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o Manzoni:形式和材料沒了標準,「垃圾」「糞便」皆可稱為藝術!

2020-12-25 爪遊控

 

(導語:皮耶羅曼佐尼1933年7月13日出生在義大利松奇諾。在米蘭長大,1963年在米蘭去世。1958年皮耶羅曼佐尼,和前衛運動的創始人,還有漢克巴拉德的核藝術的創始人。在同一年,他已開始與兩位年輕的藝術家(恩裡科卡斯泰拉尼和彼得哈雷)的合作。)

皮耶羅曼佐尼 Piero Manzoni

1959年,他們編輯了第一期「方位」,一個前衛雜誌,並成立了方位角畫廊

1960年7月21日,在米蘭,曼佐尼實現他的一個更著名的表現:在動態的藝術藝術吞噬公眾 (「藝術的公共消費動態吞噬的藝術消費 」)。 曼佐尼標有他的指紋一些硬煮熟的雞蛋,給他們的客人,誰被邀請因此,要「吃掉」藝術。

1961年,在羅馬,皮耶羅曼佐尼與他的籤名認證的第一人,以創造活雕塑. 同年,他通過他的最令人震驚的姿態進行:他用黃金的價格出售他自己的糞便,每罐有三十〇克淨重。

ART is SHIT,藝術=屎

「藝術的滅亡」是必然的,僅因為其標準的喪失,首先「人人都是藝術家」,引申出來的「物物都是藝術品」,形式和材料沒有了標準,「垃圾」、「糞便」皆可稱為藝術!義大利的曼佐尼,將自己的排洩物放在90個罐頭中,美其名曰「藝術家之屎」,諷刺的是此作品被泰特美術館收藏,並拍出天價。

尼採在《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中維護著藝術的「尊嚴」,仍把藝術當作「形上學的生命活動」,並稱「唯有藝術才能拯救人生」。

這就是他最著名的作品——『Merda d』artista,』 作品是90個密封的罐頭,據稱裡面裝著的都是他的糞便,當時,這些罐頭的售價和黃金一樣貴。

應用臺灣蔡名嘴的博客中出現過一個小插曲:誰的大便比黃金貴

照片中這件作品' 就是大名鼎鼎的已經賣到人民幣150萬左右的 : "藝術家的大便"

以下這個故事 '會不會鼓勵更多人去當藝術家呢?

1961 年' 義大利藝術家 PieroManzo¬ni皮耶羅.曼佐尼,號稱將自己的大便 '裝到90個罐頭裡面,並且將罐頭都密封出售。

皮耶羅曼佐尼: 『Merda d』artista,』梅爾達象牙海岸藝人(藝術家的狗屎 ),1961

每個罐頭都有皮耶羅.曼佐尼簽名'以及獨一無二的編號。

這件作品標很直接 ' 就叫做 : " Artist's Shit藝術家的大便 " (義大利文: "Merda d'artista") ,"藝術家的大便 "每一罐裝30公克的內容物 '當時售價是打算比照黃金的市場價格來賣 '每年跟隨金價浮動

2005年, 編號57號的大便罐頭'拍賣了十一萬歐元,2007年, 編號18號的大便罐頭,在米蘭的蘇富比Sotheby's拍賣會上,拍賣了十二萬四千歐元,大概是當時的臺幣七百多萬。如果以三十公克的糞便來計算,每公克糞便的價格早已比黃金貴了。

皮耶羅.曼佐尼當時另外還做了一件作品 ,叫做 "Artist'sBreath" ("藝術家吐的氣 ' 義大利文 : Fiato d'artista") ' 是很多氣球裡裝著 PieroManzo¬ni 吹進去的氣'

Piero Manzoni 的同事後來有說 '罐頭裡裝的 '不是大便'是石膏 ,但這種事誰說得準呢 ' 除非去每個收藏了這些罐頭的美術館裡'用開罐器一個一個打開來確認 ' 要不然 '也只能說' 嗯'也許 Piero Manzoni 那幾天便秘吧 '

所以說' 要當藝術家' 消化良好是很重要的呀 '還是與大家共勉之.........

皮耶羅曼佐尼: "Artist'sBreath" 藝術家的呼吸,1960

Achromes系列

由於曼佐尼的創作生涯不長,這些作品涉及到了他創作的各個方面。包括他早期用油或油脂在畫布上完成的繪畫作品,還有他隨後把白色畫布浸在液體粘土裡,產生出的褶皺畫布作品Achromes,這是針對當時伊夫-克萊因和羅森伯格的那些單色繪畫而做的觀念作品。後來在他的Achromes 系列裡,他使用了各種材料,比如棉花,假皮草,甚至麵包卷等等。

他的父母用追隨於盧西奧豐塔納,前衛運動的創始人。

皮耶羅曼佐尼在1956年首次亮相的「公平市場」在松奇諾城堡Sforzesco。次年,他在米蘭三德利廣場參加了一部分的「核美術運動」博覽會。當時,他的作品是擬人化的輪廓和畫布軸承在日常物體的痕跡。

1957年,他畫了第一個作品,Achromes:完全白色畫布上覆蓋著粗糙灰泥和充滿液體膠水和高嶺土(白土在瓷器的生產使用)。

最初,它只是一個簡單的白色物體,有著粗糙表面,上面覆蓋這石膏和高嶺土。

這是一個沒有任何線條、色彩,拒絕任何顯示出藝術家對材料有過創作加工留下的痕跡的,一個完全空白的空間。在畫布上塗抹高嶺土和膠水後,靜置乾燥。 原材料本身通過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過程,轉變為一件藝術品。

當Fontana與Pollock的作品與藝術家的身份參與到此作品的合作中,Manzoni阻止並阻斷了他們的創作能量對作品本身的幹擾。

它把自己表達為一個純粹的象徵,一個隱喻。 因此,Achrome避免了重複性的風險。

這不是一項重複的工作,而是通過藝術家的一種態度——去操作業已顯現的東西。

「無色表面」(acrome表面,它們在1959年被第一次這樣命名)是一個總體,一個無限自我重複,寓意無限複製衍生和無法解決的空間。 到1958年那帆布上已經到處是縱橫交錯的各種痕跡、褶皺與突起,幾乎什麼用都沒有。

後來Achromes已正視表面成份(顯示在網格工作的分散性),直到藝術家終於找到Achromes為的「替代了」材料: 棉填充, 聚苯乙烯, 丙烯酸樹脂, 蓬鬆玻璃纖維, 高嶺土和麵包卷。 在這些作品中Mazoni從自主視覺的角度來考慮選擇材料的容量,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改造過程。 Manzoni在不斷的嘗試和尋找新的材料與方法到「同義反覆封閉」,這曾給他第一件作品於靈感。

在此之後,曼佐尼的藝術實踐慢慢的轉向了對日益商業化的藝術世界的反映,那正是義大利經歷經濟繁榮和資本主義轉變的時候。他1959年的作品「空氣的身體」(Corpo d』Aria),作品是一個正在充氣的橡膠氣球。另外一件叫「魔術生活基座」(Base Magica - Scultura Vivente )的雕塑作品,參觀者被邀請站到這個雕塑的基座上,曼佐尼在每一個站上去的觀眾手臂上簽字,然後正式宣稱他們是一件藝術品。

「空氣的身體」(Corpo d』Aria)

「魔術生活基座」(Base Magica - Scultura Vivente )

和這個作品相對應的是一件叫「世界的基座」(Socle du Monde)的作品,這是一個 倒置的基座,作品的意圖是把地球本身當做了一個藝術作品,曼佐尼把這件作品獻給了伽利略,這個倒置的基座被安放在丹麥的Hernings。

「線」(Linea)

另外一件值得關注的作品是「線」(Linea),曼佐尼畫了長短不一的很多線,最長的一根長達4.5英裡,然後,曼佐尼把它們裝在密封的一個圓筒裡。

曼佐尼(和博伊思)是後法西斯時期拒絕烏託邦和現代主義先鋒所留下來的進步性遺產的首批歐洲藝術家之一,他不僅破壞了傳統的藝術分類法,而且給我們呈現出了現代主義進步性外表下的最具誘惑力的幻象:還原主義,經驗主義,自我映射,單色畫,視覺性,策略性,參予性。第二眼看去,或者稍後再看上去,觀眾就會覺得,曼佐尼的作品並不是Ryman的作品的先驅,而是以一種未知而簡介的粗魯,將這種先鋒的手法進行了悲觀的曲解,也許恰好解讀了什麼是「一時的無知」。

曼佐尼將色彩、姿態和構圖從繪畫中消解,就如艾特蓋特(Atget)將氣氛從他的照片中剝離掉一樣,好似沃特•班傑明(Walter Benjamin)所說的無水的沉船一樣。在無休止的變換中,起初,曼佐尼以有系統的摺疊法來構建他的畫。接著,他將簡單派的單色畫抽象和現成的材料結合在一起,在畫上覆蓋上稻草或麵包卷,都浸泡在瓷土中。最終,藝術家甚至將技術上的殘餘拋擲腦後,轉向了純白聚乙烯泡泡,棉球堆或聚酯纖維的堆砌,將現代主義箴言放諸於材料中。

沒有一個準確的理論性框架為基礎,是很難準確地靠皮曼佐尼的作品的,因為作品的領域將60年代不久以後出現的所有問題作為了藝術上的重要挑戰和評論課題:學院派框架對美學經驗和作品客觀性地位的影響;傳播形式和美學分配與作品的經濟價值之間的對立;堅持認為藝術是私人財產與美學經驗明顯而廣泛的可運用性之間的對立。沒有人—至少從杜尚以後沒有人,以一種可比較的辯證法來應對這些巨大的矛盾。

當觀眾被曼佐尼決然的美學經濟所吸引後,大家不可避免地直面作品反美學衝動所產生的分裂性。首先是一種我們至今都難以想像的獨立性(以排洩物,呼吸和血液的形式進行身體功能上的表演性展示),作為一種將自身融入美學客體實際所強調的儀式,這種態度是將自我主張最激進的姿態進行即刻的審視。對集體化美學釋放性衝動的廣泛性應用的冒充很快被看做是對行政控制一種不可超越的狀態(在《線條,1959-61》中,曼佐尼對自動論者迸發力諷刺性重複的描繪)先鋒終結後,曼佐尼的作品,早在1959年就向我們宣告,藝術否定和批評的空間,文化控制的空間和姿態,已變得清晰可辨而又不可避免地攪和在了一起。

來源:art and I

作者: Whying

相關焦點

  • 萬物皆可「名牌」,石膏和垃圾袋沒啥,看到驗孕棒:懷了個耐克?
    萬物皆可「名牌」,石膏和垃圾袋沒啥,看到驗孕棒:懷了個耐克?其實每個人都是有虛榮心的吧,看到別人穿的用的都是名牌,說心裡不羨慕那肯定是假的。不過現在萬物皆可名牌,只要你喜歡可以在你的衣服上或者什麼地方畫個名牌,這也是很不錯的,而且看起來是超級時尚的呢!圖中的的這位小姐姐應該是胳膊骨折了吧,所以打著厚厚的石膏,因為石膏都是白色的,時間長了看著就非常髒。不過她在上面畫了很多名牌的logo,不但顯得高貴了不少,即使髒了也是好看的,所以這個辦法還是很不錯的吧!
  • 創可貼是什麼垃圾?沒喝完的奶茶是什麼垃圾?垃圾分類搞暈我了
    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經正式實施,根據規定,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都將面臨處罰,那這麼多垃圾你知道要怎麼分嗎?比如創可貼是屬於什麼垃圾呢?沒喝完的奶茶是什麼垃圾沒喝完的奶茶是:溼垃圾和幹垃圾的混合物。
  • 愛不起了,你用的手帕紙未來可能來自於熊貓糞便
    經過熊貓消化後,這些食物會變成超過10公斤的糞便。熊貓糞便被稱為「青團」,稍微乾燥後,就會看到青團的成分是細碎的竹節。同時,投食的竹子並不會被完全食用,甚至絕大部分成為殘渣。「每隻大熊貓每天會產生50公斤左右的竹子殘渣。」黃炎說。這些竹子殘渣和熊貓糞便,以前都在清理圈舍時被清掃出去,當成垃圾處理,部分用來堆肥。
  • 熊貓糞便「變廢為寶」 成為生活用紙
    新華社成都12月22日電(記者餘裡 王迪)記者從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18日與四川鳳生紙業籤署合作協議,該中心都江堰、臥龍、碧峰峽基地的熊貓食物殘渣、糞便將被回收利用,通過洗選、蒸煮、高溫消毒等環節提煉出植物纖維,用於生產生活用紙。
  • 北京夫婦不喝自來水 水中的硝酸鹽來自垃圾和糞便
    自來水中的硝酸鹽主要來自垃圾、濾液和糞便。他們檢測發現,北京地下水的汙染主要是有機物汙染,而有機物「很多是小分子的,去除率很低。」  自來水中的硝酸鹽主要來自垃圾、濾液和糞便,而這不過是諸多指標中的一個而已。多年來,趙飛虹檢測發現,北京自來水的水質在逐漸變差,「這是不爭的事實」。  悄然發生的變化  趙飛虹真正認識北京水,源於一個偶然機會。
  • 你是什麼垃圾?我不是垃圾,是藝術!
    但首先強調的一點是,這裡所指的「垃圾藝術」並不是那些簡單將垃圾進行再使用而創作出形態美麗的作品,而是藝術家借「垃圾」之意去創作作品,以此影射和詮釋自己的觀點和思想。這裡可推薦兩件此類當代藝術作品:一件是徐冰的《背後的故事:上方寺圖卷》,一件為翠西·艾敏的《我的床》。
  • 小狗的糞便是什麼垃圾?義烏這場創意活動挺有意思
    一張綠色的互動體驗卡、紅藍綠灰四色垃圾桶、七個創意十足的環保活動區……今天(7月24日)上午,以「分門別類行 垃圾分類新時尚」為主題的2019年義烏市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創意互動展一經啟動,便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市民參與。眼下,在義烏,垃圾分類正成為新時尚。
  • 粽葉是廚餘垃圾嗎?榴槤殼是什麼垃圾?貓狗糞便怎麼處理?答案來了
    寵物糞便如何處理? 在垃圾分類工作不斷推進的現在,也不是什麼都能往垃圾桶裡扔。 對於寵物糞便的處理,最好就近找衛生間丟進馬桶衝走。如果附近實在找不到衛生間,可用塑膠袋密封好後,再放入其他垃圾桶裡。
  • 哪些形式可以被稱為藝術?
    將上述理論作為前提,我們就可以來討論藝術各個主要分支的本質,以及它們採用的具體媒介了。文學使用語言重塑現實;繪畫使用二維平面上的顏色;雕塑使用三維的材料。音樂使用發聲體的周期性震動產生的聲音,以激發人的人生觀情感。建築是一個獨立的類別,因為它把藝術和實用目的結合起來,而且建築並沒有重塑現實,反而是創造出人類作息需要的結構以表達人的價值。
  • 如果給第五人格的角色進行垃圾分類,震懾師竟然屬於有害垃圾
    6月28日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由點到面逐步推開,北京、上海等地也施行了罰款措施,引發廣大網友熱議,同時也帶來了一陣「萬物皆可垃圾分類風」,那麼如果給第五人格的角色進行垃圾分類,這些角色該歸到哪一類呢?溼垃圾溼垃圾也稱廚餘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
  • 地方標準丨《黑龍江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公開徵求意見
    5.3.2 大件垃圾應定時定點投放,按照管理部門要求指定的時間投放到指定的投放點、收集點,或通過電話、網絡預約,由回收單位上門回收。   5.3.3 大件垃圾投放時不宜採取任何形式的拆解、處理。   5.4 裝修垃圾投放   5.4.1 裝修垃圾應按可回收利用和有毒有害兩種進行分類。
  • 包裝材料、快遞垃圾越來越多 強制性標準推進行業變革
    電商的繁榮帶來了物流業的興盛,物流業的興盛又使包裝材料和快遞垃圾越來越多。針對海量包裝汙染治理,多個部門密集部署並出臺相關通知和文件。各地也在加快行動,紛紛出臺「限塑」時間表等。事實上,快遞包裝綠色化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而目前對於包裝箱可循環使用等問題,仍舊是行業「攻堅」的一大難題。
  • 古代故宮如何垃圾分類?糞便汙水去哪了?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比如,在古代紫禁城裡如何進行「垃圾分類」?雍正為何要搬到養心殿?武英殿有哪些用處?古代故宮如何「垃圾分類」?最近一段時間,「垃圾分類」是人們口中的熱詞。在古代,並沒有各種先進的處理垃圾的方式,紫禁城裡住著那麼多人,那時如何做到「垃圾分類」呢?
  • 辣條是什麼原料做的,為什麼被稱為「垃圾食品」?網友:自作自受
    雖然大人都不讓買,說辣條是垃圾食品,小孩子吃多了不好,還容易長痘痘,然而懵懂無知的我們仍舊無法抵擋它的誘惑。辣條為什麼會被稱為垃圾食品呢?辣條到底是什麼材料做成的呢?辣條一直是眾多校門口小賣部的鎮店之寶,中小學生最喜愛的零食之一,在早些年,辣條是用豆製品做的,那時候由於辣條的暢銷,很多的小作坊都紛紛做起了辣條,為了降低製作成本,一些產商用麵粉或者是澱粉來製作辣條,然後裹上辣椒油,在添加防腐劑,這些小作坊衛生條件往往不合格,製作的辣條雖然很鮮,但是衛生條件卻是令人堪憂,製作過程被曝光過幾次之後,辣條的「垃圾食品」之名也就隨之而來了
  • 裹住貓咪糞便膨潤土貓砂屬於什麼垃圾Everclean藍鑽科普
    7月1日起,新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全面實施,要求上海市民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儘管根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發布的官方「考試大綱」,垃圾分類的難度尚未超出人類的日常認知範疇,但是當人們真正站在乾濕垃圾的分叉路口,很多迷思還是油然而生——動物糞便屬於什麼垃圾?摻了貓砂又屬於什麼垃圾?
  • 濱州垃圾分類標準出爐!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
    2022年,濱城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縣(市、區)至少有50%以上鄉鎮辦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2025年底全市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二)分類標準。生活垃圾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和專業垃圾(裝修垃圾、大件垃圾、園林垃圾等)進行分類。
  • 看生活中的「垃圾」如何變身為藝術材料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平常的「垃圾」,搖身一變就可以化身為簡單鮮活的藝術材料,這與愛嘟咔STEAM課程所倡導的自然材料和環保理念不謀而合!今天愛嘟咔就帶著寶貝和家長從日常生活出發,開展關於生活材料的奇思妙想小創作,現在就和嘟咔一起變身吧!
  • 美國舊金山街頭:有些地方被糞便和成堆的垃圾包圍著,你還想去嗎
    美國是世界上的大國,舊金山作為美國最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科技和文化中心,但是去過舊金山的人可能對它的印象不是很好,因為它也是世界上名聲很高的髒亂城市之一,街道和路邊都被糞便包圍著,堆滿了垃圾,甚至還有一股難聞的氣味,這是怎麼回事?
  • 濟寧太白湖新區城投中央公園問題多多,小區內糞便、垃圾隨處可見
    濟寧市太白湖新區城投中央公園問題多多,小區內依舊一片狼藉,垃圾、糞便隨處可見...一交房問題自開發商通知的7月9日交房以來,陸續發現:(1)樓屋主體承重牆內出現淤泥;(2)主體和路面存在多處塌陷;(3)電線質量低劣,且未使用保護管,直接嵌入實體牆,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以及後期維修的極大不便;(4)負一層和負二層漏水嚴重,無法正常使用。
  • 被稱為繪畫的「姊妹藝術」,攝影藝術的魅力在哪裡?
    攝影被稱為繪畫的「姊妹藝術」,也被視為造型藝術的一種。如果單單是從還原生活或捕捉最精彩瞬間的表現來看,攝影藝術憑藉飛速發展的設備轟鳴和技術,在強大的圖像處理技術的輔助下,其藝術魅力完全可與繪畫藝術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