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出現了很多重要的朝代,如秦、漢、唐、宋、元、明、清等。這些朝代的粉絲們介紹它們的時候,都這樣說:「我大秦」「我大漢」「我大明」」我大清「……唯有唐粉說「我巨唐……」其它王朝都稱「大」,憑什麼唐朝稱「巨」。唐朝時國力有多強?一座碑文上的九個字,唯唐朝人敢說!
在滅掉突厥後,唐朝成了東方最強的國家,但與周邊國家相比,有多大優勢呢?當時在唐朝的周邊還有兩個地區性強國:一個事位於東北方向的高句麗,另外一個是在西南方向的吐蕃;唐朝與他們之間發生過多次戰爭。唐朝在與高句麗的戰爭中是敗多勝少;也是在稱其內亂的時候,還聯合了韓國(新羅)兩面夾擊才將高句麗打敗;與另外一個地區性強國吐蕃的戰爭也是長期處於守勢,多次被吐蕃打敗。連位於雲南的南詔國都沒打下來;所以唐朝的軍力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強悍。所以並不是所向無敵的,就是對周邊的地區性強國也並沒有多大優勢。
公元630年,唐朝李靖、李績帶領唐軍消滅東突厥,俘虜了他們的首領頡利可汗。要知道,東突厥本是控弦百萬,地方萬裡的超級大國,然而卻被唐朝輕鬆滅掉。頡利可汗入長安後,唐太宗命令他在大庭廣眾下跳舞。公元635年,西北大國吐谷渾反唐,唐朝大將侯君集帶領唐軍千裡奔襲,毀滅了這個國家。他們的國王慕容伏允被迫自盡,從此大唐的領土擴張到青海湖。
李世民曾經說過,「然則行軍用兵,皆億兆所見,豈虛言哉!及端供巖廊,定策帷扆,深處九重之內,謀決萬裡之外。北殄匈奴種落,有若摧枯;西滅吐谷渾、高昌,易於拾芥。包絕漠而為苑,跨流沙而為池。黃帝不服之人,唐堯不臣之域,並皆委質奉供,歸風順軌,崇威啟化之道,此亦天下所共聞也」
經濟領域:衡量古代的經濟發展程度通常採用的是兩個硬指標。第一是人口,第二是人均糧食佔有量。在古代,人口就是生產力。根據現代學者估算(因為古代統計人口瞞報漏報太多,不可信),開元年間的唐朝人口應該有9000萬之多,而整個歐洲加起來,再生六百年(離黑死病爆發還有兩百年),人口才不過8100萬。
由於西去的路途遙遠,於是就在此立了一塊「裡程碑」!然而,這塊碑上的文字,卻低調奢華的令人髮指,或曰「裝叉」的過分。裡程碑碑文由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手書,上書九個字,即:「西去安西九千九百裡」!(又說,碑文內容是「西極道九千九百裡」)
小編總結,漢秉天威,總攬萬國,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江河所至皆為臣妾。最牛是秦朝雖短塹,可統一文字,度,量,衡,成就中華一統之偉業。強汗亡於外戚,盛唐敗於割據,富宋丟於文弱,大明殘於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