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老太難忘丈夫,因為誓言一等就是77年,再見時,已在忠烈祠內

2020-12-20 詩珊涵義

自從你離開,無人問我粥可謂溫熱,無人與我立黃昏,戰爭無人有情,多少緣分的美麗在戰火中湮沒,時間可以撫平人們所有的悲痛,但它無法抹去對你的回憶,在老人張淑英的記憶中,自己的丈夫鍾崇鑫永遠都是那個軍裝飄逸的少年。

經他人介紹,14歲的張淑英認識了鍾崇鑫,那時她是71軍87師的少校參謀,畢業於黃埔六期,前途未卜,兩人相親相愛,不久便舉行了婚禮,這對年輕夫婦的結合,在那個年代並不是少數,郎有情來妾有意無意,兩人婚後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卻很幸福。

八月份鍾崇鑫所在的部隊到南京駐紮,張淑英隨同丈夫前去,兩人在一起,張淑英常聽到丈夫談論一些國事,作為軍人,如果國家有危難,就必須隨時挺身而出,即使是犧牲,隨時準備為祖國犧牲,在南京,他們度過了一年多的寧靜時光,1937年,鍾崇鑫前往上海布防,兩人為此分別,臨行前,張淑英到火車站送丈夫,鍾崇鑫拉著她說,「等我,我會回來」

為了這個誓言,老人等了七十七年,起初兩人分開,但隨著戰事的緊張,他們之間便斷絕了聯繫,到了冬天,張淑英才得知自己的丈夫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此時此刻,誰也不能說清楚,直到七年後的1944年。聽到這個消息,張淑英悲痛欲絕,哭著跑回了家,告訴了母親這個消息,母親也淚流不止,第二年就因悲傷過度而過世。

解放戰爭開始後,張淑英的父母和弟弟去了臺灣,她堅決不走,「他是重慶人,我這輩子也要留在這裡」,當時張淑英還年輕,前來為她說話的人不計其數,但她一一拒絕了,直到1949年,張淑英才改嫁了第二任丈夫李自清,兩人生下了兩個子女,有了新的生活,張淑英對自己的過去一言不發,直到40年後,張淑英才把自己的過去告訴了三個孩子。

二子兒得知母親如此心結,十分痛心,多次去南京打聽,但無果,2014年,張淑英的小兒子發現重慶有一個關愛抗戰老兵的志願者小組,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把母親的事告訴了志願者,志願者聽後感動不已,他們紛紛行動起來,實現老人的心願,終於,關於張淑英老人丈夫鍾崇鑫的消息傳來,他現在被安置在臺北忠烈祠裡。

九十三歲的張淑英老人知道後,堅持要到臺北去,那年,在眾多義工的幫助下,張淑英完成了心願,她終於見到了丈夫的最後一面,在獻給鍾崇鑫的花束上寫下「鍾崇鑫烈士,妻張淑英」77年前,她親自送丈夫上戰場,沒想到這幾年,兩人又重逢了。

張淑英在鍾崇鑫烈士紀念碑前靜靜地站了好長時間,她說:「七十七年前我兩個分別,七十七年後來和你分別,我九十三歲,不可能再來了,來世我們再見!一份愛,走過77年,這份愛,永葆青春,而帶給我們的,卻是永恆的感動,那一年戰火紛飛,但依然愛你至深,留給你最大的溫柔,就是在記憶中永遠記住你的笑顏。

相關焦點

  • 93歲老太難忘丈夫,因為一句誓言等77年,再見時,他已在忠烈祠內
    8月,鍾崇鑫所在部隊前往南京駐紮,張淑英陪同丈夫前去,兩人在一起,張淑英經常聽到丈夫談的便是一些國家大事,作為軍人,如果國家有危難,那是一定要挺身而出的,哪怕是犧牲,隨時都要做著為國犧牲的準備,在南京,他們度過了一年多平靜的日子,1937年,鍾崇鑫前往上海布防,兩人就此分別,臨走前,張淑英到火車站送丈夫,鍾崇鑫拉著她說「等著我,我會回來」
  • 他戰死南京,她77年後以93歲高齡到臺灣忠烈祠,只為摸摸他的名字
    鍾崇鑫,重慶人,1929年畢業於黃埔六期,曾擔任259旅中校參謀主任,1937年,南京城破,鍾崇鑫在雨花臺通濟門附近犧牲,年僅32歲。隨後,也就有了這段時隔77年的等待。1935年,張淑英14歲,剛剛念完女子私塾,後來經人介紹,認識了國民黨軍官鍾崇鑫,兩人認識的一段時間後就結婚了。不久,鍾崇鑫被調往了南京,平時兩人相濡以沫,鍾崇鑫按在有空時常常給張淑英講國家大事,說當兵的就要時刻準備為國捐軀,1937年,戰事緊急,鍾崇鑫被調防上海,可這一次的分開,就是一輩子。
  • 丈夫食言沒能回家,93歲老嫗苦等77年,最終在丈夫靈位前孤坐3天
    ——蘇武《留別妻》1935年,年僅14歲的張淑英認識了鍾崇鑫,她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相貌堂堂的男子,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情意綿綿的兩人選擇了結婚。1937年,鍾崇鑫被調往上海,張淑英與婆婆向內陸靠近。這時候的她每天都茶不思飯不想,生怕丈夫出了什麼事。當年冬天,她得知丈夫去參加了南京保衛戰,但是很多人都下落不明,而她的丈夫是生是死她依舊不清楚。既然不知道,她就當他還活在世界上某個角落,只是因為戰爭不能和她相見。
  • 93歲抗日遺孀為愛苦尋丈夫77年 在臺灣忠烈祠找到靈位後泣不成聲
    2014年,一位93歲的老人,跟子女囑咐好後事,起身前往臺灣,尋找那個她想了77年的兵哥哥,這位老人叫張淑英,而找的那個兵哥哥叫鍾崇鑫。鍾崇鑫原是國軍71軍87師259旅中校參謀主任,1935年,他經人介紹認識了14歲的張淑英,並娶她為妻,就這樣張淑英成為了一名軍嫂。
  • 77歲獨居老太招人合住 不要房租水電費能一起聊天
    條件:40歲~55歲的女性,品性善良,可以和她一起聊天、買菜、相互扶持  ■記者 鳳晨 王怡純 文/圖  陽光訊每日清晨,在高新區科技一路附近的一個小區,你會看到這樣一位老人,她會停下腳步和不知是誰家的貓、狗對話,她渴望跟其他人溝通、交流,但卻不如人意。
  • 93歲老太坐擁百億,天天煙不離手,丈夫有4個妻子卻把家產都給她
    年輕的時候,餘寶珠跟林百欣一起白手起家,成功幫丈夫打下了一片江山。林百欣有4個妻子跟8個子女,也是家大業大。不過餘寶珠卻讓丈夫獨寵自己一個人。作為林百欣事業上最重要的幫手,林家的生意也有一半是餘寶珠的功勞。最近餘寶珠93歲生日,她的子女跟孫子孫女都一起給她慶生。餘寶珠不僅僅子孫滿堂,而且身體跟精神都非常好。餘寶珠叼著煙,然後給後輩發紅包,可以說是霸氣十足。
  • 時隔77年,93歲老人終於找到抗戰丈夫,講出一番話讓人淚目
    與君初相識張淑英剛剛認識鍾崇鑫那一年,是一個女校的學生,才14歲,鍾崇鑫比她大上幾歲,那會兒是民國,女孩子們嫁人都早,年輕的張淑英並沒有想過太多婚姻大事,但是,當她在父親的書房窗外看見鍾崇鑫的側臉時,還是不由心動。
  • 丈夫上戰場一去不歸,妻子苦等70餘年,再見丈夫時已是陰陽相隔!
    鍾崇鑫對張淑英非常疼愛,妻子要為他洗軍裝,他不願意,因為軍裝太厚了,他怕傷了妻子的手。婚後鍾崇鑫自願將自己的工資全部交給老婆,在他心中,張淑英就是這個家庭的中心。如果沒有那場該死的戰爭,也許兩個人會平淡地過完一生,那樣的人生對這對恩愛夫妻來說,一定是最美好的。
  • 93歲老人苦尋抗日丈夫77年,靈位卻在臺灣出現,忠烈祠裡哭暈過去
    時光追溯到80多年前,14歲的福州美麗姑娘張淑英在湖邊漫步,結識了帥氣的青年軍官鍾崇鑫。鍾崇鑫畢業與黃埔軍校,當時就職於71軍87師少校參謀。經過短暫的交往,兩個人便很快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後恩愛有加,因為一直在部隊駐防,兩人也沒有自己的孩子。
  • 93歲的她尋找了77年,只為再看一眼初戀的名字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江蘇:84歲老太用木棍打死80歲老伴獲刑10年
    近日,裁判文書網發布了一則刑事判決書,判決書顯示,因家庭瑣事發生矛盾,一名84歲老太被其80歲丈夫關在門外,老太翻窗回屋毆打老伴致其死亡,獲刑10年。因小矛盾將80歲丈夫打死2019年6月22日晚,狄洪芳與其丈夫於某己發生矛盾,於某己將狄洪芳關在房門外
  • 因公交車上擁擠 68歲老太將81歲老太拽下車受傷獲刑
    因公交車上擁擠,68歲的大媽張某與81對的被害人賈老太互相推搡,期間,張某用腳踢了賈老太,還用手打了賈老太的臉。下車時,張某仍氣不過,欲將賈老太從車上拽下來理論,卻致賈老太摔倒在地,造成輕傷二級。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2月7日獲悉,北京西城法院因故意傷害罪,判處張某有期徒刑9個月,賠償賈老太因傷所致經濟損失42344.01元。
  • 她苦尋丈夫70多年,最後在臺灣忠烈祠堂找到靈位,流淚說了3個字
    她苦尋丈夫70多年,最後在臺灣忠烈祠堂找到靈位,流淚說了3個字文/歷史蟹堡王現如今,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無論是軍事力量,還是經濟發展都突飛猛進。隨之而帶來的,就是人民群眾越變越好的日子。哪怕是走出國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時,也能為我們強大的祖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但這一切的發展,都是十分不易的。在我們的近代史上,曾因為落後貧窮,遭到了外來侵略者發起的侵略戰爭。一時之間,無數百姓都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之中。也就是在這樣危難的時刻,湧現了無數滿腔熱血的中華兒女們,他們不畏艱難辛苦,甚至不畏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毅然決定加入隊伍與這群可惡的侵略者做著鬥爭。
  • 男子被70歲母親監禁28年,被發現時皮膚潰爛牙齒掉光,老太被逮捕
    12月8日,據媒體報導,一名男子遭70歲的母親監禁了28年,每天不能外出,一日三餐是三明治、換頭以及薯片。其姐姐趁母親去醫院檢查身體時,破門而入,發現弟弟的牙齒已經掉沒了,身上的皮膚潰爛,走路都成了難題。
  • 「忍受丈夫打罵40年」六旬老太起訴離婚遭駁回
    近日,陝西延安一起離婚訴訟引發關注:六旬老太王花(化名)稱婚後丈夫非打即罵,其忍氣吞聲40年,如今兒女均已成家立業,因此向法院起訴離婚12月11日,記者從延安市某縣法院主審法官處獲悉,該離婚案發生在該縣,當事老太六十三四歲,老伴六十六七歲,兩人系原配夫妻,結婚已整整40年。
  • 99歲老太一直惦念著那位已幫了她12年的「小阿弟」……
    他是普普通通的一名民警,在基層一線,心繫百姓冷暖;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直來直去的人,平日裡一步步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了社區裡家喻戶曉的陳警官,他就是浦東公安分局彭鎮派出所民警陳剛。12年前的一次守望相助,讓他與一名87歲的老太太成為了「親人」......87歲老太滿臉愁容尋求幫助2008年4月的一個上午,當時的陳剛還是浦東公安分局老港派出所民警,在牛肚村村委會遇到了一位滿臉愁容的老太太,正不停地向村長訴苦,希望得到村委的幫助。作為社區民警的他,便問起了情況。
  • 85歲老太打官司五個子女成被告
    孝順父母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家住三臺縣85歲高齡的於老太儘管生育了五個子女,但並沒有體會到子孫承歡膝下的幸福■張煒王傳濤記者鄧勇1935年出生的於老太已經85歲高齡了,膝下共孕育了五個子女。2007年9月,丈夫因病去世後,於老太一直居住在老家的土坯房中。由於自己與小兒子同一戶口,按照相關政策規定不能一戶多宅,2017年,於老太居住的土坯房被拆除,之後便與小兒子一起生活,每月領取基本養老金115元。
  • 51歲老太被安樂死,全家看她喝下老鼠藥!安樂死合法真的好嗎?
    隨著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提高到77歲(2019年數據),身邊越來越多人老去,我們忌諱談「死」的觀念似乎正在改變。死亡,成為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無論是患者自己,還是身邊的親人。 談論「生老病死」,總有件事是無法繞開的,那便是「患者能否決定自己的去留」。
  • 河北河間109歲老太背三字經傳承好家風
    原標題:河間109歲老太背三字經傳承好家風 全家福(前排中為109歲的孟慶銀老太,兩側分別是她90歲的女兒和84歲的兒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昨日(3月9日),在滄州河間市詩經村鄉君子館村,109歲老太孟慶銀為客人們熟練地背誦著三字經。老人雖已是百歲高齡,但耳不聾眼不花,身體非常健康。「奶奶不識字,但她會給我們背三字經,因為她覺得那裡面有許多做人的道理,她傳下來的好家風我們要世代傳下去!」孫子尹軍禮說。
  • 忍受丈夫打罵40年,老太起訴離婚被駁回,法院:晚年需要相互支撐
    近日陝西延安一起離婚訴訟引發關注六旬老太王花(化名)稱婚後丈夫非打即罵其忍氣吞聲40年如今兒女均已成家立業因此向法院起訴離婚(一審判決書)六旬老太起訴離婚,老伴堅決不同意12月11日,記者從延安市某縣法院主審法官處獲悉,該離婚案發生在該縣,當事老太六十三四歲,老伴六十六七歲,兩人系原配夫妻,結婚已整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