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所以家長來看看,怎麼利用對孩子的六個「不」,來造就孩子的自信心。
一、「不」能自己一生氣就開始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這件事情上,克制自己的情緒是最重要的,所以在當孩子惹怒我們的時候,我們往往也是衝動的,冒出來的話可能是很傷孩子的心,或者是會嚇到孩子,我們可以先稍微的克制下自己。
而且未必就真的是孩子的錯,也有可能是當天我們的情緒不太好,而孩子做的事情不符合你的心意。
假如真的衝動了,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進行了比較嚴厲的教育,建議家長們不要拉不下面子和孩子道歉。
二、「不」能和孩子的聊天變成了教育
平時家長們都可能比較忙,和孩子聊天的時間比較短,會不懂得怎麼跟孩子聊天,也不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家長想和孩子聊天的好意是想和孩子增進一下感情,但可能開口就是督促孩子做事情快點,比如說讓孩子快點吃飯,然後寫作業,寫完作業就睡覺。
可能你只是想要關心一下孩子,和孩子聊下天,但這在孩子看來,你不是在和他聊天,你是在給他無形的壓力,孩子會覺得很痛苦,會反感你。
三、「不」能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飯桌是最能體現一個家庭溫馨的地方,是會成為孩子在長大後經常憶起的場景:和爸爸一起等待媽媽的拿手好菜,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吃著飯。
一家人吃飯本該是最溫馨的,但就是因為你的教育,不單止破壞了飯桌上的溫馨,還會令孩子的食慾下降,且可能孩子為了逃避的教育,而快速吃飯,這對孩子的胃不好,對食物的吸收也不好,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四、「不」能在孩子睡前教育孩子
在孩子睡前教育孩子,這樣不單止是沒有效果,讓孩子得到反思,可能會適得其反,容易使孩子的心情低下抑鬱,從而休息不好,滿腦子的批評容易使孩子產生夢魘。
五、「不」能經常拿別人的孩子和他做對比
家長們要知道,手指都有長短,更何況是人?每一個孩子都是有差距的,父母們要去接受孩子的差距,適當的對比可以激勵起孩子的努力,但是過度的對比會使得孩子產生自卑亦或者是嫉妒心。
六、「不」能在有外人在的時候教育孩子
家長們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會覺得沒事,但是家長們不要忽略了,無論孩子多小也好,他也是有著自尊心。
當這外人數落他的時候,孩子除了會覺得自尊心受損時,更是對他的自信有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為孩子會覺得,你在一層一層地把他的外衣剝掉,讓他隱私光溜溜地展現在外人面前,孩子會覺得羞愧,從而影響孩子自信心的樹立。
七、「不」能和孩子翻舊帳
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和孩子翻舊帳,說:「你以前也是這樣」「說了多少次了」「你上次也是這樣」。
這在孩子的心裡會覺得委屈,「我明明改正過來了,為什麼還要揪著不放,在你心裡我就沒點好的嗎?」
父母揪著孩子以前的錯處,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毫無改進,孩子會覺得父母總是誤會自己,然後產生良好交流的一個巨大隔閡。
所以,家長們不要愛翻舊帳。父母愛翻舊帳,會成為和孩子良好交流的一個巨大隔閡,是跨不過去的。
父母和孩子良好溝通,對孩子樹立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在孩子接觸新的事物和人的時候,會不覺得膽怯,大膽且自信,因為孩子會知道,他的身後有兩位超人,他們理解他。
對孩子的七個「不」,讓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良好和造就孩子的自信心。
【今日話題互動】歡迎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我們一起探討。
更多的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讚給點鼓勵或者是分享給更多的人,謝謝。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