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朋友們分享食道腫瘤早期8個症狀和中醫稱呼及辨證辨病用藥的方法。
食管腫瘤是指發生於食管黏膜的惡性腫瘤,為消化道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本病最常見的症狀為吞咽困難,早期症狀多不明顯,有時僅感吞咽食物時不適,食物停滯感或有噎塞感,隨病情發辰而發生進行性吞咽困難,從進乾飯→半流汁→流汁直到全部梗靼滴水不入,常吐泡沫狀黏液,嘔吐量一般較多。
前胸後背持續性疼痛,胸骨後有燒灼感。
晚期腫瘤,瘀腫潰爛可引起出血,侵犯喉返神經可致聲音嘶啞。
食管腫瘤可伴發縱膈炎、肺炎。消瘦明顯,體重下降,大便乾結,可有遠處轉移而出現相應體徵。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闡明,主要與飲食、營養、生活環境及遺傳等有關,尤其是亞硝胺類化合物。
黴菌誘發食道腫瘤的研究已部分得到證實。
對於食道腫瘤疾病的危害,很多人錯過了早期最佳的治療時間,導致疾病的持續惡化,誘發更為嚴重的後果。
食道腫瘤的早期症狀
1. 胸部脹悶或緊縮感,且常伴有咽喉部乾燥感。病人主訴胸前部始終有一種悶氣現象,似有一物體堵塞,使胸內呈緊縮的感覺,在吞咽食物時尤為明顯,但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
2. 咽喉部乾燥和緊縮感可伴輕微疼痛,有時同病人情緒波動有關。
3. 吞咽食物時有哽噎感此症狀十分常見,不少病人常能回憶;第一次發生咽食哽噎感的時間,不經治療可自動消失。數天或數月後再次出現,並可頻繁發作,哽噎感的程度逐漸加重。
4. 心窩部、劍突下或上腹部飽脹和輕痛,以進乾食時較為明顯,但也並非每次都會發生而呈間歇性。這種情況往往是賁門腫瘤的早期症狀。以上的早期症狀一般都要持續3個月以上,到了經常、持續性發生並加重時則已不是早期了。
5. 吞咽食物時的異物感。咽食過程中食物特別是幹硬食物經過病變區病變很小,可能產生一種異物感,而且常固定在一個部位,有的病人描述像有永遠咽不完的東西的感覺。這是食道腫瘤早期症狀中最明顯的現象。
6. 吞食停滯或頓挫感,即病人吞咽食物時似有在某個部位一時停滯頓挫的感覺,這情況也非持續性,只有在病變發展後才逐漸明顯起來。
7. 食管內異物感自覺某次進食時食物貼附在食管壁上,咽不下去,或感粗硬食物劃破食管。
8. 胸骨後疼痛和下咽時食管疼痛此症狀也較多見,呈燒灼感、針刺感、牽拉或摩擦感。大口吞粗糙或灼熱食物疼痛加重,小口吞稀軟或溫冷食物疼痛較輕。
臨床上食道腫瘤屬於中醫「噎膈」範疇。《素問·至真要大論》有「飲食不下,膈噎不通,食則嘔」的記載。七情所傷、飲食不節與本病有關。情志鬱抑,肝失疏洩,侮脾犯胃,脾失健運,津液失布,聚而生,痰氣交阻,阻於谷道;恚怒傷肝,肝氣鬱結,氣滯血瘀,阻於谷道。
在飲食因素中,與飲酒過多和辛香燥熱之品有關。燥傷津液,咽管幹澀,日久瘀熱停留,阻於食道而成喳膈之症。
由此可見,食管腫瘤的病理不外乎氣、痰、瘀、熱之變故所致。
綜上所述,食道腫瘤其發病與痰瘀交結、脾腎虧虛有關,病程初起或體質強壯者,宜以理氣除痰、袪瘀解毒為主、輔以健脾益氣;久病則多有體虛衰弱,久病及腎,治療上宜以健脾益腎為主。食道腫瘤的中醫分類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1.津虧血枯者
症見進食梗澀難下,甚至水飲難咽,形體消瘦,口乾咽燥,五心煩熱,大便秘結,舌質紅幹,或帶裂紋,無苔或薄黃苔,脈弦細。治宜養陰生津,補血潤燥。
2.氣虛陽微者
症見飲食難下,泛吐清涎,形體消瘦,面色泛白,形寒肢冷,面浮足腫,舌質暗淡,苔薄白,脈沉細。治宜健脾益腎,溫陽散結。方以健脾益腎方加減,藥如黨參、黃芪、白朮等。
3. 痰溼內阻者
症見吞咽梗阻,進食不暢,胸膈痞悶,伴有胸痛隱隱,疲倦乏力,納呆,大便溏,舌質淡胖,苔白膩,脈滑。治宜健脾理氣,燥溼化痰。
4.氣滯血瘀者
症見進食梗阻,食不得下,甚至水飲難下,食後即吐,吐物如豆汁,胸膈疼痛或痛連肩背,便如羊屎,形體消瘦,面色晦暗,肌膚甲錯,舌質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苔薄黃,脈澀或弦細。治宜治宜理氣化痰,活血祛瘀,甪加味開噎散配抗腫瘤湯。
戒酒:食道腫瘤患者不能飲酒類,酒類對相關的臟器的刺激性特別重要,它可以刺激肝臟蛋白活性,加速食道囊腫生長。
忌食雞、鵝、牛、羊、狗,魚、蝦、蟹等發物的原因,如果吃太多高脂肪食物,會加重這些症狀,因此食道腫瘤的患者忌用這種飲食,可以避免氮類代謝物的合成,所以需要以清淡飲食為主。
看完此文如覺得好,請點關注,並請提寶貴建議,鼓勵作者發布更多的好文章。
《中醫老扈》原創,如有轉載、複製請註明出處。
你的手指動一動,可以救人,亦可為中華民族瑰寶發揚光大。
此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