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七個「不」,讓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良好和造就孩子的自信心

2020-09-05 中衡育兒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所以家長來看看,怎麼利用對孩子的六個「不」,來造就孩子的自信心。

一、「不」能自己一生氣就開始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這件事情上,克制自己的情緒是最重要的,所以在當孩子惹怒我們的時候,我們往往也是衝動的,冒出來的話可能是很傷孩子的心,或者是會嚇到孩子,我們可以先稍微的克制下自己。

而且未必就真的是孩子的錯,也有可能是當天我們的情緒不太好,而孩子做的事情不符合你的心意。

假如真的衝動了,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進行了比較嚴厲的教育,建議家長們不要拉不下面子和孩子道歉。

二、「不」能和孩子的聊天變成了教育

平時家長們都可能比較忙,和孩子聊天的時間比較短,會不懂得怎麼跟孩子聊天,也不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家長想和孩子聊天的好意是想和孩子增進一下感情,但可能開口就是督促孩子做事情快點,比如說讓孩子快點吃飯,然後寫作業,寫完作業就睡覺。

可能你只是想要關心一下孩子,和孩子聊下天,但這在孩子看來,你不是在和他聊天,你是在給他無形的壓力,孩子會覺得很痛苦,會反感你。


三、「不」能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飯桌是最能體現一個家庭溫馨的地方,是會成為孩子在長大後經常憶起的場景:和爸爸一起等待媽媽的拿手好菜,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吃著飯。

一家人吃飯本該是最溫馨的,但就是因為你的教育,不單止破壞了飯桌上的溫馨,還會令孩子的食慾下降,且可能孩子為了逃避的教育,而快速吃飯,這對孩子的胃不好,對食物的吸收也不好,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四、「不」能在孩子睡前教育孩子

在孩子睡前教育孩子,這樣不單止是沒有效果,讓孩子得到反思,可能會適得其反,容易使孩子的心情低下抑鬱,從而休息不好,滿腦子的批評容易使孩子產生夢魘。

五、「不」能經常拿別人的孩子和他做對比

家長們要知道,手指都有長短,更何況是人?每一個孩子都是有差距的,父母們要去接受孩子的差距,適當的對比可以激勵起孩子的努力,但是過度的對比會使得孩子產生自卑亦或者是嫉妒心。


六、「不」能在有外人在的時候教育孩子

家長們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會覺得沒事,但是家長們不要忽略了,無論孩子多小也好,他也是有著自尊心。

當這外人數落他的時候,孩子除了會覺得自尊心受損時,更是對他的自信有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為孩子會覺得,你在一層一層地把他的外衣剝掉,讓他隱私光溜溜地展現在外人面前,孩子會覺得羞愧,從而影響孩子自信心的樹立。

七、「不」能和孩子翻舊帳

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和孩子翻舊帳,說:「你以前也是這樣」「說了多少次了」「你上次也是這樣」。

這在孩子的心裡會覺得委屈,「我明明改正過來了,為什麼還要揪著不放,在你心裡我就沒點好的嗎?」

父母揪著孩子以前的錯處,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毫無改進,孩子會覺得父母總是誤會自己,然後產生良好交流的一個巨大隔閡。

所以,家長們不要愛翻舊帳。父母愛翻舊帳,會成為和孩子良好交流的一個巨大隔閡,是跨不過去的。


父母和孩子良好溝通,對孩子樹立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在孩子接觸新的事物和人的時候,會不覺得膽怯,大膽且自信,因為孩子會知道,他的身後有兩位超人,他們理解他。

對孩子的七個「不」,讓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良好和造就孩子的自信心。

【今日話題互動】歡迎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我們一起探討。


更多的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讚給點鼓勵或者是分享給更多的人,謝謝。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想和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係,這七件事父母要做好!
    文丨悠悠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獨立性越來越強,有的孩子獨立性有了,和父母的關係一如既往的親密,有的孩子卻在心靈上和父母漸行漸遠,想孩子在心靈上和你一直親近,這幾件事父母們都做對了嗎?1、三歲之內多給有質量的陪伴三歲內對孩子的陪伴,益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孩子對父母信任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很有幫助。父母給孩子有質量的陪伴越多,孩子越喜歡「粘著」父母,越容易把父母定位成家長,夥伴的角色。而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 孩子缺乏自信?培養孩子自信心家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孩子不自信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擾。其實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大多來自於家庭,良好的家庭氛圍,優秀的父母很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造就孩子的將來,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那麼孩子也會健康成長的。,不利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人格培養。
  •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孩子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幼兒期的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賞識孩子的點滴進步 多說「你真棒」。比如讓4歲的孩子自己穿衣服,不要說:「你現在自己穿上衣服,下午就給你買雪糕。」而只需說:「我想你已經長大了,能夠自己穿上它了。」
  • 當父母與孩子共情,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
    《回應:培養孩子積極的行為習慣》這本書正是從回應孩子這個角度展開,指出了正確回應孩子在親子關係乃至塑造孩子人生觀念中的重要意義,並且對各種回應方式運用案例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使父母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各種回應對孩子產生的直接影響,進而能夠對自己的回應方式進行反思,這對於改善親子溝通有非常好的作用。
  • 幼兒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然而,在現代教育中,由於過去只注重智力發展,不注重包括自信心在內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的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們的孩子,尤其是中小班幼兒往往較膽小、懦弱,缺乏主動性,獨立性差,更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沒有耐挫感。
  • 孩子「叛逆」怎麼辦?讓相互信賴,成為父母和孩子良好關係的橋梁
    若是一些一直叛逆不聽話的孩子,父母或許多少已經有所習慣,並且會努力去尋求解決辦法。然而,若是一個向來聽話的孩子,突然做出令父母措手不及的叛逆之事,那又應該怎麼辦呢?對於每個父母來說,如何建立與孩子之間良好的關係,取得相互間的「信賴」很關鍵。
  • 4歲男孩頻繁尿褲子,奶奶和媽媽的不同做法,造就不同的孩子
    為什麼媽媽只說了一句話,歡歡就能有如此大的改變呢,別看自己尿尿這件小事兒,其實奶奶和媽媽對待孩子的態度,的確能造就不同的孩子。新時代的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主動吸收很多科學的育兒觀,因此在面對孩子某些問題時,也會更加理智,也許偶爾會情緒失控,但不至於每次都指責孩子,而是以正面鼓勵為主,孩子在良好的情緒下,會更加積極地主動思考問題並糾正自己的行為。
  • 暑假中如何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當父母和孩子建立起這種關係時,孩子會無意識地朝著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一、改變自己。父母通過學習,提高自身文化修養。研究表明,父母文化水平影響親子關係。文化修養高的父母,更傾向於用心理的方式去對待子女,而非生理的方式。父母的文化修養越高,家庭關係相對越好,因此父母應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父母改變自身的教育態度。
  • 孩子出現這幾種行為,表面看似很「懂事」,其實是和父母疏遠了
    和小雅一樣想法的父母們肯定不在少數,但孩子不黏著你了,而且也不再問這個問那個,甚至不過問你的生活,就真的是長大了,「懂事」了嗎?其實,並不是的。孩子如果表現的「懂事」、「聽話」,甚至是對父母百依百順,那麼父母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孩子在和你疏遠。
  • 良好親子關係的意義
    @視覺中國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要對孩子給予足夠的關注,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被重視,讓孩子在家庭系統中有明確的身份和定位;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儘可能多的肯定,讚美,鼓勵和支持。在這個良好的親子關係中長大的孩子,會建立起足夠的自信心;如果父母過度關注孩子,確實也能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 自信心對孩子究竟有多重要?學會這三招,培養孩子自信心
    文/北媽媽育兒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開朗,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膽小懦弱就忍不住抱怨。比如,孩子不敢和小朋友玩耍,家裡來了客人不敢上前交流,進入到陌生環境只會往父母懷裡躲......這其實都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現。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領者和陪伴者,你知道自信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究竟有多重要嗎?什麼方式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 和孩子互相不了解?談談怎麼改善親子關係
    1、密切親子關係要做到良好的溝通,就必須密切親子關係。陳以誠在1999年9月17日《中國婦女報》上所開的親子關係新處方,值得父母們借鑑。其新處方是:①多從孩子角度考慮問題,儘可能地讓孩子明白父母始終是關心和接納他們的。
  • 「美的交流」給孩子帶來幸福感,父母和家庭,要營造良好交流氛圍
    父母和家庭,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交流氛圍。表姐家的孩子原本是一個活潑、愛笑的女孩子,學習成績也一直比較穩定。但在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中,孩子由於發揮不好,沒有能夠考上市裡的重點初中,從此以後便變得不愛說話,整個人很明顯的低沉了下去。
  • 被愛被肯定的孩子,會更有安全感和自信心
    對孩子來講,成長是需要安撫的,父母的愛就是受傷孩子的安慰劑。不要恥於表達「孩子,我愛你」。要勇敢的說出來,在孩子受到傷害的時候大聲的說出來。因為這樣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也就能夠讓孩子感到安全。孩子需要安全感,所以說,無論什麼時候,父母們不應該忽視給孩子創造安全感,同時,媽媽表達對孩子的愛時,孩子也能夠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間接的也就增加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專家談良好親子關係:父母要和孩子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成長
    ­  朱永新認為,建立起良好家庭親子關係,主要是解決四個問題。第一,共讀。共讀是把孩子帶到閱讀世界的一個最有效的方式,通過親子共讀,父母親跟孩子交流時就有了共同的話題。第二,共寫。父母和孩子通過共同寫日記來記錄整個家庭發生的故事,以此增進親子關係。第三,共同生活。父母親給孩子最重要的財富就是陪伴,父母應該跟孩子共同生活在一起,陪伴孩子成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親自關係。第四,共同成長。
  • 邁出良好親子關係的第一步:完全接納孩子
    家庭教育的基礎是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基礎是家長要完全接納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愛我的孩子,我當然接納他。不一定。很多家長雖然也愛孩子,可是他並沒有讓孩子感到完全的接納。完全接納是無條件的而父母對於孩子的愛常常伴有很多條件。
  • 和爸爸聊到「變老」,孩子的回答令人感動,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法寶
    和孩子加強溝通父母在與孩子生活的過程中,需要加強親子雙方的溝通,而不是單方面的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教導。和孩子保持平等、真誠、親密的關係,多多傾聽孩子的表達,在有效的溝通中了解孩子的內心。其實不然,適當的讓孩子看到父母為這個家庭所做出的貢獻,以及父母在生活中所承受的責任,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也更有助於孩子去尊敬父母、學會感恩。所以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不那麼堅強,適當的展示自己工作上的壓力和職責,這樣也能夠教會孩子如何通過努力來獲得美好的生活。
  • 父母情商課  第14堂: 教孩子樹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最重要的品質。充滿自信的孩子,能夠坦然面對困難,積極尋找辦法解決困難。在人前,不卑不亢,從容不迫。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從小培養。父母在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時候要把握一些原則。所謂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孩子在做事、交流的時候,相信自己能夠做好,並且努力去做,進而得到認可的時候,他就相信自己具備了這個能力。這就叫自信。所以父母培養孩子自信心,就是要努力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的。
  • 家長朋友們,如何在生活學習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一個孩子有以下表現,孩子覺得處處不如別人;性格內向,經常性的自己一個人不同人交往;在意他人的眼光,過於壓抑悲觀失望;拒絕說話和表達,只想自己一個人待著做事情;別人讓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自己的主見等。如果這幾種現象在孩子身上出現過,那麼就證明這個孩子沒有自信心。
  • 家長要和孩子建立良好關係,請先做到這5個細節!學會了對孩子終生受益!
    父母的人品,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以及態度等,都在這種關係中直接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影響,也將影響他們今後的人際交往關係。親子關係是個體和社會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幼兒期,它幾乎是個體全部情感的依賴所在。如何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父母必學的一課。一些父母會給提供孩子豐厚的物質條件,以期換來孩子的喜愛和信任,其實良好親子關係並不是花錢就可以達成的,它是在每天的生活細節中自然而然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