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實驗室」裡的人生哲學:還花草於自由,讓生命得自在

2020-12-23 澎湃新聞
2019年北京世園會進行得如火如荼,「讓園藝融入自然,讓自然感動心靈」主題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景,也是無數人熱愛自然並願意親身實踐的園藝愛好者的初心。

在上海川沙,就有這樣一位園藝「發燒友」,從理論到實踐,從國內到國外,從一粒種子到一樹花開,在自己一手打造的花園實驗裡,聆聽自然的感動,捕捉生命的驚喜。

花園實驗室裡成果集錦 本文除標註外均為 朱喆 圖

15年前,喜歡逛花藝論壇、喜歡種香草植物的「70後」周百黎給自己起了個花名兒——「藥草」,如今,人們得在這兩字後面再加上「老師」,因為只要去過她的「花園實驗室」,無人不被其中繁花似錦,綠草茵茵的動態生姿而震撼,她隨性、果敢、仔細的實驗精神,更是讓花友們為之敬仰。

 「藥草老師」在自己的花徑中

早年赴日留學,學習日本地域文化和歷史的她,畢業後在網際網路行業、外資企業的工作,高壓重任之下,在當時小家的陽臺上種種花草成了周百黎最愛的放鬆休閒活動。每當休息天,她就跑到上海各個花市閒逛,收集各種資料研究種植方法,可以說,她親歷了上海花業的發展。

「2010年,隨著數家國內園藝公司開拓了廣泛的國際化業務,老百姓嘗試培育、研究外國品種的本土種植變成了可能」,藥草老師說,「園藝行業確實是外國更為成熟、發達,我們需要向他們取取經」。她翻譯了多本日本園藝書,為各類園林、園藝類雜誌撰稿,主持編輯過《花園MOOK》。正是在翻譯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並不了解植物,很多品種很美麗但卻不認識。出於好奇,她開始嘗試種植它們,而隨著實驗品種越來越多,她需要更大的空間,2016年,她在川沙郊區租了塊地,取名「花園實驗室」。

藥草老師出版作品

通過有資質的園藝公司、網絡,她收集了很多花種,買了專用的培育泥炭土,分門別類地在一個個小小的培育盆裡,耐心地把它們養成花苗,隨後移栽到花園實驗室的大棚裡。這些經由她親手培養的成果,都是她的「孩子」。

花種發育中

「起初,周圍的人覺得很奇怪,以為我是賣花的,後來發現我只是種下去,拍拍照片而已。最早,花友們來看看玩玩,現在經常是朋友帶朋友來玩」,她興奮地說起來。三年來,她已記不清嘗試種過多少品種,養了多少「孩子」,她的主張是「都試一試,開心最要緊!」

花園實驗室裡盛開的耬鬥菜

花園實驗室裡 「一日花」 鳶尾

她指著手邊由紅色石竹為主、搭配左側紅色鼠尾草、下方黃色福祿考組成的花叢一角,微笑著說:「這幾個品種,我們常常見到的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種植,看著很乏味,我就想著各個品種來個一點點,看看它們來個合奏曲會是怎麼個模樣,現在覺得蠻和諧的!」

紅色石竹為主、搭配左側紅色鼠尾草、下方黃色福祿考組成的花叢一角

花園實驗室休憩

後來她就開始組合素材,嘗試花園搭配,她又租下了位於河邊的原來用於種紅薯的小土地。根據朝向,她分成了球根花境、香草園,玫瑰園等好幾個部分,試著將不同顏色、不同風格的植物組合成景。像香草園裡,她就種了各品種薄荷、香茅草、迷迭香,玫瑰園裡也是集合東西方各式玫瑰,白色、粉色、珊瑚色、橙色等等,5月上旬將是玫瑰園的鼎盛期,已經有無數花友預約要前來求教和拍照。

香草園外景

花園實驗室裡的月季集錦

她在實驗裡的時間越來越多,便想著法子要玩出點新意,於是別出心裁在花園實驗室的另一塊大棚裡打造了一條三十米長的花徑。

飄逸花徑

「對照那些生在天然環境中的花草,你會發現,如今我們看到的很多植物在商業化栽培時很急功近利,為了快速出效果使用了很多肥料、加溫等手段,這樣出來的盆花樣子看似『蓬勃』,其實非常呆板,沒有生氣,在平常公園或園藝店我們只看到這樣的植物,是非常可惜的。我希望給植物自然生長的空間和時間,讓它們展示出自身天然的美麗」,藥草老師走在花徑裡感慨。依照這份初衷,她和花友一起設計,選取了二十餘種一年生植物,以藍、白、黃色為主基調,紫、紅色為點綴。去年9月播種,今年春風拂面時,矢車菊、紅花亞麻、喜林草、毛地黃、琉璃苣、花菱草、大花飛燕草、虞美人、白晶菊、滿天星、大戟,組成了錯落有致、輕盈飄逸的視覺畫面,花徑前方長得很高的麥仙翁尤為顯眼,不僅因為難得一見的高度,還有白色和玫紅色相見的花,藥草老師解釋說「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把植物還給大地,讓它們回到本來的地方,看看它們的本色。除了剷除雜草和適當澆灌,我沒有用任何輔助肥料,也不修建枝椏,它們就能長那麼高,麥仙翁本身基因裡就有紅色,儘管我選用的是白色種,但玫紅色就是『返祖現象』,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植物課,比紙上談兵有趣多了」。

麥仙翁

多年來,她一直在國內外旅遊,參與戶外野地活動,遊覽各式花園,旅行是她園藝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課。她幾乎到過國內所有的省份,觀賞各地野生植物,她尤為喜愛川西高原,四姑娘山上的野花迎風而展,自由自在,有如「她在叢中笑」的美感給了她很多種植靈感,也堅定了她「還花草於自由」的信念。

四姑娘山野花迎風而展 藥草老師 圖

英國的花園在設計、配色上的經驗和先鋒理念都讓人瞠目,日本的園藝更有實效的借鑑性。她指出,日本的花園在氣候上與中國最接近,審美上也有東方人特有的寧靜致遠的風格,栽培技術也值得參照。

她時常往返日本,買工具、買書籍,多次作為旅遊小組組長,帶領大家與日本園藝名家交流學習,前往日本各地花友的私家花園,切磋技藝。群馬花卉園石橋社長講述著在富士山下採石的有趣故事、著名日本園藝家黑田健太郎介紹他天馬行空的花卉混搭理念、長野柯齊納英式花園的森山先生則以帥氣的馬褲和長靴造型給出了當代園藝職人的時尚示範……這些點點滴滴的收穫,都在她的實驗室留下了痕跡。

黑田健太郎的家族花園 藥草老師 圖

2019年春天,她給自己定了新的實驗目標——打造一個古典玫瑰園。她收集了很多很多古老玫瑰,比如大馬士革玫瑰、千葉玫瑰,原生薔薇、還有中國古老月季「春水綠波」……古玫瑰多柔雅內斂、纖妍可愛,香氣清麗純真,相信在她的悉心栽培下,能描繪出「當代月季群芳譜」的面貌。

古典玫瑰實驗-中國 「春水綠波」(左)與 大馬士革玫瑰 (右)

常用園藝工具

多年的花園實驗,讓藥草老師看到植物頑強的生命力。很多人向她討教種花秘訣,她總是回答「耐心」二字。「總想著今天種下,明天就開,而且最好要盛放,於是澆很多水,施很多營養液,都太急了。它們是鮮活的生命,有自己的節奏和呼吸。人為幹預其實是強加的打擾。你耐下性子,任它自由,它就會給你驚喜,意想不到的那種喜悅」,她隨手採了點薄荷,衝上燒開的水,反問道,「你什麼時候最開心,自由的時候,是不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花園裡的哲學》:如何欣賞一座花園?
    於是,便在園子裡種植其它類型的植物。例如,不同種類的花草樹木。隨著花園文化的普及,設計和打理花園的人也成為一種職業——園藝師。園藝師利用花園來詮釋自己的藝術審美、哲學理念,以及對人和大自然的深切思考。每一個園藝師,既是做夢者,亦是造夢者。花園是他們對風景的情感投射,也是對空間秩序的理性思考。西班牙哲學博士貝魯埃特便是其中一位。
  • 人為什麼喜歡並建造花園?丨花園裡的哲學
    這些描述其實不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對花園的偏愛,在更廣的歷史時段上,它還體現了人類對花園這個非自然之自然的需要和期許。《花園裡的哲學》,(西班牙)聖地牙哥·貝魯埃特 著,李曉偉 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9年10月。
  • 《自在獨行》:給生命的行者,願皆得灑脫
    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先生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先生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這是書的簡介,其實不看書簡介,光是書名就已經很吸引我。
  • 從紙牌到花園,從問題到流派:7本好書帶你輕鬆入門西方哲學
    故事中還穿插了漢斯祖母與水手盧德維格的愛情故事、漢斯父母的感情等內容,多條線索並行,卻又絲毫不顯得混亂。通過漢斯的奇幻經歷,喬斯坦·賈德想要傳遞的信息是:人生中有太多的誘惑,有無數種選擇,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思考,才不致在現實中失去自我。
  • 好的愛情的三個次第:自然,自在,自由
    一段關係中的兩個人,無論是情侶還是夫妻,最好的相處狀態應該是:自然,自在,自由,這「三自」可以套用那句著名的禪機:這結婚的必然,就像自然界的山和水,它在那裡,你見它巍峨聳立,你見它靜寂無聲,你的眼見為實,就是愛情裡的第一個次第——自然。第二個次第: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自在是把情感關係真正領悟後,同時又超越了情感關係。
  • 存在主義文學中的處世哲學:「自在」、「他人」、「自為」
    存在主義文學是以存在主義哲學為基礎,產生的一個文學流派。它們有著共同的邏輯起點:孤獨的個人。他們所關注的就是這孤獨的個人的存在狀態。這種哲思反映在文學上,就產生了「自在」、「他人」、「自為」三組哲學命題。該如何理解?
  • 為女兒建一座時光花園,一年四季像極了人生
    鮮花盛放的庭院新生命和新夢想一起萌芽一年四季鮮花盛放的「海蒂和嚕嚕的花園」十年弄花香滿衣。回溯初心,彼時小小的海蒂還藏在媽媽肚子裡。喜歡侍弄花草的海媽突然萌生出一個浪漫且「恢弘」的願望——建一座花園,在女兒18歲時送給她!
  • 了不起的哲學——生命智慧中愛的體現
    我們所「學習」、「效仿」的卻不是智慧本身,只是智慧所表現出來的形式,真正的智慧還隱藏在這些「形式」的背後。至高的哲學境界是不能單靠學習而達到的,它有時需要我們的靈感,需要天賦。有一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在靈性上自己有一粟之微的經驗也比別人滄海之廣的閱歷更能幫助、堅固自己。」
  • 人生哲學是過程哲學
    生命是一個自然過程,人生是一個歷史過程。這樣說好像有點繞彎子,不如把話說得直接一些。那就換個說法:任何人都得經歷從出生到死亡,一百歲如此,七十歲也如此,中國人如此,外國人也如此,終極結果都是一樣的。但誰都不會追求這個死亡的結果,反倒是特別希望延長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
  • 活得真實,才能過得自在!
    人生,不要苛求太多,也沒有必要時時刻刻為難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做一個表裡如一的人,如沐浴清風,如飲一壺清茶,過得舒適、自在。做人,要把心態放寬,把日子過實,放下複雜,拾起簡單,活得開開心心,活出真實的自己,這輩子就足矣。
  • 勞動是自由的嗎?勞動能帶來自由嗎?——《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美學解讀(2)
    然而他倒是很淡定,也從不抱怨,還挺樂觀幽默。只能說哲學系的老師和做行政的老師之間的差別實在是太大,前者個個都有些脾氣,喜歡批人;而做行政的素質就是淡定、耐心和細緻了。前幾天加班去他辦公室,原來他暑假也會一直在學校工作和值班。於是我感嘆道:「沒想到你們也不放假啊!也這麼不自由。」
  • 自由權利的哲學
    該成果力圖在準確、全面、系統把握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理論內容、思想精髓的基礎上,通過對話、詰問、反思,澄清法哲學、道德哲學、政治哲學等一系列相關基礎理論問題。  該成果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理論觀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自由及其定在」為靈魂通透把握黑格爾《法哲學原理》。自由及其定在是《法哲學原理》全部奧秘與精髓所在。
  • 給孩子的哲學啟蒙,在遊戲中思考人生的重要命題
    當一個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他對這個世界固有的觀點還沒有形成刻板的印象,很多思維上的東西都是可以改變的。當我讀到海天的《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這部作品的時候,就深深地被他整個緊張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與《蘇菲的世界》相同的是,他們都是風格獨特的少年哲學小說。
  • 哲學是智慧之學,是使人自由的學問
    由此可見,智慧其實是蘊藏於人的生命中的一種能力。它絕不僅僅是獲得知識的能力,而主要是全面的作為生命存在於世界的能力。 熱愛智慧,意味著熱愛生命、積極生存。人們對哲學思考感興趣,不是為了顯示聰明、炫耀智商,而往往是出於一種智慧生命的內在衝動。
  • 從生命哲學到生命倫理學
    這就是說,哲學雖然是一種以理論形態表現出的文化自覺,研究的範圍十分廣泛,但其核心使命就是認識生命,尊重生命,進而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現在的問題是,從生命哲學到生命倫理學的轉向,又表明了現代哲學的什麼傾向?釐清這個問題,或許對我們建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 人生哲學的定義
    (一)人生在廣義上,人生包含了生命、生活、生存、生計,甚至還包含了生態;在文學上喜歡用「人的一生」作為題材,來描繪人生;或是用人生所遭遇到的一切,如喜怒哀樂的情意,或是成敗得失的事實,來側面理解人生。哲學家則喜歡用其貫的方法,先定位宇宙,然後把人生安排到宇宙之中。
  • 湘潭老人自學園藝種花草 小區衛生死角變花園
    圖為方彰劍在小花園打理花草苗木湘潭在線12月16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旭東 圖/ 歐陽天)在湘潭大道旁的高新區優化人居環境事務中心家屬區一角,有一處200平方米的花園,這是一位退休老人自掏腰包用數年建成的。
  • 旅行是一座移動的花園,我們是花園裡玩耍的孩子
    或許更準確地說,深層次的旅行,因為讓人讀懂生命而變得高貴,因為美而讓人心生顫慄。02 我明白愛我自己,比愛別人更自由有孩子,卻不想錯過世界。這是很多人掙扎的心聲,也是無數人平衡工作、家庭和自我的武器。人生苦短,我們唯有和愛的人共同拓寬生命的寬度,用不辭辛苦的努力,去擁有更多美好的記憶,去獲得屬於我們自己的對生命的感受和感悟,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更重要的意義呢?這是我們能給彼此的最好的禮物。如果有一天,他說要自己出去看看,那麼我們會欣然同意,並儘可能提供在能力範圍內的最大支持。
  • 我思故我在:複雜人生的哲學解藥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蘇格拉底伴隨著呱呱墜地時第一聲清亮的啼哭,對人生的思考就串起了整段生命旅程。>「簡潔而優雅,機智而含蓄深得英國古典散文的傳承。」>在闡述每位哲學家思想的同時生動地介紹了他們生活的時代背景生活境遇和情感經歷「思想的發展也是一部激動人心的浪漫傳奇」杜蘭特以其一貫的淵博學識、深入淺出的行文成功地將看似艱深的哲學寫得極富人情
  • 《花園詞典》:每一間著名花園的歷史背後,都有好多好多故事
    魯迅曾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概括悲劇的本質特徵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話說得沒錯,當那些精緻、美好、有價值的東西被稱斤論兩地當成商品一樣時,多半便離它的悲劇命運不遠了。比如《紅樓夢》裡寫到探春改革時,當大觀園這個青春王國美麗世界被寄予贏利目標時,糾紛也由此而始。那一枝枝花,一棵棵樹在承包的婆子們眼裡變成真金白銀,用寶玉房裡小丫環春燕的話說就是:這一帶地方上的東西,都是我姑媽管著。他一得了這地,每日起早睡晚,自己辛苦了還不算,每日逼著我們來照看,生怕有人糟踏。我又怕誤了我的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