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爬上爬下?抓住「空間敏感期」,培養孩子探索的勇氣和能力

2020-09-20 十安育兒

4歲多的雅雅最近愛上了爬上爬下,每天不是爬到桌子上去,就是爬到沙發的靠背上去玩,有時又會鑽到床底裡,鑽到衣櫃裡去。

媽媽說,雅雅真的像小猴子一樣,每天不是爬這裡就是爬那裡,沒有一刻消停。這幾天,雅雅的玩耍遊戲又升級了,她剛開始的時候是爬上沙發再滑下來的,現在居然直接從沙發上跳下來了。

媽媽剛驚呼:「危險!」雅雅已跳了下來,還望著媽媽露出了勝利式的笑容。

媽媽發現,雅雅在這些爬高爬低,跳上跳下的玩耍遊戲中,膽量也變得越來越大了。原來孩子不僅是在玩耍,更是在探索,在挑戰自我。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空間敏感期對空間的各種探索行為,其實也是孩子一個自我創造、自我突破的過程。


「空間探索力」對孩子心理承受力的影響

孩子對空間探索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他們先通過身體的探索,對空間的掌握有把握了,才會採取進一步的探索行動。

例如,孩子反反覆覆爬樓梯、爬沙發、爬椅子,實際上就是運用身體,去獲得空間把握的一個過程。

像上面例子雅雅一樣,她在爬上爬下的探索運動中,已獲得了把握空間的信心,心理上和能力上已經能承受這個高度,所以她才會自信地從沙發上跳了下來,完成了更高的空間探索。

所以,孩子對空間的探索和把握能力,主要取決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強,對未來的探索勇氣和能力也將會更大。


如何利用「空間敏感期」,培養孩子探索的勇氣和能力?

孩子在空間探索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孩子在建立自信,自我突破的過程。所以在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去培養孩子探索的勇氣和能力可以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父母可以在親子陪伴中,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勇於探索的能力。

①穿越「困難」遊戲

兒子一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帶他到公園去玩。期間他被一隻漂亮的小蝴蝶吸引了,一路屁顛屁顛地追著去玩。

追到一片草地上,兒子被一幾叢比他還高的野草擋住了去路。眼看著小蝴蝶停在草叢邊上的花朵上,就是走不過去。他焦急地望向我,伸出小手示意我抱他過去。

我越過草叢,把手伸向兒子,並鼓勵他:「孩子,自己過來,媽媽拉你。」

兒子拼命搖頭,始終不敢邁出小腿。我說:「自己走過來,就能看到蝴蝶了。」

兒子看看蝴蝶,又看看我,焦急地跺著小腳,最後往前一衝,直接撲到我懷裡,哭了起來。草叢越過了,蝴蝶看到了,當然還有美麗的鮮花。兒子帶著淚花笑了,「媽媽,花花。」他說。

有了第一次穿越「困難」經歷,兒子的膽量大了很多。看到比他高的野花野草也不怕了,雙手一撥就穿越了過去。隨著孩子戰勝困難的能力越大,他探索的空間也越來越大。

我想,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也是這樣的,先有了穿越困難的勇氣,然後再擁有戰勝困難的能力。


②做個攀爬小勇士

孩子在空間敏感期探索行為,可能會給父母們帶來一定的危機感。有些父母會擔心孩子在探索中受傷,不許孩子爬到桌子上,不許孩子從椅子上跳下來。

實際上,空間探索敏感期是每個孩子成長所必經的,讓孩子從探索中去完成對空間的把握和掌控能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攀爬是眾多探索遊戲中,最受孩子歡迎,也最能磨鍊孩子空間把控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的。

「孩子爬過去,你可以的。」公園裡,一位父親鼓勵他2歲的兒子。

小男孩抓住攀爬網的繩索,從一開始的不敢移步,到後來在父親的幫助下完成了第一個攀爬旅程。再到後來,他已經能鬆開父親的手,自由地在網上攀爬了。

儘管有幾次,他的腳踩空了,但他依然能雙手穩穩地繩索沒讓自己摔下來。然後,他重新調整姿勢和攀爬方法,爬得更穩了。他爬到頂處望著自己的父親,驕傲地笑著,一個攀爬小勇士在自己的不斷探索與鍛鍊中誕生了。

孩子探索空間的發展過程,其實也是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發展過程。抓住孩子的空間敏感期,鼓勵和培養孩子大膽探索的勇氣和能力,也就是為孩子未來的發展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愛爬上爬下?多半是「空間敏感期」,不同年齡不同引導方式
    所謂空間探索力是指人對某種空間探索的能力,而年幼的孩子們也具備,但是它發展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孩子只有通過對自己身體的探索,然後不斷的去嘗試,最後才有精準的把握。就像他們愛爬沙發,愛爬床頭一樣,運用身體的運動能力去獲得對空間把握的一個過程,然後逐漸增加難度,最後獲得把握空間的信心。對此孩子的心理以及行為能力上都有一個準確的判斷,那就是自己能不能夠承受某個高度某個難度,之後在孩子心裡會有更高的空間探索,以此來達到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
  • 寶寶愛扔東西鑽洞,爬上爬下,不要斥責,那是寶寶空間敏感期到了
    爬上爬下更不用說了,沙發上,床上,窗臺上,都能看到寶寶爬上爬下的身影。寶寶愛扔東西鑽洞,爬上爬下,不要斥責,那是寶寶空間敏感期到了有些家長可能怕孩子有危險,其實是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到了。從2歲起孩子開始進入空間敏感期。兒童通過物體的位置探索空間,通過物體的運動探索空間,還通過彎曲的視界探索空間。通過不在視界中的物體探索空間,他們由此得到空間感,形成空間概念。
  • 孩子愛動還亂丟東西?空間敏感期在作怪,家長引導讓孩子探索有方
    何為&34;空間敏感期是孩子在成長的某一階段,普遍在1-6歲時,對於周圍物質位置變化狀況和相關的運動變化軌跡形成自我對於空間的基礎認知和探索。對於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的一系列行為表現,家長們不必過於驚慌。這是孩子成長道路的必經之路和正常表現。家長要做的就是抓住這個時期,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形成正確的認知並構建合理的探索方式。
  • 孩子為什麼會墜樓:空間敏感期惹的禍
    當孩子學會走路之後,他的行動就不那麼依賴於成人了,孩子的活動範圍也會迅速地擴大,他們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邁出了探索人生的第一步這時的孩子尤其喜歡爬上爬下,而且常常沉浸於爬高爬低這一過程,樂此不疲,這就意味著孩子已經到了探索空間的敏感期。
  • 孩子喜歡「鑽被子」、扔東西,不要慌,這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
    這是因為孩子不喜歡太大的空間,在用被子搭建的帳篷裡面內心會比較平和有安全感,同時還可以用身體來探索空間。孩子喜歡用身體來探索空間,是因為他們到了空間敏感期。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在她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指出:「這是因為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到了。喜歡狹小的空間正是孩子在空間敏感期裡的一種表現。
  • 孩子喜歡攀高爬低,原是「空間敏感期」到了,家長別急著阻止
    孩子對於空間的認知,不是單靠想像的,而是通過玩遊戲,用手腳以及整個身體來探索空間和距離。孩子通過對空間的不斷體驗和探索,逐步把自我跟現有的物質世界完好結合在一起。通過不斷挑戰和徵服新的高度,孩子對於空間的感知和把握變越來越強。所以,孩子喜歡「攀高爬低」,這是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孩子的正常表現,這對孩子的空間智能的認知和構建有很大的幫助。在「空間敏感期」的一次次探索和體驗,是孩子自我創造,突破極限的過程,可以對他們未來發展打下重要的基礎。
  • 在家能說會道,出門就秒慫:抓住語言敏感期,培養孩子的演講能力
    只是我們常常強調演講的技能訓練,強調灌輸式教學,強調聽話,忽視了孩子的想法,從而沒有及時地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沒有重視孩子的演講能力,讓他們在陌生的環境中羞於表達。、膽小、孤僻,而是我們父母沒有及時地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讓他們可以抓住表達自我的機會,刻意練習演講能力,從而在公眾場合有底氣和自信去表達自我。
  • 抓住孩子關鍵時段的「敏感期」,培養「雙商高」的孩子更容易
    如果家長抓住了孩子關鍵時段的&34;,培養出&34;的孩子會更容易。,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這對孩子以後的溝通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在這個時期,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分享,不要強迫孩子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而是要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如果家長還想做點什麼,那麼就應該給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導,&34;,關鍵是要多用一些愛的套路,等孩子度過了這個敏感期,就不會再那麼以自我為中心,也不會顯得那麼叛逆。
  • 寶寶愛上鑽洞,專家:給孩子建立空間感,別錯過「空間敏感期」
    空間敏感期的寶寶愛鑽洞愛鑽洞的可不止閨蜜的姑娘和大寶,在社會新聞裡我們常常看到令人噴飯的內容,主角也往往是正在敏感期"探索"空間的熊孩子。有個4歲陝西娃路過一組編鐘,突然興起把頭伸進去探索,結果消防隊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解決出來,被網友們戲稱為"一心想要走進歷史的男孩。"愛上鑽洞的2歲孩子,正處於探知"包裹和容納"模式的空間敏感期。成人已經建立了空間認知:我們看一眼就知道哪個箱子能裝的更多,哪一個能裝的少。
  • 家長抓住孩子關鍵時段的「敏感期」,培養「雙商高」的孩子更容易
    如果家長抓住了孩子關鍵時段的&34;,培養出&34;的孩子會更容易。,要教會孩子正確說話,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這對孩子以後的溝通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在這個時期,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分享,不要強迫孩子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而是要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如果家長還想做點什麼,那麼就應該給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導,&34;,關鍵是要多用一些愛的套路,等孩子度過了這個敏感期,就不會再那麼以自我為中心,也不會顯得那麼叛逆。
  • 既愛爬高又愛鑽洞,「空間敏感期」培養好了長大數學成績不用愁
    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從學習爬行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在這期間寶寶對於空間有著特別大的好奇,會做出一些之前不曾有過的動作,比如說扔東西。到了3歲左右的時候,孩子會出現喜歡爬上爬下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會覺得孩子變得頑皮了,其實這是孩子空間敏感期非常常見的一種表現。
  • 不要錯過空間敏感期
    當然,在他們小的時候,活動能力有限,他對於空間的探尋也就局限於自己手能夠到的地方,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動能力的增強,孩子探索世界的願望也就越來越強。通常在2歲左右,寶寶就進入空間敏感期,也就是對於空間探索的熱情到達了較高的程度。這是因為多數寶寶在這個年齡都走得比較穩當了,也能靈活地爬上爬下了。
  • 如何抓住3-6歲4個關鍵敏感期?培養孩子藝術、閱讀和數學的能力
    孩子從3歲進入審美敏感期,剛開始是挑剔周圍的事務要完美,接著追求自身形象的完美,最後追求環境和自身素養的完美因此,這個時期也是培養孩子擁有正確、良好審美觀的時期,並有助於孩子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個人氣質和魅力。
  • 家裡騰出這些「空間」,能讓孩子變聰明,快抓住寶寶發展關鍵期
    寶寶的空間敏感期,抓住發育關鍵期★0-1歲:是初始階段,孩子對空間感還沒有太大的概念,具體的表現只是單純的根據聲音尋找聲援、根據媽媽身上的味道找到媽媽。★1-2歲:能通過爬行和走路的方式去探索未知的環境,在好奇心的幫助下孩子會喜歡到處爬。這個時候家長不要過多幹預,其實孩子在爬行探索的過程也是在培養空間感的過程。
  • 寶寶愛鑽洞、扔東西?家長別著急,這說明孩子「空間敏感期」到了
    其實孩子生長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就會對空間有著很強的敏感度,而這種狀況會持續到6歲,他們通過各種行動來來表達自己對於空間認識的渴望,在付諸行動後,達到對空間探索的認識,所以寶媽們一定要重視起來。,比如鑽洞、扔東西或者是跑上跑下,家長們先別著急,同時也不用去強制的制止孩子的行為,這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現象,這就說明是孩子「空間敏感期」到了。
  • 為什麼孩子總是跟你唱反調?關於敏感期,這篇給你講全了
    我相信很多老母親都遭遇過孩子的「叛變」。原本天真可愛、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小棉襖,一夜之間變得「很難搞」,簡直判若兩人。其實,出現這些行為,是孩子的「敏感期」到了,而不是家長的教育方式錯了。什麼是敏感期?
  • 孩子在空間敏感期,要放手讓他去「闖蕩」,培養他的自我保護能力
    孩子出生後,最先開始探知這個世界的,是他的手和口,他不停地試圖,去用手觸碰這個世界,去用口感知這個世界,當他第一次學會行走的時候,他的活動空間開始變大,這時候他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途徑去探索。,就預示著,孩子正處於空間敏感期。
  • 孩子為何不愛讀書?育兒專家:抓住孩子閱讀敏感期,愛上讀書不難
    尤其是三四歲的孩子,開始對書面語言很敏感,這就會影響到孩子的閱讀。在這特殊的時期,他們能夠自覺吸收環境中所有常用的語言。但是對於想要培養孩子第二語言的家長來說,孩子語言敏感期過了之後,再也不可能把外語應用得和母語一樣完美,而進行外文刊物的閱讀時,理解能力也是不夠完美的。
  • 抓住這些「敏感期」,事半功倍地幫孩子快速成長!
    所以當敏感期來臨的時候,要有相應的活動來搭配或者培養他們,使得這種能力真正地發展起來。家長在敏感期內給予孩子幫助和引導,會事半功倍、迅速地提高孩子的心智發展。建議讓孩子和更多的孩子接觸,孩子3歲入園,幼兒園會提供很好的交友環境。孩子在和小朋友在玩耍過程中不免會出現一些小摩擦,家長不要過於在意,因為這正是他們開始探索交朋友的敏感期。
  • 6歲之前,孩子會經歷這5個敏感期!這樣陪玩,孩子會越來越聰明
    著名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發現了孩子的31個敏感期。在敏感期時,孩子對某一件事情會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興趣和學習能力。過了敏感期後,興趣和學習能力都會下降。孩子就是靠著這些敏感期不斷成長起來的。家長們此時要做的是,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做對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