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開設數學系、物理系、化學與生命科學系、人文與社會學系、建築學系、土木工程系、地質與環境科學系、機械系、化學工程與工藝系、電子與信息工程系、計算機系及經濟工程11個院系,43個專業。
其中,KIT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德國高校同領域中被公認為綜合實力排名第一,不僅設立最早,而且在教學質量和科研成果上更是首屈一指,其中在機器人領域的研究水平更是蜚聲國際。
KIT的Steinbuch計算中心由原卡爾斯魯厄大學計算中心及卡爾斯魯厄研究中心計算中心合併而成。這裡安裝的五臺高性能計算機向全世界的科研及商業用戶提供服務。
另外,卡爾斯魯厄市北部五十公裡的沃爾道夫坐落著歐洲最大的軟體公司SAP,KIT計算機係為SAP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專業人才,SAP也與KIT保持著密切的技術合作,從資金和項目上為後者的發展提供了強大保障。
你知道嗎?
1984年8月2日,德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在卡爾斯魯厄大學被接收;
1987年9月,中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被發往卡爾斯魯厄大學;
1991年-1995年,中國的頂級域名.CN域名初級伺服器都是由卡爾斯魯厄大學管理並運行的。
除了計算機系, KIT的化學排名德國第1,工程學排名德國第2,材料科學排名德國第2,信息學排名德國第2,電氣工程排名德國第2,經濟工程排名德國第2,機械工程排名德國第3,地球科學排名德國第3,物理學排名德國第4,另有眾多學科在最新的2021年US New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躋身全球前100!
KIT南校區建築
KIT的研究工作由多個大型研究項目組織完成,包括KIT能源研究中心,KIT材料、結構及功能研究中心,KIT基本粒子及天體粒子研究中心,亥姆霍茲會能源研究以及地球與環境研究項目等。
此外,KIT還擁有一流的研究設備,從現代化的實驗室設備到高性能的計算機系統和大型設施,不僅開闢了新的研究視野,更是該校技術發展的驅動力。
KIT北校區一角
KIT還與世界上多個國家的高校保持著良好的科教合作關係,其中的中國高校包括清華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
2014年5月,KIT在蘇州工業園區設立了中國研究院,這一跨學科綜合平臺,深化了KIT與中國在教育、科研與創新方面的交流,也體現出KIT對中國學術界的認可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