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形式可以被稱為藝術?

2020-12-24 騰訊網

[摘要]藝術所涉及的情感與我們通常所說的情感不同。它更多是作為一種「官能」或是「感覺」被感知,但它具有兩個特徵:其一,它自發、直接;其二,它對體會它的人有一種意味深長的價值含義。

本文摘自《浪漫主義宣言》,【美】安·蘭德 著,鄭齊 譯,重慶出版社,2016年3月

梵谷作品《星空》,圖源網絡。

藝術是現實根據藝術家的形上學價值判斷的選擇性重塑。人對藝術的渴求源於認知能力的概念性,即人需要以抽象的方法來獲取知識,且需要一種把包羅萬象的形上學的抽象概念內化為觸手可及的感知認識的力量。藝術滿足了這個需求:通過選擇性重塑,藝術能將人最基本的自我觀和存在觀有形化。其效果就是人得以知曉他的經歷中有哪些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如此而言,藝術教會人如何使用意識。它把人的意識條件化、程式化,給人傳達一種面對存在的特定方式。

將上述理論作為前提,我們就可以來討論藝術各個主要分支的本質,以及它們採用的具體媒介了。

文學使用語言重塑現實;繪畫使用二維平面上的顏色;雕塑使用三維的材料。音樂使用發聲體的周期性震動產生的聲音,以激發人的人生觀情感。建築是一個獨立的類別,因為它把藝術和實用目的結合起來,而且建築並沒有重塑現實,反而是創造出人類作息需要的結構以表達人的價值。(同理,還有表演藝術的媒介是藝術家本身;我們會在後面討論這個問題。)

現在來看一看這些藝術與人的認知能力的關係、文學關注概念領域;繪畫關注視覺領域;雕塑關注視覺和觸覺的結合;音樂關注聽覺領域。(建築,作為一種藝術而言,與雕塑十分類似:它的領域是三維的,即兼有視覺和觸覺的,不過建築延展到了一種更大的空間體量。)

人認知的發展始於感知事物的能力,即感知存在的能力。在人的五種感官當中,只有兩種提供了直接認識存在的方式:視覺和觸覺。其餘的三種感官——聽覺、味覺和嗅覺——使得人可以認識存在的一部分特徵(或是存在帶來的一些影響):這些感官讓人知道某個事物在發出聲音,或者某個事物嘗起來是甜的,或者某個事物聞起來很新鮮;但是為了感知「某個事物」,他必然需要使用視覺及(或)觸覺。

「存在」的概念標誌(暗示)著人的概念發展的開始,也是他整個概念架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人正是通過感知實體來感知世界的。而且為了將他的存在觀有形化,他也必須依靠概念的方法(語言)或者依靠他的能夠感知存在的感官(視覺和觸覺)。

音樂並不關注存在,這導致其精神認識論功能與其他藝術不同。我們會在之後討論這個問題。

文學和人的認知功能直接的關係是不言而喻的:文學使用語言重塑現實,即通過概念重塑現實。但是為了重塑現實,藝術必須概念化地表現人的認識中官能感知的層次:實體、獨立的人和事、景象、聲音、紋理,等等。

所謂的視覺藝術(繪畫、雕塑、建築)會創作出存在,也就是能夠感知的實體,然後用它們表達抽象、概念化的含義。

所有這些藝術在本質上都是概念化的,它們只是方式上有所不同。文學把概念整合成感知,而繪畫、雕塑、建築把感知轉化成概念。但終極的精神認識論作用是相同的:整合人的認知、統一人的意識、澄清人對現實的理解。

視覺藝術不關注於認識的官能領域,而是關注於概念化意識感知到的官能領域。

成年人的官能感知認識不僅僅包括感官信息(像嬰兒時期的一樣),也包括將感官信息和浩瀚的概念化知識結合起來的自動整合。視覺藝術改善並引導了這些整合中涉及的官能元素。通過選擇、強調和排除,視覺藝術將人的視線牽引到藝術家希望的概念環境中,教會人在視野中明察秋毫、追根問底。

我們在看一幅畫的時候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例如,蘋果的靜物畫——畫中的蘋果「比現實中的還要真實」。蘋果在畫中看起來更光鮮亮麗,它們仿佛高昂著頭顱,如此高於現實的品質是在現實生活和攝影作品中難以見到的。但是只要我們仔細去看,就可以發現現實中的蘋果沒有一個像畫中那樣的。那麼,藝術家到底做了什麼呢?他創作了一種視覺抽象。

他完成了一個概念形成的過程——分離並整合——但是都是在完全視覺的層面上。他將蘋果基本的、突出的特徵分離出來,並把它們整合成一個單一的視覺單元。於是,他將各類機能的概念化方式都變為了一種器官——視覺器官——的工作。

任何人都不能原原本本、不加選擇地感知每個蘋果的每個不經意、不重要的細節;每個人都會感知並記住某些方面,不一定就是那些最基本的方面;每個人的頭腦中都隱隱約約有一個蘋果的大致形象。繪畫通過視覺的基本元素將這個形象有形化,雖然很多人都沒有注意過或者沒有識別出這些元素,但是他們一眼就認了出來,所以他們會感覺:「對,這就是我腦子裡蘋果的樣子!」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蘋果是這個樣子——只有通過藝術家選擇性的眼睛聚焦之後,蘋果才成了畫中的模樣。但是從精神認識論上來說,藝術家創造的高於現實的藝術不是一種幻象:它來源於藝術家自己腦海中形象的清晰度。繪畫整合了眾多隨機形象,使得視野中的一切事物規則了起來。

將同樣的過程應用到題材更複雜的繪畫上——山水、風景、人物、肖像——你就會體會到繪畫藝術的精神認識論力量。

藝術家越能將機能的概念化方式轉化為視覺,他的作品就越偉大。藝術家中最偉大的一位,弗美爾,他的繪畫完全專精於一個單一的主題:光線本身。他的藝術構成遵循著這樣的原則:人對光線(和顏色)的感知能夠起到背景的作用。弗美爾在畫布上構造的物品所組合而成的相關關係,形成了畫作中最亮的光斑,有時甚至奪目耀眼。這樣的效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可以將弗美爾的金輝玉潔和印象派畫家自稱使用最純淨顏色的畫架、用點和線亂畫出的不三不四做對比,弗美爾將感知上升到了概念的層次;印象派畫家試圖把感知拆解為感官信息。)

也許會有人希望(我是其中一位)弗美爾選擇一些更好的題材來表達他的主題,但是對他來說,題材恰恰僅是一種方式。他的風格表現的是廣泛的非視覺抽象產生的有形化影像:理性思維的精神認識論。它進一步表現出明晰、規則、自信、意志、能量——屬於人的世界。如果一個人在看弗美爾的畫時感覺到「這就是我的人生觀」,那麼這個感覺就不僅僅是視覺感知上的認同了。

就像我在「藝術與人生觀」中提到的,繪畫的其他一切元素,例如主題、題材、構成,都是為了表現藝術家的人生觀。但就現在的討論而言,風格是最重要的元素:它決定了藝術被限於一種怎樣的形態內,使用何種視覺手法,才能表達和影響人的意識總和。

我現在想不加評論地引用我個人遇到的一件事。我十六歲那年的夏天參加過一個人的繪畫課,假若他能夠在當時的環境中生存下去,他一定會成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但我很懷疑他能否活得下去(因為那是在俄國)。儘管是在當時,他的繪畫就已經相當令人欽佩。他會停止整個班的教學,手把手地教我們畫一條曲線:他告訴我們每一條曲線都必須被分割成數段相交的直線。我愛上了他的風格;如今依舊。現在我終於知道了原因。我當時(和現在)感受到的不是「這適合我的口味」,而是「這就是我」。

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雕塑相比繪畫就要更受限一些。它利用藝術家對人形的把握表達他的存在觀,但是這僅限於人形。(關於雕塑的方式方法,請參見《大理石中的形上學》,作者是瑪麗·安·舒爾斯,刊載於《客觀主義者》雜誌,1969年2—3月刊——原注。)

雕塑需要關注兩種感官,視覺和觸覺,所以雕塑限於表現一種與人的感知不同的三維圖像:無色的三維體。雕塑在視覺上給觀者提供抽象感官;但在觸覺上,雕塑就全然是實體感官,於是雕塑便被限制於實體存在的範疇中。在眾多雕塑中,唯有人形可以表現形上學的內涵,至於動物雕塑和無機的靜物,則很難表現任何東西。

就精神認識論而言,正是因為觸覺在雕塑中是必需的元素,表面紋理才在雕塑中顯得尤為重要,紋理幾乎可以將偉大的雕塑家與平庸之輩區分開來。各位讀者可以看看米羅的維納斯,或者米開朗琪羅的名作聖母憐子雕像,皮膚柔軟、潤滑、怡人的彈性都在堅硬的大理石上體現了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雕塑幾乎已經滅亡。它的黃金年代出現在古希臘,那個哲學意義上以人為中心的文明。當然,雕塑的復興可能會隨時發生,但它的未來極大程度上取決於建築的未來。這兩類藝術唇齒相依;雕塑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它的最有效作用之一就是在建築中充當裝飾。

我不想再涉及建築的討論——相信讀者一定明白我希望你們參考哪本書。

浪漫主義宣言》圖書簡介

《浪漫主義宣言》,【美】安·蘭德 著,鄭齊 譯,重慶出版社,2016年3月

《浪漫主義宣言》是安·蘭德唯一一部對創作、閱讀、藝術、人生與娛樂等諸多精神產物進行徹底批評和完整評論的作品集。被稱作充滿尖銳批評和辛辣諷刺的安·蘭德版「藝術與人生」,它不僅僅是解讀《源泉》《阿特拉斯聳聳肩》等作品的重要參考,也是閱讀藝術、閱讀時代大潮流的優秀指導。書中安·蘭德認為她的時代沒有藝術,浪漫主義早已銷聲匿跡,「頂級的、純粹的、始終如一的藝術家」少之又少。在本書收錄的文章中,受到她諷刺和批評的藝術家大多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普利茲小說獎,他們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輝煌,但安·蘭德依然擔心他們所引領的藝術航向。

(本文為騰訊文化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二維動畫製作藝術形式有哪些特性
    二維動畫製作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它有自己的特點。二維動畫的特點在於繪畫性、可變性和非真實性,特色是藝術形式的重中之重,是創作的出發點。下面藝虎動畫根據製作經驗詳細分析,二維動畫製作藝術形式有哪些特性。
  • 宇宙形式被稱為「有意味的形式」,那麼這個形式究竟指向何物?
    宇宙形式與生命形式藝術被稱為「有意味的形式」,這個「有意味的形式」究竟指向何物?筆者認為這個「有意味的形式」,其實就是「宇宙的形式」。人類自誕生始,即在探索宇宙形式。詩與科學在探索宇宙形式上殊途而同歸。詩的宇宙形式,是藉助於意象,將時空結構轉化為意義結構的藝術審美形態。詩的宇宙形式具備以下特質:意象關係融和有機,具有某種隱含的形式結構,表達的是普遍性本質性的人類情感。現代詩探索宇宙形式、生命形式永遠在路上。著名藝術理論家克萊夫·貝爾把藝術稱為「有意味的形式」。
  • 繪畫的藝術形式有哪些
    傳統繪畫是通過色彩、線條和形體來模擬客觀事物形象的,它雖然沒有現實物體的三維立體感,但可以通過透視、光影、色彩等表現方法在平面上表現現實景物的空間層次感,造成視覺上的空間立體感,從而觀賞者獲得真實的視覺感受,這使得繪畫在表現對象的形貌神情和豐富的色彩方面具有獨特的表現力。
  • 兩河流域地區有哪些藝術著作與形式?
    我們來分別從這四個時期來說一下有哪些藝術著作和藝術形式。一、蘇美爾-阿卡德時期:蘇美爾人可以說是兩河流域最古老的居民之一了,他們的文化也經歷了從鼎盛到衰落再到復興,宗教在這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三、亞述時期:這一時期的藝術形式主要是為世俗生活服務的,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建築方面,主要的代表作品就是胡爾西巴德的薩爾貢二世宮殿了。在浮雕方面,亞述王宮使用石板浮雕來裝飾,使用長幅的形式記載,按時間順序記錄重大事件,表現了美術史上最長的歷史浮雕場面。四、新巴比倫時期:主要作品是伊斯塔爾門。
  • 紀念館設計需要用到的藝術美形式法則有哪些呢?
    紀念館是需要利用藝術美的,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參觀者所接受。那麼紀念館設計需要用到的藝術美形式法則有哪些呢?杭州的紀念館的設計公司水北展陳裝飾的小編在此文中就給大家介紹。 將一些相同形象(不分主次關係)、位置距離以及顏色的東西,做一些反覆或者並置的排列,這種過程就是重複。
  • 中國書法作品的篇章形式的構成要去有哪些?有何藝術價值?
    中國書法作品的篇章形式的構成要去有哪些?有何藝術價值?藝術形式在史前人類並不存在,他們在將自然進行某種加工時並沒有想到形式,因此他們刻劃下的某些線條就當時而言談不上美感的產生,但現今的我們去欣賞時總是賦予它們形式美感,實際上這是我們審美感覺移位所導致的。某一種形式的出現,長期反覆運用含義逐漸定劃,在民族的文化共同體中,形式的結合、蛻變、轉化,便逐漸向符碼化轉化。
  • 被稱為繪畫的「姊妹藝術」,攝影藝術的魅力在哪裡?
    攝影被稱為繪畫的「姊妹藝術」,也被視為造型藝術的一種。如果單單是從還原生活或捕捉最精彩瞬間的表現來看,攝影藝術憑藉飛速發展的設備轟鳴和技術,在強大的圖像處理技術的輔助下,其藝術魅力完全可與繪畫藝術分庭抗禮。
  • Piero Manzoni:形式和材料沒了標準,「垃圾」「糞便」皆可稱為藝術!
    (「藝術的公共消費動態吞噬的藝術消費 」)。ART is SHIT,藝術=屎「藝術的滅亡」是必然的,僅因為其標準的喪失,首先「人人都是藝術家」,引申出來的「物物都是藝術品」,形式和材料沒有了標準,「垃圾」、「糞便」皆可稱為藝術
  • 中國戲曲藝術,三種常見的表現形式介紹
    到了宋代,「雜劇」逐漸成為一種新的表演形式的專稱,這一新形式包括歌舞、音樂、調笑、雜技,分為三段:第一段稱為「豔段」,表演內容為日常生活中的俗事,作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稱為「正本,是主要部分,表演故事、說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雜撿、雜旺、技和,表演滑稽、調笑,或間有雜技。三段各有內容卻互不連貫。
  • 巴洛克原意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是一種藝術形式,節奏強烈、跳躍
    巴洛克原意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是一種藝術形式,由於這種藝術風格的盛行後人稱之為巴洛克時期。這個時期出產的音樂作品就稱為巴洛克音樂。巴洛克時期是西方藝術史上的一個時代,大致為17世紀。十七世紀的法國被稱為"偉大的世紀",是由於當時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下出現了高乃伊、拉辛、莫裡哀、波舒哀和拉封丹這樣的作家。那麼,這難道不也是歐洲繪畫的偉大時代嗎?如果一個人在十七世紀週遊過整個歐洲,他在所到之處都會遇見偉大的藝術家:如安特衛普的魯本斯,阿姆斯特丹的倫勃朗,巴黎的路易-勒南,羅馬的貝尼尼和馬德裡的委拉斯貴茲。
  • 樓道牆面太髒怎麼處理 樓道樓梯的形式有哪些
    大家可以看看樓道牆面太髒怎麼處理,了解一下樓道樓梯的形式有哪些,挑選出合適的樓梯裝修方案,讓樓梯變得更加整潔,也能達到有效的保養效果,避免樓房牆面質量下降。樓道牆面太髒怎麼處理樓道牆面太髒,可以用畫筆畫板配合,比如宮崎駿動畫中的龍貓,國畫中的荷花等。原本有些髒亂的樓道牆面穿上了靚麗的新衣,居民們分外驚喜。
  • 日本傳統藝術形式指南
    幾個世紀以來,日本傳統藝術形式一直是迷戀和靈感的源泉,不僅在日本,而且在國際上。這部分是因為,除其他事項外,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欣賞他們簡單的美。從花道藝術到優雅的茶道,這裡是我們對日本傳統藝術形式的指南。
  • 藝術風格有哪些?藝術風格的定義是什麼?
    我們知道在裝修中,我們也會選擇裝修的風格,當然我們知道每一種風格的藝術效果不一樣的。現在我們對於裝修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所以在選擇風格時也希望達到漂亮的藝術效果。那麼下面我們來介紹有關於藝術風格有哪些?藝術風格的定義是什麼?
  • 常樸子:原式藝術結構的形式與規律
    我在《永恆的法門》已提出了「原式美學」和「原式藝術」的概念,所謂的原式美學,是從宇宙本質和形式那裡抽象出了諸多原式,並以這種原式理論作為依據來認識美的一門科學;所謂的原式藝術,是指運用宇宙和諧抽象原式所創作的藝術作品。原式共「」有九個,本質原式三個,它們是O、Y、S;形式原式6個,它們分別是S、Z、F、△、8、9。
  • 專訪李宗盛:音樂劇是豐富的藝術形式,歌與戲要平衡
    李宗盛:我原來以為我的歌就這樣了,鍾總來找我,說他們想把我的歌變成音樂劇,用音樂劇的形式來演,我心裏面就咯噔一下,覺得終於來了。透過另外一個藝術形式來表演,來傳達,來保存,來詮釋這些已經存在幾十年的音樂作品,對於一個寫歌的人來講是很榮幸的事情,也是很難得的一個機會。
  • 你應該知道的漢字特有藝術形式——篆刻
    沒錯,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漢字特有形式——篆刻。篆刻是什麼呢?篆刻也叫刻印章,又名治印,是書法與鐫刻的結合,用來製作印章的一種藝術。也可以理解為是通過鐫刻將書法刻於玉、石等器物上,然後形成印章的一種技藝。又因為主要以篆書為多,所以叫作篆刻。
  • 普高成績差,讀藝術加分的形式,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嗎?
    普高成績比較差,想選擇學藝術,通過藝術加分的形式,能夠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學嗎?不知道提出問題的網友所謂的普高成績差,是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是略微差,還是相差非常遠,這個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另外,普高成績差,就想走藝術升學之路,言下之意,藝術是一條升學的捷徑,但這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選擇的藝術升學之路越來越難,藝術生本科升學率已經低於了普通文化生的本科升學率。
  • 學藝術可以從事哪些工作?
    專業攝影師包括新聞記者、廣告攝影師、時裝攝影師、靜物攝影師、婚紗攝影師、自然生態攝影師、建築攝影師,可以在影樓或戶外工作。此外,還有從事特技攝影、特殊攝影、團體藝術、字幕攝影等專業攝影師。,影視動畫隨著各種動畫電影、影視後期製作、電視欄目包裝中3D技術的普遍應用逐漸深入人心,其震撼的視覺效果更是讓我們相信,藝術可以改變生活。
  • 建築結構的形式及運用有哪些?
    建築結構設計必須符合建築設計的要求,必須滿足建築藝術能夠表達基本架構。形象的比喻來說,建築是人的外表,結構是人的骨架。但從原則來講,建築結構決定了建築。一切建築的構思都可以天馬行空,如果要實現必須在建築結構理論的基礎之上,才切實可行。隨著建築結構的理論基礎的完善和發展,新材料的推陳出新,建築構思實現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讓社會大眾體驗到了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形式。
  • 納稅人申請稅務行政複議,可以採取哪些形式?
    納稅人申請稅務行政複議,可以採取哪些形式小     問:納稅人申請稅務行政複議,可以採取哪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