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學家戴森去世,曾提出大膽猜想:外星高等文明不缺能源

2020-12-10 玲玲美食街

hello大家好呀,今天我又來咯,很高興遇見你啦!進來了就點個關注吧!每天都有更新!

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有著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弗裡曼戴森就是其中之一,戴森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曾經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外星高等文明為了解決能源問題,將恆星外建立了一個巨大得到工程,將恆星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全部吸收,並將其轉化為可使用的能源,正因為如此,所以就有人管這個工程叫做戴森球。

戴森的生平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只要知道戴森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物理學家就可以了,但不幸的是,在美國當地時間2月28日,戴森在醫院去世,享年96歲,又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離開了這個世界,不過戴森給我留下的理論以及財富不會消失,他將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中。

戴森球理論是戴森最大膽的科學猜想,這一理論提出之後,迅速的在全球風靡,尤其是在科幻小說中,戴森球幾乎已經成為了外星高等文明的標配,因為能源問題始終是一個文明發展的關鍵所在,只有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才能支撐一個文明長久的發展下去,要說什麼能源就清潔,那必定是恆星所釋放出來的能量了,但是恆星釋放出來的能量幾乎全部喪失,只有極少數的一部分被利用起來,因此如果能夠將恆星釋放出來的能量全部收集起來的話,那麼這個文明是不會缺能源的。

就像戴森提出的假設一樣,戴森球只要高等文明能夠建造,不僅是因為技術的原因,更多的是原材料的限制,在一個恆星系中,恆星就是主體,例如太陽系,太陽的質量佔據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0%以上,換句話來說,即使將整個太陽系除太陽以外的物質全部收集起來,也無法建造出一個能夠將太陽包裹住的球,所以想要建造一個戴森球,那麼這個文明勢必是能夠衝出自己的恆星系,從恆星系外收集材料的。

俄羅斯科學家卡爾肖夫曾經提出了宇宙文明等級的概念,認為一級文明能夠利用自己所在星球的全部資源,二級文明是能夠在自己所在的恆星系自由穿梭,而三級文明則是能夠跨越星際,但人類文明卻連一級文明也沒有能夠達到,所以就目前來看,人類文明幾乎不可能建造出戴森球。

相關焦點

  • 經濟學人逝者 || 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
    ·戴森,於2月28日去世,享年96歲。 弗裡曼·戴森的方案紛至沓來。他提議在彗星上栽種轉基因樹木,把它們打造成人類可在其上「樹棲」的天體。這些轉基因樹木會長得極高,高達數百英裡(1英裡=1.609344千米),讓彗星看起來就像發了芽的土豆。他還推廣一個名為戴森球的大膽設想,這個球體是由無數的小行星殘骸搭建而成的巨型殼狀結構,高度先進的文明可用其包裹母星,截獲母星的全部能量。
  • 為什麼找不到外星文明?黑暗森林法則外,還有一個更害怕的理論
    相信很多朋友都參與了外星文明的討論。我們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外星人和外星文明的研究課題。人類是智慧生物,形成人類文明,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很好奇。宇宙中其他智慧生物長什麼樣?他們的文明是什麼形式?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要糾結這個宇宙的外星文明,有沒有可能只有人類文明?也許宇宙只有一個文明,人類。有科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猜想,但是很少有人贊同。
  • 盧昌海︱物理學家戴森印象記:「他也許會犯錯,但從不乏味」
    弗裡曼·戴森2020年2月28日,著名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Freeman Dyson)在美國去世,享年九十六歲。關於戴森,我只能寫一篇不全面,且並非一味「點讚」的文章。不過戴森的研究遭到了當時主管高等研究院的美國原子彈之父J. 羅伯特·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的「不信任」。在戴森的報告會上,奧本海默頻頻打斷戴森,提出各種質疑,以至於其他聽眾不得不趁奧本海默不在場時,安排戴森「開小灶」重講一遍。最後,戴森的導師貝特親自趕來「救場」,當著奧本海默的面,以自己的方式講解了戴森的工作。
  • 外星文明曾達到地球,卻沒打擾人類?科學家:地球上有真實例子
    在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人類能夠滿足好奇心,外星生命和外星智慧生命的搜尋計劃開始了。但不幸的是,無論站在地球上的人有多焦慮,都沒有來自浩瀚宇宙的回應。他們在哪?為了解釋這種奇怪的情況,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假設和推論,有的甚至懷疑宇宙中只有人類。
  • 「戴森球體」理論對塔比之星研究的影響深刻又久遠
    (圖源: Vedexent/wiki/CC-BY-2.5)戴森雖已離去,但其著名的尋找外星人想法也許將長存下去。戴森,著名量子物理學家,於2月28日逝世,享年96歲。在2003年採訪中,他回憶到他最先是怎樣提出「戴森球體」理論的,這種理論可能會暴露先進外星文明的存在。1960年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人工恆星紅外輻射源的搜尋》論文中提出這一理論。
  • 1951年物理學家費米提出了問題
    在科學史上有一個著名的猜想,那就是費米猜想,這個猜想是1951年物理學家費米在與別人討論外星人在哪裡的時候,他突然提問:「他們都在哪兒呢?」如果真的存在外星人,那麼為什麼人類到現在為止都找到不到外星人的蹤跡?如果外星人不存在,那麼人類才會找不到外星人。
  • 戴森傳奇 | 林開亮
    麥可·隆科-希金斯(1925-2016)是數學家和海洋學家,曾與幾何學家考克斯特(H. S. M. Coxeter)合作過關於均勻多面體的著名論文[4]。賴特希爾(1924-1998)是著名的流體力學專家,曾擔任狄拉克(P. A. M. Dirac)與霍金(S. Hawking)之間的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講座教授[5]。溫徹斯特學院不贊成逼迫有天賦的孩子提前學習高等數學與科學。
  • 是否真有外星人,如果我們被外星文明發現,會被毀滅嗎?(上)
    這成為費米悖論的基礎, 費米悖論指的是對存在外星文明的高概率估計與明顯缺乏實質證據之間的巨大差異,它的邏輯相悖在於:A.相信有外星文明——根據現有的科學水平推斷,外星文明將遠遠領先於地球文明,那外星人應該來到地球了,但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至今我們都沒有發現過關於外星人的蛛絲馬跡;B.相信沒有外星文明——同樣沒有實質的證據證明不存在外星文明,因為可能受限於地球文明的現代科技發展
  • 第二宇宙文明的標誌,人類距離戴森球還有多遠?
    第二宇宙文明的標誌,人類距離戴森球還有多遠?看過科幻小說的小夥伴應該都聽過這個名字——戴森球!先來解釋一下它的前因後果以及作用背景吧!戴森球最早由數學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戴森球在核武器和外星智能方面應用廣泛比較著名。
  • 科學家通過公式計算,宇宙中有53萬個外星文明,為何一個都找不到
    許多科學家都提出過自己的猜想,而有一位科學家卻不滿足猜想,提出了一個找到外星文明的公式,這個科學家就是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他給出的公式為:N=R*×Fp×Ne×Fl×Fi×Fc×L其中N就代表著計算後銀河系中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其中每個字母代表的含義大家可以自行去網上查詢
  • 外星文明真的存在嗎
    說起外星文明存在嗎,有這麼兩個觀點,一個是不存在,一個是存在。只是在如今隨著大眾知識水平的提高,大家普遍都偏向於存在外星文明。哲學思辨來看,如果世界只存在地球的生命文明,是不是太浪費宇宙這麼大的空間了?而要證明外星人存在的可能,則有兩個相對出名的人,用概率來看外星文明是否存在。
  • 科學網—著名數學家弗裡曼·戴森的演講譯文:鳥和青蛙
    編輯按: 弗裡曼•戴森 (Freeman Dyson)1923年12月15日出生,美籍英裔數學物理學家,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自然科學學院榮譽退休教授。 戴森早年在劍橋大學追隨著名的數學家G.H.哈代研究數學,二戰結束後來到美國康奈爾大學,跟隨漢斯•貝特教授。他證明了施溫格和朝永振一郎發展的變分法方法和費曼的路徑積分法的等價性,為量子電動力學的建立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 從時空穿梭到平行宇宙,地球之外的36個外星文明
    」在此之前,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人類既沒有發現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也未能提供外星文明不存在的證據。若取值為1,就「證明」了外星高等文明不存在——因為這個1已經被我們地球佔了。當然這個「證明」遠不是無懈可擊的:首先,在邏輯上就有問題。我們從小學的課堂開始,就被告知宇宙是無限的,假如宇宙真是無限的,那麼在無限的宇宙中就應該有無限個銀河系。因此即使每個銀河系中高等文明只有1個,全宇宙的高等文明也必有無限多個。
  • 外星生命真的存在嗎?是否會居住在戴森球一樣的世界?
    2月28日,著名量子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FreemanDyson)與世長辭,享年96歲,他沒有留下驚豔的巨作,追求自己的喜好,沒有深入的專研,廣而泛之。儘管他沒有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弗裡曼·戴森尋找外星人的想法已經融入了探索文化,那就是著名的外星超級結構----「戴森球」。
  • 「戴森球」理論:是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的必經過程?
    而人類的文明要想繼續延續下去,則必須從地球外截取能源,甚至未來的能源需求會膨脹到要利用太陽的全部能源輸出。1960年,弗裡曼·戴森提出了「戴森球」理論,這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
  • 為什麼楊振寧在唁電中說戴森該獲諾獎 | 自由者戴森(上)
    2020年2月28日,當代偉大的思想家戴森(Freeman Dyson)由於意外摔倒而導致離世。戴森是理論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但是他的思想和視野並不局限於物理學和數學,甚至也不局限於科學,他用沒有框框、沒有邊界的思想理解這個世界,正如透過不同的窗子觀察外面的風景。所以我稱他為思想家。 1953年起,戴森一直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永久成員,之前也曾有一年是訪問成員。
  • 今天,探索外星文明不再是科學家的權限,試試ACC計算器吧!
    或者,就像著名的義大利物理學家恩裡科·費米(Enrico Fermi)說的:「大家都在哪?」宇宙中有這麼多的行星值得探索,我們的儀器和方法也在不斷更新迭代,尋找地外生命的工作的確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這些發現推動了正在進行的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的大量新研究。其中包括物理學家史蒂文·伍德林和多米尼克·切尼亞發明的外星文明計算器。
  • 外星文明可能早人類100億年產生,那它們現在到底有多先進?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宇宙的探索愈發感興趣,大家總是會討論,宇宙中究竟有沒有外星文明?科學界普遍認為,每個生命的本質,其實都是「化學製品」,而這種「化學製品」的合成方法不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有三個必要因素:能量、化學元素和液態水。我們都說,水是生命之源,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 物理學家李淼給孩子講地外文明
    出版方供圖物理學家李淼給孩子講地外文明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解悅)近日,物理學家、文津圖書獎得主李淼教授再推新作——《給孩子講地外文明》,這本關於外星智慧生命的科普讀物由博集天卷和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
  • 人類為何找不到外星文明?劉慈欣:方向錯了,他們可能不需要氧氣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探索地球,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的宇宙中。很多科學家堅信,在未知而又神秘的宇宙深處,一定存在著其他外星高等文明。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人類卻始終沒有尋找到外星文明的蹤跡。這不禁讓很多人感到困惑:難道茫茫宇宙中,人類是唯一的高智慧生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