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空間敏感期,要放手讓他去「闖蕩」,培養他的自我保護能力

2020-11-11 語潤文化

孩子出生後,最先開始探知這個世界的,是他的手和口,他不停地試圖,去用手觸碰這個世界,去用口感知這個世界,當他第一次學會行走的時候,他的活動空間開始變大,這時候他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途徑去探索。

孩子到了一歲多的時候,開始對周圍比較狹小的空間特別感興趣,如果孩子發現一個螞蟻洞,他會嘗試著,用小木棍等東西,去將這處螞蟻洞塞滿,如果一根填不上,他還會嘗試著,用更多的東西,去將它填滿,而在填滿了洞後,他便開始嘗試著,用相同的方式,將洞裡面的東西取出來。

這就是孩子最早對空間的感受,當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時候,他便有了進一步探知的能力,他開始不厭其煩的,去鑽衣櫃、鑽桌底、鑽床底的遊戲,如果有一處梯子,即使不顧大人的勸阻,他也會去攀爬。

當發現孩子有以上這些行為的時候,就預示著,孩子正處於空間敏感期。孩子在空間敏感期,是最容易為他建立三維空間模型的時期,針對孩子在這一時期的各種表現,身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慎重應對,以提高孩子的三維感知能力。

孩子在空間敏感期內,喜歡到處攀爬上躥下跳,尤其是父母帶他出去玩的時候,當他發現假山、臺階、斜著的樹幹等東西,他便會去攀爬、去走沿。此時家長看到孩子的這種行為,肯定會特別的擔心,擔心他會因此受傷。

所以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們大部分會去選擇制止,但這卻是不對的。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這是他在去探索,他與外界的互動關係,去激發自己未有的潛能。當他發現自己「可以」的時候,他會為此感到特別的知足和自豪。

此時家長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在不制止孩子的情況下,還要保證他的安全,在旁邊做他的守護天使就好了。另外,當孩子試圖去挑戰那些,過於危險的環境時,家長們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去陪孩子玩可以保證安全的遊戲。

總之,孩子在空間敏感期時,總是會喜歡做些有挑戰的事情,家長們不要過於去擔心的,要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讓他放手去「闖蕩」,家長們只需要做好「安保」工作就好了!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爬上爬下?抓住「空間敏感期」,培養孩子探索的勇氣和能力
    原來孩子不僅是在玩耍,更是在探索,在挑戰自我。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空間敏感期對空間的各種探索行為,其實也是孩子一個自我創造、自我突破的過程。」,培養孩子探索的勇氣和能力? 孩子在空間探索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孩子在建立自信,自我突破的過程。所以在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去培養孩子探索的勇氣和能力可以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父母可以在親子陪伴中,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勇於探索的能力。①穿越「困難」遊戲 兒子一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帶他到公園去玩。期間他被一隻漂亮的小蝴蝶吸引了,一路屁顛屁顛地追著去玩。
  • 過度保護會扼殺寶寶的智慧,空間敏感期要放手
    剛出生的寶寶,口是最值得信賴的工具,隨著吃手,握緊拳頭等行為的累積,手會逐漸被口喚醒,當寶寶能夠自由地使用手時,手就成了他除了口以外另一個展示智慧的工具。而手的使用,同時引來了寶寶的空間敏感期。空間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有意思的一個敏感期,時間和空間將界定某物在一個位置,這個位置在早先還是一個感覺的狀態,在其後的發展中,位置就會逐漸發展出更為抽象的秩序。
  • 抓住孩子關鍵時段的「敏感期」,培養「雙商高」的孩子更容易
    這個時候,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不要接觸高溫的東西,不要接觸鋒利的刀具,更不要接觸電器產品,尤其是家裡的插座要保護好。家長要利用這個機會告訴孩子,摸的是什麼,比如滑的圍巾、冷的地面、毛絨玩具。,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
  • 孩子進入「行走敏感期」,父母要適時放手,3步助孩子獨立行走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少不了學走路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有的父母會很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去走,也有的父母不敢放手,害怕孩子摔倒。小林的寶寶最近正在學習走路,為此小林可謂是擔心不已,寶寶在還沒學走路時,看到他爬上爬下,小林就很擔心他磕了碰了。
  • 家長抓住孩子關鍵時段的「敏感期」,培養「雙商高」的孩子更容易
    只要寶寶能摸到的地方,都會去摸。這個時候,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不要接觸高溫的東西,不要接觸鋒利的刀具,更不要接觸電器產品,尤其是家裡的插座要保護好。家長要利用這個機會告訴孩子,摸的是什麼,比如滑的圍巾、冷的地面、毛絨玩具。
  • 兒童敏感期之細微事物、語言、自我意識、社會規範、空間、色彩等
    兒童生理知識學習者鄂芙的筆記:這一部分包括:兒童敏感期之細微事物、語言、自我意識、社會規範、空間、色彩、邏輯思維兒童對細微事物的敏感期是一歲半到四歲。老一輩的人會用「不懂事"來概括幼兒的以下表現:撿地上的頭髮、菸頭、小米粒、小物件或任何東西的細屑,摳地上的小縫,摳牆上的小黑點或小凹坑,若寶寶不去撿或摳這些東西,基本上你都不會注意到它們的存在,可是寶寶卻能注意到它們。現在,經過學前教育的研究我們知道了,這是寶寶「對細微事物的敏感期"的表現。這時候,父母們要注意觀察寶寶,只要寶寶不把髒東西往嘴裡塞,你可以讓他玩個夠。
  • 兒童繪畫敏感期,與生俱來的表達自我的語言方式
    我們家裡面的有一面牆壁,還有沙發,從白紙到地面都曾在他的敏感期被他「禍害」過。對於孩子的敏感期,有一本非常經典的育兒作品,叫做《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這本書它分為一和二兩本,它把孩子繪畫能力的發展和家長應該如何來做,解釋得非常的透徹。
  • 孩子的閱讀敏感期,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不只是讓他識字
    家長們如果想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就先要培養他的閱讀興趣,只有他喜歡去讀,才有可能真正讓他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首先做的就是,要為孩子挑選適合他讀的書籍,如果孩子拿到一本非常具有文化底蘊的書籍,但是他不喜歡看,或者是看不到,家長們即使強迫著他去看,最後得到的也只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 孩子喜歡鑽小洞洞?6歲之前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父母別過多保護
    在兒童心理學上來看,孩子的這種行為很常見,孩子喜歡「鑽洞洞」,「躲貓貓」等遊戲,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對世界有了自己的好奇心,想要自己獨立地去探索世界。01孩子進入空間敏感期,有哪些表現?孩子的空間敏感期,一直從出生要持續到6歲。
  • 不要忽視了動作敏感期,1興趣3能力要培養,促進孩子身心發展
    父母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孩子好動和調皮,其實這只不過是孩子進入了動作敏感期的外在表現。可以說,在動作敏感期,是鍛鍊孩子肢體動作、提高運動能力、促進孩子大腦發展和開發潛能的關鍵期。因此,父母要重視起來。通常來說,運動機能發展較好的孩子,體格較為健壯,性格也較為活潑,喜歡與人交往,熱衷於語言表達。
  • 「31個敏感期」第十彈;空間敏感期
    空間的敏感期 3-4歲空間敏感期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會有不同的表現:1.孩子首先會發現物體之間是彼此分離的,所以喜歡把東西從高處撥拉到地上,找到後再拿到高處撥拉下來,如此循環,感受最初的空間概念。這都是兒童在運用身體對空間把握的過程。6. 爬高的階段過去後,孩子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便會開始喜歡從高處往下跳。通過不斷挑戰和徵服新的高度,孩子對於空間的感知和把握變越來越強。空間敏感期的重要性★在空間敏感期的一次次探索和體驗,是孩子自我創造,突破極限的過程,可以對他們未來發展打下重要的基礎。
  • 在家能說會道,出門就秒慫:抓住語言敏感期,培養孩子的演講能力
    、膽小、孤僻,而是我們父母沒有及時地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讓他們可以抓住表達自我的機會,刻意練習演講能力,從而在公眾場合有底氣和自信去表達自我。 處在老師說、孩子聽的環境中,孩子沒有表達自我的機會,自然而然失去了表達能力。只有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才會在表達中願意說,願意講。 所以,作為老師,我們在傳道受業解惑的同時,也要給孩子說的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才會知道孩子不理解的地方,才會教學相長,讓孩子學會表達自我。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要懂得放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對孩子自立習慣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當孩子學會自理能力後,自己一個人做事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漸漸的,就習慣自己一個人去完成某一件事,也就是自立。生活自理,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 家長不可不學的孩子13個敏感期
    四、動作敏感期孩子在2歲時可以走路,有許多肢體動作。父母可以在這一階段給予他充分的空間,做一些遊戲,讓孩子的肌肉得到訓練,增進親子關係,讓孩子左右腦均衡發展。五、語言敏感期詛咒敏感期孩子從觀察父母說話的口型到突然說話,這就是語言敏感期。父母要在這一階段引導,多和孩子說話、多給他講故事,當孩子需要表達自我感受時,自然就想開口說話了。
  • 空間敏感期練習,對孩子的5大好處
    所以針對空間敏感期,我們家長一定要注重起來。那麼孩子的空間敏感期裡,我們需要做的練習的總體方向和細節,在前面的課程裡都有所介紹了,下面呢我們還是要具體說一下空間敏感期練習的具體好處。知道了練習的好處,對我們在練習的時候把握細節會有很大的幫助。
  • 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抓住敏感期二,0-2.5歲敏感期及教養建議
    對幼兒在空間敏感期的行為不要制止、不要以安全保護的藉口恐嚇孩子!鼓勵幼兒獨立、自由探索。不要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去囉嗦嘮叨,更不要把可能的「危險」喋喋不休的告知孩子,讓幼兒學會自我發現、自我保護!比如,我們擔心幼兒會被飲水機燙到,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幼兒自由探索的空間裡,移走飲水機,而不是當幼兒去玩飲水機的時候,威脅恐嚇他這個是危險的!適當的參與到幼兒的探索行為中,但是不能主導幼兒的探索行為。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搭積木,但是不要主動去糾正幼兒搭積木的順序,不能幫助幼兒把搭不好的積木代替他完成。順著幼兒的思路和行為習慣,配合他就可以了。
  • 孩子喜歡攀高爬低,原是「空間敏感期」到了,家長別急著阻止
    「猴子」,原是「空間敏感期」到了!孩子對於空間的認知,不是單靠想像的,而是通過玩遊戲,用手腳以及整個身體來探索空間和距離。孩子通過對空間的不斷體驗和探索,逐步把自我跟現有的物質世界完好結合在一起。通過不斷挑戰和徵服新的高度,孩子對於空間的感知和把握變越來越強。所以,孩子喜歡「攀高爬低」,這是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孩子的正常表現,這對孩子的空間智能的認知和構建有很大的幫助。在「空間敏感期」的一次次探索和體驗,是孩子自我創造,突破極限的過程,可以對他們未來發展打下重要的基礎。
  • 敏感期,就是孩子能力成長的關鍵期
    昨天,我早上去吃麵,旁邊一個大概兩歲多的小男孩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進麵館。就聽見孩子一路都在說「不要」,去買東西,不要,吃麵條,不要,去哪哪玩,不要……最後他爸媽估計也被搞煩了,爸爸就說,就先吃麵,你在較勁我就走了,孩子依然不要、不要。
  • 身份確認敏感期:孩子角色扮演背後的秘密
    身份確認敏感期 3歲之前,孩子的安全感主要從父母身上獲得,4-5歲時,當孩子空間活動能力不斷增強,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不再依託於父母,他將逐漸建立起一個關於自己內心的想像,逐步給自己進行定位,即回答「我是誰」的問題,這就是孩子的身份確認敏感期。
  •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31個敏感期
    語言敏感期 1歲半-2歲半特點:語言的啟蒙始終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咿咿呀呀學語就開始了語言敏感期。建議:我們都要不斷給孩子注入「養分」,多和他說話、講故事,當他需要表達自我感受時,自然就開口說話了。同樣,良好的語言教育會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增強,學會與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