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一首婉約之作,波瀾起伏,讀之令人思緒萬千

2020-12-16 品詩賞詞

歲月無聲、日月輪轉,暮秋時節、傷懷念遠。杜甫在秋末登高望遠,水闊蒼梧野,天高白帝秋;陸遊也在暮秋抒寫感懷,射的山前雲幾片,一秋不散伴漁翁。飛鳥開始隱遁,衰草逐漸枯萎,越是清幽的處境,越是讓人感慨頗多。

如此蕭瑟的場景,更讓遊子難耐寂寞。若是在幽靜空山、雲深之處,這種空虛也許還容易理解。可是一位才子身處繁華鬧市,心卻牽掛遠方,這之中的深情更是令人傷感。下面介紹柳永的一首婉約之作,波瀾起伏,讀之令人思緒萬千。

卜算子慢

北宋:柳永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引疏砧、斷續殘陽裡。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

脈脈人千裡。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盡無言、誰會憑高意。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雲誰寄。

柳永,原名三變,字景莊,是北宋著名的婉約派詞人。年少的時候,柳永與宋代一般文人一樣,醉心於功名利祿。可惜他生不逢時,命蹇不遇。不過詞人心情直爽,並不矯情加以掩飾,自述「念利名、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這些正是他愁悶心理的真實剖白。

雖然仕途受阻,但一個大男人總不能一直呆在家裡無所事事。而且詞人也是多年寒窗苦讀,自然不願躬耕隴畝,於是只好外出闖蕩,一邊謀求功名,一邊尋找生計。

俗話說,龜有龜路,蛇有蛇道。柳永無緣結識那些達官貴人,卻被青樓的歌女崇拜,於是凡有飲水處,皆唱柳永詞。

柳三變不經意間好像找到了一種歸屬感,於是他瘋狂填詞,每次只要新作剛一出爐,立刻就被譜曲演唱,然後就在大街小巷開始流傳,柳永也名噪一時。

不過柳永心中總是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他相信自己的能力,更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圖。可是期望越大,失望越深。幾次落第後,他終於萌發歸意。

他開始惆悵地感嘆,芳年壯歲,離多歡少。雖然汴京繁華依舊,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更令他觸目傷懷,於是他悲憤地寫下這首名作。

開篇就展現出一種秋色深沉的氛圍,楓已老、蕙已殘、花已衰。暮秋時節,詞人登高望遠,滿目都是一片蕭瑟。「敗紅衰翠」,也啟迪李清照寫出了「綠肥紅瘦」,令人讀之感懷!

斷斷續續的砧聲,還有一抹如血的殘陽,都讓詞人立刻感觸,「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可是所傷者何?又所念何人?柳三變並未點破。他只把自己直觀的悲秋情緒徑直道出,其底蘊與內涵卻留給了讀者去玩味。

詞的上片寫景,至於他為何「新愁日恨相繼」,卻只在下片曲曲道出。換頭兩句先感嘆人隔異地,這種感嘆歸罪於眼前的萬重煙水。既而又怨恨雨過天晴,視野寬闊,而家鄉遙遙,無從尋覓。

翠峰,指巫山十二峰。據宋玉《高唐賦》記載,楚襄王嘗遊高唐,夢一美麗女子。這裡暗用高唐神女的典故,表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不僅如此,三變還怨遠客孤獨,沒有知音,更沒有誰能理解眼下登高的九曲衷腸。他更怨自己縱然用紙筆寫出離腸萬種,而又無法給對方寄去。下闕一氣轉注,聯翩而下,抒寫了作者心中的無可奈何,真是千迴百轉,令人迴腸盪氣。

這些年,柳永走遍整個汴京,也把風景看遍,更被無數痴情人追尋。可是他卻像一片孤雲,又似一隻飛鳥,內心充滿了千愁萬緒,縱然此處月光無比皎潔、市井極其繁華,也難以留住一顆思鄉之心。

兩處風情,萬重煙水」,遠方的人啊,在靜靜守候,卻不知親人何時歸來!而「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雲誰寄」,又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失去豪情壯志的詞人的極度鬱悶。

芳華過、正落魄,何顏面、踏歸途?三變啊,你為何如此善於填詞,真令人思緒萬千!

相關焦點

  • 柳永的一首詞,美景寫悲情,堪稱相思「登頂之作」
    柳永的一首詞,美景寫悲情,堪稱相思「登頂之作」美好的愛情值得祝福,錯過的愛情讓人惋惜。古人云:「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親情血濃於水,愛情卻是難以割捨。有人說古人思想保守,但是在愛情上確實一點也不含糊的,今天為大家分享一首關於愛情的經典之作,宋詞《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下面我們先來賞析一下原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 多情自古傷離別,柳永代表作《雨霖鈴》
    宋代著名婉約派詞人柳永,把離別寫出了新高度。他的一首《雨霖鈴》千古傳誦。有人說,這首《雨霖鈴》就是宋代的《別賦》。這首詞一出,遇到朋友分離的時候,都會吟誦「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還有人說,這首詞代表著北宋婉約派詞人的最高成就,這首詞一出,其他吟誦離別的詞都變得黯然失色。
  •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一首離別詞,頗有幾分柳永宋詞的婉約情致
    今天我們所品讀的這首詞,就是國學大師王國維一首非常著名的離別詞。細細品讀這首離別詞,可以看出存在於其中的柳永宋詞的情感基調,和之前的婉約詞一脈相承,讀來給我們帶來諸多人生感慨。且看:畫舫離筵樂未停,瀟瀟暮雨闔閭城。那堪還向曲中聽。
  • 柳永的婉約詞和蘇軾的豪放詞,各有哪些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
    在詞的創作格調上,柳永實際上延續了唐末溫庭筠「花間派」詞的風格,內容側重於表現兒女情長,韻律和諧婉轉和諧,結構縝密細緻,語言清新圓潤,整體風格如同江南水鄉羞羞答答的少女,有一種含蓄、柔和、婉轉之美,因此,這類風格的詞,在宋代被稱作「婉約詞」。
  • 五位婉約派最著名的代表,每人一首成名作,你幾乎都會背誦!
    宋詞在整體風格上,又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是以範仲淹、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婉約派代表人物非常多,有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李清照、李煜、溫庭筠等等。相對於氣象恢弘豪放派來說,婉約派更是側重兒女情長,語言圓潤,重音律邪婉具有符合中國人個性的婉轉之美。
  • 原來電影《無名之輩》插曲這都勻方言歌曲,是出自柳永的這首詞作
    都沒注意到原來這首歌是在以另一種方式闡釋演奏柳永那首經典詞作《雨霖鈴》,曾經背過這首詞作,似乎也還沒完全忘掉,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萬千風情,更與何人說!古人很厲害,靠著詩詞文賦便能烘託出他們的想要表達的情緒,營造出他們想要的意境。
  • 柳永的一首佳作,讀了12個字就愛不釋手,句句都值得背誦
    北宋初期的宋詞重婉約風格,不尚直敘情意,一般採用景語點染情意。有些作品僅寫景語,不著情語,如晏殊的「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西風颯颯、桐葉蕭蕭,一股涼意透人心底。而窗外淡淡月色,朦朧慘澹,可謂景語就是情語,令人心傷。
  • 北宋婉約詞之集大成者,不是蘇軾,也不是柳永,乃是這樣一個詞人
    唐詩宋詞雖然,宋詞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以蘇軾的「大江東去」為代表的豪放詞,但其實,婉約詞才是宋詞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即便是以豪放詞名世的蘇軾,本身也是婉約詞的創作大家,寫出了「十年生死兩茫茫」等膾炙人口的婉約詞。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那麼,若要提及北宋婉約詞的集大成者,很多人都會想起柳永。
  • 婉約派大師柳永十首詞作,寫山水抒情堪稱一絕,深讀四遍才能領悟
    我上中學時,很多人將柳永的詞抄寫在筆記本上,那些纏綿悱惻的文字,打動了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情竇初開、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我記得我在自己的日記裡,也抄寫過柳永的詞。他的詞讀第一遍覺得美,讀第二遍覺得意境不凡,讀第三遍覺得有些傷感,讀第四遍可以發現絕妙之處。
  • 柳永最經典的20首詩詞,你可以不會背,但一定要讀一次
    在內容上,柳永的詞既有愛情的婉約,又有懷才不遇,天涯淪落的傷懷。他擅雅致之語,也擅俚俗之語,豐富了詞的內容與表現形式,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
  • 柳永抒寫別情的千古名篇,下闕一個妙處,還勾起了蘇軾的爭鬥之心
    北宋大詞人柳永擅作慢詞,並能「變舊調為新聲」修改詞曲。他有一首《雨霖鈴》,被認為是史上第一首「雙調慢詞」。詞牌本身自帶典故,詞曲正文更是金句層出不窮。比如在這一首《雨霖鈴》中,他訴說與愛人分別時,雙手交握,含淚相望,正「無語凝噎」。 換一個花間詞老派作者,就不肯直說「蘭舟催發」。非要去寫「江頭潮平」、「舟人報潮」,通過「婉約」的暗示來告訴聽者,這是船要啟航了,在催促戀人早早分手,而柳永就非要直說船夫來催促我上船。
  • 柳永最經典的20首詞,你可以不會背,但一定要讀一次
    在內容上,柳永的詞既有愛情的婉約,又有懷才不遇,天涯淪落的傷懷。他擅雅致之語,也擅俚俗之語,豐富了詞的內容與表現形式,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
  • 沉默老師伴你讀《宋詞選》之二十:《鳳棲梧》柳永
    如果將宋詞比作浩瀚的星河,那麼柳永稱得上是這浩瀚星河中閃耀著別樣光芒的一顆星辰。自幼出身官宦世家的他,被寄予厚望,也曾有功名治世之志。他才情並茂,由於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並替她們填詞作曲,便被看成是行為狂蕩的浪子。
  • 柳永最經典的20首宋詞,你可以不會背,但一定要讀一次
    他是第一個職業詞人,也是第一個大量創製慢詞的詞人,據統計,在宋詞880多個詞調中 ,屬於柳永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個。柳永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在內容上,柳永的詞既有愛情的婉約,又有懷才不遇,天涯淪落的傷懷。他擅雅致之語,也擅俚俗之語,豐富了詞的內容與表現形式,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晚年的柳永回想少年之時,寫下了這首詞,一生所感全部融入其中!
    說到宋詞,兩大流派:豪放派與婉約派的較量從來都是國內學者與文學愛好者關注的焦點。兩大派的代表人物,想必大家可以脫口而出:蘇軾和柳永!蘇軾的詞在前面已經介紹過不止一次。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婉約派掌門人——柳永。
  • 古詩詞文賞析之宋詞《雨霖鈴·寒蟬悽切》柳永
    離愁之深,別恨之苦,溢於言表。從詞的結構看,這兩句由上闋實寫轉向下闋虛寫,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下闋著重寫想像中別後的悽楚情景。 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 解讀柳永(3):在宋朝比閱讀量,蘇東坡的詞為什麼難超柳永?
    宋朝多數人認為柳永的婉約詞才是詞壇正宗,甚至還有很多人認為蘇軾的詞不是詞,只是「(長短不齊的)詩」。甚至蘇東坡的弟子陳師道也說,蘇軾則是用寫詩的方法作詞,這就如同讓歌舞廳裡五大三粗的雷大跳舞一樣,可能動作都很整齊標準,但是並不能體現出本色(「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南宋王炎在也力主婉約,排斥豪放派的詞作,認為詞以」婉轉嫵媚為善「(《雙溪詩餘自序》:「今之為長短句者,字字言閨閫事,故語懦而意卑,或者欲為豪壯語以矯之。
  • 鳳棲梧:柳永作品中長期被人誦讀的一首詞,結尾更是千古名句
    說起柳永,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婉約派詞人,最擅長寫與男女之情有關的詞,如《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 柳永寫了一首清明詞,因為生僻字太多無人能全部讀對,不服你試試
    短短四句話,卻一句一景,完美對應了起、承、轉、合四大模塊,結構完美,意境悠遠,堪稱清明詩篇的典範之作。(杜牧《清明》詩配圖)論知名度,杜牧的《清明》固然千古無二,但若論詩詞美感,卻也不乏傳世佳篇,柳永的《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便是其中的驚豔之作。
  • 柳永思念妻子寫下一首詞,全詞語言優美情景交融,讀來扣人心弦
    因為士大夫階層流行的詞作,是歐陽炯在《花間集序》中說的:「則有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懺之玉指,拍案香檀。不無清絕之詞,用助嬌嬈之態。」柳永中年時期漫遊江南,寫過一些優秀的羈旅行之詞,有一首叫《歸朝歡》詞作,就是他眾多作品中的代表作,這首詞寫的是在冬季的某一個清晨,詞人因為要早行,所以勾起了他懷念故鄉的情思。柳永,福建崇安人,他早年離開家鄉,來到京城汴梁求取功名,在京城一呆就是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