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豬友巴巴
8月中元節將至,返鄉祭祖墓碑上「故、顯、考、妣」,啥意思?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七月已經到了月尾,隨著三伏天的到來,天氣也熱了不少,馬上就到立秋了,村口的槐樹下,傍晚時分,老人紛紛走出家門,左手提著馬扎,右手拿著蒲扇,在槐樹下有說有笑的,打發著夏日的焦躁!立秋到了,村裡王大爺說,今年的「立秋」在凌晨,也就是在早晨的時間,估計會是「早立秋」!對於王大爺的預言,很多村民都很贊成,畢竟,「早立秋,冷颼颼」,對於涼爽的渴望是眾望所歸的!
當然,立秋後,8月份中元節將至,在農村,中元節是傳統的祭祖節日,也是傳統「四祭」中的「秋祭」,對於外出打工的農民來說,也會相繼返鄉祭祖,那麼在祭祖時墓碑上的「故、顯、考、妣」,是啥意思呢?別搞錯了,否則容易鬧大笑話!
當然,在農村墓碑中,不僅有以上四個字,還有「先考、先妣、顯考、顯妣」等,不管是「先」或者「顯」,都是有一定含義的!而「考妣」之說,源於詩經爾雅中「父曰考,母曰妣」,也就是說,「考妣」指代的是父母的含義!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目前,「考妣」一詞也往往用於已故父母的稱謂上!
在農村,墓碑中「故」的含義比較委婉,要比「亡」或「死」更能體現對逝者的尊重,因此,在墓碑中,「故」代表的是已經離世的先輩!而對於「先」或「顯」來說,在農村又有不同的解釋!「先」是「已經離世的親屬」,而對於「顯」更有顯赫的含義,更加突出逝者對社會做出的貢獻,用詞更加的講究,在舊時「顯」字更多是在「皇」字中演化而來!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先」與「顯」的考究也沒那麼多了,在如今這兩個字已經可以通用了!不過,在清代「讀禮通考」中,講述,在古代帝王薨逝後,常常用「皇顯」之詞,比如說「皇顯考、皇顯妣」之類,在民間由於有嚴格的限制,一般也就留存下了「顯」字!
當然,「先」和「顯」,雖然在如今區別已經很小了,可是,在筆者的家鄉,老人常說,這裡個字都有對已故父母的美稱,但是,對於顯來說,區別在於,逝者為本家族中,輩分最高的一個人!也更能凸顯其的尊重和美譽!
8月中元節將至,返鄉祭祖墓碑上「故、顯、考、妣」,啥意思?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