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你離開,無人問我粥可謂溫熱,無人與我立黃昏,戰爭無人有情,多少緣分的美麗在戰火中湮沒,時間可以撫平人們所有的悲痛,但它無法抹去對你的回憶,在老人張淑英的記憶中,自己的丈夫鍾崇鑫永遠都是那個軍裝飄逸的少年。
經他人介紹,14歲的張淑英認識了鍾崇鑫,那時她是71軍87師的少校參謀,畢業於黃埔六期,前途未卜,兩人相親相愛,不久便舉行了婚禮,這對年輕夫婦的結合,在那個年代並不是少數,郎有情來妾有意無意,兩人婚後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卻很幸福。
八月份鍾崇鑫所在的部隊到南京駐紮,張淑英隨同丈夫前去,兩人在一起,張淑英常聽到丈夫談論一些國事,作為軍人,如果國家有危難,就必須隨時挺身而出,即使是犧牲,隨時準備為祖國犧牲,在南京,他們度過了一年多的寧靜時光,1937年,鍾崇鑫前往上海布防,兩人為此分別,臨行前,張淑英到火車站送丈夫,鍾崇鑫拉著她說,「等我,我會回來」
為了這個誓言,老人等了七十七年,起初兩人分開,但隨著戰事的緊張,他們之間便斷絕了聯繫,到了冬天,張淑英才得知自己的丈夫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此時此刻,誰也不能說清楚,直到七年後的1944年。聽到這個消息,張淑英悲痛欲絕,哭著跑回了家,告訴了母親這個消息,母親也淚流不止,第二年就因悲傷過度而過世。
解放戰爭開始後,張淑英的父母和弟弟去了臺灣,她堅決不走,「他是重慶人,我這輩子也要留在這裡」,當時張淑英還年輕,前來為她說話的人不計其數,但她一一拒絕了,直到1949年,張淑英才改嫁了第二任丈夫李自清,兩人生下了兩個子女,有了新的生活,張淑英對自己的過去一言不發,直到40年後,張淑英才把自己的過去告訴了三個孩子。
二子兒得知母親如此心結,十分痛心,多次去南京打聽,但無果,2014年,張淑英的小兒子發現重慶有一個關愛抗戰老兵的志願者小組,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把母親的事告訴了志願者,志願者聽後感動不已,他們紛紛行動起來,實現老人的心願,終於,關於張淑英老人丈夫鍾崇鑫的消息傳來,他現在被安置在臺北忠烈祠裡。
九十三歲的張淑英老人知道後,堅持要到臺北去,那年,在眾多義工的幫助下,張淑英完成了心願,她終於見到了丈夫的最後一面,在獻給鍾崇鑫的花束上寫下「鍾崇鑫烈士,妻張淑英」77年前,她親自送丈夫上戰場,沒想到這幾年,兩人又重逢了。
張淑英在鍾崇鑫烈士紀念碑前靜靜地站了好長時間,她說:「七十七年前我兩個分別,七十七年後來和你分別,我九十三歲,不可能再來了,來世我們再見!一份愛,走過77年,這份愛,永葆青春,而帶給我們的,卻是永恆的感動,那一年戰火紛飛,但依然愛你至深,留給你最大的溫柔,就是在記憶中永遠記住你的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