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一小學無校舍 老師騰出自家廚房當教室(圖)

2020-12-25 搜狐網

  三亞毛公山腳下:老師騰出5平米廚房當教室

  村子很小,只有40戶人家。

  學校更小,只有一位老師和15名學生。

  這裡是三亞育才鎮光彩小學抱安教學點,為了讓孩子們讀書,老師林智雄騰出自家廚房當教室,在這個只有5平方米的教室裡,15雙明亮的眼睛注視著黑板,憧憬著未來。3月11日,南國都市報記者走進了這座小而又小的學校。 -南國都市報記者劉守波王成誠攝影報導

  學校:廚房教室只有5平方米

  三亞育才鎮抱安一隊位於毛公山東麓一個山凹裡,距離育才鎮50多公裡,距離樂東保國農場30公裡,此地群山連綿,交通不便,村子僅靠一條崎嶇的山路與外界相連。

  從保國農場通往抱安一隊的山路又窄又陡,汽車吃力地喘息爬行,顛簸將近一個小時後,才遠遠望見山腳下的村子。由於山路陡峭狹小,記者只得下車步行,20分鐘後,來到學校已經筋疲力盡。

  村子有40多戶人家,由於大隆水庫建設需要,1年前從800多米外的庫區搬到這裡,住進政府統一建設的安置房。

  在村民帶領下,記者來到了村裡教學點,學校僅有一間教室,是老師林智雄家的廚房。

  教室面積約5平方米,門外掛著一塊鏽跡斑斑的鋼片,是上課鐘。

  走進教室,裡面簡陋得讓人吃驚,沒有電燈、沒有電扇,甚至連黑板擦都沒有。

  教室裡擺放著4張桌子,由於空間狹小,桌子和桌子之間間隔不足半米,學生坐的是長條板凳。

  教室沒有講臺,小黑板擺放在一張破舊桌子上,上面寫著「小松樹和大松樹」,說明當天最後一堂是語文課,黑板下放著一塊破布,用來擦黑板。

  南國都市報記者在教室附近見到幾名學生,他們說,同伴們每天都在教室內上課,學了很多知識,還來到黑板前寫下幾個他們剛學會的漢字。

  老師:騰出自家廚房當教室

  林智雄是這所學校唯一的教師,今年32歲,個頭不高,也是抱安一隊人,1999年從通什師範學校畢業後回鄉教書。到現在已經10年了。

  由於學校只有他一個人,村民都叫他「林校長」,他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帶孩子們上課,贏得了鄉親們的尊重。

  林智雄說,村子沒搬之前的學校共有70多名學生,還有5名教師。

  2008年3月,村子搬到安置區後只剩林智雄一位教師,學校成為臨時教學點,屬於光彩小學管理,由於安置區沒有教室,不少孩子上課成了問題。

  2008年4月,林智雄請安置區施工隊幫助建了一個臨時工棚,供村裡孩子們上課,當時共約30名學生,除了本村的外,還有抱安2隊的孩子,後來這些孩子有一半到了外地,只剩15名1年級的學生。

  不久後臨時工棚拆除,林智雄心急如焚,為了讓孩子們有個讀書的場所,2008年9月,他騰出自家的廚房當教室,以解燃眉之急。

  騰出廚房後,林老師便在附近重新搭建一座工棚當作廚房。「一切為了孩子,他們有地方讀書,我就高興了。」他說。

  林老師的行動得到了村民們的讚揚,村民王德良說,大家都很感謝林老師,孩子們在這裡上課,一天都沒有耽誤。

  心願:儘快讓孩子們坐進大教室

  林智雄老師一共教15名孩子,都是1年級學生,其中一名學生是他6歲的兒子。

  由於學校只有一名教師,林智雄一個人負擔起孩子們語文、數學、音樂、美術四門課程,每周上課5天,每天上午3節,下午2節,很辛苦。「一個人負擔這麼多課程壓力比較大。」他說,村子地處山區,交通很不方便,要買些教學用具得趕幾十公裡山路。

  但是,最讓林老師掛心的還是如何改善孩子們的學習環境,他說,家裡的廚房僅有5平方米,15個孩子擠在裡面,苦的是孩子們。

  南國都市報記者了解到,為了徹底改善當地教育條件,兩年前政府已在安置區重新規劃了一片土地,建設一所新學校,現在還沒有動工。

  在村子裡採訪中,南國都市報記者看到,施工人員正在忙著修建道路,架設電纜,工作人員介紹,按照進度,一個月後通往村子的道路就可以修好,兩周時間內可以通電。

  林智雄老師說,他和學生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盼望學校建設的速度更快一點,「儘快讓孩子們在寬敞的教室內上課。」

相關焦點

  • 瑤山鄉裡校舍新
    塗 敏攝(人民視覺)瑤山民族小學舊貌。荔波縣瑤山瑤族鄉人民政府供圖(新華社發)陸月仙(左)在為學生輔導功課。 塗 敏攝(人民視覺)25歲的瑤族姑娘陸月仙,是瑤山民族小學的一名老師。瑤山民族小學坐落在群山中,是貴州省荔波縣瑤山瑤族鄉的唯一一所中心小學,校園乾淨整潔,教室窗明几淨,各類設施一應俱全。在2009年重新修建之前,這所小學的條件還很落後:校舍牆梁開裂,條件簡陋。作為土生土長的瑤山鄉人,陸月仙的求學之路就始於瑤山民族小學。「我上小學的時候,四五十個孩子擠在一間教室,坐著長條凳,課桌裂著縫。稍不留神,就會在作業本上戳個洞。」陸月仙回憶道。
  • 合肥黃山路小學西區秋季啟用 家長擔心校舍有害氣體超標
    建築工人在粉刷牆體今年秋季,合肥蜀山區將有6所學校投入使用,其中一所就是黃山路小學西區。6月28日,黃山路小學西區建設尚未完工,不少學生家長擔心新校舍有害氣體超標。黃山路小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校區啟用前,會委託專業機構進行空氣品質檢測,確保學生和教職工的身心健康。家長:擔心校舍有害氣體超標據了解,為了配合擴招計劃,黃山路小學於2015年9月21日開始籌建新校區,且計劃竣工日期定於今年5月17日。新校區位於蜀山區皖河路與石臺路交叉口向西100米,也就是黃山路小學西區。
  • 蘇州「隔離牆」小學開學 孩子:我的教室也有「高科技」
    鍾升 攝此前,有媒體報導蘇州市一所以外來務工子女為主的立新小學校舍被出租方收回,800多名學生將被安排到當地的公辦學校勤惜實驗小學校(簡稱「勤惜實小」)繼續學業,而兩校的學生們被相互「隔離」開。此事一經報導,立刻引發了公眾激烈的討論。隨後,姑蘇區文教委表示,兩所學校將各自實行獨立管理、獨立校舍、獨立師資、獨立學籍。
  • 哈市一小學3年搬不進新校舍
    承諾當年搬進新校舍結果一等就是三年多28日,記者來到哈市呼蘭區康金鎮第二小學。說起新建的第二小學,家長們抱怨連連。高大娘的孫子今年7歲,剛上一年級,「我家住得比較遠,為了能讓孫子上學近點兒,在第二小學附近租了房子。沒想到,房子租了,學校卻去不了。這麼小的孩子,我們不放心他自己走,所以每天都打車接送。
  • 三亞加拿大國際學校被指違規招生 教室甲醛疑超標
    ,女兒身體突感不適,懷疑教室甲醛超標,所以到三亞市教育局投訴,竟發現這所謂的「國際學校」註冊的是「三亞外國語學校」,今年10月剛獲批,並未獲得國際辦學資質。  對此,三亞加拿大國際學校回應,「國際學校」的審批材料已報教育廳,辦學資質的辦理只是時間問題。關於教室甲醛是否超標的情況,該校負責人表示,在不影響學校教學的情況下,願意配合教育部門的調查。目前,三亞市教育局已出面協調並介入調查。
  • 濱海某小學教室連風扇都沒有,學校回復了......
    目前正值連日高溫天氣,然而坎北中心小學的教室無空調,就連最起碼的吊扇都不能配備好,特別是待在四樓頂層的學生們每天待在教室裡更多的是揮汗如雨,六十幾個學生待在一起學習可想而知教室的溫度有多高。多數家長為孩子們買了摺疊芭蕉扇,好一點的學生家長為孩子網購了微型USB電風扇,老師則是自行買了圍脖式電風扇,以及各種避暑納涼神器。中午的教室洋溢著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
  • 瑤山鄉裡校舍新(大國小家·扶貧印記)
    學生在瑤山民族小學的操場上運動。塗 敏攝(人民視覺)瑤山民族小學舊貌。荔波縣瑤山瑤族鄉人民政府供圖(新華社發)陸月仙(左)在為學生輔導功課。塗 敏攝(人民視覺)25歲的瑤族姑娘陸月仙,是瑤山民族小學的一名老師。瑤山民族小學坐落在群山中,是貴州省荔波縣瑤山瑤族鄉的唯一一所中心小學,校園乾淨整潔,教室窗明几淨,各類設施一應俱全。在2009年重新修建之前,這所小學的條件還很落後:校舍牆梁開裂,條件簡陋。
  • 一所太行山鄉村小學的「變與不變」
    馬武寨寄宿制小學圖書室內的書架。新華社記者王皓 攝新華社太原6月11日電(記者王皓)7名學生,4名教職工,幾間紅頂白牆的校舍,組成一所獨特的鄉村學校。這所學校叫馬武寨寄宿制小學,坐落在海拔1300米的太行山深處,隸屬山西省陵川縣馬武寨村,是方圓幾十公裡內唯一的學校。6月初,馬武寨寄宿制小學的全體學生正式開學複課。講解疫情防控知識、分享抗疫人物故事、播放手語舞蹈視頻,在開學第一課上,年輕的女教師陳燕子用PPT的形式在多媒體教室主持召開了「愛心奉獻,責任擔當」的主題班會。
  • 吉林一小學每班人數嚴重超標 校方稱獲批准(圖)
    然而,榆樹市實驗小學幾乎每班人數都在80人以上,超出國家標準近一倍,這引起家長的強烈不滿。對於人數超標一事,校方稱是「教育局批准的」。但家長反映,學校有空教室不給學生用,租給課外班。  家長質疑  空教室用來出租  班額超編一事,校長說是通過教育局審批的,但家長們對這樣的解釋並不認可。「榆樹市實驗小學是重點學校,學校和教育局應該嚴格控制招生人數。」劉先生說,「有的弄個假戶口就把孩子送來了。」
  • 江蘇一小學新校舍被指致孩子流鼻血,檢測合格家長望升級標準
    對此,江陰實驗小學校長何瓊對澎湃新聞解釋說:「我們的操場尚未真正啟用,現在處於保養的階段。這段時間內,我們明令禁止學生去操場活動。可能個別老師還不知道這個情況,一經發現,我們肯定會立即制止。」江陰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健告訴澎湃新聞,江陰實驗小學塑膠跑道尚未投入使用,待檢驗檢測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 很多安海人沒有看過的安海校舍變化!70年崢嶸歲月鑄就輝煌
    2014年,安海中心小學整體搬遷到位於白塔之畔的新校區 可慕中心小學 可慕中心小學舊校舍1 可慕中心小學舊校舍2 可慕中心小學舊校舍3 可慕科技樓於2011年7月建成,圖為2019年可慕中心小學新貌
  • 直擊撫順洪災:教室被毀 校園操場淤泥1米深(圖)
    直擊撫順洪災:教室被毀 校園操場淤泥1米深(圖)   昨日中午,在撫順清原滿族自治縣南口前鎮,小學的部分校舍被洪水衝毀,校園裡的淤泥深處可沒腰,雙槓幾乎被埋沒。
  • 小學用32年破房當教室 自帶板凳打鈴用鋤具(圖)
    (記者 李 亞)沒有上課鈴,學校只能以敲打耕地用的犁鏵代替;缺桌少椅,孩子們只能每天自帶板凳上課;而所謂的「操場」,孩子們稍一活動就會黃沙漫天……對於菏澤市東明縣三春集鎮賈寨小學而言,用了32年的教室,牆壁斑駁,設施陳舊,就連一張完整的書桌,似乎也是一種奢望。
  • 曝徐州一小學女老師教室內對學生揪臉扇耳光(圖)
    視頻顯示,一名年輕女子在教室內,對三名小學生輪番採取打耳光、手指戳面等方式進行體罰。今日,記者調查了解到,事發於9月9日課間,事發地為沛縣胡寨中心小學,當事老師因三名小學生未及時完成數學作業,對他們進行體罰。沛縣教育局回應,當事女教師已向學生家長道歉,並被給予記過處分。記者查看該段視頻發現,一男兩女三名小學生緊靠黑板站立,一名年輕女子站在他們面前。
  • 喜馬拉雅山上小學全球海拔最高 無一人輟學(圖)
    喜馬拉雅山上育人 適齡兒童無一輟學  6名教師執教海拔最高小學  張學軍 文/圖  6名教師和他們的學生  喜馬拉雅山北麓,海拔高達5573米,是人類生存極限地。這裡有一所小學——西藏自治區浪卡子縣普瑪江塘完小,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小學之一。  普瑪江塘完小建於1986年,是普瑪江塘鄉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當地一所窗口學校。過去校舍是斷壁殘垣,四處漏雨透風,經幾次改擴建,教學、住宿條件有了較大改善。目前該校有141名在校學生,6名教師。
  • 三亞十一所學校資源教室培訓紀實
    12月作為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在北方,冬天的腳步才剛剛走來,但在祖國的最南方--三亞,卻依然溫暖如春。12月1日晚,中盛普陽的培訓人員抵達三亞,開展了針對三亞十一所學校資源教室的相關培訓。來不及適應三亞的溫差氣候和水土,中盛普陽的培訓人員在晚上到達目的地後,為保證第二天的的培訓效果,又熬夜將培訓內容進行了反覆的熟悉與斟酌,爭取給來參加培訓的老師帶來良好的體驗和豐富的收穫。
  • 美國小學教室什麼樣?
    而走進西方發達國家的教室,給人最強烈的感覺就是它像一個家:看上去有些凌亂,但是亂中有序,到處是孩子的作品,角角落落裡都由孩子自己裝飾和安排,各種學習和生活用品觸手可及;一般都在某個地方鋪著地毯,孩子們隨時可以席地而坐,而老師的辦公桌椅就在教室的一角——這樣,老師可以隨時觀察孩子的學習情況。
  • 教室裡是別人家的孩子,教室門口是自家的孩子,一張圖片擊中淚腺
    我是一線老師,看到下面這張圖片,心裡有點酸楚。教室裡是別人家的孩子,教室門口是自家的孩子,這一張圖片瞬間擊中我的淚腺。很多網友認為:當老師真的太難了!如果家裡有人帶著孩子,又有哪個老師會把孩子帶到學校,還讓孩子大冷天站在教室門口的過道上吹涼風呢?又有多少老師孩子的童年是在學校的走廊、辦公室和教室門口度過的?前幾天,鄭州某一所小學的校長看到讓自己不解的一幕:該校一年級的某一位「學生」被老師叫到教室門口「罰站」。什麼情況?孩子還那麼小就讓她到教室門口罰站?這位一年級的老師到底是什麼回事呢?
  • 黃山市屯溪區今年新建和美化了5所幼兒園小學校舍
    為解決屯溪區適齡幼兒入公辦園難的問題,利用閒置教育資源在原尤溪小學校園內新建一棟三層教學樓,該項目建築面積2420平方米,6個幼兒教學班規模。目前處於粉刷裝飾階段,預計年底竣工,2020年秋季可交付使用,將為昱東片區增加180個學位。目前的奕棋鎮中心小學設計標準是6個教學班級。
  • 85後夫妻堅守中國最北鄉村小學 直言學校缺老師
    這個小小的鄉村教學點,有著獨一無二的標籤:它是中國最北的鄉村小學,也是黑龍江省希望工程第730所、中國最北希望小學。三年後,來看望王忠雷的女友於晶放棄到三亞當老師的機會,也留在了這裡,兩人在北紅村結婚生子。寒來暑往,這對85後夫妻在北紅小學堅守到今天。其實剛來時,王忠雷就有離開的念頭。從縣上坐車130多公裡來到這個邊境小村,王忠雷望著沒水沒電沒網絡的平房校舍,覺得自己撐不過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