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貢山6月14日電 6月13日,一隻腿長、脖子長、嘴巴長的「怪鳥」,落在了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明珠小區的一個菜園雜草叢裡,在暴雨中不停地撲騰著翅膀。小區的居民發現後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隨即聯繫到雲南省貢山縣森林公安局。經鑑定,這隻鳥是黃葦鳽,目前已經得到有效救治並重返大自然。
6月13日上午,貢山縣森林公安局接到明珠小區群眾報案:「我家雞圈旁邊的雜草叢裡有一隻腿長、脖子長、嘴巴長的『怪鳥』,待了半天沒飛走,一直在叫喚,看著好可憐,請前來處理。」
接警後,民警立即冒雨趕往明珠小區,在小區的一戶居民的雞圈旁邊的菜園雜草叢裡民警發現了這隻鳥。鳥通體呈黃褐色,身上有暗褐色的花紋點綴,脖頸以及翅膀部位顏色偏深。翼展有二十釐米左右,身長十幾釐米,頭頂的羽毛為慄褐色,背部的羽毛為黃褐色。除了嘴巴細長鋒利外,鳥兒的雙腿也很細長,爪子十分鋒利。「別離得太近了,它會蹦起來啄人。」看到民警在近距離觀察這隻鳥,旁邊一位居民提醒。雖然這隻鳥個頭一般,但是「脾氣」不小:除了不停地撲騰和啄人,它「呱呱」的叫聲不僅刺耳而且還有點嚇人。仔細觀察之後,出警民警乘機不備,將其抓獲,隨後帶回了森林公安局。
經野生動物保護辦的技術員和民警對這隻鳥進行檢查,發現鳥除左翅有點輕微傷外,也無任何疾病。剛才被困可能是連日暴雨,雨太大且雜草叢中不便飛行,掙扎太久體力不支墜落致使左翅受傷。黃葦鳽,屬於鷺科葦鳽屬,俗名水駱駝,是一種中型涉禽,平時棲息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富有水邊植物的開闊水域中,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此外,由於黃葦鳽主要以小魚等小活物為食,比較難餵養,都是野外生存。
當天下午,經過半天的觀察和治療,民警發現這隻黃葦鳽精神狀況逐漸好轉,於是將它帶至怒江邊放歸大自然。
在此,貢山縣森林公安民警提醒市民,野生鳥類不好飼養,市民又不熟悉有些鳥類的習性,碰到野生鳥類最好放歸自然或者送到野生動物救助站。在接觸野生鳥類時要注意安全,避免被鳥類啄傷或者抓傷。(楊文明、李麗香、茶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