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愛爬高又愛鑽洞,「空間敏感期」培養好了長大數學成績不用愁

2020-08-27 全腦小R


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從學習爬行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在這期間寶寶對於空間有著特別大的好奇,會做出一些之前不曾有過的動作,比如說扔東西。到了3歲左右的時候,孩子會出現喜歡爬上爬下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會覺得孩子變得頑皮了,其實這是孩子空間敏感期非常常見的一種表現。

朋友家的寶寶最近特別喜歡玩藏貓貓的遊戲,幾乎把家裡的桌子底下、床底下藏了個遍。這還不夠,還喜歡往高處爬,甚至踩著小凳子爬到桌子上去,這就比較危險了。也著實讓朋友十分的頭疼,一不留神就發現寶寶又爬到桌子上去玩兒了。如果大人不在身邊,孩子很容易就會從桌子上摔下來。朋友很不解,原本很乖巧的寶寶,到底是怎麼了?其實這是到了寶寶的空間敏感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們幾乎都有這樣的一個時期,朋友家的孩子也不是特例。只不過有些家長沒有對空間敏感期有充分的了解,僅僅是把其當作是孩子變得頑皮了的一種表象。其實,寶寶們在空間敏感期會有很多不同的表現。

一、寶寶到了空間敏感期都有哪些表現呢?

1.對於高處非常感興趣,喜歡攀爬

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於高處非常的好奇,家裡的桌子就是非常適合的目標。就像朋友家的寶寶一樣,會想方設法的爬上去,也許桌子上面什麼都沒有,但是孩子還是對此樂此不疲。喜歡攀爬是比較明顯的空間敏感期表現,也是家長們比較容易發現的孩子的一種狀態。


2.對於家裡的插孔表現的很好奇

寶寶在這個時期比較喜歡用手去掏家裡的插孔,雖然寶寶的手指伸不進去,但是卻仍然想要探個究竟,這是有一定的觸電的危險的。很多家長表示並沒有做過這樣的行為,不知道孩子是從哪裡學習到的,其實這是孩子空間敏感期的表現,是一種自然的行為。

3.喜歡玩積木這樣的遊戲,不過常常是將壘好的積木推倒

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寶寶對於搭積木這樣的遊戲很感興趣,雖然常常是把搭好的積木一下子推翻。很多家長認為這是孩子淘氣,其實不然,這是孩子在幫助自己建立空間的秩序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空間感得到印象加深。

這個時期對於孩子探索世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通過感官對於周圍的環境有一定的了解。這是一個對孩子非常重要的過程,是孩子實現自我超越的階段。通過對空間的探索,完成肢體各部分的配合。這個時期是非常值得家長重視的,其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空間敏感期的重要意義

1.寶寶學會用身體來感受周圍空間

寶寶通過自己的行為方式來實現對周圍環境的感知,這其中孩子會體驗到非常大的樂趣,完成對環境的探索。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對立體的空間進行判斷,實現頭腦中立體空間的建立,對於長、寬、高有更具體的感知。


2.有利於寶寶空間智能的發展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是通過想像來完成空間智能的學習的,但是其實從寶寶的角度來看,空間智能是通過感覺來提升的。視覺、觸覺等等一些感官的刺激,使得孩子對於空間的狀況有自己的理解,對於環境形成一定的思維處理模式。

3.讓孩子總是充滿好奇心

這個時期對於孩子好奇心的培養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孩子更加主動的去感受外界環境,對於不了解的空間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願意主動的去進行探究,在主觀上對於立體空間抱有很大的興趣,孩子的好奇心因而得到發揮。

孩子處於這個時期,家長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孩子的行為上的變化,並且也可以感知到孩子在這個階段有很強的自我意識顯現。經常出現一些不可控的局面,比如趁著家長不注意做出一些相對不是很安全的行為,這也讓家長覺得有些擔憂。

三、孩子處在空間敏感期,家長經常會有危機感應該怎樣應對?

1.做好一定的防護措施

比如說,發現孩子喜歡用手指戳插孔的時候,就要做好防護措施,杜絕安全隱患。在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家長的安全防護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喜歡爬高的孩子,儘量不要脫離家長的視線。

2.通過玩遊戲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空間敏感期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選擇適合的遊戲來配合孩子的行為,這樣既避免了不安全的行為,也對於孩子度過空間敏感期有幫助。比如說和孩子一起玩藏貓貓的遊戲,需要的道具也比較簡單,孩子也比較喜歡玩兒。


3.在與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加入空間的描述詞

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在這個階段對孩子進行空間詞部分的引導,讓孩子對於空間有更好的認知。家長對於這些描述性詞語的運用,會對孩子的空間描繪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這些空間詞可以是簡單的左右,也可是稍複雜一點的相對位置關係。

當然,空間敏感期和孩子其他的敏感期一樣,都是孩子對於環境的一種學習敏感期,家長在這個階段對於孩子的引導是很重要的,同時,這其中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項是需要家長們多加注意的。

四、孩子處在空間敏感期,有些事家長需要多加注意:

1.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儘量不要阻止孩子

家長們發現孩子的行為存在危險後,很多時候會選擇簡單粗暴的進行制止。比如說孩子喜歡爬高,家長就會說不許爬高或者不要爬高類似這樣的語言阻止。但是其實,只要家長做好適當的防護,還是應該儘量的配合孩子的探索行為的。

2.可以在允許的範圍內為孩子營造獨立的空間

比如說孩子喜歡躲在衣櫃裡玩玩具,家長不要覺得這樣孩子會不舒服就進行幹預,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享受獨立空間的機會。如果覺得衣櫃不是很適合,也可以用大的紙箱子來進行替代,相信孩子也是很願意的。


3.不要隨意批評孩子的行為,給孩子更多尊重

部分家長對於孩子的行為很容易就進行指責和批評,弄倒了積木會批評,亂扔東西會批評,表面上是規範了孩子的行為,實際上卻是沒有給孩子更多的尊重。從自己的角度進行出發,卻忽視了孩子的感受。

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寶寶,在行為能力以及智力發育上是非常明顯的,家長完全可以感受到這個階段的變化。但是希望家長不要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隨意指責,對寶寶更有耐心,了解更多的空間敏感期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相關焦點

  • 寶寶愛扔東西鑽洞,爬上爬下,不要斥責,那是寶寶空間敏感期到了
    寶寶愛扔東西鑽洞,爬上爬下,不要斥責,那是寶寶空間敏感期到了有些家長可能怕孩子有危險寶寶愛扔東西鑽洞,爬上爬下,不要斥責,那是寶寶空間敏感期到了綜上表現寶寶愛扔東西鑽洞,爬上爬下,不要斥責,那是寶寶空間敏感期到了簡單來說
  • 寶寶愛鑽洞、扔東西?家長別著急,這說明孩子「空間敏感期」到了
    今天朋友跟我說,她家的寶寶又解鎖了一個新的「遊戲」,那就是鑽洞,看著孩子偷偷把手指往插座裡塞的時候,朋友默不作聲的把家裡所有的洞都堵上了,因為她知道孩子的空間敏感期來了,家裡的以後將要開始不「太平」了。
  • 寶寶愛上鑽洞,專家:給孩子建立空間感,別錯過「空間敏感期」
    "我忘了關洗衣機門,她竟然爬進去了,最近她真的好愛鑽洞。現在連洗衣機都不放過了。" 閨蜜又好氣又好笑的對我說。大寶小時候,也有一段時間熱衷於鑽洞,又正好趕上搬家。空間敏感期的寶寶愛鑽洞愛鑽洞的可不止閨蜜的姑娘和大寶,在社會新聞裡我們常常看到令人噴飯的內容,主角也往往是正在敏感期"探索"空間的熊孩子。
  • 孩子愛爬高、跳躍、鑽洞?心理學家:探索空間其實就是探索世界
    >在重複摳洞過程中鍛鍊手的組裝能力,以及引發對事物的思考,並培養專注力。④鑽洞等孩子長大一點,那些狹小的空間就會備受寶寶青睞。桌底、衣櫃、沙發縫隙,只要能鑽的地方他都要去試一試,並用實際行動告訴你&34;。
  • 寶寶亂扔爬高不是問題,是這項能力在發展,爸媽別忽視
    很多家長發現,當自己的寶寶長到1歲左右時,會出現這些問題:剛收拾好的房間和玩具,沒一會兒又被ta弄亂了、每天上躥下跳、爬高鑽洞、扔東西,甚至是爬欄杆。這時候家長千萬別以為是寶寶太調皮,這些都表明寶寶的「空間敏感期」到了!
  • 蒙氏教育:什麼是空間敏感期
    有的家長會跟我們說,我的孩子他不喜歡數學,他也沒這方面的細胞,我們家裡人的數學都不怎麼好,但是我們的孩子在上一段時間的音樂課、數理課之後,我們家長又會驚奇地說,原來我的孩子還挺喜歡數學的,那些教具玩起來呢看上去還蠻用心的,以前從一數到十中間呢就會出錯,現在會一口氣的數上去,好像不用思考似的。
  • 其實是「空間敏感期」來了!
    怎樣應對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如果你發現,你家寶寶每天上躥下跳,爬高爬低,不要以為是寶寶太調皮,這是寶寶的「空間敏感期」到來了!空間敏感期的特徵1、喜歡扔東西寶寶喜歡扔東西,是因為他們感到物體和物體之間是分開的,是有距離的。這種體現空間關係的遊戲,讓他們覺得很快樂。所以寶寶們會不顧媽媽的警告,而自顧自地扔東西。
  • 孩子一生有3次數學的敏感期,父母若能抓住,孩子數學成績差不了
    孩子一生有3次數學的敏感期,父母若能抓住,孩子數學成績差不了兒童敏感期是指兒童在連續相接的短暫時間裡,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但敏感期短暫,並且在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對一種特定的知識或者技能感興趣,在敏感期來臨時,家長們要注意要用相應的措施來培養孩子,使得敏感期的這種能力得以發展。
  • 孩子為什麼會墜樓:空間敏感期惹的禍
    以上原因固然是造成小孩墜樓的重要因素,可這些因素僅僅是外因,那麼孩子喜歡爬高的內因是什麼呢?這時的孩子尤其喜歡爬上爬下,而且常常沉浸於爬高爬低這一過程,樂此不疲,這就意味著孩子已經到了探索空間的敏感期。
  • 孩子愛爬上爬下?抓住「空間敏感期」,培養孩子探索的勇氣和能力
    媽媽發現,雅雅在這些爬高爬低,跳上跳下的玩耍遊戲中,膽量也變得越來越大了。原來孩子不僅是在玩耍,更是在探索,在挑戰自我。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空間敏感期對空間的各種探索行為,其實也是孩子一個自我創造、自我突破的過程。
  • 孩子喜歡攀高爬低,原是「空間敏感期」到了,家長別急著阻止
    不要認為這些行為和舉動是孩子們太頑皮,其實,這是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到了。孩子出生從狹小的子宮來到一個大空間中,空間敏感期便開始了,並且會一直持續到6歲左右。孩子對於空間的認知,不是單靠想像的,而是通過玩遊戲,用手腳以及整個身體來探索空間和距離。
  • 是「空間敏感期」到了,父母合理引導很關鍵
    這其實是因為,孩子正處於空間敏感期這個階段,所以家長們要留心重視起來了。為了孩子能更好的發展空間知覺、滿足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這可以讓孩子的智力得到很高的提升,並且更加全面的認識這個世界。《小人國》是一部講述名為一個叫做芭學園的紀錄片,在紀錄片裡有個兩歲的小孩,頻繁地將鞋子扔進垃圾桶裡,讓人印象深刻難以忘記。
  • 「熊孩子」喜歡扔東西,可能是空間敏感期,玩得好可以建立空間感
    寶媽寶爸不要忙著發火,可能是寶寶到了空間敏感期寶寶的空間敏感期是從0-6歲之間,最早可以追溯到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嬰兒從媽媽子宮裡出來,來到一個更大的空間,他的空間敏感期就已經開始了。寶寶通過不斷的對空間探索,逐漸的去了解這個世界,就像人類一直探索宇宙的邊界一樣。
  • 如何抓住3-6歲4個關鍵敏感期?培養孩子藝術、閱讀和數學的能力
    4-5歲:抓住敏感期培養對藝術的興趣每個孩子對於藝術都有自己的敏感度和天賦,如何正確引導他們?2、有意識地激發孩子對書寫和閱讀的欲望興趣不會永遠不變,如果不抓住敏感期,培養孩子對書寫和閱讀的愛好,很有可能孩子就會失去興趣。我們經常說「培養閱讀習慣」,就是這個道理。
  • 0-4歲,如何陪娃度過12大敏感期?這份敏感期詳解你很需要
    建議:此時正是培養寶寶觀察力的好時候,如果寶寶很沉迷的觀察一件小事或者物體,媽媽們儘量不要打擾,培養寶寶自己觀察世界的能力。特點:喜歡疊高高、搭積木、爬高上低、鑽箱子等遊戲。建議:可以多提供類似的玩具,也可以在這個時期讓寶寶認知各種幾何圖形,為日後學習幾何數學奠定興趣基礎。
  • 空間敏感期沒過渡好的危害
    空間敏感期沒過渡好的危害2020-12-03 18:02:1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敏感期。而且每個敏感期都是大自然賦予孩子的生命助力,雖然每個孩子出現敏感期的時間稍有差別。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可以跳過空間敏感期的發展。
  • 孩子愛扔東西,是在探索空間,父母這樣做可幫助孩子構建空間智能
    沫沫有這些行為是因為2歲的她到了空間敏感期,進入空間敏感期後,孩子的活動量突然增加了,整天忙來忙去,哪怕是坐著也是會不停地想動,因為孩子在建構空間智能。空間敏感期的表現一般2-3歲是孩子們的空間敏感期,空間敏感期的孩子還有這些表現:不好好走路,喜歡故意走凹凹凸凸的路;喜歡爬高和往下跳;喜歡把物體壘高推倒再壘高;喜歡鑽到小空間裡;喜歡轉圈;喜歡把東西塞進帶孔的地方;喜歡不停地搬運東西……孩子們做這些行為,不是無理取鬧,是符合人類成長規律的
  • 抓住0~6歲孩子5大敏感期,成長路上父母不迷茫,孩子更聰明!
    03空間的敏感期空間的敏感期的發展從0歲開始一直持續到6歲。其實這是兒童最早的對空間的感受,這個物體和那個物體是分離的。寶寶喜歡壘積木,然後推倒,樂得哈哈笑,這也是對空間感受的一種過程。寶寶還努力實現對空間的探索,喜歡爬高,凡是能攀爬的地方,都會捕捉到。父母最害怕寶寶爬高了,寶寶懷著一腔熱情爬上去,卻往往平衡力有點兒差,很容易摔倒。
  • 兒童十六個敏感期之——空間敏感期
    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家長們有時候會注意到一系列令人迷惑的現象。寶寶會把桌上的東西往下扒,你剛撿起來他又哈哈大笑地扒拉到地板上,樂此不疲。把積木一塊一塊的壘高,又「啪」一下推倒。喜歡花樣爬樓梯,還喜歡爬窗臺、爬柵欄、爬土堆,孩子們爬上爬下,玩得不亦樂乎,家長們卻感到體力不支,叫苦不迭………這些看來沒有目的、似乎非常無聊又老是重複的行為後面有著巨大的意義,就是孩子空間敏感期的集中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