溫層外氣層對流層(Troposphere):大約在0至7-12km以內(各分層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
  • 高中化學《物質結構與性質》知識點總結
    一.原子結構與性質認識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狀態,了解電子云、電子層(能層)、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呈現周期性的變化:每隔一定數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重複出現從ns1到ns2np6的周期性變化.(2).元素第一電離能的周期性變化.
  • 聚丙烯醯胺的電離度和水解度的反比關係分析
    對於一些易溶性的聚丙烯醯胺類來說,電離度越大對應的電離出的離子越多,而它們的水解程度就越弱。一般,電離度大的,它們的水解程度就越弱,相反,電離度小的,水解程度就越大。陽離子聚丙烯醯胺沒有水解度這個指標。水解度是陰離子聚丙烯醯胺的指標,水解的程度,水解度越高,PAM的溶解速度越快,質量就越好。陽離子聚丙烯醯胺重要的三個指標就是離子度、分子量和固含量。
  • 第三章 第一節 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 練習
    下圖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正確表示大氣層氣溫垂直變化的曲線是()A.④(2)對無線電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義的電離層位於()A.Ⅰ層頂部  B.,利於飛機高空飛行;鮑姆加特納起跳的地點為距地面高度約3.9萬米處,位於平流層(②大氣層);③大氣層中有電離層,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