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嬰兒的時候,因為剛來到這個世界不久,完全沒有生存的經驗,還處於什麼都不懂的狀態。而且牙齒還沒有長出來,無法自己咀嚼要吃的食物,消化系統也並不完善,吃不了難消化的食物,所以年幼的寶寶對食材的要求很嚴格。
母乳中含有的營養物質非常豐富,而且是純天然的,不會有對寶寶有害的物質,所以很多媽媽都選擇用母乳餵養寶寶。
但是經常會出現,寶寶一開始哭鬧,寶媽就給寶寶餵奶的情況,並且每次餵的奶水量也很多,這其實是不對的。
寶寶雖然還很小,不懂得什麼是飢什麼是飽,但是他們的胃是知道的。每個人的胃都有一定的容納量,在這個基礎上胃還會適當擴大。
因為胃是有彈性的,但並不會像無底洞一樣可以無限裝東西。寶寶不會表達吃飽了,因此他們的胃就會有很大的負擔。
為了保證寶寶身體的健康,家長們總想讓寶寶吃得飽飽的,但殊不知這樣反而會有害寶寶的健康。給寶寶餵奶也是有講究的,要根據寶寶的年齡變化而改變餵的次數和奶量。
那麼,有哪些門道是家長們可以參考的呢?
1、寶寶滿三個月之前
三個月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三個月前的寶寶沒有自我意識,進食、睡覺、排便都是自身的本能和生理反應。
因為寶寶的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喝進去的奶及水基本就直接被吸收或者排除了,所以家長無須擔心會撐到寶寶。
所以在寶寶滿三個月以前,家長一定要格外注意孩子的餵奶次數和總量。可以選擇1-2小時餵一次,一天總共餵8-12次。
多次多量的餵奶可以保證孩子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母乳和奶粉混合餵養或純奶粉餵養的寶寶,一次不要餵太多。
2.寶寶四個月到六個月大時
母嬰專家建議家長在寶寶六個月前用母乳餵養寶寶,而三個月之後,也就是4-6個月期間,家長就可以適當地給寶寶添加輔食了。
主要以澱粉、菜及水果泥等為主,因為這些寶寶更容易消化,也可以開始讓孩子慢慢地斷奶了。
3.寶寶在滿七個月以後
寶寶這時候的身體正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神經系統已經初步形成,學習能力也慢慢變強。為了迎合寶寶的成長發育需求。
所以在七個月以後母乳中所包含的營養已經不足以滿足寶寶身體所需要的,可以適當給寶寶吃一些較為細碎的肉末、豆製品等。
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也不會表達他們的饑飽感受,但是身體就是他們的代表,會給出信號替寶寶說話。
家長要多觀察寶寶平時的行為,察覺出寶寶有吃得過於飽的跡象時,就要立即減少給寶寶的餵奶量。
那寶寶吃飽的信號都有哪些呢?
1.經常吐奶
吐奶就是寶寶在身體各項特徵都正常的情況下時,會無緣無故地將喝進肚子裡的奶水吐出。
不是因為寶寶生病了,只是因為寶寶喝進的太多了,一時半會消化不完,而寶寶胃的容納量又非常有限,所以在太撐時寶寶就會吐出一些奶水。
2.停止吮吸
和成年人吃飽了就會不再進食一樣,寶寶會停止喝奶。雖然還並沒有饑飽的概念,但是這似乎是一種本能。
在吃飽時下意識就會停止吮吸的動作,不再接著喝奶了。家長也不要太擔心孩子會餓吃不飽的問題,他們自己的身體很清楚該吃多少。
總結:
寶寶並不會一直吃奶,他們的胃也不是「無底洞」。相反,寶寶的胃能裝下的東西並不多,就像一張帶有彈性的布,當布的彈性拉伸到一定極限時就會向內擠壓。所以當寶寶胃裡的東西太多時,並不利於寶寶的成長,反而是一種負擔。
餵寶寶奶是一門學問,要講究次數和奶量,通常情況下都建議家長餵寶寶時採取少量多次的辦法。
寶寶不會說話所以家長們總是不知道寶寶的饑飽情況,可以看看文章中總結的幾點身體給出的信號,可以幫家長快速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