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汪,來點兒米飯」 研究表明狗更適合澱粉飲食

2020-12-24 人民網

  DNA研究表明狗更適合澱粉類飲食。圖片來源:iStockphoto/Thinkstock

  狗狗也許更喜歡牛排,但是它的消化系統已經非常適應米飯和土豆。這是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研究發現相比它們的祖先狼,狗已經進化為一種食物更加多樣性的動物。這種轉變與基因變化同時發生(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人類身上),這將支持狗與人類有著相似進化歷程的觀點。

  事實上,在超過1.1萬年前的歐亞大陸上,狗就已經從狼演化而來,儘管對於狗何時發生演化以及如何進化成功還存在異議。狗在從狼群成員轉變為家裡的寵物的過程中,包含的不僅僅是與人類相處的能力,來自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進化遺傳學家Erik Axelsson說。他和同事將狗的DNA與狼的DNA進行了對比,以此來研究是什麼基因對馴化過程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從世界各地找來12隻狼和14個品種的60隻狗做DNA測序。他們首先尋找DNA中的單個鹼基對,各個基因的鹼基對是不同的,並以此確認大約400萬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

  這項研究從所有122組基因中發現了36組促使狗進化的基因。研究小組日前在《自然》雜誌中報導了這一成果。其中,在腦部基因中有8組是參與神經系統發育的,這些基因使得狗更加溫順,從而解釋了狗如何過渡成為人類的好朋友。

  更令人驚奇的是,研究人員發現了狗體內消化澱粉的基因。研究人員對狗的30組拷貝基因進行分析後發現,在小腸內的一種蛋白質能夠分解澱粉。研究人員注意到,狼只有兩個拷貝,並且研究結果表明,狗的基因比狼的相同基因活躍28倍。更多的拷貝意味著更多的蛋白質,試管研究表明,狗在消化澱粉(如小麥和大米)方面的能力是狼的5倍。人類的這類基因拷貝也是不同的:那些有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習慣的人群——例如日本人——比非洲姆布蒂人這樣在飲食中澱粉比重很小的人群擁有更多的拷貝。「我們以非常相似的方式適應著農業發展過程中激烈的飲食變化。」Axelsson說。

  沒有參與此次研究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狗進化生物學家Robert Wayne為這項研究結果感到激動。他說:「狗與狼不同,狗不需要像狼一樣的飲食。狗與人類以及人類的飲食協同進化。」

  (楊濟華 譯自www.science.com,1月28日)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只有狗叫聲「汪汪」是水字旁?
    接下來你將看到:● 狗叫和水有什麼關係?● 憑什麼「汪汪」能從臨時工轉正?● 古時候的狗怎麼叫想寫貓不想寫狗的值班編輯 / 宅殆汪汪說的是水,怎麼就變成狗了呢?-+-翻閱文言文,我們幾乎很難發現用汪汪來表示狗叫的。但是確實有「汪汪」這個詞。
  • 汪汪狗語翻譯
    汪汪狗語翻譯 學習辦公 大小: 11.69M
  • 千金難買老來瘦!研究發現:少吃點兒,能長壽!
    現在,研究衰老的科學家們已經給出了簡單的答案:少吃點兒!常言道,千金難買老來瘦。的確,經驗與科學實驗都告訴我們,成年期的飲食限制可以大大延長壽命,改善不同物種的代謝健康。但什麼時候開始改變飲食才能收穫這種終生的益處呢?
  • 米飯和饅頭哪個最容易長胖?想要減肥的,別再吃錯了!
    首先長期不吃碳水,人體就無法獲得能量,也會影響身體的正常運轉,而且還會影響女性的月經,也就表明長期不吃碳水的女性,心情也會受到影響,因此也會影響女性的內分泌,反而會影響減肥效果。因此在這裡也呼籲廣大減肥人群,減肥期間不要一味杜絕碳水,如果一點碳水也不吃的話,不但減肥效果受影響,還會給你的健康帶來安全隱患,那就有點兒得不償失了。
  • 米飯、麵條和饅頭,血糖高的人適合吃哪個?搞清楚了才能安心吃!
    隨著社會的發展,飲食條件越來越好,很多人都暴飲暴食,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身邊的糖尿病人越來越多,因為糖尿病也叫富貴病,除了有一部分是因為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大部分都是因為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造成的。是吃米飯好,還是吃麵條和饅頭好,有的人說,米飯的升血糖太快要少吃,麵食和饅頭可以多吃一些。這種說法正確嗎?據權威營養機構研究顯示,實際上在升糖指數上面,他們都差不了多少。不過在熱量上,面和饅頭確實要低一點,準確的來說,兩碗面加起來的熱量跟一萬米飯差不多。這樣看起來,好像麵條可以更好的控制血糖。
  • 如何選擇適合你的興趣愛好(十九),養狗
    圍城網的搖搖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如何選擇適合你的興趣愛好」系列專輯的第十八講 ——養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我國興起了一股養狗的熱潮。人們養狗的熱情空前高漲起來,城市居民的養狗量日漸增加,這對養狗業的繁榮和狗種類的繁殖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中國本身的中華田園犬品種,國外的寵物狗如金毛、貴賓等也走進了千家萬戶。
  • 人對著狗汪汪叫,狗能聽懂嗎?奇葩問題背後,有主人不知道的知識
    根據瑞典科研機構的研究《MEOWSIC STUDIES》中已經證明了一點:貓咪會通過改變自己的「喵喵」聲來常識與主人溝通,而且養貓的家長應該會有經驗:當你對一隻貓咪用細細的音調喵喵叫時,它們的耳朵會有反應,好像在嘗試聽你說了什麼。那我們把問題中的主角換成狗狗,事情又是怎樣的呢?
  • 親子故事繪本《神探狗汪汪》
    神探狗汪汪接到求助電話, 原來是鴨媽媽的一個寶寶不見了! 狗汪汪和助手花生米趕緊出發去找小鴨子。半路上,遇到了河馬。
  • 剩米飯的新鮮做法,比新鮮米飯更好吃,快來學習
    每當家裡來客人,或者寶寶挑食,鬧小情緒就會不吃飯,然後一大鍋米飯就擱在那,倒掉太浪費了,吃也吃不下了。該怎麼辦呢?其實有很多人會特意煮一鍋米飯,留著第二天吃。因為剩米飯的口感有些做法比新鮮米飯更好哦。現在告訴你剩米飯的「新鮮」做法,而且比新鮮米飯更好吃,快來學習吧。
  • 大量研究表明:養寵有益健康
    這個適合於狗主人。如果你喜歡和自己的狗狗散步,那麼你會比那些不遛狗的人更健康、更苗條,並且接近達到建議的體力活動水平。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資助的一項針對2,000多名成年人的研究發現,與不遛狗的人相比,經常遛狗的人運動量更大,而且肥胖的可能性也更低。
  • 這些家常菜配米飯,營養低還易長胖!換種吃法更健康~
    其實,土豆熱量低,升糖指數也遠低於大米白面,飽腹感強,是不錯的主食,適合糖尿病人群和有減肥需求的人。但要替代部分主食來食用,且以蒸煮的吃法為好。2改變就餐順序,最後吃主食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用餐時,先吃主食,餐後血糖會陡然升高;*主食和菜混著吃,血糖略有降低,但依然很高;*最後吃主食,餐後血糖上升比較平緩,
  • 這些家常菜配米飯,營養低還易長胖!換種吃法更健康~
    其實,土豆熱量低,升糖指數也遠低於大米白面,飽腹感強,是不錯的主食,適合糖尿病人群和有減肥需求的人。但要替代部分主食來食用,且以蒸煮的吃法為好。 2 改變就餐順序,最後吃主食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 *用餐時,先吃主食,餐後血糖會陡然升高; *主食和菜混著吃,血糖略有降低,但依然很高;
  • 研究表明,堅持地中海飲食計劃,可以促進長壽!
    得益於對地中海飲食的大量研究,它連續三年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最佳飲食排行榜上名列榜首。關於這種飲食有很多值得喜愛的地方,但一項新的研究強調了它最令人興奮的優勢之一:促進腸道健康的潛力。這項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遵循這種飲食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腸道健康,從而促進長壽。
  • 糖尿病人不能吃米飯?錯!這5種米飯很適合糖尿病人吃
    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正確的飲食也是穩定血糖的主要措施,很多糖尿病人在發現自己血糖高就以為自己只要不吃含糖高的食物就好,雖然含糖高的食物要避免,但是生活中一些熱量以及澱粉高的食物也要注意。特別是米飯,很多糖尿病人不知道的是米飯也是會導致血糖波動,所以患者在選擇米的時候也是要謹慎。
  • 不吃主食更健康?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不適合所有人
    不吃主食更健康?  健康新飲食主義不適合國人  最近,一本名為《穀物大腦》的書風靡朋友圈。之所以成為「網紅」,在於顛覆了常識。作者認為,現代人類之所以會被肥胖、心臟病、癌症、阿爾茨海默症等各類慢性疾病困擾,罪魁禍首就在於「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
  • 吃澱粉會發胖嗎?
    澱粉類食物,主要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我們常見的穀類如米飯、麥片等;面類麵條、餃子、麵包等;薯類土豆、山藥、番薯等;豆類的紅豆、綠豆、豌豆等。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功能營養素。人們會想到通過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來控制熱量。
  • 控制飲食,不吃米飯體重為什麼掉的很快?
    首先說,吃米飯並不會導致發胖,我從小就是吃米飯長大的,自己家裡種水稻產大米,小時候都是用大鍋蒸米飯,每頓都能就著各種燉菜吃一大碗,從來沒有胖過。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而澱粉容易使人產生飽腹感,況且大米的熱量很低,所以經常吃米並不會引起發胖。至於控制米飯後,為什麼體重掉得特別快?主要原因可能是以前吃得過多,因為控制飲食以後吃得少了所以體重就掉得快。
  • 主食米飯與雜糧,如何選擇更健康?
    但是近年來,隨著人們營養意識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日益豐富的選擇,對於米飯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 「米飯到底該不該吃?」,這是老一輩和年輕一輩的人經常爭論的問題,到底該聽誰的呢?雖然米飯與網傳的「垃圾食品之王」的名頭還是有區別的,但是對於血糖較高的朋友們來說,平時吃米飯還真得注意了!
  • 健康飲食結構:低澱粉高脂肪
    一項重大的新研究顯示,比起那些遵循衛生部門數十年來一直推崇的低脂飲食的人,不吃碳水化合物但攝入較多脂肪、乃至飽和脂肪的人,消耗的體脂更多,並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低。但是,通過在一段時間內評估個人及其飲食習慣,近期的臨床研究描繪出了一幅更為複雜的畫面。有些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證據顯示,人們可以通過攝入較少的碳水化合物和較多的膳食脂肪——反式脂肪除外——來大幅度降低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這些新的發現說明,這種做法能更有效地減少體脂,並同時減輕體重。
  • 吃米飯容易發胖,為何日本人愛吃米飯,肥胖率低還長壽?告知真相
    中國人吃得最多的主食是米飯,而日本人最常食用的主食也是米飯。但是也有研究顯示,米飯屬於碳水化合物,能夠為人體提供能量,同時也是引發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我國的肥胖率是7%左右,日本的肥胖率卻是亞洲最低,只有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