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區張女士在一投資平臺上「盈利」了120萬元,因為提現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張女士陸續向三個貸款平臺申請貸款,結果貸款不成反被騙,更糟糕的是連這投資平臺也是假的,之前的投資也都打了水漂。
要貸款先交「入會費」「保證金」
12月中旬,鹿城區的張女士因為在網上投資急需一筆15萬元的資金,向多個網絡平臺申請了貸款。其中一個叫「光大信貸」的借款平臺「客服」主動和張女士聯繫。張女士對方發來的連結下載了「光大信貸」APP。
對方稱要申請貸款,需事先繳納1998元的會費成為高級會員。張女士繳納會費後,填寫了個人基本資料和銀行卡信息並申請了15萬元額度的貸款,對方卻告知銀行卡填寫錯誤,需要繳納保證金。為了順利貸款,張女士就向對方提供的銀行卡帳號轉了3萬元的保證金。但提現時對方又稱提現超時,需要再繳納3萬元的保證金。張女士再次轉帳後對方又稱張女士徵信有問題,需要繼續繳納5萬元以證明還款能力。張女士沒有5萬元,於是就想到去其他貸款平臺借錢。
連環圈套「保證金」
銀行帳戶都是同一個!
次日,張女士在一個叫「民生微貸」借款平臺繼續借錢,申請了8萬元額度的貸款,對方同樣以銀行卡卡號錯誤為由要求張女士繳納保證金,在張女士轉了1.6萬保證金後,對方又要求繳納4.8萬元。由於手上錢不夠,張女士就繼續換平臺貸款。
隨後一個自稱「國營金融」貸款平臺的客服主動聯繫張女士,對方同樣聲稱銀行卡卡號填寫錯誤,也需要繳納1.6萬元保證金,還給了張女士與「民生微貸」繳納保證金同樣的銀行卡號,要求張女士將保證金轉到此帳戶內。聽信對方的張女士轉帳後,依然沒有拿到貸款,此時張女士已經陸續向多個貸款平臺轉帳了96000元。直到家人發現,她才知道自己是被騙了。
網上貸款的原因
竟然是另一個騙局
在派出所民警詢問張女士為何急需15萬元時,張女士說自己在一個投資平臺賺了120萬元要提現,需要繳納15萬元的個人所得稅,手上資金不夠才想到網絡貸款。讓人沒想到的是,在派出所民警深入了解後,發現網上投資也是一個騙局!
張女士稱,前不久她在網上投資時認識了一個叫「陳小姐」的人。「陳小姐」自稱是投資數字貨幣平臺「亨達」APP的客服經理,時常在朋友圈宣傳平臺回報率很高,需要實名認證,每個人只能投資一次,並且正好有「雙十二」活動,公司可以配資。
張女士心動不已,掃描「陳小姐」發送的二維碼下載了「亨達」APP,還添加了「陳小姐」推薦的程式設計師QQ。「程式設計師」告訴張女士,自己已經破解了系統的漏洞,可以提前預知走勢,根據自己的指導買漲買跌,就能通過系統漏洞賺錢。不過由於漏洞操作限制,每輪要在1分鐘內完成,連續操作三輪後,5萬投資可以「秒變」120萬元。
張女士聽後深信不疑,在平臺充值了5萬元,但卻因頻頻「操作失誤」沒有達到金額,為了贏得120萬元,張女士又多次轉帳了12萬元。最終,帳戶內餘額成功「增值」到了120萬元,客服告訴張女士,如要提現,得事先繳納15萬元的個人所得稅。張女士手上沒有足夠的錢,於是就想到了網貸,這才發生了上面網絡貸款被三個不同平臺詐騙的事兒,損失共計約28萬元。
警方提醒
1.遠離網絡貸款、陌生投資領域及回報率過高的理財,減少被騙風險。
2.貸款軟體、投資平臺等請通過官方渠道下載,不明連結、二維碼不要輕易點擊掃碼。
3.網絡貸款要求提前繳納入會費、保證金等各類費用的一律是詐騙!
4.平臺投資需轉到個人帳戶的一律都是詐騙!
警方鄭重提醒
請牢記防詐「三不」口訣
不輕信!
不透露!
不轉帳!
如發現被騙,請保存好聊天記錄、轉帳記錄等證據,並及時撥打110或到轄區派出所報警。
END
審核丨唐成耀
編輯 | 黃加南、胡曉武