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我們都參加過各種會議或行業講座,都會寫會議記錄或記錄一些學習心得,之前也和同事們討論過如何記筆記,也看過一些優秀的小夥伴的筆記,可以說,好的筆記不僅能讓我們的工作和學習事半功倍,而且能不斷鍛鍊我們思考問題、轉化問題、加工整理的能力。
今天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記筆記的心得及分享一些優秀前輩的高效、實用的方法。
01傳統的日記法
相信有一些小夥伴包括以前的我在內,在記筆記的時候都採用傳統的記日記的方法在記筆記,一般開頭就是××年×月×日,天氣,轉到第二行會議題目或行業講座題目,第三行,記錄一些會議中PPT中的一些,整個筆記就結束了。
這種記筆記的方法屬於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和加工整理,完全的憑藉之前記筆記的習慣來記錄。
02康內爾筆記法
康內爾筆記法很流行,也是一種優秀的筆記法,就是將一張紙分成三部分,最右邊的部分是要記錄的內容,左上角的部分是大綱,就是整體目錄,即框架結構。最下邊的部分就是總結,總結的部分主要記錄以下幾個部分:①在會議或讀書過程中產生的靈感或想法;②通過這次會議或讀書,我學習了哪些內容,這也是間接的將看到的知識進行一個內化、整理、二次輸出的過程;③通過這次學習有哪些知識漏洞,下一步需要查找哪些資料進行學習。如圖所示。建議大家在購買筆記本的時候可以直接買這種康奈爾形式的筆記本,方便我們運用。
03系統筆記法
優秀的人做事情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自己的系統,記筆記也是如此,我們不能僅僅只是做一個搬運工,記錄別人的內容,更重要的學習自己思考和總結。最近看到成甲老師分享了一個自己記筆記的方法——五星筆記法,其結構圖如下。圖中的五個問題分別是:
①預判對方要講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我們在參加會議或講座前都會大概知道這次參加的主題,我們要和學生時代的預習一樣,提前搜一些相關資料看一看、想一想,心中有個概念,等到會議或講座開始講的時候會比較容易切入。
②記錄對方講解的邏輯是什麼
做筆記的時候不僅要留心對方說了什麼,還要梳理講話的邏輯,可以提煉一些關鍵詞,後面做總結的時候再梳理。
③疑問和啟發
在聽或看的過程中,我們肯定會產生疑問和帶來一些新知,都要作為靈感記錄下來,後面需要花時間分析,產生的疑問的原因和解決辦法,帶來的新知有哪些,還可以應用到哪些方面等等。
④提煉思維模型
這個過程就是學會將得到的啟發和新知用邏輯圖的方式去構建一個小模型,就像是我們平常寫方案時的方案流程圖或技術路線圖一樣,幫助我們更深入的理解思考問題背後的原理。
⑤變成具體行動
前面做了那麼多工作,構建了一個思維模型,最重要的就是轉化,將這個思維模型進行實踐和應用,如果暫時應用不上或擔心以後會遺忘,可以將其製作成一個卡片,方便以後的回憶和調取。
對這種筆記法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看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這本書,書中結合案例更詳細的介紹了具體的方法。
希望這次的分享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歡迎小夥伴們有好的筆記法分享在評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