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得最多的主食是米飯,而日本人最常食用的主食也是米飯。但是也有研究顯示,米飯屬於碳水化合物,能夠為人體提供能量,同時也是引發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我國的肥胖率是7%左右,日本的肥胖率卻是亞洲最低,只有3.2%。
吃米飯容易發胖,但日本人天天吃壽司,白米飯,為何肥胖率低還很長壽?告訴你真相,或許就是這2個原因影響的。
1、日本人吃硬不吃軟,吃冷不吃熱
在製作米飯時,大米裡面的主要成分澱粉,可以分為兩種,支鏈和直鏈。如果食物加熱過度,如果在蒸煮大米時,放入比較多的水,很容易讓裡面的澱粉遇水膨脹,就會溶於水,從而變成糊狀,這是更容易被人體所消化吸收。而比較硬的米飯中,澱粉老化部門明顯,而且產生變得熱量更低,富含直鏈澱粉的食物更不容易消化吸收,也就不容易發胖。
而且日本人大多會吃涼的米飯,比如做壽司時,經常都是用手的溫度捂熱米飯,然後在放入食材。這樣比較涼的米飯,和熱的米飯相比,更不容易被人體吸收,也不容易導致發胖。
2、飲食清淡
雖然我國和日本都是比較喜歡吃米飯的國家,但是兩國的飲食習慣卻不相同。中國人性格熱情,比較喜歡豐富的菜餚,雞鴨魚肉,煎炒烹炸樣樣精通。喜歡吃的飲食味道也都是比較濃烈的。
但是日本人更喜歡吃清淡的食物,比如味增湯,或者直接生吃海鮮等。口味更加清淡,飲食也多選擇魚類,蔬菜等脂肪含量比較低的元素,更不容易導致發胖。在海產品中,不僅脂肪含量比較低,而且含有的蛋白質以及營養也是比較全面的,日本人更喜歡清淡的飲食方式,這也是日本人肥胖率低,而且長壽的一大原因。
我國和日本同屬於亞洲國家,兩國的地理位置也比較相近,雖然有著同樣的主食喜好,但是飲食習慣不同,就影響了兩國的肥胖率,長壽人數的差距。國人如果想要減少肥胖,更長壽,不妨學習日本人的飲食習慣。
吃米飯時避免「趁熱吃」,這樣能夠減少裡面的澱粉消化吸收,也可以學習日本人壽司的做法,適當的放一些醋,能夠促進食物的消化,也降低體內的血糖值,更不容易出現肥胖。吃米飯也要注意七分飽,避免食用過量,導致肥胖。
在飲食習慣方面,避免辛辣刺激,生冷食物,減少食物中的糖,鹽,油等,能夠避免因為攝入過量的糖分,油脂導致肥胖,也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讓人們更加長壽。
如果能夠在這些方面學習一二,或許也能夠吃米飯但是不容易發胖,還可能降低肥胖率,延長壽命。如果在飲食合理的前提下,堅持運動,相信國人或許也能比日本人更長壽。在生活中,清淡但是營養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都是避免肥胖,長壽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