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多的雅雅最近愛上了爬上爬下,每天不是爬到桌子上去,就是爬到沙發的靠背上去玩,有時又會鑽到床底裡,鑽到衣櫃裡去。
媽媽說,雅雅真的像小猴子一樣,每天不是爬這裡就是爬那裡,沒有一刻消停。這幾天,雅雅的玩耍遊戲又升級了,她剛開始的時候是爬上沙發再滑下來的,現在居然直接從沙發上跳下來了。
媽媽剛驚呼:「危險!」雅雅已跳了下來,還望著媽媽露出了勝利式的笑容。
媽媽發現,雅雅在這些爬高爬低,跳上跳下的玩耍遊戲中,膽量也變得越來越大了。原來孩子不僅是在玩耍,更是在探索,在挑戰自我。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空間敏感期對空間的各種探索行為,其實也是孩子一個自我創造、自我突破的過程。
孩子對空間探索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他們先通過身體的探索,對空間的掌握有把握了,才會採取進一步的探索行動。
例如,孩子反反覆覆爬樓梯、爬沙發、爬椅子,實際上就是運用身體,去獲得空間把握的一個過程。
像上面例子雅雅一樣,她在爬上爬下的探索運動中,已獲得了把握空間的信心,心理上和能力上已經能承受這個高度,所以她才會自信地從沙發上跳了下來,完成了更高的空間探索。
所以,孩子對空間的探索和把握能力,主要取決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強,對未來的探索勇氣和能力也將會更大。
孩子在空間探索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孩子在建立自信,自我突破的過程。所以在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去培養孩子探索的勇氣和能力可以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父母可以在親子陪伴中,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勇於探索的能力。
①穿越「困難」遊戲
兒子一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帶他到公園去玩。期間他被一隻漂亮的小蝴蝶吸引了,一路屁顛屁顛地追著去玩。
追到一片草地上,兒子被一幾叢比他還高的野草擋住了去路。眼看著小蝴蝶停在草叢邊上的花朵上,就是走不過去。他焦急地望向我,伸出小手示意我抱他過去。
我越過草叢,把手伸向兒子,並鼓勵他:「孩子,自己過來,媽媽拉你。」
兒子拼命搖頭,始終不敢邁出小腿。我說:「自己走過來,就能看到蝴蝶了。」
兒子看看蝴蝶,又看看我,焦急地跺著小腳,最後往前一衝,直接撲到我懷裡,哭了起來。草叢越過了,蝴蝶看到了,當然還有美麗的鮮花。兒子帶著淚花笑了,「媽媽,花花。」他說。
有了第一次穿越「困難」經歷,兒子的膽量大了很多。看到比他高的野花野草也不怕了,雙手一撥就穿越了過去。隨著孩子戰勝困難的能力越大,他探索的空間也越來越大。
我想,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也是這樣的,先有了穿越困難的勇氣,然後再擁有戰勝困難的能力。
②做個攀爬小勇士
孩子在空間敏感期探索行為,可能會給父母們帶來一定的危機感。有些父母會擔心孩子在探索中受傷,不許孩子爬到桌子上,不許孩子從椅子上跳下來。
實際上,空間探索敏感期是每個孩子成長所必經的,讓孩子從探索中去完成對空間的把握和掌控能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攀爬是眾多探索遊戲中,最受孩子歡迎,也最能磨鍊孩子空間把控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的。
「孩子爬過去,你可以的。」公園裡,一位父親鼓勵他2歲的兒子。
小男孩抓住攀爬網的繩索,從一開始的不敢移步,到後來在父親的幫助下完成了第一個攀爬旅程。再到後來,他已經能鬆開父親的手,自由地在網上攀爬了。
儘管有幾次,他的腳踩空了,但他依然能雙手穩穩地繩索沒讓自己摔下來。然後,他重新調整姿勢和攀爬方法,爬得更穩了。他爬到頂處望著自己的父親,驕傲地笑著,一個攀爬小勇士在自己的不斷探索與鍛鍊中誕生了。
孩子探索空間的發展過程,其實也是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發展過程。抓住孩子的空間敏感期,鼓勵和培養孩子大膽探索的勇氣和能力,也就是為孩子未來的發展增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