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大蛤蜊 青年橫財發展會
編輯:大海騾
說起失戀裡蘊藏的商機,很多橫發老鐵可能首先會想到我們探訪過的共享娃娃屋。
△ 《體驗了共享矽膠娃娃之後,我打出了五星好評》
不過先別忙,答案可能還藏在別的地方。舉個慄子,看到下面這幾句話,你有什麼想法?
「忘記一個人,需要兩件事,時間或新歡,你選擇了新歡,而我選擇了時間。」
「感情的戲,我沒演技。」
「讓你失望的人,怎麼可能只讓你失望一次。」
如果你看到這些小清新句子,第一反應不是嫌棄而是酸了,那你說不定就是我今天介紹的這種業態的受眾。
我今天要說的是「失戀博物館」。
△ 青島失戀博物館(旗艦店)場景圖一(來自網絡)
△ 青島失戀博物館(旗艦店)場景二(來自網絡)
但凡是失過戀的鐵子,肯定都想到這種地方逛逛,看看其他人失起戀來有沒有自己那麼慘。
對於99.99%的兄弟姊妹們來講,大家失去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後要麼折磨自己,要麼折騰朋友。一部分失戀鐵漢甚至還會有在大馬路上哭嚎的奇異行為。
剩下那一小撮人呢?他們已經嗅到了「失戀」這種神秘力量的商機。於是,「失戀博物館」這種神奇的存在就出現了。
△ 困惑的遊客大哥
其實一開始我也納悶:開「失戀」主題的「博物館」,真會有人買帳嗎?經過一番調查,我發現確實是自己naive了——賺不賺錢咱們後面再分析,至少人流量夠大。
失戀博物館,堪稱時尚女孩的打卡聖地、失戀群眾的精神療養院。這類生意火爆的一大證明,是抖音上各式各樣的短視頻。
男同胞也別高估自己的心理硬度。來到失戀博物館,分分鐘讓你痛哭流涕。
△ 來源:探蘇州@抖音
自古多情空餘恨,痴(心)漢也不可避免。
△ 來源:探蘇州@抖音
但這種店不光「賣慘」,浪漫牌也沒少打。除了鐵漢借題發揮落淚的需求要滿足,時尚女孩拍網紅圖專用浪漫場景也不能少。
△ 成都失戀博物館星空場景一(來自網絡)
△ 成都失戀博物館星空場景二(來自網絡)
在這些「失戀博物館」,你甚至能看到商家是如何把玩笑話和網絡段子具象化的。
△ 成都失戀博物館「前任公墓」,圖源:網際網路
其實,失戀與否還在其次。往更大的範疇說,城市青年無處發洩的過剩精力、單身男女需要釋放的各類怨氣,都需要特定的承載空間。這才是此類商機的底層邏輯。
有悠閒男女的地方,就會有這類獵奇的商業場景。事實上,幾乎所有國內大中城市都有自己的失戀博物館。
比如北上廣、杭州、成都、廈門、昆明、青島、蘭州……有的城市還有好幾家。不過外觀看上去也是良莠不齊。
濟南館就因為風格過於cult,引得知名文化自媒體大V史裡芬老師親自下場吐槽。
哈爾濱館的門頭看著還行,但內裡的情況我們不得而知。
△ 哈爾濱「失戀館」,圖源:大米飯蓋飯@知乎
合肥館的裝潢看著就有些拉垮了,但勝在簡單粗暴,上來就是五個超大號字,直接喊出心聲。
△ 合肥的失戀博物館,圖源:浮屠@知乎
除了常設的「博物館」,也有一些在商場裡臨時舉辦的展覽。大家都拽緊「失戀」概念不撒手。
△ 圖源:你有毒啊@知乎
△ 圖源:小呆瓜@知乎
這些博物館存在的最重要意義,是展出那些令人心碎的失戀遺產。展品均由路人捐贈,類別五花八門。一把鑰匙、一把斧頭、一隻玩具熊、一襲婚紗、一張相片,所有在戀愛日常中出現的東西都可以參展。
△ 當然也包括重要「遺物」:聊天記錄。圖源:向死而生@知乎
正像你自己的親身體驗一樣,只有最日常化的東西,才能承載最細微的感情。失戀博物館裡大大小小的愛情遺產,每一件都承載了一段失敗的關係。
也有一些展品並不「日常」,甚至稱得上大殺器。比如B超單:
△ 某失戀博物館展品,來源:網際網路
B超單的展品描述,是前主人的一段話:
我們一起規劃未來,商量彩禮,挑選婚紗,一切都這麼美好。一直到……我懷孕了。我滿心歡喜去找你,最後留下的只有這張彩超單。我們不是已經想好了孩子的名字了嗎,你為什麼突然拋下了我和惜惜?沒關係花店不開了,花繼續開。
孩子隨著愛情一同消失了,空留一張檢查報告。真是令見者傷心,聞者流淚。
不過事實上,「失戀博物館」不是國人首創。這個創意發源於克羅埃西亞。
失戀博物館元祖的名字叫「破碎關係博物館」(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它之所以問世,是因為創始人也有一段戀愛關係破裂了。
創始人歐林卡·威斯迪卡和德拉贊·格魯比西奇曾經是一對戀人。分手那天,兩人商量應該怎麼處理這段關係中留下的物品。
跟很多「分手即結仇」的痴男怨女不同,這二位認為,就算分手,過去的愛情遺物也應該得到保留。如果有個類似博物館的地方能存放這些承載了情感的東西,讓它們成為繼續存在,那該有多好。
△ 這個創意有點像奧爾罕·帕慕克的小說《純真博物館》
2006年,威斯迪卡和格魯比西奇舉辦了一個臨時的藝術展覽,收集了很多對情侶分手後留下的物品進行展出。沒想到展覽就此一炮而紅,在克羅埃西亞國內火得一塌糊塗。威斯迪卡和格魯比西奇受邀到全球20多個國家舉行了50多次巡展。
看到「失戀展」如此廣受歡迎,這對ex情侶終於開竅了,動起「更進一步,大發橫財」的腦筋。
2010年,常設的「破碎關係博物館」正式在克羅埃西亞薩勒格布市建立,成為展出失戀展品的專門博物館。
這家博物館的門票價格40庫納(約等於40元人民幣)。展廳不大,沒有國內失戀博物館的浪漫星空等炫目燈光秀,只刷了簡潔的白牆。展覽按照主題分為八個展區:「距離」、「願望」、「憤怒」、「悲傷」、「歷史」、「成人禮」、「時間」和「家」。每個展區裡陳列著對應主題的展品。
其中有一個叫《假乳房》的展品,堪稱鎮館之寶。
展品主人留下的描述是這樣的:
「我們在一起三年之後,我的丈夫給我買了一個假的女性乳房,當然,比我的大。這也是我們吵的最兇的一次。他讓我跟他做愛的時候穿上,因為可以激起他的性慾。我很失望,然後因為一對假乳房我永遠離開了他。」
除了克羅埃西亞惡臭男的極端例子,還有更純粹的「高虐」展品。下面這個烤麵包機,展示了一個普通克羅埃西亞家庭分崩離析後的悲傷感情。
△ 「我把烤麵包機帶走了,你現在拿什麼烤東西?」
在克羅埃西亞失戀博物館之外,美國洛杉磯也有一家同名展館。套路和風格都和克版差不太多。
看了這麼多心碎展品,那問題來了:
經營這樣一家博物館(特別是在國內),究竟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收益呢?
根據各旅遊網站、媒體平臺上的評論,咱們可以看出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失戀博物館,特點都相對一致——場地小,展品少,票價價格適中。
拿國內這類場館的票價來說,價格大多在29.9元到49.9元範圍內。大城市店面的門票稍高,個別小城市場館票價則以19.9元的低價招攬觀眾。
△ 佛山失戀博物館評價
再看看下面這個克羅埃西亞原版,對比一下。
△ 克羅埃西亞失戀博物館の休閒區
從裝潢的精細程度,咱們就能得出這樣一個初步結論:
國內版「失戀博物館」,是在學習外國元祖的「拿失戀當消費者痛點」的基礎上瘋狂壓縮成本,炮製出來的產物。
除了肉眼可見的成本低,國內失戀博物館大多做到了本土化發展。比如這些「句子迷」高頻金句,被印成紅底白色大字掛在「博物館」的牆上,看起來相當驚心動魄。
△ 更適合國內觀眾使用的失戀警句。來源:探蘇州@抖音
但國內的失戀博物館,卻洋溢著生命不止、圈錢不休內味兒。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圈快錢。在這個宗旨下,很多失戀博物館都在複製同樣的產品,講述類似的故事,賺取觀眾的眼淚和鈔票。
「一個沉默男孩送來由幾百張生活照片組合而成的大幅女孩頭像照片。幾個月後,一個女孩來參觀,看見照片就哭了。」
——這個故事在抖音上至少能搜到幾十個,但男主和女主並不是同一對。這倒也符合「天下抖音一大抄」的說法。
△ 照片牆也是可以批量複製的
如果前面這種複製還在正常營銷範疇內,那麼後面這個例子就令人髮指了。據我調查,一些「失戀博物館」的老闆為了找展品,會到醫院婦產科求購廢棄的B超單。
△ 失戀博物館裡成摞的人流手術單
你就品品吧。
嚴格來說,失戀博物館屬於商業項目,跟博物館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如果把它當成賺錢營生,那開一家失戀博物館需要多少錢,盈利情況如何?是否還值得投資?
首先,我得跟大家掰扯一個概念:商業展示。這個概念涉及的範疇其實很廣,重點在「設計」上。除了商業性質的文化展覽,連門店、商場裡的貨品陳設設計等等也可以算作其中。
△ 商業展示概念圖
為什麼各地失戀博物館如雨後春筍一樣chua chua地出現呢?
正是因為這種模式很容易批量複製。
事實上,現在市場上有專門對商業展覽展示進行包裝的公司。這些公司可以幫助投資者開家失戀博物館。
我在網上找到一家包裝公司的投資收入宣傳單,那上面顯示:想開失戀博物館的人只需要向公司交10萬元,即可獲得一站式開館服務。10萬元包括選擇店址、制定裝修計劃、線上推廣、小視頻營銷、培訓業務人員等費用。
△ 某包裝公司招商手冊投資收益圖
重點來了。根據招商宣傳單,這樣一家失戀博物館在理想狀態下的年收益大於90萬。
聽起來是不是特別可觀!
是不是覺得就算在不理想狀態下,年收益腰斬達到四五十萬也可做?投入10-20萬,只要幹個三年,100多萬到手,大城市房子首付有啦,美滋滋!
不過我不得不先勸告各位鐵子:要冷靜,要鎮定,頭腦要清醒。
仔細想想,此類博物館販賣的是情緒,幾乎所有國內失戀博物館裝修風格、展品故事、營銷方式都一個套路,如此高的同質化比例,再好的創意也爛大街了。
而且這類場所一般人只會去一次,不存在復購率這種東西。
易得性造成了失戀博物館的遍地開花,同樣易得性也會造成失戀博物館同時關門。
據調查,現在包裝公司已經推出了新業務——愛心博物館。失戀是負面的,愛心才能永流傳。想要複製粘貼出一家失戀博物館的鐵子,我覺得可以先歇歇了。橫發項目這麼多,不必死守「失戀」一條路。
畢竟,失戀和做生意賠本,哪種情況更可怕?可能只有試過才知道。
設計/視覺:YAN
原標題:《如何利用別人的失戀扎一筆錢》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