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音樂綜藝向來是各大平臺和衛視的重頭戲,佔據綜藝市場的半壁江山。在發展過程中經歷過數次「更新換代」。作為一檔音樂綜藝節目,只有兼顧流量和作品的綜藝,才能夠良性發展。
要問2017年中國最火的綜藝節目,那一定非《中國有嘻哈》莫屬,節目組發覺了中國嘻哈市場的空白,也掀起了年輕人追逐嘻哈的風潮。今年,《中國新說唱》接下棒子,創新的節目形式讓一群年輕且個性突出的rapper們順利出圈,讓大眾市場看見了中國說唱的希望,也成功點燃了中國說唱歌手的熱情。
9月8日晚,《中國新說唱》六進四比賽落下帷幕,全國四強新鮮出爐。面對王以太、艾熱被淘汰的事實,這期節目也引來不少質疑:這個以說唱文化為核心,注重選手實力的節目,本場的評判標準到底是什麼?
四大音樂平臺評審掌握「生殺大權」
大眾化音樂才是他們的選擇?
從賽程來看,這場battle確實有些不一樣,製作人的存在似乎已經不能決定什麼了,因為來了更厲害的角色。沒錯,六進四的比賽,掌握選手生殺大權的是來自於四大音樂平臺的評審。
QQ音樂相較於其他平臺,其平臺用戶比較年輕一些,因此對新興的文化會比較挑剔。作為本場評審的QQ音樂總經理胡琛將從更能夠銜接市場、銜接更廣大的用戶來做一個判斷。
而酷狗音樂的top500榜單裡的歌手,都是要有流行度的,而流行度的部分,就是必須在某一方面替大眾考慮。酷狗音樂副總裁季聲姍女士曾經做過藝人經紀,也做過內容方。這次她將從音樂內容方的角度來看今天的表演,她認為好的說唱歌手,必須具備人跟音樂都能在舞臺呈現。
網易雲音樂副總裁丁博先生表示自己是基於對自身平臺用戶了解的基礎上做出的選擇,這個決定並不只是面對一小撮人群,而是面對更大眾的人群。
酷我音樂代表李筍現身則是從數據上,從酷我用戶的偏好度上選擇更能被用戶所喜愛的音樂。
四大評審各執其詞,看來這場比賽不僅是選手之間的battle,評審們也是火花四射!不過從評審口中不難看出,從他們的維度做出的評價,並不是主觀片面的,而是基於他們對身後龐大用戶群體的了解,大眾的選擇才是他們的堅持。
流量是鑑定rap的真理?
流行從不意味著犧牲內容
從「中國新說唱評委」上熱搜時,某些網友的言論可以看出,他們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戶需求。在第一輪1V1比賽中,王以太曲目《時間是金》,歌詞很有深度,而同他PK的ICE的曲目《AYA》歌詞旋律都很簡單,很容易打開大眾市場。
同樣到了艾熱 VS 劉柏辛,艾熱表演的《小人物》歌詞極富感染力,懂的人自然很容易引起共鳴;而唯一的女將劉柏辛表演的《木蘭》也很有自己的風格,無論是編曲還是歌詞都簡單又舒服,被評審斷言稱這首歌將拿到最大的播放量。但按照評審們的標準,劉柏辛以四比零大勝艾熱還是有些意外的~
面對王以太艾熱這樣的實力rapper敗下陣來,很多人都是不能接受的,連一向可愛的鄧紫棋都忍不住黑了臉,表示「超級不服」。
神馬君也認為兩位選手在歌詞和情緒表達上是更勝一籌的,但是評審卻分別以「詞太深會影響流行度」、「情緒轉折還可以再精巧一點」等理由淘汰了他們。這期節目一直在強調一點,那就是「流行性」,強調音樂是面對大眾的,但是一味追求流行的音樂真的是rap嗎?沒有什麼深度歌詞的音樂真的能流行起來嗎?
周湯豪慘敗那吾克熱
論造星焦點在音樂本身
其實,流量/流行至上從來不是萬能法則,要相信一個有實力的歌手會賦予作品質感的。《中國新說唱》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在這個舞臺你只能靠你的說唱、靠你的實力來說話。周湯豪在《中國新說唱》的舞臺上,絕對算是一個偶像型的rapper,他的舞台風格成熟且貼近市場。
但在面對那吾克熱這樣的本真型rapper時,也敗下陣來。那吾克熱被網友調侃為「從頭到尾唯一認真說唱的rapper」,這次他表演的曲目《四季》運用普通話、維吾爾族語、英語三言混合rap,盡顯綜合魅力,賦予了作品強大的生命力。
偶像型rapper與更具實力型rapper進行battle,前者縱然能在第一時間搶奪眼球吸引注意,但是在這場battle中,音樂的專業性依然是最不可忽視的。《中國新說唱》不是造星機器,而是專業音樂人的同臺PK。在這裡不再注重顏值吸睛,而是把重點聚焦於音樂本身,回歸音樂本真。
也許《中國新說唱》選出來的rapper並不一定具備能夠成為一個明星或者是偶像的潛質,但是他們都是因為熱愛說唱而一直在堅持。
作者該不該考慮流行因素?
貴在專業!
從湖南衛視的「超女快男系列」到《中國好聲音》再到《中國有嘻哈》《中國新說唱》,每一個節目都是在衝破原有製作模式的基礎上,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出圈」進而取得的成功。《中國新說唱》自播出以來,擁有著超高的點擊量,是綜藝榜單上的王者,《星球墜落》《懸崖華爾茲》《Three Pass》《目不轉睛》等歌曲也迅速爆紅網絡,這可謂是期待已久的現象,它意味著中文說唱進入了華語音樂的主流,真正受到了大眾的關注與喜愛。
在這背後,自然離不開愛奇藝對於說唱內容題材的前瞻性布局和在節目製作上對於「音樂性」的專業堅持。然而,就在這時,《中國新說唱》卻請來了來自四大音樂平臺的評審們,他們的出現,將《中國新說唱》要如何走進大眾化這一問題拋了出來。四位評審和導師選手在面對是迎合市場還是堅持創作時的不同看法,這種矛盾是很鮮明的。
從評審們的選擇可以看出,想要成為一個流行音樂人,就必須順應市場,改變自己的心態,用不同的方法去運作去推動你的音樂。
而製作人和選手們面對這一問題時,則認為創作者不能一味地去迎合市場,要堅持自我,不能丟掉說唱的靈魂,讓自己熱愛的說唱變了味。
其實,做自己的音樂和做流行的迎合大眾和市場的音樂是不衝突的,很多發展成熟的歌手已經能夠很好的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只是《中國新說唱》的rapper可能還處於發展初期或中期,權衡其中的關係也是一個需要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相信rapper們一定會收穫很多。
《中國新說唱》播出至今,為大眾音樂市場貢獻了一批傳播力廣的原創說唱作品。其中的內容既有大到中國文化、家鄉風情的大情懷,也有小到家庭、個人的細膩真實的情感。我們可以看到是《中國新說唱》讓中文說唱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綻放。用實際行動探索著中文說唱的全新內涵,推動更多大眾對說唱這種音樂形式和說唱態度的全新認知,也豐富了音樂市場的類型題材,為華語音樂和流行文化注入了創新活力。同時,也期待中國說唱能夠真正的走出去,走出國門,將中國文化傳播到西方,讓世界領略到中國說唱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