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繡、潮雕、美女、潮塑、潮劇、功夫茶、潮州菜,潮州瑰寶甲天下

2020-12-20 世界故事協會

縹縹緲緲的煙雨,薰陶了潮州清清淡淡的文化,也涵養了潮州的一方山水。一曲唱腔悠長悠長的潮劇,用漫漫五百年的歷史,唱出了一個全國十大劇種的名兒 ;那些清清麗麗的歌喉和風擺楊柳的臺步,想來必是源於輕聲細語的潮州方言和雨傘下腳尖兒款款蓮移的行姿。

水靈靈地氣哺育的潮州文化,最動人處,便是潮州女的繡花抽紗。昔時潮州女俗,百金之家不晝出,千金之家不步行,日勤女紅;小小女兒,五六歲年紀,就要倚著花規,開蒙教習。千百年民風滋潤,潮州女子,便個個能繡。徜徉在潮州阡陌縱橫的大街小巷,常常能看到半開半合的門樓裡,總有三兩個繡女聚在一起,一張方凳,兩個沙包,壓著幾框圓圓的花規,十指纖纖的繡女,便在厝前廊下,捏一根小小針兒,一邊飛針走線,一邊輕輕絮語。

這些潮州女子,善繡又善於打扮,一個頭上,便做著七八種文章。最愉悅人心的,便是插花。年輕女子插著紅花,如月瑰、芙蓉,中老年者,便插一朵、兩朵甚至整排芬芳的玉蘭、茉莉。

於是應運而生的,是四時清晨,街市上那些老婦擺賣鮮花的攤檔,和深巷裡拎著花籃聲聲叫賣的女孩。因著地理和文化,這些潮州女子,又都人人穿了一雙木屐。潮州地處亞熱帶,天氣溫潤多雨,穿木屐可以避溼氣,浴後赤腳著屐,又很舒適方便,木屐夜行有聲,深巷幽幽,歹人又難以作奸。潮州女便在這種環境氛圍裡,在花針下繡規前,培養了一份恬恬淡淡的心性和一份精精巧巧的繡工。

潮州古城,其實也是水的天下。潮州有東湖、西湖和一十八池,這些清波澄澈的水面,涵育了潮州的一方民氣。

初春三月,時雨霏霏,那池那水,便漾起一圈圈漣漪,青翠了小城的天氣。那時城西城南一帶,古城牆下,排列著一眼眼波光粼粼的池塘 :南濠池、書院池、鄒厝池、陳厝池。我在城南小學讀書的時節,下課鈴後,便常常要到書院池的假山捉迷藏,到鄒厝池的塘畔打水上漂。書齋門口的這兩口池塘,無論歲月如何滄桑,都會永遠蕩漾在我的心上。

書院池是探幽尋古的地方。韓愈刺潮,便曾在這池畔的古叩齒庵,與一位僧人結下過一段善緣。那時這位僧人,在迎迓韓愈蒞潮的隊伍中,因為牙暴不悅於韓愈,被當作了惡棍。第二天,這僧人敲下了自己的兩顆門牙,送到了韓愈的衙門前。這事撼動了左遷潮州的韓愈,也從此使這座城南的小庵,易名叩齒,千載傳揚。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韓愈,在潮州雖然只有八個月,卻因為興鄉學、重教化、築韓堤、襄農事,更有一篇《祭鱷魚文》,贏得了身前身後名。「不有韓夫子,人心尚草萊。」

潮州人的聰敏、秀慧、精思、好學,想來,就因了這位韓文公千年教澤的綿延吧?難怪潮州的人民感念韓愈。如今,潮州的古蹟勝地,處處有韓愈的影子。市中心有昌黎路,葫蘆山有景韓亭,韓山麓有韓公祠,韓堤上有祭鱷臺,韓江上又有關於韓愈傳說的湘子橋。

潮繡、潮雕、潮塑、潮劇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彌足珍貴,實屬難得。

相關焦點

  • 潮州:看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潮州,一座具有獨特「潮文化」的城市。其以潮繡、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聞名遐邇。11月12日-14日,南方網記者跟隨「文化建設」主題採訪團來到潮州,體驗這座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 潮州注重傳承保護 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守正創新,「潮」有魅力  潮州注重傳承保護,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潮州文化,中華瑰寶。文化潮州,世人愛之。  潮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多元文化在潮州融合發展,歷經千年,形成了獨特的潮州文化體系,更成了海內外潮人維繫血脈親情的紐帶。  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潮州,深入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等,對潮州文化高度稱讚,指出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
  • 潮州木雕、潮繡、手拉壺……白雲機場將舉辦潮州文化藝術展
    大洋網訊 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為了讓廣大旅客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白雲機場將於10月25日至10月26日在一號航站樓舉辦「雲見嶺南,潮放異彩——潮州文化藝術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康惠芳將親臨現場,為大家展示精湛的潮繡技藝。
  • 廣州佛山汕頭潮州四城共同推動「老城市,新活力」
    廣州、佛山、汕頭、潮州四市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各城市「老城市,新活力」和文化出新出彩的相關成果。廣州正努力擦亮「廣州名片」,讓嶺南文化「活」起來,綻放新魅力。汕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黃麗鳳告訴大家,每逢節假日,小公園更是遊人如織,騎樓風貌、非遺展演、戲亭印象、時尚潮玩吸引眾多遊客觀眾,全面展現汕頭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城市魅力,今年國慶假期期間,小公園旅遊人數達到53.8萬人次。
  • 潮州城市宣傳標語「點亮」廣州塔
    潮劇精品唱響廣州塔舞臺   11月7日晚,潮州市潮劇團受邀參加「粵潮粵精彩——粵劇、潮劇戲曲交流」專場演出。潮劇精品《二度梅》《齊王求將》《韓江紙影人》《梨園歡歌》等在廣州塔舞臺唱響。著名潮劇表演藝術家鄭舜英演唱了傳統古裝潮劇《二度梅》選段「身在北國思家邦」。著名潮劇表演藝術家陳潮欽在古裝潮劇《齊王求將》表演中,通過滑稽可笑的身段表演、通俗生動的口白和獨特緊湊的表演節奏,將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獲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喝彩。   「粵劇和潮劇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能在廣州塔同臺演出,既有利於兩個劇種之間相互交流、學習和促進,也能助力粵劇和潮劇的宣傳和傳播。」
  • 潮州:千年古城讓文化「潮」起來
    潮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區內至今保留著大量獨具風格的明清古建築,潮繡、潮州木雕、潮劇以及工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華文化瑰寶,飲譽海內外。傳承千年的潮州文化,正浸潤著這座城市的文化脈絡和城市肌理,讓城市的積澱更加深厚,也讓它重新煥發出耀眼光芒。記者:詹奕嘉 李嘉樂 毛鑫編輯:耿亞丹
  • 經典潮州菜「珍庭」在深圳正式開業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芳)10月11日,坐落於深圳福田CBD卓悅中心的經典潮州菜「珍庭」正式開業。據了解,珍庭從在地食材的特色和本源味道出發,嚴循時令之律,以高超庖解技藝將山海潮味提升到另一層次,聯結歷代潮人共同的情感和記憶,還原餐桌上本源潮州滋味。近年來潮州菜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其做法獨特。
  • 潮劇《藍繼子》
    宗麟因軍功成名遂而身為王爺,藍繼子尋得之後趕回家中,王氏已被押赴刑場,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幸得保全王氏性命,並為平冤.許氏也有悔改,於是一家團員.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潮州白字(頂頭白字)、潮曲,主要流行於潮州地區,是用潮州話演唱的一個古老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
  • 探索「文化+旅遊」新模式 廣東潮州讓非遺「活」起來
    廣東的潮州文化歷史悠久,以潮州話、潮州菜、潮州木雕、潮州民居等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響深遠,留下了眾多文物瑰寶,成為粵東地區文物古蹟最為密集的地方。 日前,記者跟隨「文化建設」主題採訪團走進潮州,感受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目前,潮州已有潮州木雕、潮州剪紙、潮州花燈等15個非遺項目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近年來潮州探索「文化+旅遊」模式,建設「世界潮文化旅遊體驗目的地」,文化旅遊產業連年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 大V看小康·幸福廣東|除了廣濟橋,潮州還有這些「噹噹當」
    濃鬱鮮豔的色彩、平整光亮的繡線,繡面上勾勒出九條栩栩如生的蛟龍,靈動傳神、呼之欲出,眼前這幅潮繡作品《九龍屏風》引得採風團的大V們紛紛駐足觀賞,湊近觀察其線條分明的紋理以及突出的浮雕效果。潮繡作品上栩栩如生的蛟龍。
  • 潮州: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市
    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以潮繡、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 回訪潮州牌坊街:「潮州菜都是寶,要更好發揚出去」
    潮州牌坊街上,店鋪林立。10月12日下午,這條遊客如雲的街道一下子沸騰了。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沿街步行,走進街邊商鋪,同店員、顧客熱情交談,向他們詢問復商復市怎麼樣、生產生活還有什麼困難等。  總書記的到來,令大家精神振奮。「總書記的關心,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鼓舞。」
  • 汕頭老媽宮老戲臺修繕一新 免費潮劇演出傳鄉情
    中新社汕頭4月21日電 題:汕頭老媽宮老戲臺修繕一新 免費潮劇演出傳鄉情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汕頭小公園開埠區是海內外潮汕人的精神家園。作為開埠區活化保育工作重要組成部分,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昇平路一號的老媽宮戲臺如今修繕一新,戲臺的免費潮劇演出吸引眾多海內外鄉親尋根、探訪。記者21日走訪老媽宮,看到戲臺上正舉行潮劇折子戲《草屋相會》《劉璋認父》的免費惠民演出,現場座無虛席。潮劇至今已有440多年歷史,是海內外潮汕人的親情紐帶。
  • 權威訪談 | 潮州市委書記李雅林、市長何曉軍:乘勢而上 起而行之...
    何曉軍介紹,以「恢復『古』的美麗,打造『古』的典雅」為目標導向,潮州將加快創建國家5A級景區,加強與深圳的旅遊線路對接,全方位深化與華僑城等深圳頂尖文旅運營企業的對接合作,統籌整合古城、古橋、古街、古寨等景點資源,將潮州建設成為人人嚮往的「古建築博物館」。「希望深圳人周末就來潮州看韓江水、吃潮菜、聽潮劇,讓潮州成為深圳人周末度假的『後花園』。」他表示。
  • 【粵菜師傅 嶺南新味】千年養生潮州菜 今朝更潮
    【粵菜師傅 嶺南新味】千年養生潮州菜 今朝更潮金羊網  作者:蟻璐雅 王漫琪  2020-12-19 粵菜師傅工程助推傳統潮州菜開闢創新傳承路
  • 潮州菜為什麼會成為「最好的中華料理」
    從潮語、潮劇到工夫茶,都可以憑藉這一脈絡溯源,潮州菜也是如此。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認為潮汕是中國美食的一座孤島,各個朝代的飲食文化在這裡保存下來,「誰要是沒有到過潮汕,就不能稱是美食家。」  晚上9點40分,官塘鱻鱻魚生的老闆吳東濤掛出剖好的魚,「魚雅雅白白,夜宵安排」,對於潮州的食客,夜晚是另一場盛宴的開始。
  • 「粵菜師傅 嶺南新味」千年養生潮州菜 今朝更潮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蟻璐雅 王漫琪 通訊員 洪志濱 胡健 製圖/ 李青常言道:「食在廣州,味在潮州。」已有千年歷史的潮州菜以精工烹製、適時養生、選料廣博而聞名,潮籍華僑「往來東西洋,經營南北行」更使潮州菜能博採海內外名菜之長,日漸發展為享譽中外的高端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