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醫學研究所李川昀課題組發布猴群體遺傳學平臺RhesusBase Pop...

2020-12-22 北京大學新聞網

近日,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李川昀課題組與張秀琴研究員合作,發布了猴群體遺傳學平臺RhesusBase PopGateway,解決了非人靈長類研究中群體遺傳學數據匱乏、研究平臺不成熟等問題,建立了以猴為視角,從全基因組層面探究人類演化與複雜疾病機制的特色平臺。題為「RhesusBase PopGateway: Genome-wide Population Genetics Atlas in Rhesus Macaque」的研究論文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雜誌發表。

恆河猴作為人類近緣的模式動物,在基礎與轉化研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其應用存在諸多技術瓶頸。課題組在此前工作中,成功解決了猴功能基因組數據匱乏、基因結構注釋不準確等問題(Nucleic Acid Res. 2013, Mol Biol Evol. 2014)。然而,群體遺傳學數據匱乏等問題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一特色模型的應用。

本文中,作者對24隻不同來源的恆河猴進行了全基因組深度測序,並通過整合公共數據,建立了一套包含四千多萬個多態性位點的猴群體遺傳學圖譜,包含每個位點的等位基因頻率信息、多態性位點單倍體結構信息以及對多個群體遺傳學參數的準確計算。此外。課題組進一步開發了基因頁面、基因組瀏覽器、iPhone APP等多個訪問界面,以方便用戶對這些基因組大數據的檢索與分析。

運用這些數據,該課題組曾成功地解決了RNA編輯的整體功能性問題(PLoS Genet., 2014, Mol Biol Evol. 2015),並提出了基因的de novo起源新機制(PLoS Genet., 2012, 2015)。此次對這些數據的完全公開與平臺化展示,將推動以非人靈長類動物為模型的分子演化與群體遺傳學研究,加快人們對基因組功能、人類演化等基礎科學問題,以及對複雜疾病機制、藥物研發等轉化醫學問題的研究步伐。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博士生鍾曉明、彭繼光和申晴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李川昀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本項研究得到國家973項目、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和國家「萬人計劃」等經費支持。

RhesusBase PopGateway的iPhone APP界面

(下載方式:APP Stores搜索「RhesusBase」)

編輯:安寧

相關焦點

  • 分子醫學研究所李川昀課題組提出人類外顯子起源的「核小體標記...
    近日,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李川昀課題組與何愛彬課題組合作,在全基因組水平對多物種、多組織的核小體分布譜與基因轉錄譜進行了精確測定,發現核小體的分布特徵在組織、物種間高度保守,並揭示該分布特徵對人類外顯子形成(exonization)具有促進作用。
  • 北京大學分子所何愛彬、李川昀團隊揭示心肌細胞核小體更新機制...
  • 分子所劉穎課題組揭示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2020年11月24日,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劉穎研究員課題組在分子醫學研究所博士後丁晚秋、李川昀研究員參與了論文的部分工作。該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HHMI國際研究學者項目、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資助。
  • 分子醫學研究所肖瑞平課題組發現肌細胞因子MG53與糖尿病免疫治療...
    近日,分子醫學研究所肖瑞平課題組發現肌細胞分泌肖瑞平課題組前期的工作發現,作為骨骼肌特異的E3泛素化連接酶,MG53通過泛素化降解胰島素受體(Insulin receptor)和胰島素受體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導致肌肉的胰島素抵抗(Nature,2013, 494, 375)。
  • 2020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研究院劉仍允課題組招聘博士後2...
    一、課題組簡介劉仍允博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百人計劃」中青年傑出人才。在JAMAOnc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知名雜誌發表多篇研究論文,論文總被引用超過1000次。
  • 陳萬濤教授課題組項目喜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在2020年5月19日上午的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傳來喜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行政副主任,上海市口腔醫學研究所所長陳萬濤教授課題組項目《口腔頜面部腫瘤組織樣本和生物信息庫的建立和應用》喜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19江蘇蘇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劉耀波教授課題組招聘博士後研究...
    2019全國事業單位輔導課程蘇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劉耀波教授課題組因工作需要發育中神經軸突投射及環路形成的分子細胞機制2. 損傷後神經軸突再生以及神經環路重建的分子細胞機制3. 神經信號編碼重建神經環路的原理機制以及關鍵技術。具體可參見劉耀波教授課題組簡介:http://neuroscience.suda.edu.cn/PersonalView-B65A507.html二、申請條件:1.
  • 第一章 概論--一、醫學遺傳學研究的對象和範圍
    第一章 概 論 一、醫學遺傳學研究的對象和範圍   醫學遺傳學(medical genetics)是醫學與遺傳學相結合的一門邊緣學科,是遺傳學知識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而醫學遺傳學的理論和實踐又豐富和發展了遺傳學。醫學遺傳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
  •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夏令營通知
    為了促進國內優秀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幫助青年學生了解當前學科發展前沿熱點問題,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將於2020年暑假期間舉辦"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夏令營申請工作即日開始(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 分子醫學研究所陳曉偉團隊發現受體介導的血脂運輸通路
    美國西南醫學中心的兩位傑出的研究者Mike Brown和Joe Goldstein(1985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得主)通過研究家族性高脂血症這一罕見遺傳疾病,發現了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 receptor);該受體介導脂蛋白進入細胞、從而實現對血脂的清除。
  • 分子所肖瑞平課題組發現活性氧介導心臟保護的新機制
    近日,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肖瑞平教授課題組報導了活性氧介導心臟保護的新機制如何保護心臟,如何在心臟損傷情況下減少心肌細胞死亡,是目前醫學研究面臨的重要問題。活性氧是細胞內重要的信號分子,在多種生理和病生理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很多報導顯示,適量的活性氧能夠產生心臟保護作用,但是對其中的分子機制還不是十分明了。MG53又稱為TRIM72,主要表達在心肌和骨骼肌中。
  • 華西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俞鵬課題組博士後招聘啟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俞鵬課題組擬招收博士後數名。主要從事:1)生物信息學及實驗驗證,2)生物醫學信息學,3)生物醫學文獻審編和本體構建,4)藥用植物基因組學及合成生物學,5)化學信息學。課題組經費充足。
  • 【求學求職】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
    二、學科領域學科領域包括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免疫學、細胞生物學、醫學遺傳學、生物醫學工程學、流行病及統計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及結構生物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藥理學、病原生物學等學科
  • 聚·資訊 高分子系研究所及課題組簡介
    高分子系由高分子科學、高分子複合材料和生物醫用大分子三個研究所組成,同時建有「教育部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重點實驗室」和「教育部膜與水處理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兩個平臺。現有教職員工53人,其中教授23人(含博士生導師22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23人。在校博士生、碩士生293人、本科生284人(12、13、14級)。
  • 中山大學謝志課題組招收生物信息科研人員
    擬開展課題:(1)大規模單細胞測序分析;(2)大規模單分子測序(第三代測序)分析;(3)其他基於深度學習的生物醫學大數據分析。實驗室提供計算機、統計、生物和醫學多學科交叉研究環境,一流的計算和數據資源,經費充足,鼓勵創新研究。
  • 201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表觀遺傳學研究重點
    項目名稱負責人金額依託單位      批准號小麥基因組互作的遺傳與表觀遺傳學基礎傅向東1000萬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31921005望水白Fhb1抗小麥赤黴病及其育種應用的遺傳和分子基礎研究馬正強305萬
  • 深研院化生學院韓偉課題組和李子剛課題組在多肽自組裝機制分子...
    近日,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韓偉課題組與李子剛課題組合作共同在構象變化對FF自組裝機制的影響示意圖多肽自組裝材料近年來因其簡單易得,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逐漸在生物材料、環境材料、光電材料、醫學材料等領域大放異彩。
  • NEJM綜述:表觀遺傳學與人類疾病
    在群體遺傳學中,基因作為自然選擇的單位,為我們研究物種適應和進化,遺傳疾病的形成等現象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人們逐漸意識到個體表型的可塑性對於生物群體在不斷變化環境條件下的生物演化過程也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受環境影響的表型可塑性並不能簡單通過遺傳學中基因序列的改變來解釋,表觀遺傳修飾在這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朱寶生:產前分子遺傳學實驗室的規範化管理
    ,到80年代後,分子遺傳學發展更為迅猛,日益顯現出在生命科學領域帶頭學科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分子遺傳學在產前診斷領域內的發展也非常迅速,許多遺傳病的確診都要用到分子遺傳學技術。目前,國內多個機構設立了產前分子遺傳實驗室,以期對遺傳病的分子致病機制有更深入的了解,為遺傳病的診斷提供技術支持和準確性的保障。
  • 【創新港平臺建設在衝刺】轉化醫學研究院醫學工程研究所建成投用...
    西安交通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醫學工程研究所從國家需求和學科發展規律出發,在醫工交叉領域逐漸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醫學工程研究所的消化疾病研究平臺,生物醫學傳感與檢測平臺和光電化學成像平臺已完全搬入創新港,研究生已經開始實驗。 消化疾病研究平臺主要從事結腸炎及結腸癌的精準診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