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土匪」二字,首先想到的就是粗狂的外表,粗魯的行為,半路搶劫,打家劫舍...東北土匪的入夥儀式黑話叫「掛柱」,掛柱一般分保人保舉和自己投靠兩種。保人保舉相對簡單些。這個保人—般和土匪比較熟悉。頭回提出有人要入夥,第二回再提出時,要有個字據,交土匪為專門的人保管,上面寫明被保舉人的來意、願意「走馬飛塵」、「不計生死」等字樣。對沒有保舉人、自己提出來「掛柱」的人,則要經過相對嚴格的盤問。來者首先試探他的膽量,這叫「過堂」。「過堂」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叫來者在頭上頂個葫蘆或酒壺之類的東西,讓他朝前走去,不允許回頭。當他走到百步之外,土匪頭子突然舉起槍射去,將葫蘆或酒壺之類的東西擊碎。隨後,土匪頭子叫人去摸摸來者的褲子,看他是否尿了尿。如果尿了,說明膽小,當不了土匪,就把來者轟走。如果未尿,則可進行正式的入夥儀式。
另一種考驗的方法是陪著土匪出去搶劫,或者不給他槍和刀讓他去「踩盤子」、「望水」,打探情況。如果來者幹得很出色,就會有人向土匪頭領匯報說:「這人騮過了(考驗過了),還算頂硬(能挺住、膽大)!」在東北匪團混生活者,同樣是辛苦忙碌的打工族。土匪也需要面試和實習期,自清末開始,東北歷經甲午戰爭、俄軍入侵和日俄戰爭蹂躪,導致地方上槍枝泛濫,土匪多如牛毛。是什麼樣的人才在當土匪?基本以欠債者,賭徒,通緝犯和破產農民居多。他們當土匪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發財。土匪歌謠唱道:「當鬍子,不發愁,進了租界住高樓;吃大菜,住妓院,花錢好似江水流,槍就別後腰,真是神仙太自由」。雖然三百六十行裡沒有匪行,但對於一無技術二無資本的人來說,這是最有可能發財、當官、吃好喝好的工作。
其實土匪生活遠沒有電影中那麼瀟灑。本文將帶你穿越到那個時代,一覽東北土匪日常生活,了解他們怎麼入夥,如何穿著,工資用怎樣結算……東北土匪真實生活情況,遠沒有影片中那樣瀟灑。在東北匪團混生活者,同樣是辛苦忙碌的打工族。「人逼急了為匪,狗逼急了咬人」。近代以來,中國有兩個地方的土匪賊出名。一個是湖南湘西的土匪,一個是東北的土匪。比起大部分由國民黨殘部構成的湖南土匪,東北的土匪帶有東北特殊的地域性特點,粗狂豪放、心狠手辣,帶有一層神秘的色彩,也不乏俠肝義膽、除暴安良的正義之舉。記得十多年前去吉林德惠郭家的大舅家,他正和一個老人嘮嗑。談起父親是幹什麼的,這個接近六十歲的老人笑著用食指颳了一下唇邊,動作十分嫻熟自然,有點不好意思:「鬍子。」這是一種對於土匪的隱晦說法。
「八一五」日本投降之後,社會秩序失控,土匪再次活躍起來,瘋狂殘殺翻身農民,破壞土改,成了國共兩黨成敗的籌碼。當時,東北154個縣(旗)中,100多個被「鬍子」盤踞著。共產黨佔據的不到50個,鬍子血洗縣城,包括籮北縣長在內的20多人,被拉到郊區集體槍殺,依蘭縣委書記的妻子被糟蹋後上吊自殺。新中國成立後,肆虐數百年的東北鬍子終於消失了。但是現在那些搜刮民脂民膏、巧取豪奪、搶劫犯罪的人,再次稱他們為土匪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