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吧和雞尾酒吧司空見慣,但如果把咖啡師或調酒師換成機械手臂呢?
近日,這種食品經營新業態出現在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武山(上海)餐飲有限公司淮海中路分公司本周通過黃浦區市場監管局的審批,拿到了上海首張機器人咖啡和雞尾酒吧的食品經營許可證,正式對外經營。
機械臂和自動咖啡機
機械臂可做六七十種飲品
掃描吧檯上的二維碼,選擇一杯摩卡,挑選需要哪種咖啡豆、奶類以及濃度和甜度,完成在線支付,幾秒鐘後,吧檯內的機械臂就開始忙碌起來。
6月14日,記者在K11購物藝術中心地下二層的比率咖啡和雞尾酒吧看到,機械臂先是探到櫥櫃內,拿出一個空的咖啡杯;隨即舉至頭頂上的原料架,移到倒置的糖漿瓶下方,輕頂3秒,符合消費者甜度要求的糖漿流入了咖啡杯;一個轉身,機械臂把咖啡杯穩穩放在自動咖啡機的注水口下,牛奶和咖啡注入杯子後,機械臂再把成品送到服務員身旁;服務員最終蓋上蓋子,套上紙環,便大功告成。
機械臂上方是原料架,原料瓶都倒扣著,機械臂頂升瓶口的支架,就能取用
記者觀察了10杯「機械臂飲料」的製售過程,一般從取杯到端給消費者,1杯咖啡耗時在四五十秒,1杯雞尾酒大約一分半鐘,速度並不比人工快多少。售價方面,目前1杯咖啡從12元到31元不等(不計算加料),1杯雞尾酒從68元到88元不等(不計算加料)。和市場上的其他咖啡吧或雞尾酒吧相比,並不貴。
為何要用機械臂來替換人工?是不是用新鮮感來招徠顧客?
武山(上海)餐飲有限公司負責人戈文表示,機械臂的主要作用有兩個:其一,是節省約七成的人工成本。一般咖啡館添置一套機械臂的成本大約在兩三萬美元,但如果聘請一位資深專業的調酒師,一年下來的費用可以添置兩到四臺不等的機械臂。其二,是讓飲品的製售過程標準化,確保品質的穩定,畢竟人工長時間重複製作咖啡或雞尾酒會產生疲勞,有時候做出來的成品,其品質很難始終如一。戈文坦言,機械臂不是用來取代咖啡師或調酒師,而是把他們從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花更多時間研發新的飲品配方,以及和消費者交流。
據透露,今年機器人咖啡和雞尾酒吧將在上海開5家,主要分布在上海來福士廣場等黃浦、徐匯、靜安等市中心城區的商場內,可以對外售賣的固定配方咖啡、雞尾酒有六七十種,如果考慮到DIY功能,由消費者在手機軟體上自由調配,那麼可以售賣的飲料品種將至少有幾百個。
一個月就拿到了經營許可
對黃浦區而言,這是一個此前從未接觸過的新業態。黃浦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坦言,今年4月,當企業的相關技術人員前來登記註冊窗口諮詢時,著實讓註冊官「吃了一驚」:無論是工藝、流程還是安全性,此前都沒有先例可循。
所幸,上海近年來新興的食品業態層出不窮,比如橙汁自動售賣機、星巴克烘焙工坊、無人麵館等,上海均採取「包容審慎」的態度,不直接說不,而是充分調研了解情況後,指導幫助企業達到法律法規的要求,讓它們儘快問世。
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直接選擇所需咖啡的細節,網絡和移動端的快速發展,讓新業態層出不窮,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於監管部門的包容和熱情,戈文深表感激,企業在5月11日拿到了營業執照,一個月後,在監管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快速通過合法性和安全性評估,拿到了食品經營許可證。
「上海監管部門的指導,讓我很佩服,我覺得很專業。」戈文透露,專家評估時,第一個問題就是關心機械臂是否會與食品直接接觸,以及機械的日常清潔消毒。
正是考慮到機械臂直接接觸食品會存在食品安全風險,戈文和其團隊在設計機械臂時,只讓其擔任「搬運工」或「調酒師」的角色,整個飲料的製售過程中,機械臂不會與食品接觸;為了防止公共場所的交叉汙染,機械臂周邊還設置了警報系統,一旦感應到有人試圖接近機械臂及其周邊的食品核心加工區,機械臂會馬上停止工作。此外,機械臂的前端還可以靈活更換零部件,比如抓手、冰壺等,每隔一段時間,機械臂都會把這些關鍵零部件送到下方的消毒櫃內進行清洗消毒。
機械臂上方原料架周圍的黃色物體就是警報系統
記者從黃浦區市場監管局了解到,隨著機器人咖啡和雞尾酒吧未來規模的不斷擴大,監管部門將重點檢查設備設施的清潔消毒和維護保養情況,並通過設在商場公共區域內的視頻監控等技術,加強對新業態的監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