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仕途之路並不順遂,青年時期的柳永,有著一腔熱血、滿懷抱負,曾經多次參加科舉考試,期望在功名路上實現自己的一番宏圖,但是這個理想,並不容易實現。
初次參加科舉考試時,柳永並沒有因驚豔的才華脫穎而出,而是像大部分苦讀的才子一樣遺憾落榜。此時他的心情可以說是尚有失意,卻不至於壓抑,便作了一首《鶴沖天》表達了自己的怨望和期望: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遊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首詞既表達了對科考的失意,也體現出柳永樂觀的性格,他沒有對最後一句進行更改便把它拿出來,加上柳永自帶的「流量」和粉絲效應,這首詞很快就傳到了宋仁宗的耳裡。
一向對柳永常出沒於煙花柳巷有意見,聽了「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兩句很是生氣。
考上進士,及仁宗臨軒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後來有人向宋仁宗推薦柳永,仁宗便說「此人風前月下,且去填詞」。被認為行為不加檢點的柳永就這樣得罪了宋仁宗,被拉入了仕途的黑名單。
雖然後來他無奈自稱為「奉旨填詞柳三變」,流連於歌伎伶人之間,但是也沒有放棄仕途之路,終於在暮年時,仁宗特開恩科後登上進士。也因他常年與底層百姓為伴,為官期間,他體恤百姓疾苦,撫民清淨,也得了一個「名宦」的名聲。
用法解析:
適用主題:坎坷人生、樂觀豁達、堅定理想等,如2015年北京卷《深入靈魂的熱愛》。
示例:
突破障礙實現遠大抱負的過程並非是容易的。柳永懷有一腔抱負卻因「行為不檢」被宋仁宗阻擋在仕途門外,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是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皇帝的刁難,直面困難,終在暮年登上進士,撫民清淨;同時也能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為伶人歌女賦詞編曲,活成世人眼中離經叛道的樣子。
柳永詞作《雨霖鈴》中的「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就像是他一生的寫照,千裡茫茫,在茫茫煙波中望不見天際,一生漂浮,任漩波衝流,卻難忘年少初心。藝 術 源 於 生 活 根 植 創 作 之 源
柳永常年流連於煙花柳巷,穿梭於歌舞伎人之間,真切體驗著伶人歌者等底層人民的艱苦生活,與她們一同感受勾欄瓦肆的愛恨情仇,他的詞是根植於真實土壤的,是從「根」中獲取創作源泉的。
柳永被宋仁宗拉入黑名單之後便在青樓內開「工作室」,為了創作出人們喜聞樂見的作品,他的生活起居大部分在青樓內完成,與青樓歌伎之間建立起濃厚的感情。
由此,柳永的詞裡女主人公也多為青樓女子,他通過描寫市民階層的愛情故事,寫出了世俗女性大膽潑辣的愛情意識和被遺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內心的哀怨苦悶。
圖片來源:梅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他把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讓詞更往平民化和大眾化發展,挖掘引人共情的地方。柳永像是民間百姓的發言人,正因為他根植在民間,了解底層人民的生活百態,才能勾勒出一幅幅生動而又充滿感情的瓦肆風情,讓「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他一生清貧,雖不受同時代文人的待見,但是卻在民間收穫了一個又一個的「知己好友「。曾有軼聞,在他死後,大江南北的伶人歌伎聚集古城襄陽,一路身著柳綠花紅、唱著柳永生前作的纏綿悱惻的情歌為他送葬。
用法解析:
適用主題:藝術創作、貼近生活、世情等,如2015年上海卷《造就和諧自我》。
示例:
藝術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藝術作品無論是陽春白雪,抑或是下裡巴人,紮根於生活源泉才是持續創作的重要基礎。
柳永深諳此理,當他仕途之路受到阻礙時,他沒有因此自暴自棄,而是於勾欄瓦肆間為民間藝人填詞編曲,感悟生活的源泉的同時不斷創作出膾炙人口的詞曲,給後世留下一首又一首驚豔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