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高高在上?市值超1200億美金,但一季度卻重回虧損

2020-12-20 市界

文 賈琦

編輯 成靜衛

從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到本地生活服務的巨頭,美團在戰火中走過了近十年時光,並逐漸成為資本市場明星。

最近一段時間,美團股價連續大漲,6月3日盤中市值一度超過1200億美元,成為騰訊阿里之後排名第三的中國網際網路上市企業。

然而,看起來一切都很好的美團,偏偏難以賺錢,明明已經拿到了壟斷地位,在看似應該收穫的季節裡,卻無法放手收穫。

01

疫情下的「雙降」

5月25日,美團發布2020年一季度財報。

在連續盈利了三個季度後,美團又一次回到了虧損狀態,財報顯示,美團一季度經營虧損 17.16 億元,經調整虧損 2.16 億元。

美團給出的解釋是「受疫情影響巨大」。

上海財經大學電商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教授對市界表示:「美團業務的虧損,主要是疫情影響。一方面業務訂單量有所減少,而另一邊隨著訂單和收入的減少,成本支出的相對增加也進一步導致了虧損結果。」

與輕量級的純線上網際網路企業有所不同,美團業務在很大程度上綁定著線下的實體經濟。

對比之下,主營業務為遊戲的網易、騰訊等企業,在疫情期間其頭部遊戲應用,無論是活躍用戶還是付費情況,都屢創新高。其中騰訊最新一季的財報顯示,其網路遊戲收入同比增長了31%至人民幣372.98億元,相當於日賺4億。

作為一家以「本地服務」為業務核心的網際網路公司,美團屬於典型的雙邊網絡模型。在雙邊網絡效應下,C端的聚集依賴B端的豐富程度,而B端的豐富又依賴C端的數量。

2018年9月20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上市,上圖為美團創始人王興

在理想狀態下,雙邊可以相互促進,使平臺規模螺旋式交替增長。但由於雙邊網絡的強綁定關係,一旦出現意外,整個平臺就會相互掣肘。高耦合的業務模型,導致了抗風險能力的降低。

此次疫情之下,一方面餐飲商家的線下到店業務受到了極大衝擊,在這一背景下有的商家就選擇關閉整個業務,從而使得美團平臺上的餐飲品類下降。而另一方面,消費者由於普遍處於居家隔離時期,更願意選擇自己在家做飯,也在另一端使得美團的活躍用戶大幅減少。

財報情況也印證了這一事實。一季度,美團年度交易用戶數量4.5億,年度活躍商家數量610萬,比上個季度分別減少了190萬和10萬。兩大關鍵指標同時下滑,在美團歷史上還是首次。

在雙邊網絡模型的結構下,美團這一生態體系中所牽扯的人數是巨大的,包括但不限於消費群體、餐飲從業者、外賣小哥、配送代理商等。

一位美團外賣的送餐員在街頭休息

當平臺蒸蒸日上時,整個生態體系中的每一環節都可以收穫相應的利好,生態鏈條中所產生的摩擦,基本上都可以用快速的增長來掩蓋解決。

然而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增長受阻之際,該體系中所潛藏的利益糾紛就會迅速浮出水面,甚至發酵到難以控制。

此次疫情期間就發生了這樣的事。

自2月份起,廣東、四川、河北等多省市的餐飲協會陸續公開發布聲明「逼宮」美團,要求降低佣金、取消獨家合作,該事件隨著4月份美團的「哭窮式」回復發展至高潮,一時間「外賣到底賺不賺錢」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鬧得滿城風雨。

美團外賣服務的是對價格最敏感的餐飲商家和用戶,與普通人爭利,賺錢不易。

02

外賣基石震蕩

在看過美團的一季度財報後,關於「外賣究竟賺不賺錢」,人們依然爭議。但另一個既定事實卻被財報清晰披露了出來,即「外賣確實漲價了」。

財報顯示,美團平臺中每筆餐飲外賣業務訂單的平均價值同比增長14.4%。

美團認為,這一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消費者對高價食品類別的偏好不斷增加」從而導致了客單價的提升,即消費者主動選擇了消費升級。

但事實未必如此。

美團的忠實用戶張寧對市界表示:「確實是漲價了。一直以來我都點那幾個固定的套餐,很好比較。疫情期間,我常吃的店家有的直接關門停止營業,而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漲價。當然,漲價也比較隱晦,基本上都是削弱了原有的滿減力度,提高了滿減門檻等。但一模一樣的套餐,算下來基本上都漲了有七八塊錢(18%)。」

換言之,客單價的提升,很有可能是因為一部分消費者流失了(交易用戶數量下降),而剩下的消費者對於外賣更傾向於「剛需」,因此才會在「品類減少」「價格上漲」的背景下,依然堅持下單。

所謂的消費升級,更有可能是在疫情之下,特殊的環境替美團篩選出了自己的「高價值用戶群體」(忠誠性、消費能力)。

從最終結果來看,美團外賣的營收依然低靡。

財報顯示,美團餐飲外賣業務一季度收入同比減少11.4%至95億元,交易金額同比減少5.4%至715億元,該業務的淨營收情況,也從此前的盈利再次轉為了虧損人民幣7090萬元。

崔麗麗教授對市界談道:「虧損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外賣訂單數量的減少,不足以攤銷大批外賣員的人工成本。當總訂單下滑時,美團的固有成本,如自聘外賣員、市場開拓成本等並沒有相應減少,從而造成了短期虧損的現象。」

單從帳目數據來看,佣金收入的減少是造成外賣業務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從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餐飲外賣業務一季度佣金收入為86億元,同比下降13.7%。

為了回應疫情期間的輿論質疑,美團還在2020年一季報中詳細公布了外賣業務的收入結構,從佣金收入佔比交易金額的比率來看,點一份外賣美團將收取的平均佣金為12.03%,相比於2019年一季度同期13.10%的佣金率,確實是有所下降。

在4月份的外賣佣金風波中,核心矛盾之一便是各地餐飲協會指責美團佣金過高。

據廣東餐飲協會《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的說法,當地166家餐飲會員中有120家入駐美團外賣,除部分老字號佣金水平為20%,其他均為23%,與美團聲明中透露出的數據(平均佣金12.03%)有著明顯差異。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其中的秘密,就隱藏在了「平均」二字上。

一方面,美團外賣中含有超市便利店的業務,這部分商家毛利潤低,平臺扣點也相對更低。另一方面,則是大品牌商家,諸如麥當勞、海底撈等企業,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同樣拉低了抽傭比率。

更重要的是,在美團外賣中還存有一定數量的自配送商家,要知道,2019年外賣佣金收入496.47億,餐飲騎手成本410.42億,換言之美團收取的佣金中,有83%都用來支付騎手成本。因此,倘若商家可以自行配送的話,平臺收取的佣金將低至5%,進而將大幅拉低平均值。

這樣看來,對中小型餐飲店面來說,美團外賣所收取的20%佣金比例,恐怕並不是無稽之談。

從美團的基本盤來看,中小型餐飲企業商家一直都是其最大的護城河。很長時間以來,外賣業務都是美團營收結構中最大的組成部分,2019年全年,餐飲外賣在美團總收入中的佔比是56%,而Q1財報顯示,餐飲外賣的營收為95億元,佔比總收入56.64%。

對於美團來說,地推得到如此數量眾多的餐飲商鋪也實屬不易,倘若大批商鋪在疫情期間關門,那麼疫情之後美團仍需再次投入大量成本去同商家端取得聯繫,無論是此前的沉沒成本還是可能產生的衍生風險,都是美團所無法承受的。

因此美團在其公告中明確寫道:「今年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要通過平臺切實幫扶300萬餐飲商戶通過外賣生存下來,並活得更好。」並推出了相對應的春風行動,為商家提供商業貸款和種種優惠政策。

這樣的選擇其實無關道義。在特殊背景之下,美團為了維持其「雙網絡模型」的健康,必須付出相應的努力。

03

美團向何處去?

一直以來,王興的戰略遠見都為業內所稱道。

2016年,王興率先提出了中國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的概念。在這一認知基礎之上,王興為美團制定了一系列戰略規劃。

在一次長達15000字的內部講話中,王興總結道:「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的體量,就是幾個數乘起來的,一是手機數,二是手機上的App數,三是每個App的使用時長,就這幾個數乘出來的。」

彼時,人口紅利開始消失,手機數增長停滯。更可怕的是,王興意識到了在那一時間段,用戶已經開始了卸載減少App的趨勢。

經過廣泛調研之後,王興發現只有11個App能穩定地留在消費者手機上,而這一現實讓他大感危機。

如何讓美團成為這11個App之一,是美團的根本訴求,也是其所有行為的底層出發點。想明白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理解美團絕大多數的業務邏輯。

事實上,美團的業務範疇本身,就很難使得其躋身於這11個App之中。相比之下,社交是人們的剛需,因此微信位置穩固。支付同樣是剛需加高頻場景,那麼支付寶也同樣佔據著一席之地。

反觀美團,其業務中的外賣、酒旅、KTV等本地生活服務,很難與上述需求達成對等價值。

關於此,王興給出的解決辦法便是聚集。

KTV、酒店、網咖,都是相對低頻的生活場景,但他們聚集在美團App中均勻分布開,用戶打開美團的頻次就上升為中頻。

而餐飲外賣、生鮮、下午茶等服務,都是相對中頻的生活場景,他們聚集在美團App中均勻分布開,用戶打開美團的頻次就上升為高頻。

這種集低頻為中頻、集中頻為高頻的打法,便是美團的「超級平臺戰略」。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團一直採取一種看上去似乎沒有任何邊界,且四面樹敵的強勢打法。

其實仔細一看,我們會發現美團的所有業務都緊緊圍繞在以「位置定位」為核心的本地生活服務上,在這一範疇中,美團依託著強勢的線下地推團隊,將無數中小商家納入到自己的商業版圖中,進而無論是外賣還是充電寶甚至是打車業務,都被算在了美團的射程範圍之內。而這一範疇之外,比如更加依靠供應鏈的電商平臺(如淘寶),美團則絲毫不碰。

這樣的激進戰略也為美團的財務成本帶來了極大負擔。

比如共享單車業務。2018年4月,美團點評以總價值155.63億元人民幣收購了摩拜,其中包括94.43億元現金、價值58.88億元的優先股和價值2.32億元的期權。然而,風口過後的共享單車業務並沒有給美團帶來預想中的高增長,更別提成長為媲美外賣的高粘性消費業務。

據美團2018年財報顯示,美團從2018年4月4日收購摩拜起,到2018年12月31日,摩拜給美團貢獻15億收入,整體虧損45.5億,佔到了全年虧損的一半以上。

而為了維持這一業務,王興在近期的電話會議中也再次提到,美團計劃在今年內完成剩餘300萬輛舊自行車的更換,這一動作將帶來多大的財務成本尚未可知。

此外,5月初美團正式宣布進入共享充電寶行業,也在業內引起了一次不大不小的震動。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全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租賃業務交易總規模為79.1億元,整個市場加起來,還不及美團單季營收的一半。

美團的入局,將再次點燃共享充電寶行業裡沉寂了一年的戰火。

著名投資人徐新曾經在一次論壇上,揭秘了美團是如何在外賣領域中後來居上的。

在美團有一個專門的監控系統,跟蹤市場上所有的App,美團的策略則是,誰的日單量超過1000,就直接拿過來照抄。

就在這個時候,餓了麼進入了他們的視野。王興很快下達了公司的戰略,三個字:抄抄抄!這樣的戰略持續了半年,不用做任何創新。避開餓了麼的中心城市,美團的外賣業務成功超越餓了麼。

與「先找目標,再瞄準射靶」的傳統打法不同,美團的業務發展布局更像是先畫出一個圈(本地服務),然後在這個圈裡找增長強勁的業務,最後一舉拿下。外賣如此,共享單車如此,共享充電寶亦如此。

街頭的美團共享單車

一直以來,王興曾在多個場合下提到過一本書,名叫《有限與無限的遊戲》。這本書中說道:「世上至少有兩種遊戲。一種可稱為有限遊戲,另一種稱為無限遊戲。有限遊戲以取勝為目的,而無限遊戲以延續遊戲為目的。」

王興喜歡玩無限遊戲。但新業務與美團之間是否契合?新業務的成長是否能達到美團的預期?以及為了推廣新業務究竟會帶來多大的成本壓力?

這些問題,均是無限遊戲下的無限未知。

相關焦點

  • 美團點評一季度經營虧損增至17億:外賣佣金收入降逾13%
    美團一季度重回虧損,但股價卻收穫大漲。5月25日收盤後,美團點評(03690.HK)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在一季度,美團點評度營業收入為168億元,同比減少12.6%,經營虧損從去年同期的13億元擴大至17億元,經調整虧損淨額為2.16億元。
  • 電商壹周:美團總市值超5000億港元,BAT秒變ATM
    文| 李成東來源| 東哥解讀電商(ID:dgjdds)重點資訊:1、拼多多回應三隻松鼠微博發聲明:商家被迫發布聲明2、美團總市值超4900億港元,BAT美團總市值超5000億港元,BAT變ATM截至10月4日,美團點評延續強勢,繼續刷出歷史新高價85.05港元,收盤報84.70港元,漲2.79%,最新總市值4913億港元,年內漲幅超過90%。
  • 蘋果迎來史上「最強救兵」 市值一天飆漲1200億
    最近兩天,他正在中國「深度遊」,目前他已經搬到一個重量級救兵——中國最大的網約車平臺滴滴(當然,花了10億美元);此外,庫克還「親切會見」了美團大眾、tap4fun、日日煮、美圖公司、今日頭條等中國科技企業的老總們 ,他還會灑下多少美金已經成為財經記者們的的頭等任務。
  • 突然暴漲600億!美團市值碾壓京東、百度、拼多多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吳君 昨晚,港股上市公司美團點評(3690.HK)公布了其第三季度財報,非常靚麗!今早,美團股價果然暴漲,早盤暴漲12%以上,超過103港幣,市值暴增600億港幣,總市值逼近6000億港幣大關,再創歷史新高。
  • 大廠出價爭搶興盛優選,美團給出60億美金
    億邦動力獨家獲悉,美團、拼多多曾拋出數十億爭搶興盛優選控制權。一位業內人士對億邦表示,此前興盛優選曾報價100億美金,而美團方面最終給出的價格是60億美金。  對此,興盛方面進行了否認。  雙方雖未談攏,但對社區團購第一王牌的估值逐漸付出水面。
  • 特斯拉市值立馬飆升800億,基金年內爆賺近65%
    以北京時間凌晨六點的盤後價計算,特斯拉的市值在盤後飆升了119.28億美金,約合人民幣834億;馬斯克的身家一天便增長了34億美金,約合252億人民幣。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又放出利好,稱特斯拉上海工廠預計到2020年年底實現80%的零部件本土化,A股供應商有望持續受益。
  • 騰訊未來五年向新基建投入5000 億元;Uber印度裁員25%;美團市值超...
    美團一季度財報超預期 市值超千億美元再創新高在發布了超預期的一季度財報之後,今天美團點評股價再次創新新高,並邁過千億美金市值門檻。截至港股今日收盤,美團點評股價報收於138.9港元,漲幅為10.41%,目前總市值約8047.06億港元。根據財報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團點評一季度營收167.5億元,去年同期191.74億元,同比下降12.6%;調整後淨虧損2.163億元。
  • 訂單跌超9成,單季虧損50億,擬裁員4300人!又一國際巨頭扛不住了?
    Booking Holdings(BKNG.US)美東時間開盤1813.4美元,最新股價報1754.48美元/股,市值718.4億美元。其股價今年以來已累計下跌近20%。二季度淨虧損超7億美元就收入構成來講,二季度Booking Holdings的預訂客房間夜數量2800萬,同比下降87%;租車預訂量200萬車/天,同比減少90%;機票預訂量100萬,同比下滑近70%。
  • Paypal市值破2000億美金,支付寶能破5000億美金吧?
    Paypal市值超2000億美金,成功晉級成美國top10高市值科技公司。財報顯示,PayPal 2019年全年收入為178億美元報顯示,PayPal 2019年全年收入為178億美元,活躍帳戶基數達到3.05億,其中包括2400萬商家。
  • 近1億會員的愛奇藝增收不增利 一季度擴大虧損至29億
    據報告顯示愛奇藝第一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76億元(約合11億美元),同比增長9%;淨虧損為人民幣29億元(約合4.060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淨虧損為人民幣18億元,同比擴大虧損61%。愛奇藝會員將破億 一季度淨增用戶1200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流媒體在人們居家隔離期間提供了優質的娛樂服務,很多平臺在一季度運營數據都明顯增長。因此愛奇藝Q1財報備受關注。
  • 上市首日市值破600億,Doordash複製美團「神話」?
    截至美股研究社發稿,DoorDash每股報183.84美元,盤後跌去2.99%,總市值為601.99億美元。外賣小哥靠自建團隊配送但高昂人力成本高於美團跟餓了麼雖在業務增長上取得不俗的成績,但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據DoorDash的招股書數據顯示,2020年前九個月的淨虧損為1.49億美元,2019年同期的淨虧損為6.67億美元。
  • Booking一季度淨虧近7億美元 出售攜程ADS虧損1.3億
    原標題:Booking一季度淨虧近7億美元 出售攜程ADS虧損1.3億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5月8日消息,全球最大OTA巨頭Booking集團公布了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財報。
  • 雙面美團:收入是餓了麼2倍,虧損超800億
    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美團收入為191億元,去年同期為97億元,幾乎翻番。其中,8成的收入是由「餐飲外賣與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兩大業務貢獻的;同時,其「新業務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長近5倍。不過,公司該季度期內未經調整的虧損高達832.97億元,經調整的淨虧損為24.64億元,同比擴大157.92%,公司依然深陷虧損泥沼。
  • 「財報」美團Q3營收354億元:入局社區團購新業務單季虧掉20億
    11月30日,美團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美團2020年第三季度總收入354.01億元,同比增長28.8%,環比增長43.2%。在經濟復甦大環境下,美團核心業務重回正增長,但其中也存在著亟需突破的瓶頸。
  • 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將於月底上線;美團3個月內市值增1000億美元...
    ·字節跳動全球董事會就TikTok出路出現重大分歧 ·美團3個月內市值增1000億美元 成港股第四大公司 ·雷軍退出珠海金山數碼科技高管層 不再任執行董事
  • 上市首日市值破600億,Doordash能否複製美團「神話」
    外賣小哥靠自建團隊配送,但高昂人力成本高於美團跟餓了麼雖在業務增長上取得不俗的成績,但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據DoorDash的招股書數據顯示,2020年前九個月的淨虧損為1.49億美元,2019年同期的淨虧損為6.67億美元。不過,雖虧損仍在持續,但從數據上來看,DoorDash的虧損情況也是在好轉的。
  • 手機+AIoT獲資本市場認可 小米市值達到千億美金
    (原標題:手機+AIoT持續獲資本市場認可 小米市值達到千億美金)
  • 百度股價漲至200美元關口,市值能否重回巔峰?
    其中,百度與吉利汽車等數家車企初步接洽組建電動汽車合資企業的消息傳出後,上周二百度股價大漲14%,市值突破600億美元。這也是2019年4月12日之後,百度市值再次回到600億美元。過去三年,百度股價的峰值是284.22美元(市值接近千億美元),出現在2018年5月16日。同年5月18日,百度宣布時任總裁陸奇離職,此後股價一路下跌。
  • 上市20個月,小米換掉CFO:市值比美團少3000億
    上市20個月,小米一年營收超2000億,利潤也有上百億,但市值卻遠遠遜色利潤還不到50億的美團點評。 終於塵埃落地。 4月10日傍晚,小米集團公告,小米總裁王翔代理CFO一職,國際部總裁周受資不再兼任CFO,將專注小米海外市場業務。這意味著,在執掌小米財政大權5年後,周受資正式卸任C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