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特約名師:樊瑞軍
高考數學的考試是一次性的,不論平時會不會,只要考試中不會那就是不會,每年參加高考的同學,有非常多的同學都有過發揮失常的情況,考試中不會怎麼做才能得分?高考臨場發揮顯得尤為重要,不論你以前成績如何,最後一次考不好,一些都白費。所以研究和總結臨場解題策略,進行應試訓練和心理輔導,已成為高考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正確運用數學高考臨場解題策略,不僅可以預防各種心理障礙造成的不合理丟分和計算失誤及筆誤。
今天高考數學名師樊瑞軍做一方法的梳理講解:
鑑於時間問題不再對上述內容展開詳細講解,只做示例
示例1:運算技巧
示例2:結構特徵
示例3:數字特徵
示例4:趨勢估算+選項布局
:示例5:選項特徵
示例6:四步翻譯不會照樣踩點得分
面對難題,怎麼辦?
會做的題目當然要力求做對、做全、得滿分,而更多的問題是對不能全面完成的題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兩種常用方法:
1.缺步解答。對一個疑難問題,確實啃不動時,一個明智的解題策略是:將它劃分為一個個子問題或一系列的步驟,先解決問題的一部分,既能解決到什麼程度就解決到什麼程度,能演算幾步就寫幾步,每進行一步就可得到這一步的分數。如從最初的把文字語言譯成符號語言,把條件和目標譯成數學表達式,設應用題的未知數,設軌跡題的動點坐標,依題意正確畫出圖形等,都能得分。還有像完成數學歸納法的第一步,分類討論,反證法的簡單情形等,都能得分。而且可望在上述處理中,從感性到理性,從特殊到一般,從局部到整體,產生頓悟,形成思路,獲得解題成功。
2.跳步解答。當解題過程卡在一中間環節上時,可以承認中間結論,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確結論,如得不出,說明此途徑不對,立即改變方向,尋找其他途徑;如能得到預期結論,就再回頭集中力量攻克這一過渡環節。若因時間限制,中間結論來不及得到證實,就只好跳過這一步,寫出後繼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題目有兩問,第一問做不上,可以第一問為「已知」,完成第二問,這都叫跳步解答。也許後來由於解題的正遷移對中間步驟想起來了,或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經努力而攻下了中間難點,可在相應題尾補上。
解題思路受阻怎麼辦?
對於一個較一般的問題,若一時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採取化一般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選擇題),化抽象為具體,化整體為局部,化參量為常量,化較弱條件為較強條件,等等。總之,退到一個你能夠解決的程度上,通過對「特殊」的思考與解決,啟發思維,達到對「一般」的解決。
對一個問題正面思考發生思維受阻時,用逆向思維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題途徑,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進展。順向推有困難就逆推,直接證有困難就反證。如用分析法,從肯定結論或中間步驟入手,找充分條件;用反證法,從否定結論入手找必要條件。
開放性問題和應用題答題策略
對探索性問題,不必追求結論的「是」與「否」、「有」與「無」,可以一開始,就綜合所有條件,進行嚴格的推理與討論,則步驟所至,結論自明。
解決應用性問題,首先要全面理解題意,迅速接受概念,此為「面」;透過冗長敘述,抓住重點詞句,提出重點數據,此為「點」;綜合練習,提煉關係,依靠數學方法,建立數學模型,此為「線」。如此將應用性問題轉化為純數學問題。當然,求解過程和結果都不能離開實際。
近幾年高考數學真題選擇題正確答案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