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的秘密武器是什麼?」這個疑問連日來成為西方許多教育界人士及學生家長的「心病」。總部位於法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3日公布2012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測試結果,在65個參與測試的國家及地區中,中國上海學生連續第二次高居榜首。相比排名普遍靠前的東亞國家及地區,美英法等西方教育強國很沒面子。這個「國際教育方面最有影響力的排名」猶如一把魔劍刺到一些西方分析人士的心底,在批判本國教育「失敗」的同時,他們更好奇中國學生「成功」的秘訣——是因為教育水平的提高,還是源自「考試機器的錘鍊」,抑或是出自「虎媽」的調教?中國「學霸」有沒有值得西方學習的地方?雖然說法不一,但西方對中國「學霸」可能改變未來競爭格局的擔憂卻頗為真實。有媒體想起歐巴馬3年前那句強調面臨中印競爭的話:「『衛星時刻』又回來了。」而路透社則援引經合組織教育專家的話稱:「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經濟。」
「勤奮的亞洲學生稱霸全球性考試」,《華盛頓郵報》5日以此為題總結經合組織「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測試結果。共65個國家及地區的大約51萬名15歲學生參加了2012年的PISA 測試,評估內容分為數學、科學和閱讀三項。結果中國上海學生在三項測試中均排名首位。另外中國香港、新加坡、中國臺灣、日本、韓國等地的學生也都名列前茅。美國學生則在各科考試中都未進入20強。英國廣播公司稱,3年一次的PISA是經合組織舉辦的、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中等教育比較測試。這一比較教育系統標準的測試結果,已成為國際教育方面最有影響力的排名。上海學生的數學平均成績達到613分,全球平均分為494,上海中學生的數學成績高出了經合組織平均標準3個年級。
測試結果隨即在一些成績不好的西方國家引發觸動。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美國學生在閱讀和科學方面成績中上,但數學成績令人絕望。在參賽的65個國家和地區中,有29個在數學方面勝過美國,上次美國還是24名。美國教育部長鄧肯表示,這種結果描繪出美國「教育停滯的畫面」。他說:「這不符合我們希望擁有世界上受教育最好、競爭力最強的勞動者的期望。」許多人則批判美國教育政策失敗。美國教育和經濟中心主席馬克·圖克說:「現行的教育改革破產了。」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蘭迪·溫加滕說:「悲哀的是,我們的國家忽視了高分國家的經驗,這些國家極為尊重公共教育……」
同樣受到觸動的還有英法等歐洲國家。法國國際廣播電臺5日稱,法國中學生的數學能力排名下降,引發法國媒體和各方面的重視。曾經當過德語老師的法國總理艾羅表示:「這對那些說一切都好沒什麼好改的人是一記重擊,我們要把教育改革堅持到底。」法國教育部長貝勇則稱:「排名下降令人焦慮,不能接受。這是法國右派執政10年的惡果之一,是他們削減了8萬中小學教職。」
「傳統教育大國」英國的測試結果同樣令人尷尬。英國沒有任何科目進入前20名,數學排名26,閱讀排名23,位居中等。英國議會為此特意開會討論對策,天空電視臺援引英國教育大臣戈夫的話說,這項測試結果顯示,英國迫切需要進行教學改革。英國廣播公司稱,測試結果說明,考慮到經濟繁榮和教育發展的正比關係,在所有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西方和發展中國家的人均財富差距今後將繼續減小。英國學生與上海學生數學能力的差距達到驚人的24%,這種差距就好比英國AFC溫布爾登足球隊與西班牙巴塞隆納足球隊之間的差距,幾乎是無法彌補的。
「歐洲應該反思」,德國歐洲通訊社5日以此為題說,歐洲學生成績在下降,甚至北歐國家也大不如前,芬蘭媒體感嘆自己不再是「教育仙境」。東亞經濟的高速增長,與對教育的重視不無關係,歐洲到了醒悟的時候了。不過路透社稱,歐洲有些國家表現良好,瑞士和荷蘭進入前10名,德國和波蘭進步明顯。
「中國在世界學生評測體系中作弊」,美國《時代》周刊網站4日以此為題稱,中國學生成績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排行榜中中國的情況非常獨特,中國在榜上跟美國、俄羅斯、德國、澳大利亞等國不一樣,並不是作為一個國家出現的。其他國家的評測針對的都是全國學生的表現,但中國內地的評估只涵蓋上海市。而上海的教育狀況大大優於中國其他地區,此外富裕的上海家長會為學生課外補課花費大量金錢,補課費甚至超出其他地方一名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
對此,經合組織國際教育評估項目專家施萊克爾也做出澄清。《紐約時報》4日稱,施萊克爾表示,不能認為上海代表中國,「我認為拿上海跟美國比較沒有意義,但可以拿上海與麻薩諸塞州比,也可以拿上海跟大小類似的歐洲國家比」。也有人質疑上海樣本的選擇,雖然這座城市擁有大量的中產階級,也有眾多農民工,他們的子女大多只能上質量差的學校。施萊克爾就此解釋說,測評已經將學校質量的不同納入考慮之中,以澳大利亞教育研究委員會為主的評估機構從上海200多所重點學校和民辦學校隨機抽選了6374名學生參加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