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過敏患病率整體呈上升趨勢
大連市皮膚病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李喬說,食物過敏準確地說應該叫食物敏感,指的是進食食物引發人體出現不適的症狀,包括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兩個部分。食物過敏是指由食物的組分引發了機體的免疫反應;食物不耐受是指由食物或食品添加劑引發的人體對食物的不良反應,但並沒有驚動機體的免疫反應。
目前,我國食物過敏患病率整體呈上升趨勢,原因有幾方面:生活方式的改變,蛋白質攝入的增加、非應季食品的增加、夏季寒涼食物攝入過多;診斷手段的提高;食品中的添加成分越來越多;生活中化學製劑增多,比如洗手液、消毒劑的頻繁使用削弱了皮膚黏膜的保護功能,人會越來越容易過敏;生活中化學物質的增多,包括裝修材料越來越多、生活材料如乳膠的廣泛應用;其他如塑化劑的使用、霧霾和汽車尾氣等環境問題,都可能引起過敏性疾病,也是導致過敏反應越來越多的原因,其中也包括食物過敏;交通便利,讓人們可以接觸到更多沒有嘗試過的食物,增加了過敏風險。
這些是常見的易過敏食物
據世界糧農組織報告,90%以上的食物過敏由牛奶、雞蛋、魚、貝殼海產品、花生、大豆、核果類和小麥8大類食品引起。我國食物過敏患病率排第一位的是雞蛋過敏,雞蛋也是導致兒童過敏的第一大過敏原。調查顯示,中國雞蛋過敏患病率達3%~4%,遠超西方國家1%~1.6%的患病率。牛奶排第二,嬰幼兒最易產生過敏反應,一般來說牛奶過敏患病率是0~3歲>4~17歲>成人。
「蕎麥、花椒、昆蟲等導致的食物過敏是我國特有的類型。」李喬說,一是蕎麥製品在我國越來越多地被當做保健食品普及,蕎麥粉通常作為腹腔疾病患者的補充食物,還有很多小麥過敏的人把蕎麥當做替代食品。二是蝗蟲、蠶蛹、蜈蚣、蠍子是我國很多地方的特色美食,這些異種蛋白的攝入,也可能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甚至死亡。三是花椒過敏,花椒在我國是常見的菜餚佐料,國外很少用。此外,我國對芒果、桃、龍眼、獼猴桃、荔枝等過敏的人也很多。
預防食物過敏要這樣做
食物過敏基本是可以預防的,李喬提醒要這樣做:避開過敏食物,發現某種食物可能導致自己出現過敏反應,要避免再次食用;堅持循序漸進原則,過敏原不明確時,對未嘗試過的食物可先親身測試是否過敏,以牛奶為例,先抹一點牛奶在皮膚上或嘴唇上,看是否會引起皮膚紅斑、風團、嘴巴紅腫等過敏反應特徵,如沒有反應,再口含少量,再看有無過敏反應特徵,如沒有可少量進食,待一段時間完全確定後,再安心食用,但不能多量;過敏體質的人要備好急救藥品;休克好轉後14天至30天,到醫院檢查過敏原。
如果出現食物過敏,需立即就醫。食物過敏最開始的特點是手心、腳心發癢,或頭皮發癢、發麻,緊接著會嘴唇紅腫,全身起紅斑、風團,眼睛紅腫,有人還會打噴嚏、咳嗽、喘不上氣、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再接著就可能出現眼睛看不清或者意識喪失,最後可能導致休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