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領域的定向培養生是行業內的客觀存在。
是好,是壞,利弊如何權衡?見仁見智。
今天推送一篇清華大學核工程與核技術定向培養生的學習工作心得,寫的非常認真細緻,不愧是我大清的學子。
讀完你會發現,這篇文章已經不僅限於探討定向培養的問題,甚至在不知不覺間升華到工作態度和人生哲學,讓人回味悠長。
1、清華工物定向生的背景
【作者 | 時的沙 核工業碩士在讀】首先回答利弊問題,一定要認識到利和弊肯定是同時存在的,沒有絕對優劣之分,只有相對合適和不合適的區別,同一個專業對於不同志向不同分數的人結論都不一樣。
任何專業都有勸退的人在,也都有活得好的人在。
同時我要說明的是,以下內容都是我個人觀點,主要提供給要填志願、對大學和工作不太了解的高考生,不代表任何其他人或組織的立場。
我會儘量客觀提供我所知的信息,但選擇專業的同學們還是需要自己審慎思考。
清華工物定向生的背景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和中國核工業集團(也就是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的同學畢業後要去工作的單位)聯合籤訂的定向生協議起始於1996年。
主要是因為當時核事業單位都地處偏遠,人才待遇比較低,沒有人願意選報這個專業,所以為了確保核工業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國防科研領域不出現嚴重的人才斷檔,清華和中核就籤了這個定向協議,每年招收大概60人左右,對口向核工業輸送。
(詳細資料可搜索《「患難之交」十五年——中核集團與清華大學合作培養定向生紀實》)近些年以來核電商業化發展快速,越來越多的高校如西交大、哈工程、上交、華北電力、川大、中科大和南華大學都開設了專門的核學科院系或專業,也有很多學生願意報考這些專業,因此「人才斷檔」這個大背景已經不存在了,但是清華工物系和中核的定向生項目一直保存到現在。
即使每年都有一些學生唱衰說定向生過幾年就要取締了,我們系一些老師也透露過定向班可能取消的消息,但是
1.長久以來清華向中核輸送了保質保量的高端技術人才
2.工物系大部分的生源都是中核體系的定向生,一旦取消會對整個院系產生很大影響
所以個人認為中核和清華不太可能在近些年取消協議。
選中核定向生的好處
首先考慮清華定向生的同學,應該先了解自己成績和排名。因為現實一點來說,定向生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清華會降分錄取,所以應該分數較高但是預計可能達不到清華標準分數線的同學是該專業主要生源。
我當年是比清華分數線低了6~8分,以我的成績可以去浙大交大復旦,而且有一定的專業選擇權。
當時我選擇清華定向提前批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我們小縣城沒有什麼素質教育,高中階段沉迷學習(233),對於興趣專業等沒有什麼思考,所以沒有非常明確的志向,只是模糊覺得希望學理工科,當個工程師或科研工作者好像很不錯;
二是我和父母商量後,認為在沒有明確專業喜好的前提下,選擇更好的平臺是更加保險的方向。換成人話就是,能上清華了,還要啥自行車?
歷史沒有如果,我選了清華,也不知道如果我當時去了浙大交大會是怎樣的局面,但如果在我看來,如果你能夠接受自己的身份,以積極的心態享受清華提供的豐富資源和優秀環境,清華絕對不是很差的選擇。
第二個好處,就是中核會為你支付學費,每個學期只需要交一百多元的學雜費,中核每個月還會提供600元(我大一時還是500,後來跟著通貨膨脹一起增加了)補助,每年會有一萬元的國防科技獎學金。如果申請了獎學金,加上補助費,幾乎大學四年不需要向家裡要生活費了。
我想以大部分同學家裡的經濟情況,大學四年的學費生活費還是可以支付的,畢竟較好的高校都有貧困生補助計劃,所以這個好處從長遠來看可以忽略,但也不排除有同學會有需求。
第三個好處(或壞處),就是如果按照劇本走,你的職業發展會順順噹噹,畢業後直接去中核集團下屬單位工作。你不用擔心失業的問題,不用經歷考研的痛苦,其次畢業後可選的「單位」其實也有諸多可選項。
中核集團下有許多子單位,有上遊負責設計、研究、做科研的單位,也有中下遊負責生產、製造、項目監督和運行的單位,地理位置上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包頭、四川成都、四川宜賓、甘肅等多地分布(幾乎沒有南方城市,想了解具體信息可以去中核集團的官網)。
由於沒有完全向市場開放,中核和中廣核在國內的核電領域是當之無愧的巨頭,所以如果打算在行業內繼續工作的話,其實中核能夠提供比較充足的選擇。
所以總結來說,定向生最大的好處還是在於讓分數略有遺憾的同學能夠上清華,能夠享受這個中國超一流大學的資源和福利,以及不用擔心未來找不到工作。
以我個人的體驗來看,清華的課程和老師資源、講座資源、活動資源、硬體條件、學生活動資金支持、同輩優秀程度和班團集體建設這些方面都是全國最一流的。
但要充分利用這些好處的前提是,你能夠有積極的心態,但恰恰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在下面弊端裡會詳細闡述。
中核定向生的弊處
清華工程物理系有定向生和非定向生之分,核工程與核技術就是定向生中的專業(還有另一個這裡不展開)。
定向生在生活和學習上與非定向生幾乎沒有任何不同,培養方案不一樣但都差不多,也有選擇課組和方向的自由。
最大的不同在於不能轉專業和行業,畢業後要去單位工作五年。
入學前就需要籤署條約,本科四年之後,簡單來說有幾個選擇:
【1】讀博士生,博士讀完之後在單位工作五年;
【2】讀碩士,有兩年的工程碩士和三年的學術碩士之分,碩士讀完後去單位工作五年;
【3】畢業後直接去單位工作。
如果畢業後不去單位工作而選擇違約,需要支付違約金,大概18~30W之間,如果先工作了幾年再違約,違約金逐年遞減。除了支付違約金,根據籤署的協議,中核集團有權扣留你的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在五年內沒法從學信網上查到你清華本科畢業的學籍的(即學位和學籍的電子信息不解鎖,這個是很大的制約),這會給去其他行業找工作帶來較大的麻煩。如果違約想跳槽,需要和用人單位溝通好學歷證明的問題,並且儘早開始做準備。據我所知好幾個學長在本科畢業或碩士畢業後違約,去網際網路公司、當公務員等,他們都是很早就開始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編程/業務能力,因為個人能力的卓越和主動性被錄取。說到主動性,就要提到定向生第二個弊端,比較隱蔽但也很重要,那就是心態問題。很多同學在選擇中核定向這個專業時和我當時一樣對其知之甚少,來了工物系之後才發現需要學習許多高等數學和物理等難度較大的課程,在高中時為了上大學而努力,在大學為誰努力呢?即使不喜歡物理數學課程,也沒法轉學,以後還必須去單位工作,仿佛未來八到九年的人生劇本已經被寫好了一般。在課程難度較大、缺乏學習目的、缺少自控能力和對定向生身份的抗拒心態這幾重壓力之下,不少同學會選擇不好好學習,沉迷遊戲,對未來感覺很迷茫。到了大學不好好學習的情況可能在其他高校和清華其他院系都會有,但對於數理課程的排斥、對於定向身份的抗拒這兩根稻草的確可能會壓死人。
我身邊就有好幾位同學選擇了不太能被他人理解的道路,沉迷遊戲不去上課,甚至不去考試,掛科分數累積到臨界點,就被迫退學了。(其中一位同學退學後又重新高考,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好像現在過得還不錯)
在畢業之後,有些同學對核工業相對傳統、封閉的國企環境不喜,但又缺乏其他專業技能,加之違約的麻煩、查不到本科學位證明等原因,不知該如果跳槽應該去什麼行業。如果選擇違約跳槽,又面臨沒有學籍證明的尷尬局面。
其實這是所有專業的畢業生都會遇到的問題,但由於我們本科期間不需要考慮工作和考研的事情,讓很多同學缺乏這方面的提前思考,畢業後就顯得不知所措。
給學弟學妹的建議
說了很多優點和缺點,可能不了解大學生活的學弟學妹們已經眼花繚亂了。如果你還在猶豫是否要來清華定向,還是選擇其他分數要求不那麼高的學校,那仔細回答下面幾個問題可能會有一定幫助:
1、 你是否有自己特別中意或感興趣的專業或方向?如果回答是堅決的肯定,那我恭喜你,並羨慕你(即使到了大四畢業,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幹什麼的人也很多)。能夠真正找到自己的興趣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有那麼請和父母溝通好,對你來說選喜歡的專業比選一所名聲更大的學校更重要。
如果沒有的話,請繼續看下面的問題
2、 你是否喜歡數學和物理?是否對工程和科學感興趣?工物定向生的主要課程就是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核工程原理、核輻射探測等和數理、工程結合緊密的基礎或專業課,如果你對數學物理不喜歡或者反感,那麼不能轉系對你可能會是很痛苦的事情,一些學生心態的崩潰往往來源於此,成績的挫敗和學習的無聊會讓你懷疑自我。
3、 你是否能夠接受國企的工作環境和氛圍?學弟學妹們對國企氛圍可能還是比較簡單和理論的理解,畢竟沒怎麼接觸過。
中核集團作為國企,下屬單位都是體制內的,肯定會有一些國企的共性特點,比如在部門內領導的話語權很重;比如組織結構不如網際網路公司那麼扁平,有些臃腫;比如員工積極性不高,以及薪資沒那麼高等。
但就我所知官僚主義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除了少數單位)大多數單位進行了企業制度改革,對人際關係的要求並不是很高。
整體而言,我認為官僚主義在大多數企業內是沒法避免的,中核就是國企中的平均水準。不同單位可能會存在差異,有些科研部門更注重工作能力和科研成果,有些風氣不太好的也可能比較注重關係。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否喜歡國企或者公務員,還是建議慎重考慮定向生,因為周圍不少同學對國企的薪資和氛圍不是很適應,最後選擇違約跳槽。
但我也知道很多非定向的同學,最後被大城市的房價、快節奏和競爭壓力打倒,最後想要去到體制內做穩定的生活,這也是個圍城問題,可能需要經歷一些事情才能想明白。
4、你是否對工程工作、科研工作感興趣?也許你現在對於工程和科研還沒有特別明確的概念,但應該也會有樸素的印象。
工物系是典型的傳統理工科院系,大部分學生畢業後都會選擇讀研究生,之後再前往各種或研發或設計或生產或工程的單位去工作,如果感興趣也可以從事純物理的領域。
所以,工物系女生人少不是沒有原因的,畢竟真實的科研不像錢學森和鄧稼先的故事那樣充滿浪漫,而是滿地bug要找漫天論文要看,經常要在工位或實驗室裡泡著。
有早早確立理想,積極向上努力科研的;
也有支援偏遠,走管理崗位的;
更有混混日子,想走不敢的。
畢竟畢業後需要繼續讀研究生,按碩士來計算,如果不違約的話,就要在這個行業八年(碩士三年+工作五年),倘若不喜歡這種工作,可能會是一種煎熬。
5、 你是否希望能夠賺大錢過上好日子?必須承認的一點是,核電領域作為典型的工程製造業,薪資水平遠不及金融、IT等行業,尤其中核是國企,福利較多薪資相對較少,大概在製造業中處於中遊水準。
中核大部分屬於國企,和老師、公務員等職務類似,比較安穩。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小康易爾,大富無望」。如果你懷揣著創新創業或賺大錢過好日子的想法,定向生不是一個很適合的選擇。
首先,不管你最終去了哪裡,在大學裡沒有父母和老師的貼身管教,最重要的是學會管理自我調整心態。不管在多好的學校選擇了多好的專業,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本身,是選擇每天早起鍛鍊身體,還是熬夜遊戲睡到中午,是帶著目標上課學習聽講座,還是坐在教室打瞌睡,同一所大學,同樣的宿舍,可能演繹著完全不同的人生。如果你選擇了工物定向生,我希望你首先要放下對定向生這個身份的厭惡,相比協議對你的約束,可能因為厭惡而頹唐的心態更加可怕;其次努力去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高數和物理雖然艱難而且短時間內好像沒有什麼用處,但清華其實提供了很多可能,在保證不掛科不作弊的前提下,社工、興趣社團、實踐、宣傳、科研等各種各樣的生活都有可為。
第二,早做打算。倘若你選擇了定向生,卻本科期間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志向發生了改變,不想被約束在國企內做工程和科研,那最好早點另做打算。
倘若大一大二就決定不喜歡了,那麼可以和父母、輔導員溝通,考慮退學重考;如果不想浪費兩三年時間,那麼不要因為不喜歡就無所事事,早點開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例如我有個同學發現自己不想去國企不想留在北方,所以大三開始自學編程,上計算機系的課程,然後畢業前拿到了某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offer,決定畢業之後拿到北京戶口就準備違約。
只要你想清楚了代價和收穫,就早點開始決定和行動,人生很長,不要理會沉沒成本,更不要放棄機會成本。
當然,這已經是比較悲慘的選擇了,最好還是能夠選擇到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
一點小總結
清華定向也許對大多數人都不是一個很理想的選擇,定向生的違約率是比較高的,一般而言我並不會直接推薦報考。
可是如果你去問其他學校其他專業的同學,我幾乎可以保證所有專業都會有人勸退,因為每個專業都有人不喜歡想出去,就像圍城一般。
清華定向生只要成績足夠就可以選擇中核大部分單位,那些非定向生想要進入這些單位其實也很不容易;
可是對於不喜國企,喜歡創業或代碼等其他事業的同學來說,這又成為急需擺脫的鐐銬。
沒有哪個專業最好或最不好,只有合適或不合適,總有糾結著不喜歡眼前道路但又覺得改變成本太高的人。
面對身後問路的人,往往是這些人回頭大喊,別來啊,這條路全TM是坑!但是他們容易忽視同樣的道路上,身前有很多默默前進努力趕路的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讓你對定向生的利弊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希望你對自己要有所思考,認識自己是怎樣的人,喜歡怎樣的工作,認為怎樣的事業和人生有價值,這些是一輩子都要持續追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