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re mens eadem mutate」這句拉丁語譯為中文為:繁星縱變,智慧永恆。原本寓意是說「即使南、北半球的星象不同,享有的知識和智慧卻是一樣的」 。後來衍生出來的涵義為「雪梨大學在南半球傳承了北半球古老名校們的傳統」 。以此為校訓,指明了雪梨大學存在與發展的態度,一種執著於追求真知的信念。
雪梨大學是澳大利亞的公立大學。雪梨大學是全澳和整個大洋洲第一所大學,創立於1850年,位於新南威爾斯州的首府雪梨。雪梨大學目前有51,394在校學生(2013年統計)。雪梨大學歷史上培養了一系列的重要人物,包括六lis位澳大利亞總理(包括現任總理託尼·艾伯特)、23位最高法院法官、聯合國大會主席、世界銀行總裁、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和兩位克拉福德獎得主,並有100名學生獲得羅德獎學金。
雪梨大學主校區位於雪梨內城區,市中心西南,其哥德式的主樓和其它歷史建築是重要的文物遺產。160年後,現在學校已有多個校區,其中多數集中在雪梨,此外學校在澳大利亞全國各處以及國外擁有其他教研設施。雪梨大學是澳大利亞八大名校的成員,在澳大利亞被歸為6所砂巖學府之一。雪梨大學同時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與亞太國際貿易教育暨研究聯盟的成員。
1850年10月1日,為給新南威爾斯的居民普及教育,鼓勵他們接受人文藝術,政府批轉了設立雪梨大學法案。第二年初,大學的教務委員會在今天的雪梨語法學校落成並開始運作,並在1852年10月11日舉行了正式的就職典禮,代表著雪梨大學的正式誕生。1858年2月27日,維多利亞女王授予雪梨大學皇家憲章,使其成為與英國的大學擁有相同的地位。
現在的雪梨大學,擁有分布在雪梨各地的10個校區,超過15個圖書館、46000多名學生、3000多名教職員工和500多間講堂和實驗室,培養出了無數個領域的人才。這座具有悠久的歷史和享譽國際的學術成就的高校,是國家最主要的科研組織之一,倍聯邦政府教育質量委員會授予澳大利亞最好的大學之一。
雪梨大學的教學研究組織結構仿照牛劍,第一級機構是系,下轄各學院和研究所,學院下轄各科或專業。這個結構不同於美國和中國一些大學通用的以學院為基本單位的組織結構,但是一部分學院不隸屬任何系,行政級別上和系是同等的。過去各系分屬三個牛津式的大學院——人文、理工和醫藥,但是2000年代末雪梨大學取消了大學院的建制。雪梨大學現有16個系和獨立學院。
科學方面,雪梨大學培養了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分別是羅伯特·魯賓遜(1947年化學獎)、約翰·康福思(1975年化學獎)、和約翰·海薩尼(1994年經濟獎)。此外,雪梨大學培養的科學家中有一大批成為了皇家學會和澳大利亞科學院的院士,其中包括一位皇家學會會長和六位澳大利亞科學院院長。
其他科學領域知名校友包括著名心臟外科醫生張任謙、一位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主席、兩位克拉福德獎獲得者(分別是羅伯特·梅(1996年生物科學獎)和埃德文·歐內斯特·掃比特(1997年天文學獎))和三位太空人。雪梨大學校友發明的重要科技成果包括飛行記錄器(黑匣子)、人工耳蝸、心律調節器、超聲波診斷儀等。
總結: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關於雪梨的大學簡介,歡迎大家轉載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