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維婭,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專業學生
「土耳其的小朋友一見到我都會叫『Jackie Chan(成龍)』。」不久前,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專業學生許維婭和世界各國的90多名大學生一起,前往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參加為期兩個月的文化交流活動,許維婭的主要工作就是向當地中小學生介紹現在的中國。
中國青年報:土耳其中小學生對中國什麼最感興趣?
許維婭:我用PPT向他們展示了長城、故宮等古建,還有各大城市的建築。但他們對中國的古建、城市等好像比較熟悉了,所以沒特別大的興趣。他們更關心中國人究竟如何生活。比如那些中小學生會問我,「中國人是不是都信佛教」、「中國人都會功夫嗎」等等。
中國青年報:他們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許維婭:說到這個,你會很驚訝。他們問得最多的是,「中國人為什麼什麼都吃」。在他們眼裡,中國人都是什麼都吃的。不過,土耳其的小朋友都認為,現在的中國很強大,很多人的生活很富裕,他們說土耳其八成以上的商品都是「中國製造」。這應該與我們和土耳其的經濟貿易往來頻繁有關。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有待加強。交流多了,有些誤解也就可能消除了。
中國青年報:你們這次去就是做文化交流,聽說還布置了「中國展臺」。
許維婭:是的,當地專門組織了「國家文化展示日」活動,參展的不僅是中國,美國、日本、英國、荷蘭等40多個國家都搭建了展臺。但東道主給我們安排的位置是最好的,中國展臺也最受歡迎,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中國青年報:人們對展臺的哪些東西比較感興趣?
許維婭:我和另外一名中國女生負責展臺的接待工作。我倆親手做了很多中國結,開展當天不到一會兒工夫,就全被搶光了。人們對筷子也很感興趣,還用筷子比賽誰在規定時間內夾起來的東西最多。他們還對方便麵非常好奇,很多人問是什麼東西。其實方便麵只是我們隨身帶的,不是展品。
中國青年報:你對土耳其學生的印象怎麼樣?
許維婭:我原以為那裡的人很保守,去了之後才發現,土耳其是個比較開放的國家。比如在教育上,父母不會過多幹涉孩子。他們的高中生可以化妝,去酒吧。孩子和家長、老師的關係,就像朋友一樣,什麼話都能談。
有一次去一所高中聽課,老師突然講到舞蹈,這一說就引起了大家的興致。老師索性把錄音機打開,和同學們一起跳起舞來。我發現,他們的老師沒有「教學大綱」,不會刻意去想今天上課必須教哪些知識點。他們在課堂上一旦說到什麼感興趣或者有疑惑的問題,會隨時展開討論。他們也沒有「45分鐘一堂課」等規定,只要學生說累了,就可以休息或下課。
我在路上經常碰到一些小學生模樣的孩子,一見到我就會圍過來,興奮地叫我「Jackie Chan(成龍)」,一邊叫還一邊用手比畫著他們在電影裡看到的功夫動作。
中國青年報:他們對功夫也感興趣?
許維婭:是啊,在土耳其,我一直住在當地人家裡。有一次回家,發現他們一家七口,公公、婆婆、兩個兒子和兩個兒媳,還有一個小孩兒,都圍坐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成龍的《寶貝計劃》。
中國青年報:他們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
許維婭:是的。在土耳其,只要有條件,一家人都會住在一起,無論孩子是否結婚。有意思的是,那家七口都住在一棟4層樓高的房子裡。兩個兒子分別住在一樓和二樓,公公和婆婆住在頂樓。不過,雖然住一起,他們還是分開吃飯。他們認為,孩子長大了就不能「啃老」,要學會獨立,對家人的生活負責。
中國青年報:當地女性都是怎麼生活的?
許維婭:雖然土耳其的女孩子受教育程度不低,但一旦結婚,就甘願在家做主婦。我一開始想,她們應該會不開心。但在看到房東家的婆婆每天一睜開眼睛就想今天應該做什麼,然後一邊哼著歌兒一邊做飯時,我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婆婆還告訴我,每當看到家人開心地用餐,她會感到自己無比幸福,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