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了嗎?」是中國傳統的打招呼客套式,足以證明中國人對吃的重視。
小時候,父母總會盯著我們吃飯,生怕我們吃不飽,叮囑我們不能浪費糧食,我們都有吃飽了撐的經歷。
可吃飽了撐的也是一種病,得治!
痛心!5歲男童因吃撐,幼兒園熟睡中死亡
5歲男童小萬到幼兒園前吃過早餐,午餐時間感覺還是比較飽,但在老師「不許浪費糧食」的要求下硬撐著把剩下的飯菜都吃光了,午休時又在老師「一定要睡午覺」的要求下勉強入睡。
結果下午準備上課時老師發現小萬嘴唇發黑,已停止呼吸,緊急送醫但已回天乏術了。
一條鮮活的生命以這種方式逝去,一個幸福的家庭就此破碎!
「欲得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古人就已告誡我們,小兒不能貪食,不要讓孩子吃得過飽。
「不許浪費糧食」和「要午睡」或許無可厚非,但沒給孩子腸胃消化食物的時間和沒留意入睡後孩子的情況很失職。這位老師責無旁貸!
如果老師能及時發現孩子入睡時口中有食物流出並迅速做出相對應的措施,悲劇完全可以避免。
食物還未消化就睡下會導致食物倒流而堵塞氣管造成窒息死亡。這個教訓太慘重了!
瀋陽「吃播」在直播前倒下了
瀋陽30歲的「吃播」王先生,平時直播狂吃肘子、紅燒肉、燒雞等食物,半年多的時間體重從200斤上升到280斤,最終在一次直播前出現身體發麻、頭暈目眩等症狀,醫院連續搶救了七天未能挽回生命。
王先生詮釋了什麼叫做用生命在賺錢!
暴飲暴食不僅會引發肥胖,胃病和腸道疾病,還會導致易疲勞,老年痴呆,骨質疏鬆,腎病,胰腺炎,神經衰弱,甚至患上癌症。
飲食要適度,沒有金鋼胃,別攬吃貨活。
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吃撐了
現在菜餚調味料多,調味料本身的熱量就比較高,所以你進食的食物比正常進食所帶來的熱量還要高。
比如,10克油的熱量是90卡路裡,10克糖是40卡路裡,所以,我們平時的飲食一定要少油少糖。
鈉攝入過量可能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和痛風,也可能引起水腫。所以,平時我們也要少吃鹽,包括少吃含鈉成分較高的冰激凌、碳酸飲料、醃製食品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人每天鈉攝入量不應超過2.3kg。
另外,我們都愛吃香的喝辣的刺激食慾,不知不覺就會多吃了兩碗,造成吃撐。
你能承受幾重損失
有一次出去旅行,在一家炸丸子的小攤買了兩份炸丸子,但是丸子炸得特別硬還很鹹,味道實在不敢恭維。
我們覺得不吃浪費了,都勉強往下咽。但有一對夫妻,嘗了一個後就立馬找了一個老闆看不見的地方,把丸子全扔掉了。
他們說:不好吃為什麼要全部吃掉呢?花了錢只是一次損失,花了錢還吃光了難吃的丸子,那就是雙倍損失。如果吃壞了胃去了醫院,那才是最大的浪費。
我們低頭看了一下自己的丸子,互相對視了一眼,默默扔進了垃圾桶。
不是花了錢就一定要吃,自己撐得不行還把最後一點食物強塞到嘴裡。花了錢是一重損失,不好吃的食物讓人心情沮喪腹中翻騰,已是雙重損失,如果再長胖兩斤,那簡直就是最大的損失了。
常吃八份飽,延年又益壽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在遠古時代,我們的胃除了消化,還發揮著儲備的功能。吃飽一頓,餓三天也沒有問題。
可現在的我們,天天有得吃,頓頓吃得好。人的胃已經是只需要填充一半就足夠補給一天所需了。否則,只會讓機體超負荷運轉,造成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飢餓」兩字在古代漢語中並不是一個概念。古人認為「飢」是客觀的,是肚子裡沒有東西;而「餓」是主觀的,是大腦饞了,想吃東西。
有死者曰大飢,無死者曰大餓。——《穀梁傳》疏引徐邈說。
現代的生活水平,已是基本上不存在「飢」的情況,我們要控制的,是「饞」。
原中南海門診部主任王敏清:吃什麼無所謂,關鍵是要吃七八分飽!
少吃一口,能減輕腸胃負擔,保護心臟功能,延緩細胞老化,避免大腦紊亂,減輕體重,延長壽命。
所以,為了健康,千萬別吃過飽!
如果吃撐了,該怎麼辦呢
吃撐了胃脹大會壓著下橫膈膜周身上下不舒服,該怎麼辦呢?
1.吃撐了可以做下小動作:先跪倒,把臀部放在自己的腳跟上,挺直腰堅持10到15分鐘,緩解胃脹。
2.我們飯前喝一兩百毫升的白水可以讓你有飽腹感,而且可以激活腸胃更好的消化和吸收。但吃撐了不能馬上喝水,喝水會讓肚子更加脹更加的不舒服。
3.吃撐了可以適當給肚子按摩,不要急於運動,在原地適當按摩腹部,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食物。
4.吃撐了可以散散步,活動活動幫助更好的促進食物消化。
5.吃撐了在稍有緩解後可以吃點促進消化的水果,如獼猴桃或者菠蘿等都是非常不錯的。
6.如果吃撐了,有胃病的朋友胃實在不舒服的話,最好吃點健胃消食的藥物輔助。
切記:吃撐了不能馬上睡覺,得等上兩三個鍾食物消化了再入睡!
我們已經是成年人了,很多事情是可以選擇的。吃撐了危害甚大,大快朵頤之餘,請記住:自律,從不吃撐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