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英子
每一個老物件都是一段歷史的最好見證,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一個個古老的故事,記錄著一段段難忘的歲月,傳承著那一份情懷和信仰。家住金家嶺街道康城社區的楊德勝,在青島收藏圈頗有名氣,人稱「青島秀才」。幾十年來,楊德勝將自己收藏的部分老物件,陸續捐贈給青島市各大檔案館和小學。本期,記者帶您走進楊德勝的「個人博物館」,傾聽他和老物件的故事。
楊德勝
至今保留兒時收藏的菸灰缸
清朝古錢幣、民國牌匾、青島老屏風、加油票、老照片、古書籍……來到楊德勝家,如同走進一座微型博物館,種類繁多的收藏品讓人目不暇接,又充滿好奇。
楊德勝的收藏愛好,要從兒時說起。一次他在路邊垃圾箱撿到一個少見的滑石質地的菸灰缸,楊德勝小心翼翼地拿回家收藏起來,一直保留到現在。
1982年,楊德勝考上青島職工大學,當時集郵熱興起,學校又恰鄰青島集郵公司,集郵熱激發了他收集郵票的興趣,他得空便來到集郵公司研究如何收集郵票。出於對歷史文化和收藏的熱愛,楊德勝沒想到愛好竟成為他的職業。1989年8月8日,在市北區嘉定路8號,楊德勝開辦了青島市第一家民間郵票收藏社——秀才集郵社。以郵會友,不僅讓他了解了收藏方面的知識,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青島老物件。
楊德勝參加慈善晚會。
老物件見證家鄉發展變遷史
作為土生土長的青島人,他覺得有責任和義務留下青島印記,讓更多的人關注和了解青島歷史。在楊德勝分類收藏的青島老照片裡,可以看到中山公園、棧橋、水族館等旅遊景點跨越百年的歷史變遷;可以看到不同時期青島女性的代表性髮型、服飾和表情,以及具有時代特色的糧布票和青島商標。楊德勝家裡還珍藏著上千本古籍書刊、上百枚勳章和各式各樣的生活物品。
在收藏過程中,為了拍到心儀的收藏品,楊德勝經常在網上查閱資料、鑑定、拍賣,熬夜到凌晨兩三點是常有的事。「有時候遇到業內熟悉的人,拍賣時手裡的錢不夠,我就賒著人家,分幾次付款,最窮的時候,帳上只剩一毛七分錢。」楊德勝說道。這些年,他在收藏品上的開銷已超百萬,但楊德勝依然繼續耗費自己的心血和時間,在無數個日日夜夜中,一點一滴地收藏老物件,留住這些最鮮活的歷史。
楊德勝整理的部分青島老照片。
助學救困,慷慨義捐
救助困難學生、助殘義賣、拍賣義捐,為受災地區捐助善款……「善為福根,多行善事莫問前程。」自幼受祖母和父母的影響,楊德勝一直默默地做著慈善公益活動,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為他人帶來美好。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青島歷史,今年6月份,楊德勝向市檔案館捐贈了包括反映青島工商業歷史的票證、幣章、縫紉機、電視機、煙標等珍藏品。市檔案館的工作人員一點點登記、打包、裝箱,分三次、用三輛車將這些珍貴物品拉回檔案館。
此外,楊德勝還參與了上百次社會文化活動,主持主槌拍賣近百餘場,並多次參與電視臺文化節目活動,舉辦專題講座,講述青島歷史,弘揚傳統文化。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