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晚上突然興致來了,熬著夜在循環的聽著這首《瞎子》,貴州都勻話的這首歌,此刻的我與都勻的距離超過十萬八千裡。這首歌一個人寂靜的時候聽著會有種很悲很悲的感覺,有種悲傷的意境。看著這歌詞聽著堯十三的聲音,對著那歌詞一字一句的再去體會這熟悉的都勻話。都沒注意到原來這首歌是在以另一種方式闡釋演奏柳永那首經典詞作《雨霖鈴》,曾經背過這首詞作,似乎也還沒完全忘掉,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萬千風情,更與何人說!
古人很厲害,靠著詩詞文賦便能烘託出他們的想要表達的情緒,營造出他們想要的意境。而我們讀者能從中自然感受到流露的種種風情,過去他們靠著詩詞這些表達傳遞著情緒,音樂也有,也有那些古時唱法的詩歌,但在今天似乎並不怎麼的流行。今天的我們有我們的流行曲,小眾的傳統撐不起如今的國風音樂,曾經也沒注意到有這麼多人也在默默地支持著國風,用著他們的方式闡釋著他們的理解,用音樂傳遞著古風、國風,在我看來,這首《瞎子》就是一首國風音樂。
首先先不管你聽這首歌你能不能從音樂中找到柳永這首《雨霖鈴》的影子,但應該肯定的是,這首你一定感受了其中傳遞的悲傷情緒。看著電影中的場景,配上的這段音樂插曲部分,你應該能感受到當時營造的悲傷場景吧。也許有的人沒有看過《無名之輩》這部電影,或是沒聽完這首歌,但不妨礙我們了解這麼一首另類的國風歌曲。這首歌很容易勾起人的傷心事,情不知所起,一觸而動之。悲從而起,由樂導之,始於心也。悲傷的人聽悲傷的歌,什麼又是悲傷的人,我想大多人都免不了悲傷這情緒吧,都應該有過吧。只是生活逼迫著人堅強,讓人更堅定,隱藏起來了吧。
只聽音樂,不管你有沒有聽懂這歌詞,它就只是在演奏一種悲傷的故事而已,就像是柳永《雨霖鈴》中所營造的意境一樣,你只是能猜測柳永當時的心境,知道他是悲傷的,卻很難說出他為什麼悲傷,因為那只是他所作的一首詞。這首《瞎子》用著貴州省都勻的方言緩緩的唱著,唱出了這首詞作的一種悲傷意境,比起勾起所有人的悲傷心事,它更容易勾起遠在他鄉的異地人,或是說是勾起身在異鄉的貴州都勻人的更多愁緒悲傷吧,畢竟這帶著家鄉的口音,始終有種家鄉的味道。
在電影《無名之輩》插曲的這首都勻方言《瞎子》歌詞出自於柳永的詞作《雨霖鈴》,由其改編成都勻話而唱的。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特來分享!這種另類的演奏古詩詞方式,這種弘揚國風的方式,這種經典的詞作竟然會以這種方式再次被傳遞著,真是讓人想不到。也不知道該說作詞作曲原唱者厲害,還是柳永他文學上更領風騷些呢。到底是古人厲害還是現代人厲害,這不好說。但終歸來說,這首歌很好,這電影應該也很好。
不知看到這的你,是否有所感觸,希望這篇文章沒有浪費朋友你的時間,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