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皮耶羅曼佐尼1933年7月13日出生在義大利松奇諾。在米蘭長大,1963年在米蘭去世。1958年皮耶羅曼佐尼,和前衛運動的創始人,還有漢克巴拉德的核藝術的創始人。在同一年,他已開始與兩位年輕的藝術家(恩裡科卡斯泰拉尼和彼得哈雷)的合作。)
皮耶羅曼佐尼 Piero Manzoni
1959年,他們編輯了第一期「方位」,一個前衛雜誌,並成立了方位角畫廊
1960年7月21日,在米蘭,曼佐尼實現他的一個更著名的表現:在動態的藝術藝術吞噬公眾 (「藝術的公共消費動態吞噬的藝術消費 」)。 曼佐尼標有他的指紋一些硬煮熟的雞蛋,給他們的客人,誰被邀請因此,要「吃掉」藝術。
1961年,在羅馬,皮耶羅曼佐尼與他的籤名認證的第一人,以創造活雕塑. 同年,他通過他的最令人震驚的姿態進行:他用黃金的價格出售他自己的糞便,每罐有三十〇克淨重。
ART is SHIT,藝術=屎
「藝術的滅亡」是必然的,僅因為其標準的喪失,首先「人人都是藝術家」,引申出來的「物物都是藝術品」,形式和材料沒有了標準,「垃圾」、「糞便」皆可稱為藝術!義大利的曼佐尼,將自己的排洩物放在90個罐頭中,美其名曰「藝術家之屎」,諷刺的是此作品被泰特美術館收藏,並拍出天價。
尼採在《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中維護著藝術的「尊嚴」,仍把藝術當作「形上學的生命活動」,並稱「唯有藝術才能拯救人生」。
這就是他最著名的作品——『Merda d』artista,』 作品是90個密封的罐頭,據稱裡面裝著的都是他的糞便,當時,這些罐頭的售價和黃金一樣貴。
應用臺灣蔡名嘴的博客中出現過一個小插曲:誰的大便比黃金貴
照片中這件作品' 就是大名鼎鼎的已經賣到人民幣150萬左右的 : "藝術家的大便"
以下這個故事 '會不會鼓勵更多人去當藝術家呢?
1961 年' 義大利藝術家 PieroManzo¬ni皮耶羅.曼佐尼,號稱將自己的大便 '裝到90個罐頭裡面,並且將罐頭都密封出售。
皮耶羅曼佐尼: 『Merda d』artista,』梅爾達象牙海岸藝人(藝術家的狗屎 ),1961
每個罐頭都有皮耶羅.曼佐尼簽名'以及獨一無二的編號。
這件作品標很直接 ' 就叫做 : " Artist's Shit藝術家的大便 " (義大利文: "Merda d'artista") ,"藝術家的大便 "每一罐裝30公克的內容物 '當時售價是打算比照黃金的市場價格來賣 '每年跟隨金價浮動
2005年, 編號57號的大便罐頭'拍賣了十一萬歐元,2007年, 編號18號的大便罐頭,在米蘭的蘇富比Sotheby's拍賣會上,拍賣了十二萬四千歐元,大概是當時的臺幣七百多萬。如果以三十公克的糞便來計算,每公克糞便的價格早已比黃金貴了。
皮耶羅.曼佐尼當時另外還做了一件作品 ,叫做 "Artist'sBreath" ("藝術家吐的氣 ' 義大利文 : Fiato d'artista") ' 是很多氣球裡裝著 PieroManzo¬ni 吹進去的氣'
Piero Manzoni 的同事後來有說 '罐頭裡裝的 '不是大便'是石膏 ,但這種事誰說得準呢 ' 除非去每個收藏了這些罐頭的美術館裡'用開罐器一個一個打開來確認 ' 要不然 '也只能說' 嗯'也許 Piero Manzoni 那幾天便秘吧 '
所以說' 要當藝術家' 消化良好是很重要的呀 '還是與大家共勉之.........
皮耶羅曼佐尼: "Artist'sBreath" 藝術家的呼吸,1960
Achromes系列
由於曼佐尼的創作生涯不長,這些作品涉及到了他創作的各個方面。包括他早期用油或油脂在畫布上完成的繪畫作品,還有他隨後把白色畫布浸在液體粘土裡,產生出的褶皺畫布作品Achromes,這是針對當時伊夫-克萊因和羅森伯格的那些單色繪畫而做的觀念作品。後來在他的Achromes 系列裡,他使用了各種材料,比如棉花,假皮草,甚至麵包卷等等。
他的父母用追隨於盧西奧豐塔納,前衛運動的創始人。
皮耶羅曼佐尼在1956年首次亮相的「公平市場」在松奇諾城堡Sforzesco。次年,他在米蘭三德利廣場參加了一部分的「核美術運動」博覽會。當時,他的作品是擬人化的輪廓和畫布軸承在日常物體的痕跡。
1957年,他畫了第一個作品,Achromes:完全白色畫布上覆蓋著粗糙灰泥和充滿液體膠水和高嶺土(白土在瓷器的生產使用)。
最初,它只是一個簡單的白色物體,有著粗糙表面,上面覆蓋這石膏和高嶺土。
這是一個沒有任何線條、色彩,拒絕任何顯示出藝術家對材料有過創作加工留下的痕跡的,一個完全空白的空間。在畫布上塗抹高嶺土和膠水後,靜置乾燥。 原材料本身通過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過程,轉變為一件藝術品。
當Fontana與Pollock的作品與藝術家的身份參與到此作品的合作中,Manzoni阻止並阻斷了他們的創作能量對作品本身的幹擾。
它把自己表達為一個純粹的象徵,一個隱喻。 因此,Achrome避免了重複性的風險。
這不是一項重複的工作,而是通過藝術家的一種態度——去操作業已顯現的東西。
「無色表面」(acrome表面,它們在1959年被第一次這樣命名)是一個總體,一個無限自我重複,寓意無限複製衍生和無法解決的空間。 到1958年那帆布上已經到處是縱橫交錯的各種痕跡、褶皺與突起,幾乎什麼用都沒有。
後來Achromes已正視表面成份(顯示在網格工作的分散性),直到藝術家終於找到Achromes為的「替代了」材料: 棉填充, 聚苯乙烯, 丙烯酸樹脂, 蓬鬆玻璃纖維, 高嶺土和麵包卷。 在這些作品中Mazoni從自主視覺的角度來考慮選擇材料的容量,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改造過程。 Manzoni在不斷的嘗試和尋找新的材料與方法到「同義反覆封閉」,這曾給他第一件作品於靈感。
在此之後,曼佐尼的藝術實踐慢慢的轉向了對日益商業化的藝術世界的反映,那正是義大利經歷經濟繁榮和資本主義轉變的時候。他1959年的作品「空氣的身體」(Corpo d』Aria),作品是一個正在充氣的橡膠氣球。另外一件叫「魔術生活基座」(Base Magica - Scultura Vivente )的雕塑作品,參觀者被邀請站到這個雕塑的基座上,曼佐尼在每一個站上去的觀眾手臂上簽字,然後正式宣稱他們是一件藝術品。
「空氣的身體」(Corpo d』Aria)
「魔術生活基座」(Base Magica - Scultura Vivente )
和這個作品相對應的是一件叫「世界的基座」(Socle du Monde)的作品,這是一個 倒置的基座,作品的意圖是把地球本身當做了一個藝術作品,曼佐尼把這件作品獻給了伽利略,這個倒置的基座被安放在丹麥的Hernings。
「線」(Linea)
另外一件值得關注的作品是「線」(Linea),曼佐尼畫了長短不一的很多線,最長的一根長達4.5英裡,然後,曼佐尼把它們裝在密封的一個圓筒裡。
曼佐尼(和博伊思)是後法西斯時期拒絕烏託邦和現代主義先鋒所留下來的進步性遺產的首批歐洲藝術家之一,他不僅破壞了傳統的藝術分類法,而且給我們呈現出了現代主義進步性外表下的最具誘惑力的幻象:還原主義,經驗主義,自我映射,單色畫,視覺性,策略性,參予性。第二眼看去,或者稍後再看上去,觀眾就會覺得,曼佐尼的作品並不是Ryman的作品的先驅,而是以一種未知而簡介的粗魯,將這種先鋒的手法進行了悲觀的曲解,也許恰好解讀了什麼是「一時的無知」。
曼佐尼將色彩、姿態和構圖從繪畫中消解,就如艾特蓋特(Atget)將氣氛從他的照片中剝離掉一樣,好似沃特•班傑明(Walter Benjamin)所說的無水的沉船一樣。在無休止的變換中,起初,曼佐尼以有系統的摺疊法來構建他的畫。接著,他將簡單派的單色畫抽象和現成的材料結合在一起,在畫上覆蓋上稻草或麵包卷,都浸泡在瓷土中。最終,藝術家甚至將技術上的殘餘拋擲腦後,轉向了純白聚乙烯泡泡,棉球堆或聚酯纖維的堆砌,將現代主義箴言放諸於材料中。
沒有一個準確的理論性框架為基礎,是很難準確地靠皮曼佐尼的作品的,因為作品的領域將60年代不久以後出現的所有問題作為了藝術上的重要挑戰和評論課題:學院派框架對美學經驗和作品客觀性地位的影響;傳播形式和美學分配與作品的經濟價值之間的對立;堅持認為藝術是私人財產與美學經驗明顯而廣泛的可運用性之間的對立。沒有人—至少從杜尚以後沒有人,以一種可比較的辯證法來應對這些巨大的矛盾。
當觀眾被曼佐尼決然的美學經濟所吸引後,大家不可避免地直面作品反美學衝動所產生的分裂性。首先是一種我們至今都難以想像的獨立性(以排洩物,呼吸和血液的形式進行身體功能上的表演性展示),作為一種將自身融入美學客體實際所強調的儀式,這種態度是將自我主張最激進的姿態進行即刻的審視。對集體化美學釋放性衝動的廣泛性應用的冒充很快被看做是對行政控制一種不可超越的狀態(在《線條,1959-61》中,曼佐尼對自動論者迸發力諷刺性重複的描繪)先鋒終結後,曼佐尼的作品,早在1959年就向我們宣告,藝術否定和批評的空間,文化控制的空間和姿態,已變得清晰可辨而又不可避免地攪和在了一起。
來源:art and I
作者: Wh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